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指不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業,即服務業,是英國經濟學家、紐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費希爾1935年在《安全與進步的衝突》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諮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中,分為15個門類即自F類到T類計47個大類,為分類最多的產業。

基本信息

種類

第三產業第三產業
中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二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諮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

三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

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這種第三產業基本是一種服務性產業。 具體分為:

即:F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可以認為是現代物流業)

51 鐵路運輸業

52 道路運輸業

53 城市公共運輸業

54 水上運輸業

55 航空運輸業

56 管道運輸業

57 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業

58 倉儲業

59 郵政業

G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60 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

61 計算機服務業

62 軟體業

H 批發和零售業

63 批發業

65 零售業

I 住宿和餐飲業

66 住宿業

67 餐飲業

J 金融業

68 業

69 證券業

70 保險業

71 其他金融活動

K 房地產業

72 房地產業

L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73 租賃業

74 商務服務業

M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75 研究與試驗發展

76 專業技術服務業

77 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

78 地質勘查業

N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79 水利管理業

80 環境管理業

81 公共設施管理業

O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82 居民服務業

83 其他服務業

P 教育

84 教育

Q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85 衛生

86 社會保障業

87 社會福利業

R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88 新聞出版業

89 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

90 文化藝術業

91 體育

92 娛樂業

S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93 中國共產黨機關

94 國家機構

95 人民政協和民主黨派

96 民眾團體、社會團體和宗教組織

97 基層民眾自治組織

T 國際組織

98 國際組織

發展意義

1,發展第三產業是產業結構調的一個重要方面,產業結構的變化對整個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體現了事物結構上

第三產業第三產業投資
的變化也能引起質變的道理;有利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第三產業是國民經濟的一部分,第三產業的好與壞直接與國民經濟相關,體現了部分對整體的影響以及最佳化的結構能使整體發揮最大的功能。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經濟素質和綜合國力。

3,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有力地促進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同時能促進就業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體現了哲學上的聯繫的觀點,同時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對第三產業也有影響,還體現了因果聯繫。有利於擴大就業,緩解中國就業壓力。

4,堅持全面的觀點。國民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整體,不能僅僅看重第一產業的基礎地位或者第二產業的主導地位,還應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有利於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

有利於推進各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促進一、二產業的發展;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最主要途徑),保證社會安定;可以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發展措施

1創造就業機會就要改善對中小企業、民營經濟、鄉鎮企業等的金融服務,大力推廣小額信貸,鼓勵創業和自謀

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發展信息
職業。

2明確個體、私營經濟是創造就業的一個最重要的渠道,解決其市場準入問題,並減輕稅費負擔。

3研究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與擴大就業結合。現在轉移支付的數額不小,但對落後地區的支持還是太少。

4高度重視職業培訓工作,尤其是農村勞動力的培訓。

5一定要取消城鄉壁壘。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的城鄉關係,不合理的就業限制一定要取消,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的步伐。

6對於第三產業在促進就業崗位增加上的作用問題,專家還有一些爭論,但總的看來,認為中國的第三產業還有一定的潛力可挖。有專家認為,中國第三產業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是缺信息、缺眼光、缺組織、缺老百姓的可支付能力。就如何發展生活服務業而言,解決的辦法是社會分工細化,創造新型的社區服務組織,找到更多的服務內容,發掘更多的就業崗位。對於老百姓支付能力太低這個制約第三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可以多學習國外類似的經驗,並積極進行探索。

7如何使中國的教育體制對擴大就業產生積極的影響,專家們認為,關鍵在於教育如何與促進就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擴招政策不要盲目,要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

8就業與失業統計體系的不完善,信息失真與傳遞不暢通,也是影響就業政策的一個重要原因。專家們建議,要正確認識不同地區的就業形勢,對不同地區要制定不同的就業政策。

發展特點

1、第三產業的發展,要採取分類指導和突出重點的原則。

第三產業是一個龐雜的混合產業群。應根據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的性質、特點、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經營管理、盈利水平等因素,採取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其中,應特別注意盈利性和非盈利部門、基礎性產業和競爭性產業部門、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單位等方面的差異,採取不同的政策導向。科學地確定第三產業的行業發展重點和優先順序,並從浙江的區位條件、自然人文景觀、商品經濟發展程度、經營人才素質等方面綜合第三產業中的行業區域比較優勢,尋找和培養那些具有現實優勢和潛在優勢的行業作為發展重點。

2、第三產業的發展,要以城市和專業市場為載體。

城市往往是一個區域的商業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中心,第三產業相對集中;專業市場作為商品交換的場所,它的擴展本身就是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體現,同時專業市場的興起還會帶動交通運輸、郵電通信、金融業務以及各類中介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從浙江的實際出發,當前應特別重視通過城市化來推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杭州寧波溫州三大中心城市,在產業結構升級轉換方面,總的趨勢應堅持“三、二、一”的產業發展方針,促進產業結構向高級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要強化中心市區的金融、貿易、信息、中介服務以及生活服務等功能。有條件的還可以建設中央商務區。

3、第三產業的發展,應堅持產業轉換序列的多元化模式。

這就是:(1)遵循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努力實現三大產業轉移的依次推進,使第三產業比重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而“水漲船高”;

(2)以二、三產業同步起飛為契機,縮短三大產業依次推進的過程,加速產業重心的變遷,實現第三產業的總量擴張和比重提高;

(3)跨越產業更替和轉換的梯度序列,以第三產業率先起飛的態勢(尤其是以商品市場為起點的第三產業發展),攜帶整個經濟的發展,從而把第三產業的發展定位在較高的起點上。應根據各地經濟發展的實際,分別採取適合各自特點的產業轉移順序,以促進第三產業快速、高效的發展。

4、第三產業的發展,也要堅持依靠科技進步。

第三產業第三產業蓬勃發展

第三產業中的一些新興產業如網路服務業,本身就是高科技發展的產物。當今世界,電子計算機在第三產業的滲透最為廣泛,第三產業已成為擁有計算機最多的部門,由此產生的影響十分巨大:拓展了第三產業的服務領域,導致了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提高了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帶來了高效率和高效益;提供了優質、便捷的服務,為社會生產和生活消費創造了全新的服務方式。依靠現代科學技術革命,將從根本上改變第三產業的面貌和促進第三產業的興起。為了實現“科技興三產”的基本方針,加大第三產業中的科技含量,必須明確科技長入第三產業的遠期目標和近期重點。當前的主攻方向,除了努力實現城市交通通信的現代化外,還要加快電子計算機在商業外貿、金融保險旅遊賓館、信息管理等領域的套用,以促進第三產業發展規模、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的顯著提高。

5、第三產業的發展,要重視國際服務貿易問題。

國際服務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第三產業的對外貿易,它包括服務的出口進口,涉及國際金融保險服務、通信視聽服務、交通運輸服務、旅遊觀光服務、法律服務、會計服務、廣告服務、租賃服務等十餘項通常項目。當今世界,服務貿易已發展成為世界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大大快於貨物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浙江服務貿易的發展,除了要繼續擴大遠洋運輸服務、涉外旅遊、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等傳統服務貿易項目外,還要努力發展諮詢服務、計算機軟體服務、租賃服務以及綜合技術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項目,從而進一步促進第三產業的開放和外向發展。

發展活躍

服務業的概念最早源於西方“第三產業”這個概念,西方不少經濟學家都從不同的角度對第三產業進行過分析,在不同程度上揭示過第三產業的經濟範疇及發展規律

1935年,英國經濟學家、紐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埃倫•費希爾在其所著的《安全與進步的衝突》一書中,最先提出了“第三產業”概念,並用於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劃分,從而形成三次產業的分類法。按照費希爾的觀點,“第三產業”泛指旅遊、娛樂、文化、藝術、教育、科學和政府活動等以提供非物質性產品為主的部門。

1957年,克拉克豐富了費希爾第三產業概念的內涵,把國民經濟結構明確地分為三大部門,即:第一大部門以農業為主,包括畜牧業等;第二大部門包括製造業、採礦業等;第三大部門是服務業,包括建築業、運輸業、通訊業、商業、金融業、專業性服務和個人生活服務、政府行政、律師事務和服務軍隊等。據世界統計,2005年世界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為69%,其中已開發國家平均為72%,開發中國家平均為52%;從服務業就業比重看,已開發國家已高達70%左右,中等收入國家為50%-60%,低收入開發中國家也在40%以上。

就我國而言,近五年來,我國服務業就業人數增長迅速。據觀研天下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服務業就業人數達到27282萬人,比2007年增加了2878萬人,年均增加575.6萬人。

從近五年我國三大產業就業人數構成情況來看,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人數比重達呈不斷下降趨勢,而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人數比重達呈不斷上升趨勢。

截至2011年,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人數比重首次超過第一產業,成為吸納就業人數的支柱產業。2011年底,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人數比重達到35.7%,比2007年提高3.3個百分點。

從近期發布的《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來看,《規劃》明確提出要提高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到2015年,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人數的比重較2010年提高4個百分點,達到38.6%。

三大產業關係

第三產業第三產業
(1)第一、二產業是第三產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第一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加強第一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只有第一發展了,才能為第二、三產業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國家,差不多都擁有發達的農業

(2)第三產業對第一、二產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第三產業的加快發展是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必要特徵。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有利於增強農業生產的後勁,促進工農業生產的社會化和專業化是水平的提高,有利於最佳化生產結構,促進市場充分發育,緩解就業壓力,從而促進整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正確處理好三大產業的關係,既有利於經濟的協調發展,也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並不是說等於第一、二產業發展起來以後再發展第三產業,更不是通過削弱第一、二產業來發展第三產業,而應從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關係中來認識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