劍閣縣

劍閣縣

劍閣縣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結合部,位於四川省北部,廣元市西南部,守劍門天險,“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等美譽。全縣幅員3204平方公里,轄23個鎮、34個鄉,總人口676794人(2014年末)。東漢末境內始置當德縣;南朝劉宋元嘉初僑置南安郡、南安縣,治所在今普安鎮,多經變革後於民國2年(1913年)改劍州為劍閣縣。2003年9月縣政府駐地遷至下寺鎮。京昆高速公路、綿萬高速公路(規劃)、108國道、347國道、205省道、208省道、302省道、西成高速鐵路、寶成鐵路等貫穿境內,縣城與蘭海高速公路、廣元機場、廣元港近在咫尺。有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國家AAAAA級景區劍門關、國家AAAA級景區翠雲廊等。2009年,該縣被列為四川省第二批“擴權強縣”試點縣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圖)劍閣縣 劍閣縣新縣城

劍閣縣東鄰蒼溪縣,西界梓潼縣、江油,南連閬中、南部縣,北接廣元市中區,108國道、寶成鐵路縱貫境內,嘉陵江依縣東而流,交通快捷方便。全縣轄12區(開發區)57鄉(鎮),人口67萬。縣城普安鎮(座落在縣中部偏北的漢陽山麓、聞溪河畔,城區面積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萬餘人,現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於交通、水資源等制約因素,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2000年6月22日,國務院批准同意,劍閣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普安鎮遷至下寺鎮。

縣內源出西北山麓的西部、聞溪河、店子河、白龍河縱貫全境,河流總長670公里,皆匯入嘉陵江。氣候溫和溫潤,大勢可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劍閣屬四川省松櫟林亞區,盆地北部柏林、馬尾松疏林小區。全縣森林覆蓋率為45.06%。這裡生活著各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其中較為珍稀的有牛羚、金錢豹錦雞香獐小熊貓劍門畫眉等。已探明和發現的地下礦藏30餘種,其中石英砂、煤、鐵等礦產儲量大、品位高,頗具開發潛力。

劍閣是農業大縣,在縣委、縣府制定的“南梨北桃全縣桑、南禽北牛(羊)全縣豬(兔)”農業跨世紀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全縣掀起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高潮,經濟作物種植、畜牧業、加工業在農業結構中的比重明顯增大,湧現出一批“小康戶”、“小康村”。

劍閣工業以小型輕工業為主,有食品製造業、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印刷文化建材金屬製品電力、化學、醫藥、自來水等20多個門類。其中縣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劍閣臘肉”、“劍門牌”火腿、蝴蝶豬頭,縣星王巾被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星王牌”系列巾被、床飾以及縣工藝社生產的“劍杖”等均為劍閣特產,被授予省、部級“名牌產品”稱號,產品深受消費 青睞,遠銷國內外。

地形地貌

(圖)劍閣縣 劍閣縣特產——火腿

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守劍門關險,是連線四川與陝西、甘肅的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 介於東經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緯31度31分32度17分之間,總面積3200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低山地貌特點顯著。地貌形態差異懸殊,海拔500米至700米的寬谷低山區占總面積的50.34%;海拔700米至1000米的窄谷低山區占40.23%。地貌類型以低山區為主。

劍門山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在侏羅紀時期(距今約2-1.4億年),四川周圍隆起成山,盆地積水成湖,因受強烈風化侵蝕作用,山地為湖盆提供了豐富的沉積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堊紀時期(距今1.4-0.65億年)劍門山脈正處在蜀湖北部邊緣龍門山前山帶,當龍門山強烈上升時,形成劍門洪積堆與劍門礫岩。在喜馬拉雅運動中,龍門山再次強烈上升,劍門山再被凸顯,形成了今天的劍門山

劍門山古稱梁山,由大、小劍山組成,為劍門山脈西南段,距今劍閣縣城30公里,其山峻岭橫空,危崖高聳,從東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長達百餘里,氣勢磅礴。主峰大劍山,峰如劍插,石壁橫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斷,兩崖對峙,一線中通,形似大門,故稱“劍門”。劍門地勢險峻,為秦蜀交通咽喉。

五子山,又名五指山。古稱五華山,筆架山,京兆山,綿亘劍閣縣西北界,屬龍門山脈。西南--東北走向。西部伸入江油縣境,東北與巾子山相連。山有五峰,山體尖圓,高聳入雲,銳利如劍,挺然屹立。山上森林繁茂,山巒疊嶂,氣勢磅礴,數十里外能覽諸峰。西河、聞溪河皆源五子山南麓。在五峰之下,各有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稱“老龍洞”,洞深莫測,內有懷抱石、黑水潭鬼門關閻王碥一碗水等景點,相傳此水能預兆來年豐欠,因名“靈湫”,“龍洞靈湫”時為州縣八景之一。

劍州八景之“五子晴嵐”,即是指此處。清代楊瞻有詩:“五子屹立五弟兄,擎天摩日兩分明。雨雷才向山頭過,蒼綠無涯處處生。”山上自然風光極為秀麗。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脊,略成“上”字形,長約13公里,寬約1-3公里,總面積近達34平方公里。最高峰為五子山右二峰,海拔1330米,為劍閣縣境內最高山峰。

氣候狀況

(圖)劍門綠茶 劍門綠茶生產基地

劍門山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光照比較適宜,四季分明,大陸性季風明顯。由於地理位置和多變地貌影響,垂直氣候明顯,小區域氣候差 異大,出現海拔高程不同,氣候各異,高山頂和漕谷地氣溫相差大。氣候隨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單峰型分布,時空分布不均,常有“東邊日出西邊雨”情形。劍門山區一般年平均氣溫約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內風向隨季節變化明顯,夏半年盛行偏南風,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全年無霜期約270天。秋冬兩季多霧,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328.3小時。

劍門山境內各季氣候特徵表現是:春季氣溫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風沙;夏季天氣較炎熱,常有夏旱、洪澇;秋季氣溫下降快,常有秋綿雨,雨霧日多;冬季冷凍明顯,高山多雪,氣候乾燥。

春季:是南北冷暖氣流交換季節,境內氣溫回升快,但不穩定,冷空氣活動頻繁,降雨日少,時有倒春寒。元月起,氣溫上升,溫和宜人,杏花、桃花、梨花相繼開放,山間野花爛漫,鳥語花香,滿眼春光。

夏季:氣溫高,雨量集中,盛夏時日最高氣溫在30-36℃之間,水氣蒸發量大,高溫高濕,7、8月份雨水集中,常有暴雨,山洪險出。但由於海拔高程對氣 候的影響,多半山底氣候炎熱,山頂卻氣候涼爽,尤其是夏雨初晴,空氣清新,看彩虹飛架山間,恍若人間仙境。劍門關的梁山寺古為仙人修練之地,今為遊人避暑山莊。

秋季:是夏冬過度季節,北方冷空氣南侵,暖空氣退卻,境內霧雨日增多。此時山間雲霧環繞,景觀奇妙,如遇秋雨連綿,或行徑山間,漫步翠雲廊,另有一番景致。清時劍州知州喬缽有詩云:“苔花蔭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

冬季:是境內乾冷空氣最盛時期,冷凍明顯,氣候乾燥,風日增多。最冷為1月,氣溫低於零度以下的天氣不多,霜期短,12月上旬初霜,3月初終霜,山底平地少雪,但高山峰頂能看到雪景,遠山白雪皚皚,銀妝素裹。張問陶《劍閣遇雪》詩云:“踏平泥鴻舊爪痕,寒雲迢遞接家村,關山歸夢今宵隔,風雪蕭蕭出劍門。”

行政區劃

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守劍門關險,是連線四川與陝西甘肅的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於東經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緯31度31分32度17分之間,縣人民政府駐下寺鎮。劍閣縣轄23個鎮、34個鄉:普安鎮、龍源鎮、城北鎮、鹽店鎮、柳溝鎮、武連鎮東寶鎮開封鎮元山鎮演聖鎮、王河鎮、公興鎮、金仙鎮香沉鎮、白龍鎮、鶴齡鎮、楊村鎮、羊嶺鎮、江口鎮、木馬鎮劍門關鎮漢陽鎮下寺鎮江石鄉、田家鄉、聞溪鄉、姚家鄉、北廟鄉、西廟鄉義興鄉、毛壩鄉、涼山鄉、垂泉鄉秀鍾鄉正興鄉馬燈鄉高池鄉碗泉鄉迎水鄉國光鄉柘壩鄉公店鄉、吼獅鄉、長嶺鄉塗山鄉圈龍鄉、碑埡鄉、廣坪鄉、禾豐鄉、店子鄉、搖鈴鄉樵店鄉、錦屏鄉、柏埡鄉高觀鄉張王鄉上寺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圖)劍閣縣 劍閣縣——棧道

全縣人均擁有面積為7.8畝,現有耕地80.34萬畝,可利用開發的土地有301萬畝,是發展林、牧業和多種經營的有利地區。全縣已探明和發現的地下礦藏30餘種,其中石英砂等礦產儲量大、品位高,頗具開發潛力。

林業資源

劍閣縣是全省重點林業大縣,林業用地面積16.7萬公頃,占幅員面積32萬公頃的52.2%;有林地15.3萬公頃,占林業用地的91.6%,劍閣縣森林植被為亞熱帶森林植被類型,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森林植物資源共173種,其中:裸子植物8科21種,被子植物59科142種,單子葉植物2科10種。主要森林樹種為柏木、馬尾松、榿木、麻櫟等,其餘樹種多為林下植物、“四旁”綠化樹種和經濟林木。

劍閣縣以“柏木之鄉”著稱,柏木林面積、蓄積均居全省首位。境內有柏木5屬10種,以柏木為組成樹種的林分覆蓋縣境的80%以上。現存8000餘株的驛道千年古柏以縣城為中心向西、南、北延伸,巍峨屹立,是世界古行道樹之最和我國秦漢文化積澱最多、保留最完整的一段;位於其中的松柏長青樹——劍閣柏為世界僅有。劍閣縣有較豐富的青槓和松樹資源,盛產優質天然木耳川貝。除此之外,林下植被豐富,可開發利用的森林植物品種較多,具有很好的開發利用前景。

動物資源

劍閣縣大部份區域內的支物群屬次生林灌,農田動物群,經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專業科技人員統計,全縣現有各類野生動物 146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4種,2級保護的29種,屬省重點保護的21種。兩棲類最普遍的有澤蛙、黑斑蛙中華大蟾蜍,數量皆在10萬隻以上,有少量大鯢分布;蛇類中分布和數量較廣的是黑眉錦蛇和烏梢蛇、王錦蛇,種群數量分別在3—6萬左右,有少量玉斑錦蛇赤鏈蛇、翠青蛇、日本腹蛇、烙鐵頭、竹葉青分布;鳥類中經濟價值較大的有綠頭鴨、綠翅鴨,種群數量都在500隻左右;灰胸竹雞、雉雞、紅腹錦雞分布較廣,種群數量分別在8千到3千隻左右,其餘以隼形自鳥類和旅鳥、小型雜食性、食蟲性鳥占多數;典型林棲獸類,只保存在少數面積不大的森林中,分布較廣的有豹貓、黃麂、草兔等。

歷史沿革

因境內有“劍閣道”而稱“劍閣”。劍閣縣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劍閣的先民就聚集、繁衍於斯,以他們辛勤的勞動和智慧創造了極富特色的川北農牧文明。東漢末年,劍閣境內即有漢德縣建制,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於晉壽縣境內新置劍閣縣(治地在下寺鎮大倉壩)與漢德縣同屬梓潼郡。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設劍州,民國二年改州為縣,因境內有“劍閣道”而稱“劍閣”。1949年12月18日劍閣解放,初屬川北行政公署劍閣專員公署,1953年後改隸四川省綿陽專員公署,1985年5月再改屬廣元市管轄。

經濟

綜述

2014年劍閣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3.22億元,比2013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19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31.39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28.64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6.2%、39.7%和44.1%。全縣人均生產總值(人均GDP)17483元,增長6.5%。
2014年劍閣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64.19億元,比2013年增長5.0%,其中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項目完成投資50.05億元,增長12.9%,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7.9億元,增長32.7%。從產業投資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12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5.86億元,下降10.0%;第三產業完成投資36.97億元,增長33.3%。

第一產業

201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31億元,按可比價同比增長4.8%。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09.78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40.78萬噸,同比下降0.2%。經濟作物中,油料播面48.84萬畝,總產量10.40萬噸,增長2.7%;蔬菜產量種植面積13.11萬畝,產量達31.86萬噸,增長82.1%;菸葉種植面積政策因素調減至4.398萬畝,實現產量0.61萬噸;園林水果產量6.36萬噸,增長0.1%。深入推進“億隻土雞工程、百億畜禽產業”兩大工程,全年實現畜牧業產值19.01億元,增長5.1%。全年出欄肥97.61萬頭,增長1.4%,出欄家禽503.28萬隻,增長10.4%,出欄羊11.31萬頭,增長0.9%;肉類總產量7.85萬噸,增長2.3%,其中豬牛羊肉7.12萬噸,增長1.5%;禽蛋總產量0.84萬噸,增長4.3 %;豬年末存欄數58.52萬頭,增長0.2 %。
全縣水產品產量6340噸,其中,淡水養殖面積2401公頃,魚苗8500萬尾,產量5389噸。
全年新增造林面積3.5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1.1萬畝,森林撫育1萬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0.72萬畝,提供商品材5.86萬立方米。全縣林地面積達164862.94公頃,森林覆蓋率51.45%;自然保護區2個,保護面積81.86萬畝。林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縣優質核桃面積達6.8萬畝,銀杏、桂花等珍稀苗木基地1017.6畝,發展劍門關森林土雞200萬隻。林產品加工產業鏈進一步延展,全縣規模以上林產品加工企業產值超10億元。
新增有效灌面1萬畝,新增節水灌溉0.7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7平方公里;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78.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8%;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4.35萬噸,增長3.2%;全年農村用電量9125萬千瓦時,增長10.7%。
逐步建立 “龍頭企業+專合組織+產業基地+業主+銀行+保險”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新培育市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示範專合組織4個;全縣種養大戶和家庭農(牧)場經營戶分別達到4.7萬戶和180個;新發展農民專合組織108個,累計達359個。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總數發展到447個。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大力推進,80萬畝糧油、10萬畝辣椒基地分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原料產地認證。

第二產業

2014年劍閣縣全部工業實現總產值98.82億元,同比增長10.7%,實現增加值24.07億元,增長6.2%,占GDP比重達28.9%,對經濟成長貢獻率23.1%,拉動經濟成長1.8個百分點。全縣49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2.4億元,增長9.7%,增加值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6.59億元,增長7.1%;產品銷售率95.8%,下降1.1個百分點;利稅總額3.45億元,下降16.7%,其中利潤總額1.86億元,下降24.0%;流動資產周轉率7.92次,增長1.3%。
2014年產品產量升多降少,生產家具22.45萬件,增長23.1%;鮮、冷藏肉5.65萬噸,增長21.6%;實木地板155.34萬立方米,增長12.9%;飲料酒2973千升,增長23.4%;塑膠製品1.42萬噸,增長22.7%;人造板39.26萬立方米,增長45.5%;纖維板27.16萬立方米,增長50.4%;大米6.5萬噸,增長19.0%;矽酸鹽水泥熟料58.09萬噸,增長7.7%;水泥76.53萬噸,下降13.5%;精製食用植物油1.01萬噸,下降16.9%;蓄電池71904.89千伏安時。
全社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7.32億元,增長14.8%。資質以上建築企業5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27億元,增長37.6%,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9.96萬平方米,下降6.3%,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5.4萬平方米,增長28.0%,其中住宅11.5萬平方米,增長61.9%。

第三產業

2014年郵電主營業務收入2.65億元,增長10.4%,其中電信主營業務收入2.35億元,增長10.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75萬戶,下降3.8%;新增行動電話用戶0.8萬戶,累計達34.77萬戶,增長2.4%;新增國際網際網路用戶0.56萬戶,累計達4.09萬戶,增長17.1%。
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5.28億元,增長12.8%。分地域看,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23.89億元,增長13.3%,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11.39億元,增長11.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7.39億元,增長12.5%,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7.89億元,增長13.9%。限額以上企業(單位)發展態勢良好,實現零售額6.05億元,增長15.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總額的比重達17.2%,提高0.4個百分點。
2014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620萬美元,增長3.6 %。其中,出口總額 1530萬美元,增長6.7 %;進口總額 90 萬美元,下降 30.7 %。
投資3.8億元全力推進劍門關創5A進程,亞洲第一高空觀景平台、絕壁鳥道等景點落成開放,劍門關創5A已順利通過國家景觀質量評價和專家組暗訪,2015年將接受明查驗收。承辦了“2014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2014廣元旅遊發展大會”,策劃了外國大使游劍門、高空王子阿迪力和無腿勇士陳州挑戰劍門雄關、“雙11”高空平台求婚等主題活動,舉辦各種旅遊推介會,劍門關旅遊名片效應日益凸顯。2014年,全縣接待遊客453.8萬人次,同比增長28.6%;其中,景區接待遊客302.6萬人次,增長11.2%,旅遊門票收入1.029億元,增長54.5%;全縣旅遊綜合收入39.46億元,增長74.8%。
全年實現公共財政總收入8.05億元,增長7.8%。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85億元,增長11.8 %;上劃中央收入0.96億元,增長6.5%;上劃省市收入0.88億元,增長17.9%。在地方公共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2.49億元,占64.7%,增長1.1%;非稅收入1.36億元,占35.3%,增長38.7%。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9.19億元,增長12.6%。
2014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到131.32億元,比年初增長10.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99.19億元,增長15.2%。金融機構貸款餘額達46.6億元(不含縣外),比年初增長1.9%。其中,短期貸款餘額7.08億元,下降55.7%,中長期貸款餘額38.2億元,增長28.3%。金融機構實現利潤1.42億元,下降10.8%。
2014年保費收入33213萬元,增長38.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9754萬元,增長10.5%;壽險保費收入23459萬元,增長54.9%。全年賠付金額4608萬元,其中財產險賠付額3733萬元,壽險賠付額875萬元。

社會

教育

截至2014年末,全縣有普通中學34所(不含職高),在校學生25051人,專任教師2496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2872人,專任教師1137人;普通國中29所,在校生12179人,專任教師1137人1359人。職高2所,在校生4080人,專任教師260人。國小56所,在校學生25330人,專任教師1949人。幼稚園49所,在園幼兒15669人,幼兒教師247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24人,專任教師1949人。
2014年高考本科上線1757人,比2013年增加252人,增長率17%,穩居全市縣區第二,2人考入北京大學。以“生本教育”為載體的縣域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深入推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國小畢業生升學率均為100%,高中毛入學率達80%以上。

科學技術

2014年開展各類科普活動8次,舉辦各類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9期,受訓1500人次;科技服務對接50餘人次;開展縣校、校企合作項目32個。科技成果獲省級科技成果鑑定3項(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各1項)、獲市級科技進步獎4項(一等獎1個);組織申報市級科技計畫項目2個。儲備科技項目20項。申請專利量208件,專利授權45 件。科技進步對全縣經濟成長貢獻率達41.1 %,比2013年提高1.7個百分點。

衛生事業

截至2014年,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民營醫療機構)715個,實有病床2043 張,每千人口擁有病床3.02張。衛生技術人員3359人,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96個。全縣醫院、衛生院61個,實有病床 1984 張,衛生技術人員1944 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95人;村衛生室549個,鄉村醫生1035 個。2014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100%,參合農民達59.5萬人,參合率 98.37%。
直屬醫療單位
劍閣縣人民醫院(普安院區、下寺院區)
劍閣縣中醫院(普安院區、下寺院區)
劍閣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寺院區、普安院區)
劍閣縣婦幼保健院(下寺院區、普安院區)
基層醫療單位
11箇中心衛生院、47個衛生院以及基層衛生站。
民營醫療單位
劍閣仁和醫院、劍閣友好醫院、劍閣同濟綜合門診部以及各類私營診所。

文化事業

截至2014年,全縣有文化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57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總藏書70千冊。2014年創作文藝精品90件,《劍門豆腐》獲四川省首屆農民藝術節暨民間藝術節群星獎金獎、第二屆涪江流域優秀曲藝節目金獎、西部優秀曲藝節目展演第一名等多項獎項。舞蹈《夢之光》《我的偶像》《我的感恩老師》等分獲廣元市舞蹈大賽青年組一等獎、少兒組三等獎、中老年組二等獎。攝影作品《十個留守兒童的幼稚園》、《書海探秘》等8件分獲市旅遊攝影大賽和全省星光燦爛攝影賽金獎、銅獎。長篇小說《椅子灣》、散文集《逍程散文》獲市級文學創作二等、三等獎。中國畫《山野靜悄悄》《聽泉》《花鳥》等榮獲廣元市美術教師作品展一等獎。民眾文化活動篷勃開展,舉辦大型廣場文藝匯演5場,送文化下鄉活動100餘場次。

廣播電視

截至2014年,全縣有劍閣縣廣播電視台1個、鄉鎮廣播電視站57個, 全部行政自然村開通廣播,廣播覆蓋率98.8%;電視轉播站18座,電視發射機18台,有線電視用戶7.71萬戶,地面數位電視用戶1.87萬戶,“村村通”直播衛星5000戶,電視覆蓋率99.8%。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99.3%。年內製作播出內宣稿件2260餘篇,開設電視欄目35期,製作播出廣播欄目145期,拍攝製作各類電視專題片20多部,現場直錄播縣上大型活動9場次。鄉鎮農村電影放映隊24個,放映農村公益性電影6722場。

體育事業

2014年舉辦各類系統職工綜合運動會18次,積極參加省、市各類賽事活動。開展重大節日民眾性體育賽事活動近10次。全民健身事業穩步推進,近100人取得體育健身社會指導員資格證書,劍閣縣體育中心免費接待鍛鍊民眾達12萬人次。積極備戰十三屆市運會,重點項目在訓學生26人。全縣新增體彩銷售點6個,體彩銷售突破500萬元。

環境保護

截至2014年末,全縣污水處理廠(站)10座,日處理污水2.66萬噸,生活垃圾填埋場2座,2014年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削減679.03噸、氨氮108.83噸、二氧化硫17.85噸、氮氧化物730.81噸。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均達100%。城市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水環境質量達標率100%。縣城建成區清潔能源使用率100%。城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95%;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43天,優良天數達標率達94%。

人民生活

2014年劍閣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927元,增加2040元,增長10.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527元,增長6.5%;農民人均純收入7158元,增加767元,增長12.0%,農民人均消費性支出5936元,增長15.9%。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由2013年的1:2.96縮小為1:2.92。

社會保障

2014年末劍閣縣城鎮養老保險參保職工6.82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職工5.53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3.51萬人;工傷保險參保1.9萬人;生育保險參保1.48萬人;失業保險參保1.5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人數23.57萬人。及時足額發放離退休人員保險金。全年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3.996萬人,發放低保金 4711.6萬元;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347萬人,發放低保金 3835.8萬元;集中供養農村五保戶1858人,供養率達49%。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全面提質,全年實施城鄉醫療救助6327人次,發放醫療救助資金1430.5萬元;臨時救助人口1746人,發放救助金79.2萬元。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806萬元。

城市

截至2014年末,全縣城鎮人口約14.94萬人,城鎮化率達31.2%,較2013年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縣城建成區總面積約7.51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79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長度22.5公里,公車48輛,計程車100輛,城市自來水普及率100%。
2014年,城市地標性建築、劍門關景區“新名片”——清江河景觀廊橋投入使用,劍門新區東濱大道建設加快推進,大型山水實景演藝項目進入實質推進階段。城市功能配套項目進一步完善,劍門關國際溫泉大酒店投入運營,蜀漢王朝、龍江漢城、佳源紫金城、天賜溫泉二期等高端星級酒店即將竣工。房地產開發投資領先全市,全年實施推進房地產開發項目51個,新開發面積86萬平方米。2014年7月,下寺鎮、普安鎮、白龍鎮獲批國家級重點鎮,截至2014年,白龍鎮、普安鎮為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小城鎮。

旅遊名勝

(圖)劍閣縣 劍閣縣——姜維石像

劍門關距縣城30公里,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林業部公布為國家森林公園。劍門關壁立千仞,橫亘綿延。若天壘城郭,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中有云:“黃鶴之飛沿不得過,猿猱欲渡悉攀援”,極寫劍門關之艱、險、難。“翠雲廊”古驛道以縣城為中心,南至閬中,西接梓潼,北達昭化,蜿蜒三百餘里,號稱“三百里程十萬樹”,道旁古柏參天蔽日,多系明代栽植,是世界是保存了完整,規模最大的古柏群。中有一株奇特樹種,松柏枝葉雜生,被命名為“劍閣柏木”,目前發現的僅此一株,被譽為“國之珍寶”。

鶴鳴山,文物考證系中國道教發源地,以“三絕”聞名遐邇,一是唐代顏真卿手書《大唐中興頌有序》摩崖碑;二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撰《劍州重陽亭銘並序》碑;三是北朝晚期與唐代道教摩崖造像,凡二十一窟,石刻技藝精湛,人物逼真傳神,內蘊博奧深微,堪稱我國道教石窟藝術中的瑰寶。武連鎮北武侯山麓覺苑寺現存明代《佛傳》壁畫,共十七鋪173.58平方米,209個故事。畫幅宏大,構圖奇特,張瀾、張大千、邵宇等大師贊之為“藝苑奇珍”。

民風民俗

劍門民間揚戲,全稱太上混元演教正一舞揚花戲,形式和內容,屬於儺戲。為祭祀戲,以祭神為內容的信願戲(以許願必須還願為信)。敬的神是下三教:川主、土主、藥王;中三教:文昌、觀音、玄帝;上三教:老君、夫子、釋迦牟尼。還有化主、三伯麼婆等三十二位神靈。在演唱揚戲時,諸神都有交代。演揚戲,戴面具。代神發言。演唱過程與《詩經》中《既醉》《鳧鷖》里敘述的相似。

劍門一年四季便有趕廟會的習俗。正月文昌會,二月娘娘會,三月清明會,四月佛祖會,五月青苗會,六月曬綾會,七月亡人會,八月天子會,九月重陽會,十月牛王會,冬月送寒衣,臘月灶王會。此外還有玉皇會、藥王會、土地會、觀音會等。

其中文昌會、青苗會,趕會人眾多,聲勢大。劍門的豬王山,每年二月二十五趕會,凡養豬的人家都會做上面豬拜會。文昌會,又稱“大肉會”。文昌的稱謂叫梓潼帝君,其地位跟皇帝差不多。每年出巡一次,駐蹕到另一個地方,鄉里人稱“行香”。確定日期,選出醮主(醮一人或多人),一般由當地鄉紳充當。醮主實際就是會首,其出面征糧化錢,凡是許了願的,都要報告會首,支持錢糧,所 化糧錢用於廟會的開銷,醮主殺肥豬做大肉。文昌菩薩行香時,由八人扶轎抬著游村,信男善女尾隨其後,村里人見到遊行的文昌菩薩都要“漂香”。自菩薩出巡期起到回座廟堂,都是會期,主會期為“大肉會”。“大肉會”期間,一次出席50桌,一桌十六碗,四個大肉,每個大肉獨盛一碗,四面墜桌,有4公斤重,凡赴宴者,自己帶上調料和刀子,用刀子切肉蘸著調料吃,吃半塊肉者譽為“強手”。文昌會必須在有文昌廟的地方舉行。文昌分行文昌和坐文昌,行文昌為木雕,坐文昌為泥雕。只有行文昌才舉辦行香會。劍門關只有一尊行文昌,所以每年趕會一次。

汶川地震紀實

(圖)“5.12”地震災害劍閣縣受災情況 “5.12”地震災害劍閣縣受災情況

汶川地震中劍閣縣受災情況

據2008年5月26日公布的統計數據,“5.12”汶川大地震波及和該縣兩次有感地震及強餘震影響,全縣57個鄉鎮、549個村、20.1萬戶全面受災。受災面大,嚴重受災的達16萬餘戶,涉及55.5萬人,人員傷亡慘重,死亡19人,受傷5580人,其中重傷85人。

房屋損毀嚴重,農村損壞房屋87萬間,倒塌房屋2.44萬戶、12.2萬間,城鎮房屋受損243萬平方米,倒塌5.8萬平方米,房屋已經嚴重損毀,無法維修、居住的4.86萬戶、16萬人,致使17.92萬人無家可歸,有家難歸。此次受災特別嚴重的是城鄉居民房屋及財產,損失達到110億元之多。

毛壩、張王、上寺、下寺、公店、東寶、開封等鄉鎮的個別組房屋全部倒塌,糧食、衣物全部埋在廢墟之中,牲畜死亡,生活環境急劇惡化。武連、毛壩等農村集鎮嚴重受損,數萬居民全部居住在自建帳篷之中,店鋪隱患加劇,無法經商開店,商業十分蕭條,居民頓失生活來源。建築損毀嚴重,排除危險尚有時日。

另外,學舍損失也十分慘重,122所學校(不含幼稚園)出現問題,武連、毛壩、廣坪、開封、東寶等地學校已完全無法使用,全縣中國小全部放假,無法複課。縣鄉行政機關用房多數損壞。機關幹部住房多處開裂,一些已成為危房,許多剛剛裝修的房屋損失殆盡。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電力、通訊、廣電連續兩天中斷,交通道路出現37處危橋、810處垮塌、斷裂,劍門關隧道內大面積塌方。199座水庫、12164口塘堰發生裂縫和內外滑坡,龍王潭電站出現裂傷,危及全縣城鄉廣大居民財產安全。211餘處山體發生地質災害,上寺鄉貓兒壩村、桅桿村、劍門關口、龍源鎮、鹽店鎮等地出現大型裂口,桅桿村發生長達3千米山體裂口,劍門關口地質災害影響周圍民眾及景區遊客安全。

據初步統計,此次震災造成全縣直接經濟損失達203億元。

汶川地震中後重建工作

截止2008年7月20日,全縣災民自建過渡房20179戶,縣級部門為掛聯村組援建過渡房2463戶,配合援建方寧波市建成活動板房4953套(戶),受災民眾投親靠友方式安置11653戶,就地購房或城鎮購房等其它渠道安置5905戶。全縣4.5萬戶、17.92萬名民眾全部得到妥善安置。依據國家對過渡安置房的補助政策(川指〔2008〕104號檔案),縣財政、民政等部門協同配合,按2000元/戶標準向受災民眾總計發放過渡安置房補助資金8838.8萬元。

(圖)黑龍江省援建劍閣首批項目啟動 黑龍江省援建劍閣首批項目啟動

黑龍江援建項目進展情況

截止2009年3月18日,黑龍江省援助該縣災後重建一、二批項目總計148個、援建資金11.9347億元。已開工援建項目58個(在建項目49個,竣工項目9個),占已確定援建項目總數比例為39.19%;已完成援建項目9個,占已確定援建項目總數比例為6.08%;已投入項目金額3.1537億元,占已確定項目援建資金總額比例為26.42%;到位對口援建資金2.3482億元;已開工項目58個,未開工項目92個。

2009年5月8日,黑龍江援建劍閣縣劍門關供水站正式建成,標誌著黑龍江援建劍閣11個供水工程全面竣工。鄉鎮供水站災後恢復重建2008年10月開工建設,是該縣首批接受黑龍江省援建項目,項目涉及劍門關、白龍等11個鄉鎮集中供水站,預算總投資1338萬元。項目的實施,有效改善了災區民眾的生活用水條件,6.44萬居民飲用上了乾淨、衛生、放心的自來水。

“5.12汶川地震”周年紀念活動

2009年,在“5.12”地震一周年之際,劍閣縣開展了一系列紀念、感恩活動,活動堅持熱烈簡樸、以人為本的原則,突出民生為主,著重體現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的樸實工作作風。

一是突出以災後重建項目開、竣工儀式為全縣紀念活動啟動標誌,5月11日前後,包括毛壩國小在內的6所學校、武連衛生院、開封中心衛生院等項目竣工,龍江大道二期工程等10個項目開工。

二是突出八大民生工程的實施,黨政各級結合扶貧濟困、春荒救助、就業援助等民生工程,切實解決民眾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實現新增就業2500人,免費醫療就診10000餘人次,發放防疫消毒藥品價值50萬元,為災區民眾奉獻精神食糧而舉辦專場晚會5次,電影下鄉村120餘場次。

三是突出通過開展大量社會活動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充分調動民眾用感恩之心回報社會,走出災後陰影,加快重建步伐。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  西區|  仁和區|  米易縣|  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