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畫戟[古代兵器名稱]

方天畫戟[古代兵器名稱]

方天畫戟是一種古代兵器名稱,因其戟桿上加彩繪裝飾,又稱畫桿方天戟,是頂端作“井”字形的長戟。主要使用者有呂布等人。歷史上,方天畫戟通常是一種儀設之物,較少用於實戰,不過並非不能用於實戰,對使用者的要求極高。

基本信息

重量尺寸

據《蕩寇志》記載,呂布的畫戟重二十四斤。在《三國志平話》呂布之戟長一丈二。畫桿方天戟的畫桿似有八荒火龍之靈,觸之有焚燒之感;畫戟頂端利尖之處透著煞戾無匹的殺氣讓人凶性漸漲;方天四角之刃仿佛藏著修羅之力,迷人心智,嗜血殺戮。

相關作品

《三國演義》、《全唐傳》、《水滸傳》, 《薛仁貴》等

兵器介紹

方天畫戟 方天畫戟

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兵器,在戟桿一端裝有金屬槍尖,一側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可刺可砍,分為單耳和雙耳,單耳一般叫做青龍戟,雙耳叫做方天戟。

中國古代將矛和戈功能合為一體的格鬥用冷兵器。由戟頭和戟柄組成。戟頭以金屬材料製作,戟柄為木、竹質。戟最長可達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騎兵使用的利器。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銅戟,以後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鐵戟。

方天戟上以畫、鏤等作為裝飾,又稱方天畫戟。方天畫戟屬於重兵器,和矛,槍等輕兵器不同。方天戟使用複雜,功能多,需要極大的力量和技巧,集輕兵器和重兵器功能於一身。一般使用方天畫戟者必須力大,戟法精湛,才能發揮該兵器的優勢,在熟練以後,可以和重兵器對抗,如骨朵,錘,鏜等比拼力氣。也可以和輕兵器,矛、槍、刀比拼招式技巧。故該兵器的使用者在戰場上身體素質很高,很拉風。

戟又分為單刃和雙刃,其中方天畫戟為雙刃,是呂布最擅長的。

至於單刃戟,也有人使用,典韋使用的雙鐵戟,就是單刃的戟。

雙刃戟和單刃戟的區別,就象單刃斧和雙刃斧的之間的區別一樣,關鍵在於力量的變化,雙刃戟的威力更大,但是攻擊速度慢,單刃戟的威力相對低一些,但是攻擊速度快,靈活。

歐洲版本

中世紀歐洲各種形狀各異的戟 中世紀歐洲各種形狀各異的戟

歐洲戟大多數是斧與矛的結合。其中以瑞士長戟最為著名。長2-3米,它可以發揮刺、挑、劈、砍、勾多種功能,其中用彎鉤把騎士鉤下馬來勒索贖金,是瑞士僱傭兵的生財之道之一。歐洲戟跟中國戟一樣有耗費工時的缺點,而且它頭端太重,限制了長度,加之比矛昂貴,所以始終只是矛的輔助武器。到燧發槍和刺刀發明之後,歐洲戟就從軍隊中除名了。但直到今天,梵蒂岡衛隊仍然使用戟。

歐洲戟在中世紀後期裝備了幾個世紀,形狀也經過多種變化,有些戟的斧刃較細,極其形似中國的方天畫戟。到底是異曲同工之妙的巧合,還是從中國傳入歐洲的,至今仍是個謎。

相關故事

呂方,郭盛與方天畫戟

倘若說到梁山一百零八將中,誰的兵器最花里胡哨,那就非呂方、郭盛兩個人的方天畫戟莫屬了。他們兩人後來在上戰場時,幾乎就成了宋江身邊的擺設。——因為到了宋代,畫戟早已經成了儀仗隊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擺設。這兩位少年壯士,武藝不是十分高強,但偏偏卻又好追求時尚。他們在各自的兵器方天畫戟上,分別纏上華而不實的金錢豹子尾和金錢五色幡。

因此,兩人一出場,幾乎就鬧了個大笑話。

當宋江、花榮的前哨人馬經過對影山時,恰好碰上這對活寶正在為了意氣決鬥,兩個人,誰都不服誰,就跟如今街頭上掐架的小年輕差不多。兩人中呂方披紅,郭盛掛綠,排場上極盡鋪張奢華,算是時髦的草寇了。兩人打著打著,那戟上的絨絛卻纏在一起了。幸好花榮一箭就將他們的纏結給射斷了,不然的話,他們的這場跡近作秀的決鬥,不知該如何收場。

大家一看都知道的,小溫侯呂方,賽仁貴郭盛的形象,無疑分別是對三國勇將呂布和初唐名將薛仁貴的Copy。因為呂布和薛仁貴都是叱吒風雲的善使方天畫戟的名家。尤其是呂布的那桿戟,跟他的赤兔馬,幾乎就是他一副英雄的化身。

戟的由來

戟的由來已久,遠在商朝早期就已經出現在戰場上了。在戰國到魏晉時使用的最廣。到了唐代之後,戟中的方天畫戟,逐漸被皇家的儀仗隊採用作為排場的工具,充作門面,所謂化干戈為玉帛了。像《水滸》中的偽皇帝方臘的儀仗,就是這樣排場的:

“金瓜密布,鐵斧齊排。方天畫戟成行,龍鳳繡旗作隊。”

一旦一種驚天動地的兵器成了豪華的擺設,它的威嚴,便就有些狐假虎威的味道了。這是閒話。

戟的用法

戟用“援”之法,有沖鏟,回砍,橫刺,下劈刺,斜勒等;用“胡”之法有橫砍,截割等;用“內”之法有反別,平鉤,釘 壁,翻刺等;用“搪”之法,則有通擊,挑擊,直劈等。

使戟高手

呂布

呂布字奉先,擅長騎射,武力過人,聞名於并州;刺史丁原用布為主簿。董卓入京後,誘使呂布殺死丁原,率其眾來投。董卓大見親侍,令布為騎都尉,隨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殺布,布懼,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殺掉了董卓。卓黨李傕等嘯聚為賊,攻打長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後投靠袁術、袁紹、張楊,最後在張邈、陳宮的策劃下入主兗州,與曹操展開數度激烈的爭奪戰,先勝後敗,投靠徐州的劉備,屯兵小沛。呂布趁劉備攻袁術之機奪取了徐州,後在曹操的調解下與備和解。袁術攻打劉備,呂布以轅門射戟為賭注,使袁軍退卻。袁術起兵伐呂布,呂布大敗。但後曹操和劉備聯軍攻打,困守下邳。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納群下之言。曹操塹圍三月,呂布軍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縛陳宮,將其眾降;呂布亦就縛,與陳宮、高順被戮於白門樓。呂布性情輕狡反覆,唯利是圖,注定了其能稱雄一時而不能成大業的命運。

看過三國戲的人,都會留下這樣的印象:呂布年少英俊,白面無須,手中方天戟,縱橫馳騁,英勇無敵。舞台上雖然不曾出現真馬,也能想像那匹日行千里的赤兔,是如何神駿。

這裡面就有真有假,教你一時分不清哪些是歷史人物的原型,哪些又是文藝家的創造。

呂布當然也有過年輕的時候,不過那是漢靈帝初年的事。到獻帝初平元年關東諸侯討伐董卓時,他已是三十過外的人,沒有資格當“小白臉”了。他死於建安三年,應該超過四十歲。證據是在“轅門射戟”那場喜劇中,呂布曾稱劉備為弟,而建安三年劉備已經三十八歲。不過被張飛嚇怕了,改稱為兄。最後曹操大軍水淹下邳城,呂布被擒,於白門樓上處死。

不論小說里還是舞台上,開頭時,呂布都是掛著鬍子的;也不管演《鳳儀亭》還是《白門樓》,仍舊是這般扮相。有證據么?也有。

元代刻印的《三國志平話》有插圖,其中一幅圖《呂布刺董卓》,貂蟬站在院子裡,呂布卻手持寶劍,把董卓從床上拖下來,舉劍砍去。那呂布就掛著三綹長須。另一幅是《水浸下邳擒呂布》,那呂布走出下邳城,中了關雲長一箭,畫面上還是那把鬍子。

《孤本元明雜劇》里,元代劇作家鄭德輝寫的《虎牢關三戰呂布》,後面註明呂布的打扮,正是“三叉冠雉雞翎”加上“三髭髯”。

由“三髭髯”變成白面無須,很可能是首先出現在明代的舞台上以後繼承下來,直至今日。

方天畫戟原也不是呂布的拿手武器,他是持矛的。《後漢書·董卓傳》說:“卓將至,馬驚不行,怪懼欲還。呂布勒令進,遂入門。(李)肅以戟刺之,卓裹甲不入,傷臂墮車。顧大呼曰:‘呂布何在?’布曰:‘有詔討賊臣……’布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

那么,“轅門射戟”的戟是誰的?《三國演義》說:“布大怒,教左右:取我戟來!”這無非是小說家的點綴。《三國志·呂布傳》不然。此書說:“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那顯然不是呂布自己用的戟。

呂布的矛,在鄭德輝《三戰呂布》中變成方天畫戟;和他對陣的張飛拿的是丈八矛(《三國志》已有張飛持矛的記載),關雲長是三停刀,劉備是雙股劍,同《三國演義》寫的差不多一樣了。這也許便是宋、元的說書人或編劇家的創造。這種演進是合理的,因為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姿采生動。

薛仁貴

薛仁貴(公元614年—公元683年)是出身清白的農家子弟,名禮,絳州龍門人(今山西河津),天生神力,勇武過人,是一個做將軍的好胚子,在他的家鄉山西河津縣修仁村,就流傳著薛仁貴“汾河灣射燕”的傳說,燕子逃不過薛仁貴弓箭,所以不敢偷吃鄉親們田裡的麥子。“虎崗首有一仁貴窯,創造不知何季,曰虎崗。天造地設,境巍勢險。登臨遠眺,汾水如虹,貫風山於東峙”,相傳此窯就是薛仁貴夫妻住過的寒窯,戲曲中有名的《投軍別窯》的唱段就發生在這裡,史書上記載薛仁貴娶妻柳氏,以務農為生,他曾打算為父母遷葬,妻子出言勸說,先建功立業,榮顯家門,再為父母遷葬不遲。薛仁貴於是應募從軍,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征戰生涯。

貞觀末年,唐太宗親征遼東,薛仁貴成為張士貴的部下。歷史上的張士貴是虢州盧氏人(今河南盧氏),他本名忽峍,善騎射,隋大業末年,曾聚眾為盜,呼嘯山林,被稱為“忽峍賊”,後來被唐高祖招安,成為大唐名將,唐太宗曾如此稱讚他,“聞公親當矢石,為士卒先,雖古名將,何以加也!朕嘗聞以身報國者,不顧性命,但聞其語,未聞其實,於公見之矣”,張士貴於顯慶初年去世,贈荊州都督,陪葬昭陵。小說中描寫張士貴屢次假冒薛仁貴的戰功,實屬子虛烏有,冤枉古人。

薛仁貴使用的方天畫戟,很可能是他的家傳兵器。他的六世祖是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將領薛安都,“安都勤王之略,義闕於籓屏,以地外奔,罪同於三叛”,因為宮廷鬥爭中站錯了隊伍,在南朝無法容身,被迫投靠了北魏,傳到薛仁貴這一代,已然完全沒落,但遠祖的榮光和勇悍,使薛仁貴文武雙修、體魄強健,在戰鬥中很快脫穎而出,進入大唐天子的法眼。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直指高麗。唐軍到了安地,一位郎將被高麗軍隊團團圍住,情勢危急,薛仁貴飛馬上前,立斬敵將,將人頭懸掛於馬鞍上,一舉震懾敵軍。更精彩的舉動隨之而來,為了突出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效果,薛仁貴一身白袍,格外醒目,他手握畫戟,“腰鞬張弓”,沖入敵群,所向披靡。唐軍四面合圍,勢不可當,高麗軍隊潰散奔逃,折兵2萬。唐太宗很快被這個天神般的青年人吸住了眼球,趕緊打聽此人姓甚名誰。薛仁貴見到了大唐天子,當場被授予游擊將軍、雲泉府果毅,負責守衛玄武門,轉眼間,他就從士兵變成了將軍,證明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道理。小說中描寫他被張士貴欺壓多年,無處申冤,純粹是為了突出主人公的悲情。唐代崇尚軍功,賞賜豐厚,薛仁貴一下子得到了2匹馬、40匹絹、10名奴隸。班師回朝的路上,唐太宗告訴薛仁貴,“我的舊將都老了,難以擔當鎮守邊疆的重任,我一直想提拔年輕將領,但沒有見到象你這樣出眾的。我得到遼東並不欣喜,得到你這樣的勇士才真正讓我高興”,唐太宗提升薛仁貴為右領軍郎將,依舊讓他守衛玄武門。

唐高宗繼位後的永徽五年,皇帝駕臨萬年宮,一天夜裡,暴雨成災,引發山洪,大水衝到玄武門,衛士們大驚失色,四處逃散。薛仁貴十分生氣,“天子有難,你們卻如此貪生怕死”,他登高向宮中大聲呼喊,終於驚醒了唐高宗。唐高宗剛剛出宮登上高處,洪水就把寢殿變成一片汪洋,如果皇帝稍有片刻遲疑,此時已然葬身水中。皇帝慶幸之餘,向臣子表示了感激之情, “幸虧有你叫醒我,我才沒有淹死,危難之中才知道你是個忠臣”。皇帝一生沒有忘記他的救駕之恩,即使薛仁貴後來戰敗當死,也僅僅將之廢為庶人,晚年還對寵臣說道,“往日九成宮遭遇洪水,沒有你我就沒命了”。

顯慶二年(公元657年),面對反覆無常的西突厥,唐高宗決心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蘇定方率領中國遠征軍出擊西突厥汗國,以摧枯拉朽之勢,打敗了西突厥阿史那賀魯,並俘獲了被賀魯部落關押的泥熟部落的人質。遊牧部落之間,一方臣服了對手,後果是“常歲輸牛馬羊,過時不具,輒虜其妻子”,他們落入了唐軍手中,本來要淪為賤民,薛仁貴勸說皇帝放還泥熟部落的人質,“厚加賚遣”,使泥熟部落感念大唐皇帝的恩情,少樹一個仇人,多交一個朋友,泥熟部落主動為唐軍效力,很快確立了大唐對西域的有效統治,把這片廣袤的土地變成了中國的遊牧區。

顯慶三年,程名振攻克高麗的貴端城,斬首三千級。顯慶四年(公元659年),薛仁貴與梁建方、契苾何力一道,與高麗軍隊激戰於橫山(今遼寧遼陽附近華表山),薛仁貴一馬當先,箭無虛發,敵人無不應弦而倒,在隨後的石城之戰中,一位高麗神箭手連殺唐軍十餘人,薛仁貴怒髮衝冠,一人一騎,風馳電掣,撲向神箭手,立馬將敵人生擒,嚇呆了的敵人竟來不及拉開弓弦。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契丹阿仆固聯合奚族共同反唐,薛仁貴和辛文陵在黑山大敗契丹,活捉了阿仆固及一乾首領,將他們押到東都。薛仁貴升至左武衛將軍,封為河東縣男。

龍朔元年( 661年),鐵勒酋長比粟毒夥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薛仁貴為鐵勒道行軍副大總管,出兵討伐思結、拔也固、仆骨、同羅四部。臨行前,唐高宗設宴餞行,他有意考考薛仁貴的神射技藝,“古人說,一個神箭手能射穿七層鎧甲,今天你來試試五層鎧甲”。薛仁貴泰然自若,一箭洞穿五層鎧甲,贏得滿座讚嘆,皇帝高興之下,當場賜予堅甲,以示鼓勵。

當時鐵勒九姓擁兵十幾萬,憑藉天山之地利,企圖與大唐雄師一決勝負。他們派出數十位驍勇騎士出馬挑戰,眨眼間,就被薛仁貴三箭射死三人,膽寒之下,鐵勒人下馬投降,放棄了抵抗。因為鐵勒騷擾唐邊境達數十年之久,薛仁貴命令將投降兵就地活埋,以除後患,蒙古杭愛山現在還有坑殺遺蹟。但是作為一名大將軍應該沒有權利坑殺這么多的人,這是和唐朝的民族政策相背離的,所以這應該是朝廷的指令,“遂使稽顙屈膝者先被塗原之誅,懼死懷生者因成絕漠之計”,鐵勒人害怕了,拚命逃竄,薛仁貴追擊到漠北,擒獲了葉護三兄弟。鐵勒九姓衰落了,薛仁貴成了天上下凡的殺星,在高麗,當地人只要說一聲,“薛禮來了”,家中小孩馬上止住了哭聲,薛仁貴成了大唐敵人眼中的凶神惡煞,唐軍中到處傳唱道,“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朝臣對薛仁貴的彈劾中有這樣的語句,“娶妾雖作逗留,準法便須離正”,搶掠而來的女子做了薛仁貴的小妾,以當時的情形猜度,她很可能是位鐵勒貴族,不同於戲曲中的代戰公主,代戰公主是硬逼薛仁貴做了自己的丈夫。

裴行檢曾經說過,“但恐殺降之後,無復來者”,禁止殺降的唐律條文明確,薛仁貴放縱部下搶掠燒殺,私帶婦女入營,本來都是當斬之罪,卻在提高軍隊戰鬥力的幌子下,成為可以原諒的行為,如同漢武帝的名言,軍行萬里之外,不計小過。

堡壘最容易從敵人內部攻破,唐軍春耕、秋收季節的騷擾對高麗只起到了疲敵作用,敵人內部的分裂則帶給大唐天賜良機。乾封元年(公元 666年),高麗莫離支泉蓋蘇文去世,長子泉男生繼為宰相,被二弟泉男建所驅逐。泉男生派自己的兒子泉獻誠向大唐求救,唐高宗派龐同善、高侃前去迎接,被泉男建拒於門外。薛仁貴奉命護送使節,在新城遭到高麗軍隊的襲擊,唐軍殺敵數百。龐同善到了金山,又被高麗人打敗,薛仁貴橫空出世,截住敵軍,殺得落花流水,斬首五萬餘級,攻破南蘇、木底、蒼岩三城,與泉男生順利會合。唐高宗萬分欣慰,“卿身先士卒,奮不顧命,左沖右擊,所向無前,諸軍賈勇,致斯克捷”,鼓勵薛仁貴再接再厲,再立新功。薛仁貴準備率領兩千士兵進攻扶餘城,諸將覺得兵力太少,薛仁貴則滿懷信心,“兵力在於主將善用,而不在於多多益善”。他奮勇當先,所向無敵,唐軍殺敵萬餘人,很快拿下扶餘城。扶餘川四十餘城喪失了抵抗到底的鬥志,望風而降,薛仁貴沿著海岸攻城略地,與李積會師於平壤城,高麗投降了,在此之前的顯慶五年,百濟也被大唐吞併。薛仁貴與劉仁軌留守平壤,統領兩萬唐軍,他升為右威衛大將軍、平陽郡公,檢校安東都護。史書上說他撫養孤兒、贍養老人、提拔幹才、表彰節義,使高麗士眾欣然慕化,恐怕是過譽之辭,不然唐高宗不會將幾萬高麗士眾遷往大唐腹地,變成漢族的同化對象。泉獻誠的後代,開始自稱是高麗人,後來就自稱唐人了。

泉獻誠的後裔泉毖娶了太原王氏的女兒,太原王氏是大唐第一等高門,平時連皇族都不大放在眼裡,欣然與泉氏聯姻,說明泉氏家族已經融入大唐的主流社會,不再是作為邊緣人的身份了。但是,縱觀這種融合過程,就會發現這不是田園牧歌式的清唱,而是民族之間血與火的較量,大漢民族能延續到今天,只是充當了較量的勝利一方,而失敗者或者成為歷史上的翩然過客,或者只剩下遺老遺少的哀號。

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進兵吐谷渾,吐谷渾王諾曷缽率殘部逃到涼州,向大唐求救,隨行的還有他的妻子—大唐宗室女弘化公主。吐蕃又進攻唐朝管轄的西域地區,“於是安西四鎮並廢”。唐高宗當然不甘心吐出嘴裡的肥肉,借著恢復吐谷渾王國的名義,派出精兵強將,與吐蕃軍隊一爭高低。鹹亨元年(公元 670年),薛仁貴成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領兵十餘萬,迎戰吐蕃軍隊。

郭待封是名將之後,以前與薛仁貴是平級,這次屈居副將,心裡頗有不平之意。唐軍到達大非川(今青海切吉平原)後,準備進兵烏海(今青海光海縣西南苦海),薛仁貴認為,“烏海地險而瘴,吾入死地,可謂危道”,只能速戰速決,遲則生變,大非嶺地形寬平,可以布置兩道柵欄以保護輜重,留一萬人看守,主力部隊則快馬加鞭,輕裝上陣,以求一舉破敵。郭待封承擔了保護輜重的任務,薛仁貴率領精銳,奔襲烏海,在河口與吐蕃軍隊遭遇,數萬吐蕃人死傷籍枕,唐軍獲得的牛羊數以萬計。薛仁貴回到烏海城,派人接應郭待封的輜重。不料郭待封違反薛仁貴的安排,擅自帶著輜重糧草在後面緩緩前行,被吐蕃二十萬軍隊團團圍住,“糧仗盡沒”,斷絕了唐軍的補給和支援。薛仁貴退居大非川,一切都為時已晚,吐蕃四十萬軍隊已經前來迎戰,唐軍大敗,幾至全軍覆沒,薛仁貴也被吐蕃抓獲,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有與吐蕃主將噶欽陵議和。議和之後,薛仁貴自帶枷鎖,回長安向皇帝請罪。依照唐律,以他的喪師重罪,本應處死,皇帝念及他以往的功勞和忠心,只將他除名為庶人。“吐谷渾自晉永嘉之來,始西渡洮水,建於群羌之故地,至龍朔三年為吐蕃所滅,凡三五○年”,薛仁貴的戰敗頗具偶然,武則天當政的長壽元年(公元692年),武威軍總管王孝傑、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率軍大破吐蕃,克復安西四鎮,在龜茲重新設定安西都護府,常駐軍隊三萬人,奪回了大唐對西域的統治地位。

薛仁貴變成平民百姓,決不象小說中的胡編亂造,說什麼李道宗設計陷害忠良,以致忠良蒙難。江夏王李道宗文武雙全,英姿颯爽,在史書上頗有佳評,卻無端被酸腐儒栽上了天大的罪名。其實薛仁貴也是文才斐然,這可能因為沒落大族的手不釋卷,“《周易新注古義》十四卷,薛仁貴撰”,一名士兵出身的武將注釋《周易》這種先秦古籍,即使在唐朝這種文化昌盛的環境裡,也會讓人跌破眼鏡。

根據官場的潛規則,有人是圈圈裡的人,有人是圈圈外的人,而薛仁貴則是皇帝圈圈裡的人,一時貶放,終會東山再起。當高麗重起叛亂,薛仁貴馬上成為雞林道總管,上元年間,在遼東犯法遭貶,流放象州,又被皇帝赦免,唐高宗推心置腹、情真意切,“往日我的寢宮遭遇洪水,若不是你拚命叫喊,我已經變成了水裡的魚蝦了。北伐鐵勒九姓,向東降服高麗,漢北、遼東遵從教化,這都出於你的功勞。有人說你在烏海城下貽誤戰機,致使我軍失利,我平生遺憾的也就是這件事情,現在西邊不寧,瓜州、沙州商路斷絕,你怎么能夠自己高臥鄉里,不為朝廷分憂?”

開耀元年(公元681年),薛仁貴封為瓜州長史,不久又被授予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前往雲州(今山西大同),出擊突厥的阿史那元珍。突厥人陣前問話,“唐將姓甚名誰?”對方回答,“薛仁貴”。突厥人又問,“聽說薛仁貴流放象州,已經去世,死人怎么會復活呢?” 薛仁貴脫下自己的頭盔,讓突厥人瞧個仔細。突厥勇士看清之後,相顧失色,下馬行禮,趕緊溜走。薛仁貴率軍追擊,大破突厥軍,斬首萬餘級,俘獲二萬人,駝馬牛羊三萬餘頭。

永淳二年(公元 683年),薛仁貴去世,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官府特造靈輿,護送還鄉,極盡哀榮。薛仁貴有子薛訥,沉勇寡言,“其用兵,臨大敵益壯”,成就不下於乃父,歷經中宗、睿宗、武周、玄宗數朝,鎮守邊關幾十年,保得國泰民安,頗有小說中薛丁山的影子,但什麼樊梨花及三棄三請的情節,卻是沒影子的事,屬於歷史上的空穴來風。倒是薛仁貴的孫子薛嵩,與《薛剛反唐》中的薛剛頗有幾分相似,他“氣豪邁,不肯事產利,以膂力騎射自將”,安史之亂爆發後,竟然加入史朝義的叛軍,成為亂臣賊子,然而又能及時反正,歸附大唐,成為獨霸一方的節度使,“嵩謹奉職,頗有治名”,最後竟以太保的身份光榮下葬,為他的傳奇一生劃上了完美的句號。唐人傳奇中的《紅線盜盒》,講得就是薛嵩派遣飛檐走壁的女俠客嚇唬節度使田承嗣的故事。

戲曲中的薛仁貴,從歷史上一個一往無前、叱吒風雲的勇將,變成了依靠天使面孔、魔鬼身材哄騙女人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老白臉,映射了漢族男人精神世界逐漸萎化的過程,如同戲曲中的男主角,在外十八年不聞不問,回來最關心的就是獨守寒窯的妻子是否勾三搭四。然後如影隨形的就是漢民族的悲劇命運,他們被驅逐、被屠殺,成為異族的奴隸和包衣,再也挺不起曾經高貴的脊樑,再也抬不起曾經高傲的頭顱。提起漢族男人,人們就會想起杭州西湖邊與白娘子共傘的許仙,他比江南的春水還要溫柔,就會想起《兒女英雄傳》中的安公子,遇上強盜竟然嚇得尿水直流,需要俠女十三妹去搭救。歷史模糊了往日的身影,人們已經不知道唐朝男人是什麼樣子,其實從唐詩中到處都能發現他們的影子,“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就是大唐的男人,這就是大唐的氣勢。

呂方 郭盛

《水滸傳》中“小溫侯”呂方,喜歡紅色,戰袍紅色團花,鎧甲火龍鱗,帶束一條紅瑪瑙,騎胭脂如龍馬,戟是朱紅畫桿方天戟。

“賽仁貴”郭盛,喜歡白色,頭上三叉冠頂一團瑞雪,身上鑌鐵甲閃寒霜,穿素羅袍,坐下白馬(征宛玉獸),戟是寒戟銀絞。

兩個人都是使方天畫戟。

不是纓的顏色的區別,是戟桿的顏色的區別:呂方戟桿紅色,郭盛戟桿白色。呂方的畫戟是雙刃的,即沿中間的桿對稱,兩邊都有月牙形的戟刃;而郭盛的戟是單刃的

漫畫《血魔深淵》

在漫畫《血魔深淵》中是一把帶有冰系效果的神兵,它幫助被判死刑的大反派之一血魔逃出岩漿,並殺人如麻。非常眩。而在DIABLO中(一個修改版本)它只是噩夢級裡面一把普通的武器,而且是緩慢攻擊速度,並且仍然是冰系效果。

大鵬金翅

《西遊記》里,雄霸獅駝國,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大鵬所使用的兵器也是方天畫戟,“那大聖正當悚懼,只聽得耳後風響,急回頭觀看,原來是三魔雙手舉一柄畫桿方天戟,往大聖頭上打來。大聖急翻身爬起,使金箍棒劈面相迎。他兩個各懷惱怒,氣呼呼,更不打話,咬著牙,各要相爭。

方傑

方天畫戟,古代多數戰將用的很多都是雙耳方天畫戟,還有一個種方天畫戟就是單耳方天畫戟,在《水滸傳》宋江征討方臘的時候方臘侄子方傑用的兵器就是單耳方天畫戟。

史籍和文學的記載中,有很多使戟的高手。像項羽的天龍破城戟,三國呂布的方天畫戟,典韋的大鐵戟,初唐名將李靖、薛仁貴,以及中唐中興名將、《紅樓夢》中賈珍點過的傳奇《滿床笏》中所唱誦的郭子儀的方天畫戟,後唐太祖李克用的虎威戟等,差不多都是伴隨著一個個讓人血脈賁張的英雄時代出現的。“方天”兩字,直如愁雲慘澹,龍戰於野,流星趕月,白虹貫日。

而其中最著盛名的,自然是項羽的天龍破城戟和呂布的方天畫戟了。大家只要想一想,後來幫劉邦滅了項羽的韓信,曾經擔任過替項羽扶戟的郎中,就知道這枝戟的份量了。項羽在“巨鹿大戰”時,持著天龍破城戟,在數十萬秦軍的鐵陣中,如入無人之境,讓風雲變色,那是何等的英雄氣概!而呂布的一桿方天畫戟,南征北戰,從無敵手,使他成了三國中無可爭議的頭號戰將。

這些戰將,使戟充滿了傳奇色彩。就像我們一提到槍,就會想到王彥章一樣,一提到戟,這些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也便會躍然眼前。

而在《水滸》中,呂方、郭盛的兩桿方天畫戟,跟書中其他幾位高手的比起來,只能算是中看不中用的“銀樣蠟槍頭”了。他二人後來死於烏龍嶺上的亂石下,也算沒有埋汰了手中的兩枝方天畫戟。 西遊記中最厲害的妖魔當屬大鵬金翅雕,這妖魔也使方天畫戟,這妖魔雖排老三,卻遠勝青獅白象。先聽太白金星怎么說他的:那妖精一封書到靈山,五百阿羅都來迎接;一紙簡上天宮,十一大曜個個相欽。四海龍曾與他為友,八洞仙常與他作會,十地閻君以兄弟相稱,社令城隍以賓朋相愛。”見他有如此的勢力。再聽小妖怎么說他的:小鑽風道:“我三大王不是凡間之怪物,名號雲程萬里鵬,行動時,摶風運海,振北圖南。隨身有一件兒寶貝,喚做陰陽二氣瓶。假若是把人裝在瓶中,一時三刻,化為漿水。飛起來居然能振的山地晃動,法力如此強悍,那法寶更厲害,孫悟空若沒那三根救命毫毛,早完了。還有自己的獅駝城,這城池是別的妖魔都沒有的,連能和龍王喝酒的牛魔王都沒有。再看看大鵬追孫猴子時的情形吧:三怪見行者駕筋斗時,即抖抖身,現了本象,扇開兩翅,趕上大聖。你道他怎能趕上?當時如行者鬧天宮,十萬天兵也拿他不住者,以他會駕筋斗雲,一去有十萬八千里路,所以諸神不能趕上。這妖精扇一翅就有九萬里,兩扇就趕過了,所以被他一把撾住,拿在手中,左右掙挫不得。欲思要走,莫能逃脫,即使變化法遁法,又往來難行:變大些兒,他就放鬆了撾住;變小些兒,他又擅緊了撾住。飛行速度如此之快,能趕上筋斗雲,還抓住猴子讓猴子跑也跑不了。看看如來收他時的排場吧:如來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不知在那廂傷了多少生靈,快隨我收他去。”二菩薩相隨左右,同眾飛空。只見那——知 滿天縹緲瑞雲分,我佛慈悲降法門。明示開天生物理,細言闢地化身文。古 面前五百阿羅漢,腦後三千揭諦神。迦葉阿儺隨左右,普文菩薩殄妖氛。看看,基本上佛門的人都去了,可見不好收拾。看看,綜合實力第一妖魔當然是他大鵬。書中法力罕見的九靈元聖也只和他法力相當,其餘估計不能與他抗衡。 讓我們來看看《水滸》中的另外幾桿方天畫戟。

首先要提到的,是在大家印象里不太討好的史文恭的那桿方天畫戟。在天王晁蓋討伐曾頭市時,史文恭一出場就是提著一桿方天畫戟。雖然書中沒有具體描述到史文恭操作方天畫戟的過程,但是以他的武功,我想將他列為水滸中使戟的第一高手,應該是沒有異議的。

第二位善使戟者,該算是高俅討伐梁山時,他手下的十節度使中,雲中節度使韓存保了。這韓存保善使一枝方天畫戟,他是與呼延灼對陣的。兩人棋逢對手,在陣前更不打話,一個使戟去搠,一個用槍來迎。“兩個戰到五十餘合,呼延灼賣個破綻,閃出去,拍著馬望山坡下便走。”

這一段格鬥描寫的相當的精彩,幾乎不下於林沖與河北節度使、老將王煥的那場槍對槍的惡鬥。韓存保和呼延灼從馬上打到水裡,那慘烈的一幕,直讓人想到三國時馬超在渭水邊斗“虎痴”許褚,在葭萌關下斗張飛的驚心動魄的情景。不過,這些精彩的場面,不知道是作為老師的施耐庵Copy羅貫中的呢,還是作為學生的羅貫中Copy了他的老師。反正,這些經典的場面,早已經和當事人血脈相連了。

此外,遼國的統軍大元帥兀顏光和他的兒子兀顏延壽,都善於使方天畫戟。而兀顏延壽,恰恰是被呼延灼生擒的。莫非呼延灼對方天畫戟情有獨鍾?抑或他的雙鞭,注定就是方天畫戟的剋星?!

而書中使用方天畫戟最狠的,該算是方臘的侄兒、有萬夫不當之勇的方傑了。方傑正和秦明單挑時,他的手下杜微猛然向秦明掣來一柄飛刀,秦明急躲時,被方傑一方天戟聳下馬去,死於非命。這個方傑的武功不同一般,且看這一段:

“宋江陣上,關勝出馬,舞起青龍刀,來與方傑對敵。兩將交馬,一往一來,一翻一復。戰不過十數合,宋江又遣花榮出陣,共戰方傑。方傑見兩將來夾攻,全無懼怯,力敵二將。又戰數合,雖然難見輸嬴,也只辦得遮攔躲避。宋江隊里,再差李應、朱仝,驟馬出陣,並力追殺。方傑見四將來夾攻,方纔撥回馬頭,望本陣中便走。”

他一人獨擋四條一等一的梁山好漢,還真有點呂布的餘風了。可惜他是命運不濟,最後死在打入方臘內部的間諜柴進和燕青手下。

封神榜中能人異士不少,使戟的也不在少數,先看看幾個凡人的: 第一個高手就是蘇護長子,妲己的哥哥蘇全忠,他與後北伯侯崇黑虎一戰就能看出來: 冀州報馬飛報蘇護:“今有曹州崇黑虎兵至城下,請爺軍令定奪。”蘇護聞報,低頭默默無

語,半響乃言曰:“黑虎武藝精通,曉暢玄理;滿城諸將,皆非對手,如之奈何?”左右諸

將聽護之言,不知詳細。只見長子全忠上前日:“兵來將當,水來土掩,諒一崇黑虎,有何

懼哉?”護曰:“汝少年不諳事體,自負英雄;不知黑虎曾遇異人,傳授道術,百萬軍中,

取上將首級,如探囊中之物,不可輕視。”全忠大叫曰:“父親長他人銳氣,滅自己威風,

孩兒此去,不生擒黑虎,誓不回來見父親之面!”護曰:“汝自取敗,勿生後悔。”全忠那

里肯住,翻身上馬,開放城門,一騎當先,厲聲高叫:“探馬的,與我報進中軍:“叫崇黑

虎與我打話!””藍忙報與二位主帥得知:“外有蘇全忠討戰。”黑虎暗喜曰:“吾此來:

一則為長兄兵敗,二則為蘇護解圍,以全吾友誼交情。”令左右備坐騎,即翻身來至軍前,

見全忠耀武揚威。黑虎曰:“全忠賢侄!你可回去,請你父親出來,我自有話說。”全忠乃

幼年之人,不諳事體;又聽父親說黑虎梟勇,焉肯善回?乃大言曰:“崇黑虎!我與你勢成

敵國;我父親又與你論甚交情?速倒戈收軍,饒你生命。不然,悔之晚矣!”黑虎大怒曰:

“小畜生!焉敢無禮。”舉湛金斧劈面砍來,全忠將手中戟急架相迎,獸馬相交,一場惡

戰。怎見得?

二將陣前尋斗賭,兩下交鋒誰敢阻?這個似搖頭獅子下山岡,那個如擺尾狻猊尋猛虎;

這一個真心要定錦乾坤,那一個實意欲把江山補。從來惡戰幾千番,不似將軍真英武。

二將大戰冀州城下,蘇全忠不知崇黑虎幼拜截教真人為師。秘授一個葫蘆,背伏在脊骨

上,有無限神通。全忠只倚平生勇猛,又見黑虎用的是短斧,不把黑虎放在心上,眼底無

人,自逞己能,欲要擒獲黑虎,把平日所習武藝,盡行使出。戟有尖有枝,九九八十一進

步,七十二開門,騰,挪,閃,讓,遲,連,收,放,怎見好戟?

能工巧匠費經營,老君爐裹煉成兵;造出一根銀尖戟,安邦定國乾坤。黃展,叄軍害

怕;豹尾動,戰將心驚。沖行營,猶如大蟒;踏大寨,虎盪羊群。休言鬼哭與神嚎,多少兒

郎輕喪命;全憑此寶安天下,晝戟長定太平。

蘇全忠使盡平生精力,把崇黑虎殺了一身冷汗。黑虎嘆曰:“蘇護有子如此,可謂佳

兒!真是將門有種。”黑虎把斧一晃,撥馬便走;就把蘇全忠在馬上笑了一個腰軟骨酸:

“若聽俺父親之言,竟為所誤;誓拿此人,以滅我父之口!”放馬趕來,那裹肯舍?緊走緊

趕,慢走慢追;全忠定要成功,往前趕有多路。黑虎聞腦後金鈴響處,回頭見全忠趕來不

舍;忙把脊樑上紅葫蘆頂揭去,念念有詞。只見紅葫蘆裹邊一道黑氣衝出,放開如網羅大

小,黑湮中有噫啞之聲,遮天映日飛來,乃是鐵嘴神鷹,張開口劈面咬來。全忠只知馬上英

雄,那曉得黑虎異術,急展戟護其身面,坐下馬早被神鷹一嘴,把眼啄了;那馬跳將起來,

把蘇全忠跌了個金冠倒掛,鎧甲離鞍,撞下馬來。黑虎傳令拿了,眾將一擁向前,把蘇全忠

綁縛二臂;黑虎掌得勝鼓回營,轅門下馬。 武藝能把精通法術的人殺的一身泠汗,可比黃天祥打傷丘引 方家兄弟也使戟 ,二人的戟法也超高,一招打的十絕陣兩個陣主招架不住,二人進了陣才死的,單憑武藝興許可以殺死兩個陣主 玄門子弟里使戟的第一高手非殷郊莫屬,他又有三頭六臂,更有師傅廣成子的超級法寶番天印,落魂鍾,雌雄雙劍等,單挑從無敗績,群毆綽綽有餘,看最後破營一段就能看出來: 子牙吩咐停當,先同武王往岐山,守定西方地位。且說張山、李錦見營中殺氣籠罩,上

帳見殷郊言曰:“千歲!我等駐在此,不能取勝,不如且回兵朝歌,再圖後舉,千歲意下如

何?”殷郊曰:“我不曾奉聖旨而退,待吾修本,先往朝歌求援來至。料此一城,有何難

破?”張山曰:“姜尚用兵如神,兼有玉虛門下甚眾,亦不是小敵耳。”殷郊曰:“不妨,

連吾師也懼吾番天印,何況他人?”三人共議,至抵暮有一更時分,只見黃飛虎帶領一枝人

馬,點炮吶喊,殺進轅門;真是父子兵,一擁而進,不可抵當。殷郊還不曾睡,只聽得殺聲

大振,忙出帳上馬提戟,掌起燈籠火把;燈光內只見黃家父子殺進轅門。殷郊大呼曰:“黃

飛虎!你敢來劫營,是自取死耳。”黃飛虎曰:“奉將令,不敢有違。”搖槍直取。殷郊手

中戟急架忙迎,黃天祿、黃天爵、黃天祥等一裹而上,將殷郊圍在垓心。只見鄧九公帶領副

將太鸞、鄧秀、趙升、孫焰紅,衝殺左營。南宮 領辛甲、辛免、太顛、閎夭,直殺進右

營。李錦按住廝殺,張山接住鄧九公,哪吒、楊戩搶入中軍,來助黃家父子。哪吒的槍,只

在殷郊前後心窩兩脅內亂刺;楊戩的三尖刀,只在殷郊頂上飛來。殷郊見哪吒登輪,先將落

魂鍾對哪吒一晃,哪吒全然不理;祭番天印打楊戩,楊戩有八九玄功,迎風變化,打不下馬

來。故此段郊著忙,夤夜交兵,苦殺了商朝士卒。正是:

只因為主安天下,馬死人亡滿戰場。

話說哪吒祭起一塊金磚,正中殷郊的落魂鐘上,只打得霞光萬道,殷郊大驚。南宮 斬

了李錦,也殺到中營來助戰。張山與鄧九公大戰,不防孫焰紅噴出一口烈火,張山面上被火

燒傷;鄧九公趕上一刀,劈於馬下。九公領眾將官也來助戰,中軍重重疊疊,把殷郊圍住,

槍刀密匝,劍戟森羅,如銅牆鐵壁,殷郊雖是三頭六臂,怎經得起只一群狼虎英雄,俱是封

神榜上惡星?又添出雷震子飛在空中,使開金棍,刷將下來。殷郊見大營已亂,張山、李錦

皆亡;殷郊見勢頭不好,把落魂鍾對黃天化一幌,黃天化翻下玉麒麟來。殷郊見此,走出陣

來,往岐山逃遁;眾將官鳴鑼擂鼓,追趕三十里方回。 殷洪也使方天畫戟,雖武藝不如他大哥,但也讓西岐眾人無可奈何,就是他師父赤精子來了,也無濟於事,最後還是用了八景宮的太極圖方才收付 魔家四將中唯獨老二魔禮紅的法寶最厲害,而魔禮紅的戰鬥武器也是方天畫戟,看看怎么說魔禮紅 的:還有魔禮紅,秘授一把傘。名曰:

“混元傘。”傘皆明珠穿成,有祖母綠,祖母碧,夜明珠,辟塵珠,辟火珠,辟水珠,消涼

珠,九曲珠,定顏珠,定風珠。還有珍珠穿成“裝載乾坤”四字,這把傘不敢撐,撐開時天

昏地暗,日月無光,轉一轉乾坤晃動。 看看,使的法寶如此厲害,再看看下面的表現: 魔禮紅見兄用青雲劍,也把珍珠傘撐開,連轉叄四次,咫尺間黑暗了宇宙,崩塌了乾

坤。只見烈煙黑霧,火發無情,金蛇攪,半空火光,飛騰滿地。怎見得好火?,有詩為證:

“萬道金蛇火內滾,黑罩體命難存;子牙道術全無用,今日西岐盡敗奔。”法寶煙火瀰漫,烏雲繚繞,若非楊戩盜了混元傘,興許西岐就完了 余化也使方天畫戟,雖法力不是很高,但先有師傅一氣真人的戳魂幡,連拿黃飛虎等人,幸好遇見哪吒這個沒魂魄的,才救了黃飛虎。而後又拿了化血神刀,傷了哪吒和雷震子,楊戩也挨了一刀。幸虧楊戩變成余化,從一氣真人那騙了解藥,才贏了他 電視劇新封神榜里,哪吒的火尖槍就如同方天畫戟,如果算上哪吒,那哪吒就是使戟的最猛高手無疑義,都知道,哪吒先就立了無數功,後來吃了師傅的久棗長出三頭八臂,又有了高級法寶九龍神火罩,實力更突飛猛進,梅山七怪中,也有哪吒殺的

兵器正名

方天畫戟 方天畫戟

前面有人說: “而我們在這裡提到的方天畫戟,則是一種在戟桿一端裝有金屬槍尖,一側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的、威震沙場的利器”

我不敢苟同。所謂 "方天畫戟" 乃是"雙月牙畫戟" (即雙耳畫戟) ,而不是什麼“ ‘一側’ 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這個的兵器。

第一位提供者說道:“戟有三鋒兩刃,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其援長七寸半,三鋒者,胡直中短,言正方也,刺者著截,直前如截者也。戟胡橫貫之,胡中矩之外勾磐拆,與柄長一丈六尺。” 這個沒錯,但它所說的是大眾化的“戟”,就好像我的現在的步槍一樣,但給步槍改造一下,成為自動步槍呢?再加上紅外描準裝置呢? 雖然它也叫步槍,可是卻不是一般的步槍了!!~~所以方天畫戟並不是這引號中所說的通用戟, 單耳的是青龍戟,或叫月芽戟 ,而不是方天畫戟。方天畫戟是雙月芽帶“兵器鎖窗”的重戟,與普通戟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上一個作者提到:“方天畫戟,古代多數戰將用的很多都是雙耳方天畫戟,還有一個種方天畫戟就是單耳方天畫戟,在<水滸傳>宋江征討方臘的時候方臘的兒子用的就是單耳方天畫戟.”這句話前半部分不錯,但是,“方臘的兒子用的就是單耳方天畫戟”只應是青龍戟,只因為方天畫戟這個名字拉風些,所以作者為給人物弄個拉風的描寫,誇張了一下,給人物的兵器張冠李戴,加個風光的名字好襯托人物而已。就好像一個清華大學的函授生,打著清華的名字應聘一樣。(不知道清華有沒有函授,只是打個比方)

所以請大家不要對史料錯誤理解,也不要片面的理解。要站在當時武將的角度去看。

因為但凡有絕對自信的武將都會給自己獨立獨行的裝備, 他往那裡一戰,就是人群中最顯眼的,呂布白袍銀鎧方天畫戟赤兔馬,是如此,趙雲,關羽,馬超等等高手也是如此,這樣做有個好處:武將一看就知道在什麼地方,士兵就有個主心骨,跟著主將走總是沒錯,而且主將勇猛一看就知,並能大大鼓舞士氣;~~~ ;

但是;這樣也就個很大的害處:也是人群中太顯眼,必定成為敵人強弓手的耙子!!~~ 如果武力不夠,在戰場上真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因此方天畫戟怎么可能是像斧頭一樣的單月芽呢?!

而且,單月牙在一邊的重量上本來就不平衡,肯定會影響武裝的發揮,並且沒有雙月牙刃在殺敵技巧上的變化多,那時候的馬還沒有馬蹬,一般是單手使兵器,雙月牙的畫戟才更合理.

還有一點:難道古時候的人只能聰明一時?~單戟都能發明,雙月牙戟就不知道做了?

所以,現在流傳的看法有很大的問題,必需為方天畫戟正名,不要再過多少年,方天畫戟就從龍變成蟲了!所謂"方天畫戟"只應該是雙月牙刃的戟,而不應該是同一般士兵所用的戟一個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