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貓科動物]

豹[貓科動物]

豹(學名:)在四種大型貓科動物(其餘三種為獅、虎及美洲豹)中體型最小,平均全長2米左右,健康體重為60-100千克。奔跑時速可達80公里。體呈黃或橙黃色,全身布滿大小不同的黑斑或古錢狀的黑環。豹可以說是敏捷的獵手,身材矯健,動作靈活,奔跑速度快。既會游泳,又會爬樹。性情機敏,嗅覺聽覺視覺都很好,智力超常,隱蔽性強,長長的尾巴在奔跑時可以幫助豹保持平衡。它亦是少數可適應不同環境的貓科動物。金錢豹多指亞洲的亞種,非洲的亞種多稱花豹。 棲息於森林灌叢、熱帶雨林、山地、丘陵、平原、乾旱地、濕地,甚至荒漠。 2016年9月,新龍縣環林局與貓盟CFCA共同啟動了新階段野外貓科動物調查工作。至2017年11月,調查並確認甘孜州新龍縣分布有豹。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體長1-1.7米,尾長0.7-1.0米,健康體重60-100公斤左右,最重可達130公斤。軀體細長,四肢粗短有力,爪強銳。

豹[貓科動物] 豹[貓科動物]

頭圓較大,頸稍短,四肢強壯,前肢較後肢略寬大,前足5趾,後足4趾,趾上均具灰白色銳爪。趾間、趾掌墊間長有濃密的短毛。

毛色:頭部毛短,鼻端裸露呈肉色。鼻部毛極短,為黃色,上無黑斑點。嘴的側上 方各有5排斜形白色鬍鬚。額部、眼間、眼下及頰部均布滿小黑斑點。耳背黑色,耳尖黃色,耳的基部也為黃色,並具稀疏的小黑點。頸背部黃色稍深,上具黑斑點和黑環圈,常常在頸背中央有毛鏇。頸下為淺黃色,有數塊不成形的黑斑,毛略長。前肢外側棕黃、內側乳白,肩部有黑環圈,腿部內外均有黑斑點。上部斑點較大而疏,下部斑點較小而密。背部黃色最深,背脊中央黑環不清晰,長形的黑斑排列似縱線狀,背脊兩側的黑環圈多為橢圓形,胸側、腹側的黑圈似圓形和梅花狀。胸腹部毛長,色乳白或淡黃,上具少量的、較大的黑塊斑。後肢外側黃色,內側淡黃,股部黑環圈和黑色斑相間,脛部內側為黑褐色。尾背部毛色深黃,靠近基部的黑斑成條狀,中部黑斑較大,有的黑斑形成圈狀,端部為黑色,上有2~4道窄白環。尾下乳白色,具黑斑。尾頂端為白色。眼上有十餘根白色眉須。

眼虹膜呈黃色。強光照射下瞳孔縮為圓形。夜晚眼睛可有磷光閃耀。

舌表面長有許多角質化小刺,倒生。腹下有3對乳頭。

肛門褶皺部有一對腺體孔。

頭骨:顱形略長。吻部短。鼻骨較長,鼻骨額突與上頜骨額突幾等長。額骨面較平,眶後突比顴骨眶突鈍、眼窩似圓形。成獸的人字嵴、矢狀嵴發達。上枕骨中央有一較明顯的枕突。枕部呈一等邊三角形。聽泡長而高,翼骨的突起向後伸出如鉤狀。下頜下緣略呈弧形。

豹[貓科動物] 豹[貓科動物]

牙齒:門齒橫列,最中央的一對門齒較小,第二門齒稍大,最外側的門齒大而尖。犬齒髮達、鋒銳,呈圓錐狀。上頜第一前臼齒缺如,第二前臼齒最小,個別的缺如。第三前臼齒呈“山”字形,中央齒尖高大,前後各有一小齒尖。第四前臼齒(上裂齒)最大,具5個齒尖,其中4個齒尖縱列一線,第二齒尖高大,靠近內側還有一較低齒尖。臼齒較小,僅一枚,位置橫列。下頜前臼齒僅2枚,均呈“山”字形,3個齒尖,中間齒尖最大。臼齒一枚形大,呈“凹”字形,前後各有一幾乎等大的齒尖。齒式為: (枚)。

棲息環境

豹的適應性很強,它可生存於多種多樣的環境,包括森林、灌叢、熱帶雨林、山地、丘陵、平原、乾旱地、濕地、甚至荒漠等。在中國境內,豹主要生活在有森林的山地中,也有的豹生活在丘陵地帶。東北的豹可以在零下30℃的雪地中活動,而中國南方的豹也能適應炎熱的氣候。青藏高原地區的豹,一般是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區。

生活習性

豹性情孤僻,平時單獨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岩洞中潛伏,黃昏時開始出來游竄,直到黎明時方休息。在食物比較豐富的地方,活動的範圍較固定。在食物缺少的情況下,往往作數十公里的移動。豹在平時沒有固定的巢穴、休息時常常爬到較高的樹上,選擇在叉枝、橫枝幹上爬臥。有時也在草叢中或懸崖石洞中睡覺。豹雖會游泳,但它不喜歡水,從不到水中游耍。

領域

豹有它自己一定的活動領域,領域的大小因各地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北方領域(中國)的活動範圍要比南方的大,雄豹比雌豹的領域要大,食物充足的環境則領域範圍相對小。領域範圍主要是以它的糞便或尿溺來標誌。在自己的領域內是不允許同性的豹來共棲。在密度較大的地方,領域邊緣是可以重疊的。在自己領域範圍內,可以允許其它猛獸並存。

捕食

豹[貓科動物] 豹[貓科動物]

豹四肢矯健,動作靈活,跳躍力很強,更善於攀緣。它常常伏在樹葉茂密的樹叉上,待有獵物路過時,一躍而下,抱住背部,咬其喉嚨,死後方就食。捕獵時還採取追獵方式;發現獵物時便隱蔽在草叢中,藉助樹木的掩護,輕輕地逐漸接近,潛至一定距離時,突然躍起,經幾竄跳,即能捕獲獵物。豹的性格非常殘暴,膽子也大,敢於進攻身體較大、兇猛的動物如雄鹿、公野豬等。它的食物包括麂、羊等有蹄類動物,也吃一些貓類動物、鼬科動物以及猴子、兔子、鼠類等。另外也偶然捕食鳥類、魚類。食物缺乏時,也食青蛙、螻蛄、蝗蟲等。有時,還吃較甜的植物性果子。有的豹常守在村外,等到夜晚偷偷爬進村莊盜食豬、羊等家畜家禽。當捕到中型或大型動物,便把剩餘之肉銜到隱蔽地用樹葉或雜草等物掩飾,留待下次再進食。有時把獵物銜至高樹上來吃,剩下的肉骨便掛在樹枝上。它不敢襲擊野牛、象、虎等猛獸,也很少去攻擊牛、馬、騾、鹿等大型有蹄類動物。

豹的性情雖然殘暴,但很少去主動攻擊人,只有在被逼迫得絕望的情況下,它才進行反撲;偶然也有性格變態的豹會主動去攻擊人,但是,一般多傷害小孩和婦女。豹偶然會遭到豺群的攻擊,除豺群外,幾乎沒有其它天敵。

發聲

豹在夜晚也吼叫,其吼鳴雖不及獅、虎那么嘹闊宏亮,但在靜夜深谷里咆哮起來也能傳音至數里以外。豹在求偶期也鳴叫,叫聲不如平時那么響。

繁殖方式

豹的交配期在冬季和春季(12月~5月)。這時,雌雄相互尋找,配偶期為數日或十餘日,雌雄在一起每日交配十餘次,每次交配時間很短,僅數秒鐘。配偶期過後雌雄便各自分開。若沒有受孕,雌獸過20餘日或一個多月又繼續發情尋找配偶。懷孕期約96天(90~105天),3~8月份產仔。母獸在產仔前覓尋岩穴、亂石、倒木或草叢的凹處作窩,窩構造極簡單,僅為一平緩的凹處,內鋪設一點乾草和自己身上的落毛。每胎2~4仔,初生幼仔體重550~750克,剛出生的幼仔眼閉,約至10日左右方睜眼。母獸哺育時間不長,約1年幼獸即可離開親獸營獨立生活。幼獸兩、三年後性成熟。壽命10~20年。

亞種分化

從18世紀的林奈開始,直到20世紀初的波科克,過去動物學家根據形態學而命名的豹亞種多達27個。然而,根據最新的分子生物學研究,1996年Miththapala等人確立了其中8個亞種為有效,2001年Uphyrina等人又進一步添加了一個阿拉伯豹,總共9個有效亞種。

傳統劃分

豹(27亞種)
序號中文名學名命名人及年代
01豹桑給巴爾島亞種(桑給巴爾豹)Panthera pardus adersiPocock,1932
02豹厄利垂亞亞種(厄利垂亞豹)Panthera pardus antinoriide Beaux,1923
03豹高加索亞種(高加索豹)Panthera pardus ciscaucasicusSatunin,1914
04豹印支亞種(印度支那豹)Panthera pardus delacouriPocock,1930
05豹烏干達亞種(烏干達豹)Panthera pardus chuiHeller,1913
06豹伊朗亞種(伊朗豹)Panthera pardus datheiZukowsky,1959
07豹華南亞種(華南豹、印度豹)Panthera pardus fuscaMeyer,1794
08豹剛果亞種(剛果豹)Panthera pardus iturensisJ.A.Allen,1924
09豹華北亞種(華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Gray,1862
10豹西奈島亞種(西奈豹)Panthera pardus jarvisiPocock,1932
11豹斯里蘭卡亞種(斯里蘭卡豹)Panthera pardus kotiyaDeraniyagala,1956
12豹西非亞種(西非豹)Panthera pardus leopardusSchreber,1775
13豹南非亞種(南非豹)Panthera pardus melanoticaGünther,1885
14豹爪哇島亞種(爪哇豹)Panthera pardus melasG.Cuvier,1809
15豹克什米爾亞種(克什米爾豹)Panthera pardus millardiPocock,1930
16豹索馬里亞種(索馬里豹)Panthera pardus nanopardusThomas,1904
17豹阿拉伯亞種(阿拉伯豹)Panthera pardus nimrHemprich et al.,1833
18豹東北亞種(遠東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Schlegel,1857
19豹普通亞種(巴巴里豹)Panthera pardus pantheraSchreber,1777
20豹指名亞種(蘇丹豹)Panthera pardus pardusLinnaeus,1758
21豹喀麥隆亞種(喀麥隆豹)Panthera pardus reichenowiCabrera,1918
22豹波斯亞種(波斯豹)Panthera pardus saxicolorPocock,1927
23豹中非亞種(中非豹)Panthera pardus shortridgeiPocock,1932
24豹俾路支亞種(俾路支豹)Panthera pardus sindicaPocock,,1930
25豹東非亞種(東非豹)Panthera pardus suahelicusNeumann,1900
26豹安那托利亞亞種(安那托利亞豹)Panthera pardus tullianaValenciennes,1856
27豹尼泊爾亞種(尼伯爾豹)Panthera pardus pernigerHodgson,1863

基於遺傳學的劃分

豹(9亞種)
序號中文名學名命名人及年代
01豹印支亞種(印度支那豹)Panthera pardus delacouriPocock,1930
02豹華南亞種(華南豹)Panthera pardus fuscaMeyer,1794
03豹華北亞種(華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J. E. Gray,1862
04豹斯里蘭卡亞種(斯里蘭卡豹)Panthera pardus kotiyaDeraniyagala,1956
05豹爪哇島亞種(爪哇豹)Panthera pardus melasG. Cuvier,1809
06豹阿拉伯亞種(阿拉伯豹)Panthera pardus nimrHemprich et al.,1833
07豹東北亞種(遠東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Schlegel,1857
08豹指名亞種(非洲豹)Panthera pardus pardusLinnaeus,1758
09 豹波斯亞種(波斯豹) Panthera pardus saxicolor Pocock,1927

種群現狀

野生種群

中國

豹是大型猛獸,在中國分布範圍又很廣,調查全國範圍的種群數量有一定難度。然而,由於1950~60年代“打虎除害”同時也除“豹害”,加之棲息環境的改變,以致30多年來許多地區的豹數量急劇減少或已絕跡不見。

華南豹:1950年代初,華南豹在江南諸省的種群數量還相當多,由於認為的過量捕殺,豹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華北豹:山西為主。陝西省土地總面積15萬多平方公里,60年代被捕獲的1750隻豹的平均密度為1隻/86km²,而70年代1224隻豹的平均密度為1隻/122.5km²,平均下降了60%。1980年代捕殺量少喝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宣傳不無關係,但豹的自然種群數量的急劇減少也是客觀事實。估計山西的豹約一百多隻之數。已有報導,甘肅的豹已絕跡(陳鈞,1993),河南、河北的豹已不再有報導。

東北豹:大興安嶺南部30年代曾有豹的記載(Loukashkin,1936),但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黑龍江省全境已無蹤跡,吉林省境內的豹已基本絕跡(李彤等,1993;馮江等,1993)。1980年代,中國境內野生的東北豹瀕臨滅絕。

依據皮毛收購情況分析和估計,到1980年代末全國豹的野生種群數量可能尚有數百隻。

全球

尚無該物種在非洲大陸的可靠種群統計,通常的估算值約700,000隻(Martin and de Meulenaar,1988)。在印度,根據野外豹類足跡調查,估計有9,844隻(2001)。豹的許多亞種正在緩慢增長(Singh 2005),人豹衝突處於高風險狀態(Singh et al.,2008)。

致危原因

1、長期的過度獵捕是主要原因。認為豹為害家畜,其皮毛或骨骼代虎骨用,故而遭到大量獵捕。

2、棲息地的破壞是豹數量劇減的另一個原因。

3、種群過小且相互隔離,導致種群退化,也是致危原因之一。

飼養情況

國際圈養豹的譜系由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的河岸動物園負責整理髮布,據記錄截止1985年12月31日,共42個單位保存華北豹105(52雄,53雌)只;共16個單位保存東北豹50隻(30雄,20雌)(Shoemaker,1985)。中國各動物園飼養不少豹,多數已能繁殖,但長期以來,缺乏嚴格的譜系管理。從長遠看,對繁殖種群的管理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保護措施

在中國被列為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無專為保護豹建立的自然保護區,但其分布地區的自然保護區實際上亦保護了豹的棲息環境和食物源地,如空靈山保護區(山西)、棉山保護區(山西)、七星砬(lá)子保護區(黑龍江)、桑植八大公山保護區(湖南)等。

保護措施建議

1、嚴格執法,制止盜獵,確保殘存的種群得以保存。

2、在殘存野生豹較集中的地區經過專業人員調查研究後可增設保護區。在食物困難季節可考慮進行人工補充投食等必要的人工措施,以保證自然存活和安全繁殖。

3、調查各動物園養豹的情況,加強飼養種群管理,建立嚴格的譜系並和國際豹的譜系管理系統接軌。

地理分布

豹的地理分布 豹的地理分布

原生種分布: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安哥拉、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孟加拉、貝寧、不丹、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高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中國、剛果、剛果(金)、象牙海岸、吉布地、埃及、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喬治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印度、印度利西亞(爪哇島)、伊朗、以色列、約旦、肯亞、朝鮮、寮國、賴比瑞亞、馬拉威、馬來西亞、馬里、摩洛哥、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尼日、奈及利亞、阿曼、巴基斯坦、俄羅斯、盧安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獅子山、索馬里、南非、南蘇丹、斯里蘭卡、蘇丹、史瓦濟蘭、塔吉克斯坦、坦尚尼亞、泰國、多哥、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干達、阿聯、烏茲別克斯坦、越南、葉門、尚比亞、辛巴威。

已滅絕區域:香港、科威特、利比亞、新加坡、敘利亞、突尼西亞。

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除了台灣、遼寧、山東、寧夏和新疆外,各省區皆有分布。

甘孜州新龍縣

保護級別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近危物種(NT),2008年評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