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痢疾菌痢痢疾

細菌性痢疾菌痢痢疾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志賀氏菌屬(痢疾桿菌)引起的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為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之一,終年均可發病,但以夏秋二季為最多,並可引起流行。這種細菌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37攝氏度。痢疾桿菌容易在食物、飲料、水果、蔬菜中繁殖,導致痢疾流行。兒童感染菌痢的機會更多,發病率較高。夏秋季發病率高。水源若被痢疾桿菌污染多引起菌痢流行。

傳播

蒼蠅與菌痢傳播有密切關係。細菌性痢疾的主要傳染源為已經感染髮病的病人和不發病的帶菌者。

臨床表現

潛伏期為數小時~7天,一般1~3天。臨床表現與感染菌型、菌量及機體狀況有關。:

急性期

人體攝入污染細菌痢疾桿菌後1—2天即發病。因痢疾桿菌愛心中醫藥資訊網有內、外毒素,所以臨床有全身中毒症狀;又因痢疾桿菌使人體結腸黏膜損害壞死,出現膿血粘液便及腹痛等腸道表現。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及中毒型等四型。

①輕型——無中毒症、不燒、腹痛腹瀉較輕,腹瀉每日不超10次,大便有粘液而無膿血。易誤診為腸炎,3—6天痊癒。

②普通型(典型)——起病多急,畏寒發熱,體溫可達39℃,開始嘔吐,繼而陣發性腹痛及腹瀉,每天排便數次至數十次,常伴里急後重,便量少,有時為 膿血或膿凍,可有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等,持續1~3周后緩解或自愈,亦可轉為慢性。兒童可驚厥,有中度毒血症。病程持續10—14天。

③重型——多有嚴重中毒症狀,起病急驟,高熱,伴嘔吐,大便頻繁以至失禁,帶血膿粘液便。腹痛劇烈,里急後重感顯著,失水明顯,四肢寒冷。全腹壓痛,以左下腹為著。病人極度衰竭,四肢厥冷、意識模糊、譫妄或驚厥、血壓下降以至休克。

④中毒型——大多發生在2—7歲體質較好的兒童。

起病急驟,在腹痛、腹瀉未出現時,即可有高熱40C°、精神萎靡、面色青 灰、四肢厥冷、呼吸淺表、反覆驚厥、神志不清、皮膚發花進而導致呼吸 和循環衰竭。好睡,昏迷,迅速發生周圍循環衰竭(休克 型)或呼吸衰竭(腦型),或二者兼有之(混合型),但不一定有腹瀉。以重度毒血症、休克和中毒性腦炎為主要症狀,而腹瀉、嘔吐不一定嚴重,出現較晚。如果不及時診治,死亡率很高。流行季節有腹痛、腹瀉、及膿血便應考慮菌痢的可能。對突然高熱、驚厥、昏迷的患兒,需與乙腦鑑別。

慢性期

病程超過2月以上為慢性。

①慢性遷延型:有持續輕重不等的痢疾症狀,或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腹部可有壓痛。

②慢性隱匿型:一年內有痢疾史,無臨床症狀,但乙狀結腸鏡檢有異常,大便培養可陽性。

③急性發作型:可在上述二型基礎上發生,有急性菌痢典型症狀,但全身中毒症狀較輕。主要症狀是腹痛、腹瀉、最初有糞便排出,及至腸內容物排空後,即大便僅是粘液沾有血絲,繼而呈鮮紅色粘液。輕者每日3-5次,中等者可數十次,伴有里急後重感嚴重。可有中等度發燒、食欲不振、噁心、大便次數頻繁、失水嚴重、四肢發涼、血壓下降甚至休克。

參考藥方

白頭翁12 秦皮10 黃芩12 白芍15 檳榔12 金銀花15

肉桂4 枳實10 馬齒莧20

《加減》

① 嘔吐甚:加竹茹10

② 血痢、腹痛甚:加赤芍12 地榆15

③ 抽搐者:加鉤藤15 全蠍6

④ 高熱不退:加水牛角30 丹皮15

⑤ 昏迷、痰鳴者:加鬱金12 天竺黃12 膽南星10

⑥ 神志不清:加安宮牛黃丸(用量按藥品的說明書)

⑦ 全身浮腫:加黃芪15 雲苓15 大腹皮12

⑧ 脫肛者:加黃芪15 天麻6 赤石脂16

⑨ 陰虛津虧:加沙參15 石斛12

⑩ 胃納差:加淮山18 炒扁豆1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