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論述治療
論曰心煩熱之病,手少陰經有餘所致也。其不足則亦能令人虛煩。聖惠方止及實熱,大抵心屬火而惡熱,其受病則易以生熱,熱則血氣壅滯,故為煩躁,寢臥不得安寧。口舌生瘡,頭痛頰赤之類。虛則熱氣內攻,心神不寧,亦為之煩躁也。治心虛多煩躁,背膊妨悶,面色變赤,言語謬亂。遠志湯方
遠志(去心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三分)、犀角(鎊一兩半)、知母(半兩)、芍藥(一兩)、黃芩(去黑心)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麥門冬汁半合,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心煩躁,口乾舌澀。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龍齒(半兩)、玄參(洗切)梔子仁、茅根(各一兩)、木通(二兩銼)、赤芍藥(一兩)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引證解釋
1.心緒煩亂。漢陸賈《新語·至德》:“事眾者則心煩,心煩者則刑罰縱橫而無所立。”晉潘岳《射雉賦》:“屏發布而累息,徒心煩而技懩。”茅盾《子夜》十六:“電扇的風也是熱惹惹地叫人心煩。”
2.厭煩。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張生聞語,轉轉心勞攘,使作得似風魔,說了依前又問當;顛來倒去,全不害心煩。”碧野《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第六章:“她最心煩的就是她家的那個長工,她不嫌他能幹活,一個頂兩個用,只煩他食量大,一頓要花消家裡一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