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獅子是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獅的體型巨大,公獅身長可達180cm,母獅也有160cm。獅的毛髮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獅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長,顏色越深的傢伙或許在母獅眼裡是英武挺拔的帥哥,常常更能吸引女士們'的注意。獅的頭部巨大,臉型頗寬,鼻骨較長,鼻頭是黑色的。獅的耳朵比較短,耳朵很圓,有些人因為名字里都有個“獅”字,就把美洲獅和母獅搞混在一起。其實單從外觀看就能有所區分,母獅的耳朵好像是個短短的半圓,而美洲獅的耳朵則比較長,耳尖也比較尖。另外,獅屬於貓科動物中的豹亞科,而美洲獅則為貓亞科,兩者相差頗遠。獅的前肢比後肢更加強壯,它們的爪子也很寬。獅的尾巴相對較長,末端還有一簇深色長毛。基本詳情
體重信息
雄獅體重達200公斤,科學家對各地區獅子進行了多次科考測量,其中,辛巴威保護區加丹加雄獅最大值202公斤,最小140公斤,平均170.1公斤,辛巴威北部發現超過210公斤的獅子。雌獅平均158公斤,最大180公斤,最小130公斤。卡拉哈里雄獅平均174公斤,最大205公斤,最小165公斤,雌獅平均135公斤,最大178公斤,最小113公斤。克魯格公園雄獅平均178公斤(為空腹平均體重),最大221公斤,最小168公斤,雌獅平均135公斤,最大165公斤,最小126公斤。東非雄獅平均160公斤,最大172公斤,最小120公斤。雌獅平均110公斤,最大150公斤,最小108公斤。德蘭士瓦地區獅子出現過170公斤的測量記錄,1982年在納米比亞Etosha國家公園實測一頭雄獅體重達到210公斤。2005年在辛巴威測量了5頭雄獅,其中三頭體重為190公斤、170公斤、165公斤。另外,野生最大的雄獅體重可達270公斤,全長超過2.7米。1960年在肯亞被射殺了一頭雄獅,體重測量為242公斤以及一頭1996年射殺於南非的雄獅,空腹測量超過262公斤(出自肯亞野生動物局)等很多個大個體紀錄。野生亞洲獅體重狩獵紀錄空腹測量是208公斤。南非獅是現存最大的獅子亞種,也是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雄獅鬃毛髮達,體格強壯。有攝影師拍到體重高達350公斤的南非獅, 這實在令人驚奇,這隻獅子到底是野生的還是馴養的需要進一步確認。
種類信息
開普獅和巴巴里獅是滅絕的兩個亞種,其中前者滅絕於19世紀,沒有留下任何可靠的記錄,。巴巴里獅滅絕於上世紀前期,但動物園裡還有一部分籠養的巴巴里獅,它們鬃毛更加發達,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不過在人類用獵槍對它們特殊關懷下,這兩個亞種都相繼滅絕了。巴巴里獅的最後陣地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脈。一九二二年,最後一隻巴巴里獅是被人類的獵槍擊倒。亞洲獅位於印度。亞洲獅體型和非洲獅子體型相比身軀略小,體長1.6-2.3米,體重100-180公斤。其中雄獅重150-200公斤,雌獅重90-120公斤。相對非洲獅,亞洲雄獅的鬃毛比較少不是很濃密,在它的腹部和前肢肘部也有少量長毛,而它的尾端球狀毛也較大,亞洲獅曾經在亞洲地區廣泛分布,但因人類的獵殺和環境的破壞,使亞洲獅幾乎走向了滅絕。
獅子(18亞種)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
---|---|---|
1. | 剛果獅 | Pantheraleoazandicus |
2. | 安哥拉獅 | Pantheraleobleyenberghi |
3. | 歐洲獅(滅絕於公元10世紀) | Pantheraleoeuropaea) |
4. | 肯亞獅 | Pantheraleohollisteri |
5. | 喀麥隆獅 | Pantheraleokamptzi |
6. | 南非獅 | Pantheraleokrugeri |
7. | 北非獅(又叫巴巴里獅1925年純種北非獅滅絕但仍有其血統的混血獅) | Pantheraleoleo |
8. | 斑點獅(未知是否仍然存在1931年後便再在無它們的報導) | Pantheraleomaculatus |
9. | 馬賽獅 | Pantheraleomassaicus |
10. | 開普獅(滅絕於1865年) | Pantheraleomelanochaitus |
11. | 東非獅 | Pantheraleonubica |
12. | 烏干達獅 | Pantheraleonyanzae |
13. | 亞洲獅 | Pantheraleopersicus |
14. | 羅斯福獅 | Pantheraleoroosevelti |
15. | 西非獅 | Pantheraleosenegalensis |
16. | 索馬里獅 | Pantheraleosomaliensis |
17. | 穴獅(滅絕於更新世) | PantheraleospelaeaGoldfuss |
18. | 卡拉哈里獅 | Pantheraleovernayi |
雄獅外觀特徵
獅的毛髮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獅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
長,顏色越深的傢伙更能吸引雌獅的注意。雄獅的頭部大,臉型頗寬,鼻骨較長,鼻頭是黑色的。獅的耳朵比較短,耳朵很圓。獅的前肢比後肢更加強壯,它們的爪子也很寬。獅的尾巴相對較長,末端還有一簇深色長毛。非洲獅的數量在減少,已知它們並未被列為瀕危或受威脅物種(亞洲獅瀕危)。分布範圍
過去從歐洲南部、西亞、印度和非洲都有獅。冰川期間一個亞種還在中歐和北美洲生存過,但冰川期後它們就消失了。按當時學者的報導,到古希臘時期在巴爾幹半島還有獅生存。一般認為歐洲的獅在公元1世紀由於人類的活動滅絕。今天絕大多數獅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撒哈拉沙漠以北的獅於1940年代滅絕。20世紀時在亞洲的獅幾乎全部被消滅,只有在印度的一個自然公園還有少數倖存。
分布於安哥拉,貝寧,波札那,布吉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象牙海岸,衣索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印度,肯亞,馬拉威,馬里,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盧安達,塞內加爾,索馬里,南非,蘇丹,史瓦濟蘭,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可能滅絕:加彭區域滅絕: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吉布地,埃及,厄利垂亞,甘比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約旦,科威特,黎巴嫩,賴索托,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獅子山,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突尼西亞;土耳其西撒哈拉。
習性
獅群中男士很少參與捕獵,當然,基本只負責“吃”。這也不能怪它們的大男子主義和懶惰。要想在開闊的草原上把誇張的鬃毛和碩大的頭顱隱藏起來,還真是不容易,與其讓它們在外面四處驚嚇獵物,還不如回家閒待著呢。
不過儘管不事生產,雄獅仍然受到母獅的尊重,於是捕獵回來的戰利品通常先由雄獅享用,等它們用膳完畢才是地位最高的母獅,最後才是孩子們。
獅通常捕食比較大的獵物,例如野牛、羚羊、斑馬,甚至年幼的河馬、大象、長頸鹿等等,當然小型哺乳動物、鳥類等等也不會放過。有時它們還會仗著自己個頭大,順手搶其他肉食動物的戰果,比如哪只在錯誤時間出現在錯誤地點的豹,甚至為此不惜殺死對方。另外,它們還會吃動物腐屍。
獅群中的母獅基本是穩定的,它們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個獅群。當然獅群也會接納新來的母獅。但公獅常常是輪換的,它們在一個獅群通常只待兩年(然也有長達六年的記錄),要么是被年輕力壯且更有魅力的男性趕走,要么是自己膩歪了,離家出走以尋找新戀情和家庭。還有,剛成年的青少年雄獅也會被獅群實施強制獨立制——趕走,這么一來,草原上就會多了一堆無家可歸的雄獅,這裡有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依然散發著魅力的壯年冒險家,還有被人打敗趕走的老頭子。這些流浪漢有時獨自行動,黯然生存,有時乾脆組成男性互助小組,在其中的成員征服了另一個獅群前,它們就是同甘苦共患難的好哥們,在草原上四處遊蕩,追蹤遷徙的獵物群。聽說還有些雄獅本事和魅力大到能控制附近的其他獅群,能同時維持兩個“家”。
獅群的領地範圍大小不等,例如在卡拉哈里沙漠的獅群可能會搞到119-275平方公里的領地,而在奈洛比國家公園里生活的獅群,頂多能搶到31平方公里就不錯了。最大的領地能超過400平方公里,邊界用排泄物劃分。有時相鄰獅群間的領地有時會交疊,不過它們很少以暴力解決這種問題。受傷的代價是高昂的。
獅群中的母獅可能會在任何時候進入婚配狀態,而且母獅們這點上總有同步性,這種奇特有趣的現象科學家們還沒能透徹了解其背後的機制。不過這保證了獅群中的孩子們年齡基本相當,每個媽媽都能給不同的孩子哺乳,當有些媽媽出去捕獵,剩下的媽媽就會義不容辭地擔當所有孩子的保姆。而且沒生育的母獅也會負起照看獅群孩子的責任,為它們舔毛,並陪它們一起玩耍。
母獅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每次可能有1-6個寶寶(通常是2-4個)。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身上帶有赭石色的斑點,特別是腹部和腿上。寶寶們在四周大的時候開始嘗試吃肉,通常是媽媽回吐給它們,半消化的肉食。長到6、7個月的時候,它們就基本斷奶了,這時
候身上的斑點也慢慢消失。不過有個別傢伙直到成年都一直帶有這種斑點,雖然很不清晰。孩子們一般會隨著媽媽長到2歲左右,這時候男孩們就面臨嚴酷的獨立問題了。而要到性成熟,女孩們得長到2-3歲,男孩子們則要5-6歲,那時候青年獨立團也在外混了好幾年,已經強壯到能和其他獅群的男性打架了~~ 不過70%-80%的孩子都活不過兩歲。這取決於食物情況,當然,還有雄獅殺手。如果挑戰成功的雄獅要殺死的幼子超過6個月大,這時它們的媽媽會盡力帶著它們逃離獅群。圈養下的獅壽命超過30年。現狀與保護
獅最大的“天敵”當然還是武裝到牙齒的現代人類(完全沒有武器的人類恐怕連一隻暴怒的家貓都無法戰勝!)。而且他們的獵殺絕大多數和生存毫無關係,只是為了滿足不正常的殺戮欲。正是在它的驅使下,非洲的兩個亞種莫名滅絕,亞洲獅則幾近滅亡。如今這種非正常行為終於少了很多。不過非洲獅如今還要面臨棲息地喪失和疾病的困擾。爆發在草原上的傳染病能在很短時間內奪去數萬頭動物的性命,例如肺結核和貓愛滋(FIV)。印象里獸醫界已經有了貓愛滋的疫苗,不過不知道是否都能適用,效果如何。亞洲獅也面臨棲息地的問題。300多頭亞洲獅一起擠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保護區,確實壓力很大。據說人們有計畫將一部分亞洲獅遷移到其他保護區,為的是一旦出現疾病爆發或其他災難,還能有其他獅群倖存。不過在這個人口壓力巨大的國家,實行如此計畫確實也具有一定難度。其他相關
雄獅為什麼怒吼
回答:獅子愛吼叫,而且其會經常性的吼叫,並不是憤怒,其實它的吼叫主要為了宣誓其領地,威懾其它獅子或食肉動物使它們不敢進入自己領地,顯示它的威風,獅子是所有貓科動物中,吼聲最大,也是次聲波傳播最遠的貓科動物,因為它的喉軟骨最發達。有新的獅王打敗老獅王后,會長時間大吼,甚至能連續吼幾夜,以宣示它是新的獅王誕生了。舞獅子舞獅子
舞獅(liondance)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舞獅亦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相當盛行舞獅。聚居歐美的海外華人亦組成不少醒獅會,每年的春節或重大喜慶,他們都會在世界各地舞獅慶祝。
漢代起源說:
相傳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子,使者揚言朝野,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後,漢章帝先後選了三人馴獅,均未成功。後來金毛雄獅狂性發作,被宮人亂棒打死,宮人為逃避章帝降罪,於是將獅皮拔下,由宮人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一人逗引起舞,此舉不但騙過了大月氏使臣,連章帝也信以為真,此事後來傳出漢宮,老百姓認為舞獅子是為國爭光、吉祥的象徵。於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舞獅從此流行。
北魏起源說:
舞獅作為表演藝術,相信成形於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代,當時北部匈奴侵擾作亂。他們特製木雕石頭多具,用金絲麻縫成獅身,派善舞者到魏進貢,意圖舞獅時進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識破,使他們知難而退。後因魏帝喜愛舞獅,命令仿製,務實得以流傳後世。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記述當時洛陽長秋寺佛像出行時,有“辟邪獅子,引導其前”的話。
唐代起源說:
在碑使中有關於唐明皇游月殿,獅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後一覺醒來而有醒獅舞,這故事說當唐明皇游月殿時,在階前出現一隻五彩繽紛、闊口大鼻的獨角獸對著唐明皇沒有惡意,且在階前滾球,姿態威武。唐明皇醒後要重睹這一現象,他要近臣照他夢境中的瑞獸模仿出來,同時由樂部配以雄壯的鑼鼓編舞娛賓。自此之後,舞獅便流入民間。唐《立部伎》中的《太平樂》也稱《五方獅子舞》。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有詩云:“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西涼伎》)。可見唐代已有獅子舞。
有關舞獅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書·樂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國時魏國人孟康的解釋,“象人”就是扮演魚、蝦、獅子的藝人。由此可見,至遲三國時已有舞獅子了。
南北朝時,民間也流行舞獅子。
到了唐朝,舞獅子已發展為上百人集體表演的大型歌舞,還作為燕樂舞蹈在宮廷表演,稱為“太平樂”,又叫“五方舞獅子”。當時的舞獅子,還流傳到了日本。日本的一幅“信西古樂圖”中,就畫有古代的日本奏樂舞的場面,與唐代的相似,只是規模小得多。唐代以後,舞獅子在民間廣為流傳。
宋代的《東京夢錄》記載說,有的佛寺在節日開獅子會,僧人坐在獅子上做法事、講經以招來遊人。
明人張岱在《陶庵夢憶》中,介紹了浙江燈節時,大街小巷,鑼鼓聲聲,處處有人圍簇觀看舞獅子的盛況。
品牌形象
標緻汽車(Peugeot)
1848年,阿爾芒·別儒家族在英國倫敦創建了一家工廠,主要生產拉鋸、彈簧和齒輪等。1896年,別儒在蒙貝利亞爾創建了標緻汽車公司。1976年該公司與雪鐵龍汽車公司組成標緻集團,是歐洲第三大汽車公司。“標緻”(PEUGEOT)曾譯名為“別儒”,公司採用“獅子”作為汽車的商標。“標緻”的商標圖案是蒙貝利亞爾創建人別儒家族的徽章。據說別儒的祖先曾到美洲和非洲探險,在那裡見到了令人驚奇的動物—獅子,為此就用獅子作為本家族的徽章。後來,這尊小獅子又成為蒙貝利亞爾省的省徽。
“標緻”這尊小獅子非常別致有口味,它那簡潔、明快、剛勁的線條,象徵著更為完美、更為成熟的標緻汽車。這獨特的造型,既突出了力量又強調了節奏,更富有時代氣息。
古往今來,獅子的雄悍、英武、威風凜凜被人們視為高貴和英雄,古埃及的巨大雕塑“司芬克司”,就是人首獅身,以代表法老的威嚴和英武。所以,標緻公司為使用“獅子”商標而感到自豪。
榮威汽車(Roewe)
榮威(Roewe)是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旗下的一款汽車品牌,於2006年10月推出。該品牌下的汽車技術來源於上汽之前收購的羅孚,但由於品牌“羅孚”的使用權被福特汽車公司從寶馬手中買走,因此上汽不得不自推品牌。2006年10月12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股份”)正式對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為“榮威(Roewe)”,取意“創新殊榮、威儀四海”。榮威的品牌口號為“創新傳塑經典”。
榮威(Roewe)品牌的商標圖案的設計,充分體現了經典、尊貴、內蘊的氣質,並突出體現了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構圖形式相融合的創意思路。這與其即將向公眾亮相的首款產品風格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經典盾形徽標整體結構是一個穩固而堅定的盾形,暗寓其產品可信賴的尊崇品質,及上海汽車自主創新、國際化發展的堅強決心與意志。
色彩感觀以紅、黑、金三個主要色調構成,這是中國最經典、最具內蘊的三個色系,紅色代表中國傳統的熱烈與喜慶,金色代表中國的富貴,黑色則象徵威儀和莊重。
核心形象以兩隻站立的東方雄獅構成。獅子是百獸之王,在中國宮廷大殿、私家豪宅的正門前,左右分別蹲座著石雕或銅鑄的雄赳赳的獅子,氣宇軒昂、凜然而不可冒犯,代表著吉祥、威嚴、莊重。在西方文化中獅子也是王者與勇敢精神的象徵,其昂然站立的姿態傳遞出一種崛起與爆發的力量感。雙獅圖案以直觀的藝術化手法,展現出尊貴、威儀、睿智的強者氣度。雙獅圖案以直觀的藝術手法,展現出尊貴、威儀、睿智的強者氣度。
符號寓意圖案的中間是雙獅護衛著的華表。華表是中華文化中的經典圖騰符號,不僅蘊含了民族的威儀,同時具有高瞻遠矚,祈福社稷繁榮、和諧發展的寓意。
圖案下方用現代手法繪成的符號是字母“RW”的融合,是品牌名稱的縮寫,同時“RW”在古埃及語中亦代表獅子。此外,圖案的底部為對稱分割的四個紅黑色塊,暗含著陰陽變化的玄機,代表了求新求變、不斷創新與超越的企業意志。
霍頓汽車(Holden)
霍頓汽車公司創立於1856年,總部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市。公司重要人物MarkReuss(主席&常務董事)。主要業務是生產汽車和發動機,雇員人數6500人(2007.11),其母公司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霍頓汽車公司是通用汽車公司的設計和工程技術中心。
澳大利亞的霍頓汽車公司(Holden)在澳大利亞歷史上有著極其特別的地位,因為澳大利亞大陸上第一部由澳大利亞人自己生產的汽車“48-215”,就是從霍頓的車間裡開出來的。要探究霍頓的歷史,需要追溯到一個世紀以前。經營騎馬用具起家的霍頓公司在1914年開始幫顧客生產定製的汽車車身,這邁出了它漫長汽車工業里程的第一步。經過10年的發展,它成為美國通用汽車的在澳大利亞的車身供應商,並於1931年和美國通用汽車澳大利亞分公司共同組建了“通用-霍頓汽車公司”。
(1994年起單獨使用“霍頓汽車公司”的名稱)。從1948年起,霍頓開始生產自己的車型,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輛屬於本土的轎車48-215於當年下線,從此霍頓成為澳大利亞汽車工業的代名詞。
霍頓的標誌是一隻獅子滾球的紅色圓形浮雕,其設計靈感來自一則古老傳說:埃及獅子滾石頭的情景啟迪人類發明了車輪。今天的霍頓不但稱霸澳大利亞車壇,還以鍛造強勁發動機而聞名於世,那隻紅色雄獅也就更具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