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初

1923年,入北京中國大學,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6年轉為中共黨員。 在二軍政治部的幫助下,成立中國國民黨郎溪縣黨部,夏雨初任執行委員。

夏雨初(1903-1930) 安徽郎溪人。1918年考入蕪湖萃文書院。在“五四”運 動中, 成為郎溪學運的中堅。1923年,入北京中國大學,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社會主義青年團。19 25年暑假返鄉,發動皖南山區聲援“五卅”的運動。1926年轉為中共黨員。1927年3月,北伐軍第二軍進攻南京途經廣德時,他積極配合北伐軍行動,創立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左派縣 黨部,並積極領導農民運動,組織農民協會,建立了一支500多人的農民自衛軍。1928年去 上海,後任上海市滬西區負責人,領導和組織了日資內外棉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1930年7 月15日,任南京市行動委員會委員,參與組織南京暴動。7月29日被捕,不久遭敵人殺害。
夏雨初(1903~1930),原名夏家科,安徽郎溪縣畢橋鄉蔣固村人。2 歲喪父,後隨母遷至縣城居住。民國9 年(1920 年)進蕪湖萃文中學,被選為學生代表,組織領導學生運動,受到當局的威脅與迫害。次年去北京,初入財政部舉辦的銀行講習所,後轉入中國大學。不久,秘密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民國15 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寒假回鄉,組織旅外學生聯合會、郎溪青年體育會等組織,聲援“五卅”慘案,抵制日貨。
民國16 年,北伐軍第二軍進軍南京,3 月3 日經廣德到郎溪。3 月6 日,二軍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在鳳凰墩接見了夏雨初等人。在二軍政治部的幫助下,成立中國國民黨郎溪縣黨部,夏雨初任執行委員。4 月間,在國民黨右派勢力的支持下,張克霆、劉潤乾等又成立一個縣黨部,民眾稱之為“東黨部”,原先成立的謂之“西黨部”。4 月26 日,“東黨部”首先發難搗毀了“西黨部”,搶走槍枝彈藥與文卷,夏雨初等18 人被捕,後被保釋出獄。9 月,在中共安徽省臨委的指示下,成立中共郎溪縣特別支部,有黨員13 人,夏雨初任書記,隸屬於第一(蕪湖)中心縣委,宜興“秋收暴動”失敗後,暴動的組織者葛琴、范迪齋、史濟殷等轉來郎溪,開展工作。他們和夏雨初在孔廟內辦了一所“建平公學”作為活動的基地。同時在公學內發展了10 余名共青團員,建立了共青團郎溪縣委員會。葛琴任書記,隸屬於宜興團縣委,從此,郎溪有了共產黨和共青團的組織。
民國17 年4 月,中共宜興縣委農運部長宗守益來郎溪傳達中共“八·七”會議精神。特支決定建立農民武裝,組織暴動。爭取並利用南漪湖陳文的“聚義”武裝,改編成農民自衛團。5 月9 日進攻郎溪縣城,繳了公安局、自衛團、商團的槍枝,槍殺了教育局長周孝安,釋放監犯,開倉濟貧。5 月17 日,被國民黨第三十七軍圍攻,19 日撤出縣城。
郎溪武裝暴動失敗後,夏雨初受中共中央指派,化名張建華到上海滬西區開展工會工作,並任滬西區委委員。他在曹家渡各工廠辦夜校,組織工人運動,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去大世界屋頂花園散發傳單,到里弄張貼標語,並發動了日本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由於他不畏艱險,積極負責,工作出色,受到中央嘉獎。
民國19 年春,夏雨初調任中共中央特派員兼南京市委行動委員與工人部長,化名李興國,在南京兵工廠、浦口機械廠和下關怡和蠶廠等處秘密活動,積極進行工人暴動的準備工作。由於叛徒告密,7 月29 日下午,夏雨初、郭仁堂、王仲武、李文和、陳寶華、宋如海6 人在下關美華理髮店樓上開會時,被“首都”衛戍司令部稽查處逮捕。接著,憲兵警察又在成賢街搜查了中共南京市委機關,逮捕了任雪濤、譚籍安等14 人。在獄中,他們受盡酷刑,但堅貞不屈。時年8 月18 日,夏雨初等20 多名革命者在雨花台就義。殉難時,高唱《國際歌》,行人為之涕零。民國23 年,經黨組織資助,夏雨初遺骨被運回家鄉蔣固村安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