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

厲以寧

厲以寧,男,漢族,江蘇儀征人。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學界泰斗。現為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七、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七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八,九屆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主持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因在經濟學以及其他學術領域中的傑出貢獻而多次獲獎,包括“孫冶方經濟學獎”、“金三角”獎、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獎(個人最高獎)、第十五屆福岡亞洲文化獎——學術研究獎(日本)、第二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等。因論證倡導我國股份制改革,被尊稱厲股份。世界公僕領袖聯誼會指導老師,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李克強、李源潮、陸昊、孟曉蘇、龔方雄都是厲以寧的弟子。2017年3月,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工商管理博士學位。2018年,被確定為改革開放傑出貢獻表彰推薦人選(推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年11月,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厲以寧 世界攝像攝影網供圖厲以寧 世界攝像攝影網供圖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
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後留校任教。
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管理系系主任(1985年北京大學經濟系撤系建院,成立經濟學院,下設經濟系、經濟管理系、世界經濟系)。
1988~2002年,任全國人大第七屆、八屆、九屆常委、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3~2007年,任全國政協第十屆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1993年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管理系與管理科學中心合併成立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1994年至2005年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1994年經濟管理學院更名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1998年獲香港理工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曾獲得孫冶方經濟學獎、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貢獻獎(個人最高獎)、國家教委科研一等獎等。曾主持《證券法》起草、《證券投資基金法》起草。
厲以寧厲以寧
2005年至今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2008年至今任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還擔任: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北京大學管理科學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國際交流協會顧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貴州畢節試驗區專家顧問組組長。
2013年起,任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3年3月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2013年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終身成就獎。
2016年12月29日獲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2017年3月,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社會任職

厲以寧教授,祖籍江蘇儀征,1930年11月出生於南京。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後留校工作,歷任資料員、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曾任北京大學管理科學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現任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教授還擔任中國國際交流協會顧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等職。
厲以寧教授自2003年一直擔任貴州省畢節試驗區專家顧問組組長。他還是現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博士生導師。
厲以寧教授於1988年至2003年任七屆、八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2003年至今任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人物成就

出版獲獎

厲以寧厲以寧
厲以寧教授在經濟學理論方面著書多部,並發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均衡理論,並對“轉型”進行理論探討,這些都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厲以寧教授還主持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厲以寧教授因為在經濟學以及其他學術領域中的傑出貢獻而多次獲獎。其中包括“孫冶方經濟學獎”、“國家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證書”、“金三角”獎、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獎(個人最高獎)、第十五屆福岡亞洲文化獎——學術研究獎(日本)、第二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等。1998年榮獲香港理工大學授予的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厲以寧教授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之路》《體制·目標·人:經濟學面臨的挑戰》《中國經濟改革的思路》《非均衡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經濟學的倫理問題》《轉型發展理論》《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論道德力量在經濟中的作用》《資本主義的起源—比較經濟史研究》《羅馬—拜占庭經濟史》《論民營經濟》《工業化和制度調整》等。

重大成就

改革開放初期,論證倡導我國股份制改革,主持《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起草工作。
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均衡理論,並對“轉型”進行理論探討。

國家形象代表

2010年7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正式啟動了《國家形象系列宣傳片》的拍攝工作。作為參演人員,入選2010年《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人物。該片是為塑造和提升中國繁榮發展、民主進步、文明開放、和平和諧的國家形象而設立的重點項目,是在新時期探索對外傳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嘗試。厲以寧先生參拍“國家形象宣傳片”出場於版本二畫面二。
版本一出場人物順序:
厲以寧 世界攝像攝影網供圖厲以寧 世界攝像攝影網供圖
畫面一:章子怡范冰冰楊麗萍周迅張梓琳
畫面二:千手觀音邰麗華;
畫面三:袁隆平
畫面四:李彥宏丁磊馬雲
畫面五:王建宙;
畫面六:非凡的中國人民(普通民眾);
畫面七:中國的設計師;
畫面八:時尚的中國模特;
畫面九:太空人楊利偉等。
版本二出場人物順序:
畫面一:鄧亞萍姚明丁俊暉郭晶晶郎平
畫面二:丘成桐、吳敬璉、孫家棟、厲以寧、岑拯
畫面三:黃永玉;
畫面四:譚晶李雲迪宋祖英、劉歡、郎朗、譚盾;
畫面五:非凡的中國人民(普通民眾);
畫面六: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陳魯豫;
畫面七:甄子丹、林浩、金晶;
畫面八:陳凱歌吳宇森
畫面九:太空人楊利偉等。

個人研究

研究領域

管理制度和管理哲學;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
國民經濟管理學;
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總量經濟學
比較經濟史;
西方經濟學
中國巨觀經濟問題;
巨觀經濟的微觀基礎等。

個人專著

1、《論加爾布雷思的制度經濟學說》,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
2、《教育經濟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年。
3、《關於經濟問題的通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4、《消費經濟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5、《簡明西方經濟學》,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85年。
6、《體制·目標·人:經濟學面臨的挑戰》,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7、《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
8、《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87年。
9、《國民經濟管理學》,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1998年(修訂版)。
10、《非均衡的中國經濟》,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廣東,廣東經濟出版社,1998年。
11、《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年。
12、《經濟學的倫理問題》,北京,三聯書店,1995年。
13、《轉型發展理論》,北京,同心出版社,1996年。
14、《總量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湖南,湖南出版社,1997年。
15、《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論道德力量在經濟中的作用》,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
16、《資本主義的起源——比較經濟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17、《羅馬—拜占庭經濟史》(上、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18、《論民營經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19、《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之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

個人文集

1、《厲以寧經濟論文選(西方經濟部分)》,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2、《厲以寧選集》,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3、《中國經濟改革的思路》,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年。
4、《中國經濟往何處去》,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1989年。
5、《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2年。
6、《轉軌與起飛:當前中國經濟熱點問題》,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7、《經濟、文化與發展》,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
8、《經濟漫談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9、《厲以寧九十年代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10、《市場經濟的足跡》,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面對改革之路》,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年。
12、《厲以寧北京大學演講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
13、《厲以寧經濟評論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
14、《厲以寧論文精選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
15、《厲以寧改革論集》,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年。
16、《厲以寧自選集》,北京,學習出版社,2008年。
17、35.1998年中國非國有經濟年鑑創刊成立厲以寧擔任顧問(羅涵先同志邀請)。

合著圖書

1、張培剛、厲以寧:《總量經濟學和個體經濟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2、羅志如、厲以寧:《二十世紀的英國經濟:“英國病”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3、陳振漢、厲以寧:《工業區位理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4、胡代光、厲以寧:《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主要流派》,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
5、李宗正、厲以寧、陳孟熙:《經濟學常識(經濟學說史部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年。
6、厲以寧、秦宛順:《現代西方經濟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
7、厲以寧、吳易風、李懿:《西方福利經濟學述評》,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
8、張培剛、厲以寧:《微觀總量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9、厲以寧、吳世泰:《西方就業理論的演變》,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年。
10、羅志如、范家驤、厲以寧、胡代光:《當代西方經濟學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11、厲以寧、孟曉蘇、李源潮李克強:《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1年。
12、厲以寧、曹鳳岐、張國有:《怎樣組建股份制企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1998年修訂版,改名為:《怎樣組建股份制與股份合作制企業》)。
13、厲以寧、章錚:《西方經濟學基礎知識》,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年。
14、厲以寧、章錚:《環境經濟學》,北京,中國計畫出版社,1995年。
15、胡代光、厲以寧、袁東明:《凱恩斯主義的發展和演變》,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主編圖書

1、厲以寧主編,陳良焜、孟明義、王善邁副主編:《教育經濟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2、厲以寧、秦宛順主編:《中國對外經濟與國際收支研究》,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
3、陳岱孫、厲以寧主編:《國際金融學說史》,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1年。
4、厲以寧主編:《凱恩斯主義與中國經濟》,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5、秦宛順主編,厲以寧副主編:《教育投資決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6、厲以寧主編,陳良焜、秦宛順副主編:《中國巨觀經濟的實證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7、厲以寧主編,陳良焜、秦宛順副主編:《中國商品經濟運行機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8、厲以寧、秦宛順、靳雲匯主編:《中國經濟成長和波動》,北京,中國計畫出版社,1993年。
9、厲以寧主編,陳良焜、榮志剛副主編:《中國社會福利模型:老年保障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10、厲以寧主編,王立彥副主編:《鄉鎮企業股份制:組建和運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
11、厲以寧主編,閔維方副主編:《教育的社會經濟效益》,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12、厲以寧、曹鳳岐主編:《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北京,中國計畫出版社,1996年。
13、董輔礽、厲以寧、韓志國主編:《國有企業:你的路在何方》,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年。
14、厲以寧、J.Warford主編:《中國自然資源定價研究》,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年。(該書另有英文版。LiYining&J.WarfordEd.,NATURALRESOURCEPRICINGINCHINA:WATERSUPPLY,COALANDTIMBER.MRMInternationalPress,1998)
15、董輔礽、厲以寧主編:《中國經濟與21世紀對話》,廣東,廣東經濟出版社,1998年。
16、厲以寧主編,曹鳳岐、王其文、張維迎副主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17、厲以寧、董輔礽、韓志國主編:《中國經濟跨世紀的主題和難題》,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
18、厲以寧、曹鳳岐主編,何志毅副主編:《中國企業管理教學案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19、厲以寧主編,胡健穎、孟曉蘇、顧雲昌、於鴻君副主編:《中國住宅市場的發展與政策分析》,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1999年。
20、厲以寧主編,胡健穎、胡兆量、馬戎、於鴻君副主編:《區域發展新思路—中國社會發展不平衡對現代化進程的影響與對策》,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
21、厲以寧主編:《中國經濟運行與增長》,北京,學習出版社,2000年。
22、厲以寧、曹鳳岐主編,於鴻君副主編:《跨世紀的中國投資基金業》,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
23、厲以寧主編,章錚副主編:《西方經濟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4、厲以寧、吳易風、丁冰主編:《經濟全球化與西部大開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25、厲以寧主編,章錚、黃濤副主編:《中國城鎮就業研究》,北京,中國計畫出版社,2001年。
26、厲以寧、蔡曙濤主編:《鄧小平理論與當代中國管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黑龍江,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
27、厲以寧、J.Warford主編:《中國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CCICED環境經濟工作組研究成果概要》,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
28、厲以寧、單忠東主編,王詠梅、劉偉副主編:《風物長宜放眼量:“非公經濟36條”落實情況區域調查》,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
29、《厲以寧詞一百首》,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1998年。
30、《山景總須橫側看:厲以寧散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31、《厲以寧詩詞選集》(上、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主要觀點

厲以寧談重型化 世界攝像攝影網圖厲以寧談重型化 世界攝像攝影網圖
——擴大內需最要緊的有五個措施:給農民以產權;提高勞動者的收入;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給低收入者更多創業的機會,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快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生產民眾需要的、喜歡的新型消費品。
——“充分就業是國家巨觀經濟發展的第一目標”,“股份制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1980年5月在解決就業問題座談會上的發言
——教育的不平等引起就業不平等,就業不平等引起收入不平等,收入不平等引起生活不平等,導致下一代又不平等。教育經費應該占到國家財政支出的4%以上。——1986年國家教育發展研究課題報告
—“減員增效從巨觀來說,是根本錯誤的”,“政府不應該提倡“減員增效,”“政府的首要經濟目標是增加就業機會”。——1998年對巨觀經濟的建議
——城鄉二元體制是不合理的,一定要消除。——南方都市報2007年6月12日C02-C03版
——對待證券市場,政府必須做兩件事情:第一,加強監管,防止出現詐欺、操縱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第二,始終把對股民風險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南方都市報2007年6月12日C02-C03版
——當前最重要的是要消除“零就業家庭”(指的是父母、子女均待業),政府有責任採取稅收、補貼等優惠政策幫助“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實現就業,要加大就業培訓、再培訓,鼓勵人們去各類企業工作。發展民營經濟是解決當前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南方都市報2007年6月12日C02-C03版
——“改革開放三十年最遺憾的事情之一就是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地極慢。一定要推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讓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改革開放成果。具體體現在,比如說教育的保障,比如基本醫療的保障,比如說養老的保障,還有生活最低程度的保障,包括廉租房的保障。”——2008年1月10日中央電視台對話節目
——“農民的土地流轉必須和社會保障連在一起。”——2009年1月中央電視台年度經濟人物頒獎發言
——“城市中,應該放寬對小攤販的管制。在當前情況下,就業問題這么重要,你給人家開條路,給小攤販留條路,不要讓這些小攤販整天躲來躲去的。”“通過增加環衛工人和交通協管員,可以解決小販帶來的衛生與交通問題”。——2009年兩會上的發言
——厲以寧基尼係數算法:“厲以寧教授在接受光明日報採訪時重新定義了基尼係數的算法,通過他的算法,中國的基尼係數被大幅降低。
厲以寧教授的新基尼係數理論指出,以中國這么大的國家,這么複雜的社會發展狀況,較好的計算方法是先計算中國最基本的社會經濟單元――家庭的基尼係數,然後再由下向上,逐級加權平均,算出總基尼係數。只有這樣的計算方法才能正確評估中國的貧富分化狀況。
根據這種計算方法,中國的基尼係數將是一個低於0.2的數值。厲以寧教授表示,雖然有點匪夷所思,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中國不存在貧富分化問題。中國的問題恰恰是貧富分化太小,這表明中國仍然是一個絕對平均主義盛行的國家。必須徹底反對絕對平均主義,拉大貧富差距,中國人才有勤奮工作的壓力和動力,GDP才能上去,中國才能進步。
當然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在掩飾中國出現的貧富分化的問題,因為中國的貧富分化問題是顯而易見的,並不是一個算法就可以掩飾過去的。算法只是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並不是說我們不理解。在這一點上,厲以寧的行為是比較政府的。
改變基尼係數的算法,或是重新定義,則評判基尼係數的標準也需要改變。如果依舊以原有算法的評判標準來進行評判的話,已經失去了基尼係數本身的意義,中國的貧富分化問題並不是用新算法就能掩蓋過去的。事實是顯而易見的,試圖改善指標應從民生措施上下功夫,而非算法上的數字遊戲。舉例說明,就像滿分為150分的考試,當厲以寧的解答可以獲得90分,卻試圖告訴家長他在一場通常為100分的考試中取得了90分一樣。

經典語錄

“勞動密集型企業也可以創新。中國不能離開勞動密集型企業。”
“廣東經濟轉型,晚轉不如早轉。否則就要落後於長三角和渤海經濟圈。”
“其實,他們帶來的問題無非是兩個,一是他們擺攤的地方周圍環境很髒,二是擋了交通。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可以多雇一些人打掃衛生和引導交通,這樣又可以帶給一部人就業的機會。”
“為了達到改革的目標,必須犧牲一代人,這一代人就是3000萬老工人。8億多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的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享樂,他們的存在和維持現在的狀態是很有必要的。”

兩會言論

厲以寧在全國兩會經濟界別的小組討論會中。厲以寧在全國兩會經濟界別的小組討論會中。
全國政協常委、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說,當前樓價居高不下,原因是地價高。他還回答了關於上調資源增值稅的說法和提高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中分配比例等問題。因在改革開放初期呼籲進行股份制改革而被稱為“厲股份”的厲以寧,在本次“兩會”上又在為民營企業大聲疾呼。厲以寧笑稱自己是“厲民營”。
厲以寧在政協會議分組討論間隙接受記者採訪。他在“兩會”上的關注點,一是林權改革,二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此外就是就業。他向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五項建議,其中第一條就是“以擴大融資和支持兼併重組的方式,讓一批有市場的民營企業迅速復甦發展”。
厲以寧說,“為什麼要‘保八’?”“‘保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為了增長而增長,而是通過經濟成長,解決就業和民生”。
厲以寧強調民營企業在擴大就業方面的作用。他說,吸納就業較多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大企業主要是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對擴大就業作用不大”。
和往常的多次發言一樣,厲以寧再次呼籲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他坦率地說,四萬億元人民幣主要是投給大項目、大企業。他在此前一個民營經濟論壇上說,四萬億應給民營企業留些空間。
厲以寧對民營企業的關注可以追溯到上一屆全國政協會議。二00三年,時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的厲以寧,以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專題組組長身份,率專題組赴廣東、遼寧等地調研。二00五年,專題組向中央報送了關於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建議。當年,支持“非公”經濟的“三十六條”政策出台。
“我呼籲過多次,非公經濟三十六條中有好多還沒有得到落實。”厲以寧說,前幾年巨觀調控時制定的一些規定,現在已經過時了,也該清理清理了。
北京大學二00五年成立民營經濟研究院,厲以寧出任院長。
已經七十七歲的厲以寧說自己仍在上課,像“世界是平的”這樣的暢銷書他會看,也會讓學生看。
回顧“兩會”,厲以寧多次為民營經濟加油。二00七年,他指出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玻璃門”。二00八年,他說,部分領域的準入對民營企業還沒有放開,稱“新頒布的勞動契約法對民企招工會產生一定影響”。
厲以寧建議為企業減稅,“尤其是外向型企業的出口退稅,還沒有提高到位”。他提出,政府採購,應該考慮給民營企業採購訂單。

厲股份

在中國30年改革開放的征程中,厲以寧是一個不可忽略的人物,這位北京大學的教授,以他具有建設性的經濟學著述奠定了他在中國學術界的地位。而他對中國經濟改革最大的貢獻,是在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初期,就提出了在中國要積極引進企業的股份制度,他由此而得到了“厲股份”的外號。
上世紀80年代初,剛剛走出“文革”磨難的中國百廢待興,最大的問題是城市居民的就業問題。大量在當年的上山下鄉運動中回城的知識青年,急需尋找到工作崗位,就業成了一個影響社會安定的突出問題。1980年夏,國務院副總理萬里主持召開了全國勞動就業會議。參加會議的各路人士紛紛提出,為了吸收更多的勞動力,政府應當大力興辦企業。但是,國家拿不出那么多資金來興辦企業。
厲以寧在這次會議上提出,可以組建股份制形式的企業來解決就業問題。他說,股份制企業就是民間集資,不用國家投入一分錢,就可吸收更多的勞動者就業。厲以寧的這次發言,是在高層會議上第一次發出的關於股份制的聲音,受到了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事實上,股份製作為一種企業組織形式,在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已經悄然興起。這與股份制經濟在西方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興起,其發展路徑是一致的。17世紀時,荷蘭、英國等歐洲國家由於航海業的發展,出現了第一批依賴集資組建起來的股份制企業,極大地推動了早期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因此,股份制經濟實際上是在中國擺脫了計畫經濟體制後必然要走上的一條道路。厲以寧作為一個學貫中西的經濟學家,以其敏銳的目光看到了這種先進的企業組織形式對於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並為此而大聲疾呼。
厲以寧兩會發言 世界攝像攝影網厲以寧兩會發言 世界攝像攝影網
但是,股份制這種脫胎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組織形式,在一些人看來,無異於是顛覆社會主義的“洪水猛獸”。圍繞著股份制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學術界出現了激烈的爭論,厲以寧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今天,厲以寧在回憶當年的爭論時說:“不同意我觀點的主要有三種人,一種是比較極端的人,認為我在搞私有化;一種是認為股份制不能解決問題,因為中國環境跟西方國家不一樣,中國當時的經濟體制還沒有完全轉型;還有一種人認為中國缺乏企業家。對於後兩種意見,我都作了應答,主要是強調股份制實際上是一種新的公有制形式。”從1984年到1986年,厲以寧奔走於全國各地,作了很多演講,寫了很多文章,宣傳股份制。
1986年9月,厲以寧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提出,經濟改革最好的手段便是利用股份制的形式來改造現有的國有企業,改造現有的大集體企業。厲以寧的股份制理論成為中國推進資本市場建設和國企改革的重要理論支撐。
事實上,當時積極宣傳股份制經濟的不止厲以寧一人,董輔礽、蕭灼基、王珏、馮蘭瑞、蔣一葦等經濟學家都與厲以寧站在一起。正是在他們的積極推動下,股份制經濟在姓“資”姓“社”的爭論中逐步推進,並且從最初的集體企業開始向國有企業延伸,到上世紀80年代末,全國出現的股份制企業已經超過1000家。90年代初,隨著上海、深圳兩家證券交易所的建立,一個完善的股票市場在中國出現了。厲以寧和他的“厲股份”的稱謂,也載入了中國股市發展的史冊。

人物關係

李克強李源潮陸昊孟曉蘇龔方雄,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與一個名字聯繫起來,厲以寧。李克強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北大讀博期間,李克強與厲以寧、李源潮等師友合著《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一書。這本書的所有論點後來完全被認同,漸漸變為正在實行的政策。如今厲以寧的學生在中國各個領域身居要位,他的思想正在影響中國未來。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創辦於2000年,主辦方是中央電視台,每年一屆。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旨在以人物為線索和載體,梳理每一年度中國經濟發展的脈絡與走向,具有中國經濟晴雨表的作用。
年度獲獎者名單
2000年度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 柳傳志
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田溯寧
海爾集團執行長 張瑞敏
萬科集團董事長 王石
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 張宏偉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彭作義(已故)
海信集團董事長 周厚健
金山集團董事長 求伯君
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 梁定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
2001年度巨人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史玉柱
招商銀行行長 馬蔚華
香港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寧高寧
海爾集團執行長 張瑞敏
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行
北京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文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裁 衛留成
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 魯冠球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倪潤峰
年度人物大獎 :吳敬璉
公眾人物大獎 :張瑞敏
2002年度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 李毅中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總經理 謝企華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賢足
春蘭(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 陶建幸
中國一汽集團公司總經理 竺延風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 張維迎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浙江正泰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南存輝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研究員 劉姝威
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宗慶後
年度社會公益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 邵逸夫
年度創新獎: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2003年度網易創始人及首席架構執行官 丁磊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牛根生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龍永圖
UT斯達康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吳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張慶偉
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 苗圩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唐運祥
溫州日豐打火機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髮靜
年度人物大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張慶偉
年度新銳獎: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陳天橋
年度社會公益獎:重慶市雲陽縣人和鎮農民 熊德明
2004年度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CEO 馬雲
中國國際海運貨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麥伯良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李金華
TCL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郭廣昌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楊元慶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裁 胡茂元
中興通訊董事長 侯為貴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總經理 王憲章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周小川
年度人物大獎: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李金華
年度新銳獎: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總裁兼CEO 馬化騰
年度社會公益獎:中國消費者協會(集體)
2005年度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潘剛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厚健
濰柴動力董事長 譚旭光
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 王健林
百度董事長兼CEO 李彥宏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鄧中翰
奇瑞汽車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尹同耀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梁穩根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 傅成玉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 魏家福
年度人物大獎: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鄧中翰
社會公益獎 :北京地球村主任 廖曉義
2006年度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尚福林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家祥
玖龍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茵[中國女富豪]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姜建清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
無錫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施正榮
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董明珠
蘇寧電器集團董事長 張近東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人及執行合伙人 沈南鵬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德康
特別榮譽獎: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李嘉誠
年度創新獎:北京華旗資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馮軍
年度人物公益獎: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副秘書長 哈希·扎西多傑
2007年度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陳紹鵬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金志國
中國移動通信公司總經理 王建宙
深圳研祥智慧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陳志列
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房有
中國鋁業公司總經理 肖亞慶
中國化工集團總經理 任建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 李長江
中國博奇環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兼CEO 白雲峰
投資中國貢獻獎:國際數據集團IDG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 麥戈文
年度創新獎:深圳研祥智慧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陳志列
社會公益獎:青藏鐵路總設計師 李金城
年度人物終身榮譽大獎: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2008年度年度人物大獎:
斯澤夫(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總經理)
陳游標(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
十大經濟年度人物:
林毅夫(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馬興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李寧(李寧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新禮(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錫培(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韓三平(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
王一新(海南省農墾總局局長、海南省農墾總公司總經理)
萬捷(雅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紹勇(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總經理)
盧文兵(小肥羊集團有限公司CEO)
年度創新獎: 王傳福(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李世鶴(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特別榮譽獎: 厲以寧(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高新戰略研究院院長)
2009年度譚躍 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
沈文榮 江蘇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
俞敏洪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
曹國偉 新浪執行長兼總裁
梁昭賢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劉積仁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李書福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徐留平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公司董事長
靳海濤 深圳創新投資集團董事長
董文標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
年度創新獎:
劉海濤 物聯網研究專家
尹衛東 科信製藥總經理
年度公益獎:
曹德旺 福耀集團董事長
余彭年 彭年實業董事長
提名獎:
王信 兗州煤業董事長
雷闖 “B肝維權第一人”
2010年度

陳元: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
譚旭光:山東重工董事長
李稻葵: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常小兵:中國聯通董事長
孔棟:中國航空集團公司總經理
劉永好: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張傳衛:明陽風電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伍勝:浙江通領科技集團總裁
徐和誼: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福成:燕京啤酒集團董事長

終身成就獎
孫家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創新獎
真才基: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董事長
董明珠: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孫丕恕:浪潮集團董事長
黃鳴:皇明太陽能董事長
汪建: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提名獎
顧欣: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少春:金蝶董事局主席
李力游:展訊通訊董事長兼CEO
華桂潮:英飛特電子(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長
公益獎
上海世博會志願者團體

EMBA名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