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躍[中國出版集團總裁]

譚躍[中國出版集團總裁]

譚躍,男,中共黨員,1958年生於江蘇泰興,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協常委、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兼文物局長、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明辦主任、省社科聯黨組書記,2005年10月起任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2011年8月起任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黨組副書記。

基本信息

榮譽獎項

譚躍譚躍
譚躍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稱號。由多家權威機構組成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組委會因譚躍“他是文化產業的創意先鋒,飛越體制的關山,歷盡市場的考驗。他以一連串大刀闊斧的改革,構建起中國出版界第一個百億集團。鳳凰從此涅盤。”而被授予2009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是此項活動舉辦十年來新聞出版界首次獲此殊榮者,譚躍致獲獎詞:“我知道是鳳凰這一支優秀的團隊持續的努力把我推上了今天的舞台。我也懂得從中央到各級領導,到社會各界,從我們的評審到網民和廣大的觀眾,在充分肯定和鼓勵著文化體制的改革,在關心、支持、鞭策和期待著出版產業乃至文化產業的發展。所以,我的感言是我和我的團隊不會辜負這一時代,我們的使命是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產品,我們要為中華人民的偉大復興奉獻、再奉獻。”;在《出版人》雜誌主辦的“2009中國書業年度評選”中,獲得唯一的最高獎年度出版人獎;榮獲《中華讀書報》2009年“年度出版人”獎。

人物事跡

近些年來,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的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行業榜首,這樣的業績使其成為令業內外矚目的對象。2008年,雖然國內外的經濟形勢變幻莫測,但鳳凰集團依然是風生水起:集團旗下的出版社全部轉企改制,實現了集團整體企業化的目標;“鳳凰文庫”首批124種圖書正式出版,這是提高鳳凰集團的內容創新能力和文化影響力的核心產品;鳳凰置業借殼ST耀華上市雖歷經波折,但最終以高票獲得股東大會通過,實現了併購海南新華以及跨省拓展的突破;中央各主流媒體集中報導鳳凰集團的發展改革經歷;2008年年底,鳳凰集團的資產和銷售額雙過百億,成為中國出版界的第一個百億集團。譚躍,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的掌門人,中國出版界第一個百億集團的董事長,此時的他又在思考什麼呢?
關於發展,譚躍認為,跨上“百億”平台,我們一方面在思考百億意味著什麼,另一方面也在研究百億以後怎么辦。通俗一點說就是:“百億怎么看,百億怎么乾。”在成為百億集團之後,我們的新目標是要做文化產業的戰略投資者。鳳凰集團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待時日,我們將逐步朝這個目標努力。這意味著三個方面的發展:第一,跨地區——從江蘇走向省外;第二,跨媒體——實現從書業向其他媒體和相關多元產業的轉變;第三,跨所有制——在國家對民營書業的政策調整之下,積極地將與民營單一的競爭關係轉化為競爭合作關係。
關於經濟危機,譚躍認為,目前的經濟形勢的確比較嚴峻,但中央的兩個基本判斷必須牢記在心,這就是中國的經濟基本面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沒有變,全球化和戰略機遇期沒有變。這個基本判斷十分重要。總體說來,和其他產業相比,書業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相對要小。首先,中國的出版總體上不是外向型經濟,鳳凰集團的對外貿易也僅限於圖書的著作權貿易和成品書貿易,並沒有開展主業以外的外貿經營活動。此外,在出版的三大板塊中,教育板塊在我國出版中始終有剛性的需求。而整個出版行業,包括鳳凰集團,目前收入的主要來源和教育出版密切相關,因此金融危機對整個出版業的經濟大盤不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關於管理,譚躍認為,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創新是主鏇律。沒有創新就打破不了平衡,集團就不能發展,但總是打破平衡,不能求得一個不平衡中的相對平衡,集團就不穩定。我們理解的創新是“先立後破”,重在建設,新的力量逐漸壯大,舊的力量逐漸退出,在建設的過程中逐步更替一些舊有的傳統。實踐證明,“破”字當頭,往往立不起來。我不相信現狀能夠一天改變,機制能夠一天轉換。傳統是在新的制度和實踐中逐步更替變化的,而不是靠熱情就能夠革除的。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譚躍對“伯鴻書香獎”的意義和價值予以了充分肯定並寄予了高度期望。在楊牧之先生代表評審委員會作了發言之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鄔書林宣布“伯鴻書香獎”活動正式啟動。儀式上同時簽署了中華書局、光明日報、桐鄉市合作協定以及中華書局桐鄉版本圖書館協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