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茂元

胡茂元

胡茂元,男,浙江紹興人,1951年4月出生於上海。1993年取得復旦大學碩士學位,2003年取得同濟大學博士學位。1968年參加工作。 現任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董事長,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會長,中國認證認可協會副會長,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曾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質量先進個人、上海市質量個人金獎、CCTV2004年度“經濟人物”等榮譽稱號。 胡茂元長期在上海汽車工業從事生產經營管理和對外合作工作,提出了“零缺陷”生產管理模式、“一體化管理”非核心業務管理模式、上汽集團“SAIC價值觀”和“4S”合資企業合作理念,並著有詮釋SAIC價值觀的《與世界對話》寓言故事集一書。

基本信息

社會職務

曾任上海拖拉機廠裝配車間副主任,拖拉機廠廠長,上海汽車拖拉機工業聯營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副總裁兼上海匯眾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副總裁,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總裁兼上海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現任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副理事長,全球汽車精英組織顧問。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董事會成員。曾任安邦保險非獨立董事 。

個人經歷

胡茂元 胡茂元

1968 年進入上海拖拉機廠當工人;

1983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

1983年2月起先後任上海拖拉機廠廠長、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副總裁;

1993年取得復旦大學碩士學位;

1995年8月就任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總裁、上海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1995年9月起兼任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浦東轎車項目組總經理、上海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

1999年7月至今任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裁。

2003年取得同濟大學博士學位。

個人榮譽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百人榜。

《財富》2012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排行榜,胡茂元榜上有名,排名第40位。

個人軼事

最年輕的廠長

胡茂元 胡茂元

胡茂元出身於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是個普通的售貨員,在他十歲的時候早逝。1968年,進入上海拖拉機廠當工人,常頂著酷暑嚴寒,騎著破舊的腳踏車,奔走於上海浦東的家和虹口五角場的拖拉機廠之間。他是拖拉機廠的學徒工,每月津貼17.84元人民幣。除了補貼家用,後來胡茂元每個月還要節省兩元錢,用於在上海交通大學自修高等學位。 靠著勤奮、上進,1983年,32歲的他成為有著3000工人的上海拖拉機廠廠長,也是上汽集團歷史上首個最年輕的廠長。當時胡茂元住在浦西9平方米的房子裡,房子用間壁隔開,他的岳母住在裡邊,他和妻子住在外邊。女兒出生後,胡茂元就在房裡再搭建個閣樓,夫妻倆就住在上邊。在拖拉機廠職工們的生產生活雙豐收了,胡茂元依然還在這個小閣樓里,寫著他的年終報告。

創造上海通用的奇蹟

1995年,上海市政府準備選派管理人員到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學習商業管理,時任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裁的胡茂元在經過多輪競爭以後順利成為其中一員。在動身前往亞特蘭大之前,他已經修完了上海復旦大學碩士學位的課程。但原計畫為期一年的進修,胡茂元在美國喬治亞洲理工大學只呆了僅僅3個月,就被上海市有關領導緊急召回國內,並將一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他——由他負責上汽集團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合資談判,組建合資公司。於是,胡茂元倉促回到了上海。

胡茂元 胡茂元

時值中國汽車工業開放國內市場,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高速發展的時期。此前上汽集團已經與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成功合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汽車合資企業——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美國通用汽車將是第二個,而且是投資額最大的下一個。從一開始,胡茂元就意識到了即將面臨的重重困難。1995年10月,他首次出訪美國,在底特律文藝復興中心大酒店裡,時年44歲的他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如何讓不同社會制度、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兩個完全不同的企業,在和諧、融洽的合作氣氛下,生產出優秀的產品?這讓在中國幹了13年國有企業經理的資深管理者輾轉反側、不能入寐,擔心與通用汽車公司共同投資15億美元興建的這個美國最大的在華投資企業真的應驗了那句"只會生產合作雙方的爭吵"的嘲諷。

後來的結果證明,這個合資項目相當出色。從項目國家立項、上海籌建到第一輛別克品牌的轎車下線僅用了破天荒的23個月。而且在1998年投產的首年裡,就實現了銷售額52億美元,利潤1.64億美元的記錄。其中故事,胡茂元僅用一句話就概括了:"遇到這么多的困難我並不吃驚。"

胡茂元說:"我的性格認定,只要是數學題就會有解,而且我一定要把它解出來,我讀書是這么讀的;造拖拉機時是這么造的;後來在合資談判中也是這么做的。"

鑒於過去中外合資企業(包括上汽集團與大眾的合資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中外雙方各顧各的利益,不斷"扯皮"吵架以致嚴重影響管理效率的現象,那個在文藝復興中心大酒店裡的不眠之夜,胡茂元一直都在焦躁地琢磨一套強化合資企業獨立性的合作原則。

"誰聽誰的?"這成了項目談判中大問題。常常談著談著就出現分歧,有時甚至是"劍拔弩張"。

胡茂元 胡茂元

"如果一項決定有利於上汽但是卻有損於通用,那就不是一個好決定,必須是雙方都有利。"胡茂元果斷地提出了"合資公司利益是最高利益"的原則。當時,提出這種觀念是需要一定勇氣的。

儘管如此,美國合作者還是對中國的體制和商業慣例充滿懷疑。為了說服外國合作者,幼年時代言語不多的胡茂元,時下又被自己的職業、職務和肩上的責任推上了一個必須多講話、會講話的層面。他像古老的伊索一樣給外國合作者講起了寓言故事:一個牧師的兒子沒有被父親難住,在很短的時間就把父親撕碎了的世界地圖給拼完整了。孩子用的辦法很簡單,地圖的背面是一個人,按照人來拼比按照地圖拼當然簡單很多。胡茂元如是結束自己的講述:只要人"拼"對了,世界也就拼完整了。

牧師的寓言

美國人領悟了胡茂元所講的牧師的寓言,最終放棄了懷疑。胡茂元又與美方總經理"約法三章":中美雙方的工作人員要坐到一個辦公室里辦公;不在公開場合發脾氣,要發也要關起總經理辦公室的門來發;雙方吵過兩分鐘後要講話,絕不迴避矛盾或讓矛盾拖延。

"應該說,今天上海通用的成功運轉正得宜於這三個頗有點像新婚夫婦磨合期的蜜月約定。"上海通用汽車的一位在職高管如此評價。

直到今天,通用汽車的高層領導人也毫不猶豫地把這項宏大而又冒險的投資計畫的成功歸結為胡茂元當年的卓越領導才能。

"他是一個熟稔中國體制和勇於突破的商人,是最善於解開國際汽車巨頭的管理方式與國內體制之間"疙瘩"的管理者。"通用汽車亞太區總裁施雷斯不無讚賞地說。

如果說上汽集團桑塔那時代的輝煌與胡茂元沒有關係的話,那上汽通用時代,卻是胡茂元一手搭建的。憑藉這兩個系列的拳頭產品,上汽集團一直站在中國汽車行業的巔峰位置。上汽最初的輝煌是上海牌汽車,隨後,進入了桑塔納時代,胡帶領上汽進入通用系列車時代。

國內外併購

1999年7月,坐上了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裁職位的胡茂元開始著眼國際擴張。首先是走出上海,從2002年起相繼控股收購了江蘇儀征、柳州五菱、煙臺車身廠,又接收了原中汽總公司,組建了上汽北京分公司;隨後再走出國門,自2000年組建了上汽北美公司、歐洲公司之後,2002年又成立了日本 公司、香港公司;在這之後就是世界知名品牌的收購戰了:2002年10月,在胡茂元主持下,上汽正式參股通用-大宇,儘管只有10%的股份,5970萬美元的投資額,但卻成為中國汽車企業跨國重組的先例;接下來又先後併購韓國雙龍、英國羅孚。

發展自主品牌

從2002年開始,胡茂元帶領的上汽集團就表現出了最強硬和最堅決的重振自主品牌的態度。從那時開始,從上汽集團內部就不時傳出"胡總又拍桌子了"的傳聞。從這個與原本個性一向溫和沉穩的胡茂元有些反差的舉動,也可以推測出胡在重振自主品牌過程中的難度。

胡茂元 胡茂元

難度之一是如何平衡合資與自主的難題,一個故事可以說明這個時下對中國汽車業最敏感的話題。據說,上汽與德國大眾曾經就在現有桑塔納平台上開發屬於上汽自己品牌的汽車達成過一個協定,但是,在上汽集團已經投入上億資金且新車型尚未下線面市時,大眾卻有了反悔之意。理由很簡單:"我給你提供研發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研究出來的汽車最終是和我自己在同一個市場上競爭。"德國大眾汽車也是生意人,不會做這種搬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

但是,這並沒有難倒胡茂元。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後,今天的上汽也並非像當年與大眾合資之初時那樣除了市場,一無所有。正如胡茂元也不再是30年前腳踏車輪上的求學青年一樣。"上汽在中國汽車業里是資金實力最強的。因為從1984年桑塔納上市銷售開始,上汽就被政府特批建立了轎車配套基金。即每一輛桑車的售價里有2萬元積累到該基金,到今天至少有50-60億人民幣了。"張書林說。

另外,上汽集團近年來利潤一直是穩健上升,2003年集團稅前總利潤達到了80億人民幣。這些多年積累的利潤加上配套基金為胡茂元施展拳腳、自主開發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胡茂元在上海汽車行業的製造業、業務管理和國際合作上有豐富的經驗。他提出了一系列先進的企業管理概念,如無次品和綜合性管理、SAIC公司價值觀和四位一體合作模式。

人物評價

胡茂元既是上汽集團的總裁,又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會長,這樣的身份決定了他既要顧及上汽的發展,又要平衡國內汽車企業之間的利益、考慮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和出路。把上汽帶入世界五百強行列,併購韓國雙龍、與英國羅孚合作以及與南汽的合作事項,都是胡茂元任內的大手筆。如果把這些事跡結合起來看,我們就能發現這個“車輪上的總裁”的“野心”:他要創造中國汽車的自主品牌。面對全球汽車巨頭的強大競爭力,中國汽車業開發技術建立自己的自主品牌才是最終也是唯一的出路,胡茂元的“野心”代表著中國汽車行業的未來,也是改革以來中國汽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帶領上汽在國內外完成一連串收購的胡茂元,如今又帶領上汽全面進軍輕卡、重卡和微型車和大客車領域,其“野心”昭然若揭。 ( 《中國經濟周刊》評)

中國經濟科技人物

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在經濟、科研等各個領域湧現出了大量的名人,這些人對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同濟大學教授

同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創建於1907年。經過近年的高校整合,目前是一所擁有理、工、醫、文、法、哲、經濟、管理、教育9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創辦於2000年,主辦方是中央電視台,每年一屆。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旨在以人物為線索和載體,梳理每一年度中國經濟發展的脈絡與走向,具有中國經濟晴雨表的作用。
年度獲獎者名單
2000年度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 柳傳志
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田溯寧
海爾集團執行長 張瑞敏
萬科集團董事長 王石
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 張宏偉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彭作義(已故)
海信集團董事長 周厚健
金山集團董事長 求伯君
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 梁定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
2001年度巨人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史玉柱
招商銀行行長 馬蔚華
香港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寧高寧
海爾集團執行長 張瑞敏
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行
北京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文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裁 衛留成
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 魯冠球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倪潤峰
年度人物大獎 :吳敬璉
公眾人物大獎 :張瑞敏
2002年度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 李毅中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總經理 謝企華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賢足
春蘭(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 陶建幸
中國一汽集團公司總經理 竺延風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 張維迎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浙江正泰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南存輝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研究員 劉姝威
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宗慶後
年度社會公益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 邵逸夫
年度創新獎: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2003年度網易創始人及首席架構執行官 丁磊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牛根生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龍永圖
UT斯達康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吳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張慶偉
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 苗圩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唐運祥
溫州日豐打火機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髮靜
年度人物大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張慶偉
年度新銳獎: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陳天橋
年度社會公益獎:重慶市雲陽縣人和鎮農民 熊德明
2004年度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CEO 馬雲
中國國際海運貨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麥伯良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李金華
TCL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郭廣昌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楊元慶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裁 胡茂元
中興通訊董事長 侯為貴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總經理 王憲章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周小川
年度人物大獎: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李金華
年度新銳獎: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總裁兼CEO 馬化騰
年度社會公益獎:中國消費者協會(集體)
2005年度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潘剛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厚健
濰柴動力董事長 譚旭光
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 王健林
百度董事長兼CEO 李彥宏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鄧中翰
奇瑞汽車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尹同耀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梁穩根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 傅成玉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 魏家福
年度人物大獎: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鄧中翰
社會公益獎 :北京地球村主任 廖曉義
2006年度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尚福林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家祥
玖龍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茵[中國女富豪]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姜建清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
無錫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施正榮
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董明珠
蘇寧電器集團董事長 張近東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人及執行合伙人 沈南鵬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德康
特別榮譽獎: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李嘉誠
年度創新獎:北京華旗資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馮軍
年度人物公益獎: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副秘書長 哈希·扎西多傑
2007年度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陳紹鵬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金志國
中國移動通信公司總經理 王建宙
深圳研祥智慧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陳志列
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房有
中國鋁業公司總經理 肖亞慶
中國化工集團總經理 任建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 李長江
中國博奇環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兼CEO 白雲峰
投資中國貢獻獎:國際數據集團IDG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 麥戈文
年度創新獎:深圳研祥智慧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陳志列
社會公益獎:青藏鐵路總設計師 李金城
年度人物終身榮譽大獎: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2008年度年度人物大獎:
斯澤夫(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總經理)
陳游標(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
十大經濟年度人物:
林毅夫(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馬興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李寧(李寧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新禮(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錫培(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韓三平(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
王一新(海南省農墾總局局長、海南省農墾總公司總經理)
萬捷(雅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紹勇(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總經理)
盧文兵(小肥羊集團有限公司CEO)
年度創新獎: 王傳福(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李世鶴(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特別榮譽獎: 厲以寧(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高新戰略研究院院長)
2009年度譚躍 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
沈文榮 江蘇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
俞敏洪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
曹國偉 新浪執行長兼總裁
梁昭賢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劉積仁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李書福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徐留平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公司董事長
靳海濤 深圳創新投資集團董事長
董文標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
年度創新獎:
劉海濤 物聯網研究專家
尹衛東 科信製藥總經理
年度公益獎:
曹德旺 福耀集團董事長
余彭年 彭年實業董事長
提名獎:
王信 兗州煤業董事長
雷闖 “B肝維權第一人”
2010年度

陳元: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
譚旭光:山東重工董事長
李稻葵: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常小兵:中國聯通董事長
孔棟:中國航空集團公司總經理
劉永好: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張傳衛:明陽風電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伍勝:浙江通領科技集團總裁
徐和誼: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福成:燕京啤酒集團董事長

終身成就獎
孫家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創新獎
真才基: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董事長
董明珠: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孫丕恕:浪潮集團董事長
黃鳴:皇明太陽能董事長
汪建: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提名獎
顧欣: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少春:金蝶董事局主席
李力游:展訊通訊董事長兼CEO
華桂潮:英飛特電子(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長
公益獎
上海世博會志願者團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