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
![地聽](/img/7/792/nBnauM3XzgTNwgzN1kzN2czMyUTM3ADN3cDO0QTNwAzMxAzL5c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簡介
據唐朝李筌撰 《太白陰經》 記載,夜間戰鬥時,令少睡者伏地枕在空葫蘆上,可以聽到幾十里外的人馬腳步聲。
神犬諦聽![諦聽](/img/b/cae/nBnauM3X4gDMwkTO2gzNyYTO2QTM5YzN4MDMyQTNwAzMxAzL4c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其實,諦聽是佛門傳言和民間演繹而存在下來的一個圖騰和聖物。唐開元末年,古新羅(今韓國)王子24歲的金喬覺,看破紅塵,攜白犬一隻浮海來華,削髮為僧。白犬伴金喬覺一路顛簸,卓錫九華。在共同苦修的75載中,白犬與金喬覺晝夜相隨,處處使其逢凶化吉。貞元十年(794)農曆七月三十日金喬覺坐化,白犬亦隨之傍息。三年後,金喬覺屍身開缸,見其面目如生、骨如金鎖。根據佛經曰:“菩薩鉤鎖,百骸鳴矣!”眾人都為金喬覺而感嘆:金喬覺乃是地藏菩薩化身,故建寺連白犬同請供奉。金喬覺被佛門認定為地藏菩薩之應化,稱金地藏。這隻神犬也因是金喬覺的信物、愛物、寵物和護身之物,被佛教尊稱為神犬。後人更緣神犬諦聽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徵。
諦聽文化
神犬諦聽的出現,九華山下的柯、吳、劉、羅四大家族就以犬為寵物、愛物、寶物飼養,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四季平安、人壽長樂。從造型看諦聽,它的獨角其一是象徵著能接受宇宙之信息,似為“天線”之用;(其二能起到護身保險之用,它的犬耳是聽宇宙之音頻、傳遞給信者分辨是非,它的龍身示為吉祥如意,它的虎頭表示智勇,有困難勇往直前,決不退讓,它的獅尾表示有耐性、有雄心,辦任何事堅持就是勝利,它的麒麟足視為四平八穩,與人為善、和睦相處、為善為寶。
諦聽貌似龍非龍、似虎非虎、似獅非獅、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是人們想像中的征物,社會上又緣稱“九不象”。民間廣泛認為此物沾有“九氣”,即“靈氣、神氣、福氣、財氣、銳氣、運氣、朝氣、力氣和骨氣”。能起到“辟邪”、“消災”、“降福”、“護身”等作用。一些虔誠的佛門信眾更是相信沾上諦聽的“靈氣”即能使家運昌隆,基業常青;孩子帶上它則屈壯成長,長大能成為誠者、賢者、智者、悟者、覺者、壽者。成年人帶著它就心想事成、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