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耀

尹同耀

尹同耀,1984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汽車工程專業,此後在一汽工作12年半,曾任一汽-大眾總裝車間主任。當選過一汽“十大傑出青年”。1997年,由安徽省及蕪湖市五個投資公司共同出資17.52億元人民幣興建的國有大型股份制企業奇瑞汽車有限公司正式破土動工。作為奇瑞創業的“八大金剛”之一,尹同耀正式參與奇瑞的經營管理。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74年9月——1977年6月,在安徽省巢湖市柳集中學讀國中

1977年9月——1980年7月,在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中學讀高中

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安徽工學院(現合肥工業大學)汽車製造專業

1984年7月——1989年10月,在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紅旗轎車廠任工藝員

1989年10月——1991年10月,赴德國美國學習及一汽-大眾前期工作準備

1991年10月——1996年11月,在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任總裝車間主任兼物流科科長

1996年11月——2004年2月,任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2004年2月至今,任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2010年11月,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副理事長。
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國共產黨安徽省第十屆委員會候補委員。安徽省委委員。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任免信息

2017年12月4日,被安徽省換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推薦人選。
2018年7月30日,中國共產黨安徽省第十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在合肥舉行。決定遞補省委候補委員尹同躍為安徽省委委員。

成長曆程

在安徽極力發展省會,打壓蕪湖的情況下找到乾轎車的人才不是件容易事。1995年,蕪湖代表團在參觀一汽時發現了一個老鄉尹同躍。尹同躍1983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汽車工程專業,此後在一汽工作了12年半,曾任一汽大眾的車間主任,當選過一汽的“十大傑出青年”,在一汽小有名氣。發現這個有地緣關係的人才後,蕪湖方面“死纏爛打”,力邀尹同躍回蕪湖主持汽車項目。為對方的真誠所感動,尹同躍最終接受了邀請。
1996年,為了生產第一款轎車,奇瑞花2500萬美元從英國福特公司引進一款發動機和一條生產線,引進契約是按“交鑰匙工程”簽訂的,英方派來2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負責安裝工作。但這些人松松垮垮,不好好乾活,加上工程技術複雜,難度大,後來幾乎做不下去了,眼看就要成為半拉子工程,但他們卻不肯罷手。在這種情況下,要么繼續讓他們晃晃悠悠做下去,至於哪一年才能“交鑰匙”,誰心裡也沒底;要么乾脆讓這些英國人提前回國,半拉子工程自己來收拾。但是,自己乾風險太大。尹同躍實在忍受不了還是未知數的等待,他權衡再三,決定大膽的冒一次險。市委書記詹夏來表情嚴肅地問尹同躍:“幹不成怎么辦?”尹同躍義無反顧地回答:“幹不成,跳長江!”

榮譽

2006全球華商影響力100強”榜單出爐,奇瑞汽車公司董事長尹同耀入選。

第二屆世界傑出華商大會公布了“2006華商影響力100強”,尹同耀位列第42位,成為唯一上榜的徽商

2011年1月22日,獲得第二屆“中國時間”新世紀10年十大經濟人物稱號。

業績

尹同耀尹同耀

2005年10月31日,一直為世人所關注的奇瑞新一代發動機被正式命名為ACTECO,同時首款搭載該發動機的東方之子正式上市。此舉不僅表明,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奇瑞成為中國第一個走上品牌化管理道路的企業,而且同時也意味著,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在更安全、更環保、更節能的新一代發動機領域終於實現了零的突破!

據商務部機電司提供的信息,今年上半年我國小轎車(含成套散件)出口快速增長,達到創紀錄的9600輛,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83%,據海關統計,上半年奇瑞汽車出口3357輛,金額1645萬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17.8%和104.4%。出口國家包括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埃及、孟加拉、古巴、馬來西亞等國家。

奇瑞從只能效仿現代,走自主開發和民族品牌之路。只有依靠自主開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才是自主品牌的惟一出路,這是尹同耀回答記者提問時的回答。被認為是汽車行業“技術狂人”的尹同耀,帶領著奇瑞,走出了民族汽車產業的自主創新之路。

戰略

作為奇瑞的創業者之一和領軍人物,尹同耀已經把奇瑞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帶到了10歲、規模2萬人的企業。儘管年銷量30萬輛汽車的奇瑞在尹同耀的眼裡還是一個小公司,但是,他也從心裡意識到不能像以前那樣凡事出現在第一現場,管理一竿子插到底了。從2005年開始,尹同耀在奇瑞內部開始推行SBU,整個企業被劃分為各個職能部門。分完家後的2006年,尹同耀開始向他的授權者攤牌:“從此我將從各個業務的細節管理中跳出來,集中精力抓企業層面的東西,更多地開始務虛。而各個業務塊的發展,就靠大家自己想辦法了。”

分家過日子的風險就是各自為政形不成合力,尹同耀對於分權後的問題其實也有很多顧慮,他一直強調企業大了,領導班子必須高度一致,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尹同耀除了對領導成員提出要求外,就是不斷對他們進行培訓。而對理念實在不合者,他也被迫採取了淘汰、置換等極端手段,雖然這也許並不是他希望的結果。對於自己親手創建的奇瑞,尹同耀有時危機感很重。在2006年3月底奇瑞第50萬輛轎車下線儀式上,尹就曾說道,“我越來越感受到奇瑞在內部管理、盈利水準、資金運用方面還存在很多短板......”;“比爾·蓋茨說微軟離破產只有18個月,我說奇瑞離破產只有18天”, “奇瑞一定要做進攻型企業,一定要發展,不瘋狂,就死亡”。

尹同耀尹同耀

但有時他又感覺很好,“我們產品目前在市場上還沒有栽跟頭的,乾一個成一個,每一個產品的目標用戶群或代表的含義,把握得都還算準確。”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奇瑞早就吸引來了眾多管理諮詢公司。但尹同耀卻從不相信任何諮詢經驗,甚至毫不諱言聲稱“它們都是騙人的”。因此,幾乎沒有任何管理諮詢公司介入過奇瑞內部。尹同耀對此的解釋是:“奇瑞的問題我都清楚,要靠我們自己解決。”

毫無疑問,尹同耀是一個自主意識很強的企業家。當然,他也知道奇瑞要實現目標,“就必須不斷挑戰自我,不斷戰勝自我”。而說這話時,他或許就在對壘著他自己。奇瑞過去10年的成長一路凱歌,但奇瑞也在接近自己的極限。

奇瑞員工面對的外界誘惑越來越大。員工流失率不容小視。而不斷發展的企業本身對人才也很渴求,因此,人的問題是尹同耀不得不重視的問題。今天奇瑞對於外來的技術人才的安置方式,也體現了尹同耀對管理、文化等虛的東西的不同理解。

以前,像許敏等最早加盟奇瑞的外來技術人才,尹同耀幾乎是把他們當成“全才”供起來的,給他們高出自己好幾倍的待遇,並把很大的業務攤子交給他們去管理。尹同耀說:“當時我們對人才非常需要,但我們社會地位比較低、企業規模比較小,只有通過優厚的待遇才能吸引來他們,不過後來發現他們中一部分人的專長還是在業務而不是管理上。”對於現在招來的技術人才,尹同耀強調讓他們先到具體技術崗位去做,經過試用、磨合後再用其所長。

2005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審會這樣評價尹同耀的突出貢獻:“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奇瑞成為中國第一個走上品牌化管理道路的企業,而且也意味著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在更安全、更環保、更節能的新一代發動機領域終於實現了零的突破!”

一個中國汽車裝配“中國芯”的時代風馳而來。

成就

尹同耀尹同耀

尹同耀同志現任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帶領奇瑞人自強不息,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用短短十年時間,建起了擁有2萬多名員工、年生產能力達40萬輛整車、40萬台發動機和35萬台變速箱的大型汽車工業基地,從而帶動了整個蕪湖工業經濟的發展,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奇蹟。

當奇瑞在一片懷疑聲中起步時,中國汽車工業正盛傳著兩個神話:一是汽車企業不與跨國公司合資沒有前途,二是企業不達到100萬輛以上不能自主研發。然而“狂人”尹同耀帶領著奇瑞以分段集成創新的模式打破了這兩個神話:1998年生產的發動機一次點火成功,1999年自主研發的第一輛轎車下線,2001年風雲轎車上市……成為中國汽車工業令人注目的“黑馬”。他自信地拿起自主創新之劍,用一種與生俱來的“狂妄”,讓奇瑞在汽車業製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第一個自主品牌的發動機、連續4年蟬聯中國轎車出口第一……懷著“造中國人的汽車”的夢想,他帶領著奇瑞走出了一條民族汽車產業的自主創新之路。

尹同耀尹同耀

作為奇瑞公司主要創始人之一,尹同耀同志全面主持和參與了奇瑞公司的籌建工作,從97年3月18日第一間廠房破土動工,到99年5月18日第一台發動機成功點火、到同年12月18日第一輛“風雲(圖庫 論壇)”轎車下線,以33個月的驚人速度建成了一座現代化的轎車工廠。

尹同耀和他的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堅持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企業。目前,公司已經建起了在國內領先的最完備的產品研發體系,先後組建了汽車工程研究院和工廠規劃設計院,培養了一支國內一流的研發隊伍,實現了產品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目標。在尹同耀同志的帶領下,2006年,奇瑞公司實現銷售整車30.52萬輛,其中出口突破5萬輛;實現銷售收入156.7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2%,全國乘用車行業排名第四。今年1-6月,奇瑞公司已實現銷售整車20.7萬輛,其中出口超過5萬輛。奇瑞公司已成為國內擁有自主研發能力最強、自主品牌轎車銷量最多的企業,成為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當之無愧的第一品牌。

奇瑞關係

尹同耀尹同耀

以品牌提升為核心

為應對挑戰,香港嘉誠亞洲汽車和基礎建設分析師葉林如此支招: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必須要及早做好戰略規劃,改變粗放型的經營風格,全面提升管理效率,以節約成本。最佳化研發、供應鏈、製造、行銷等多個方面的體系能力,自主品牌需要通過對細節的關注,改變在用戶心中的形象,注重品牌形象的提升。

奇瑞會怎么應對這場“大考”?尹同耀的辦法是:通過國際市場、國內市場的共同發展,打造自主國際品牌。

“面對新的市場形勢,我們必須以科技創新為依託,從科技創新中尋找突破口,實現以產品和品牌提升為核心的戰略轉型和調整,使奇瑞早日成為自主國際名牌。”尹同耀表示。

據奇瑞相關人士介紹,奇瑞公司將堅持以創新為魂,繼續保持高比例的研發投入,聯合相關合作單位和科研院所,“共同投入、聯合開發、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充分發揮資金的“槓桿效應”;以全球化的視野搞好人才引進和培養,繼續完善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激勵機制以及人才培養機制,將人才的培養工作放到重要的戰略位置,迸發人才的創新活力;成立中央研究院,並已經成立了汽車工程研究總院、規劃設計院、試驗技術中心。

始終堅持技術創新

尹同耀尹同耀

事實上,奇瑞在10多年從無到有的摸索中,已經形成了從整車(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到發動機、變速箱、關鍵零部件,從設計開發到工程技術、試驗試製、工藝規劃完整的開發能力;同時,在北京、上海國內人才密集、信息發達的經濟、科技中心城市成立開發分院;在歐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亞等汽車及零部件工業發達地區,分別成立了都靈分院、底特律分院、東京分院、悉尼分院,吸納優秀研發人才,根據未來能源、環境和社會的變化,收集最新科技信息。此外,奇瑞還通過對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以及試製試驗技術等的研究和開發,樹立起到2018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雄心。

奇瑞公司副總經理金弋波對本報記者表示,奇瑞成立11年來,始終堅持技術創新,把擁有核心技術能力和更多的智慧財產權,作為自主品牌突破市場重圍、實現品牌國際化戰略目標的唯一出路;目前已在混合動力整車開發過程中,建立了奇瑞自己的混合動力研發與仿真平台,形成混合動力整車開發方法與流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技術突破。

他表示,對技術的專注使奇瑞的核心競爭力得以提升,並帶動企業的發展,2007年奇瑞汽車共實現銷售380817輛,其中出口11.98萬輛,實現銷售收入198.3億元,利稅20.3億元,同時還實現了100萬輛汽車下線的歷史性跨越。

更關鍵的是,除了銷量,對於產品的品質,奇瑞也有了更多向公眾展示的底氣。北京車展期間,奇瑞A3上市前的“10萬公里連續不間斷公開測試”活動吹響發車號角。隨著奇瑞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李峰的一聲令下,三輛寬體歐版轎跑車——奇瑞A3穿越帶有計時裝置的巨型拱門,踏上了10萬公里漫長的征程。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創辦於2000年,主辦方是中央電視台,每年一屆。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旨在以人物為線索和載體,梳理每一年度中國經濟發展的脈絡與走向,具有中國經濟晴雨表的作用。
年度獲獎者名單
2000年度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 柳傳志
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田溯寧
海爾集團執行長 張瑞敏
萬科集團董事長 王石
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 張宏偉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彭作義(已故)
海信集團董事長 周厚健
金山集團董事長 求伯君
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 梁定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
2001年度巨人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史玉柱
招商銀行行長 馬蔚華
香港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寧高寧
海爾集團執行長 張瑞敏
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行
北京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文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裁 衛留成
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 魯冠球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倪潤峰
年度人物大獎 :吳敬璉
公眾人物大獎 :張瑞敏
2002年度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 李毅中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總經理 謝企華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賢足
春蘭(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 陶建幸
中國一汽集團公司總經理 竺延風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 張維迎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浙江正泰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南存輝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研究員 劉姝威
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宗慶後
年度社會公益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 邵逸夫
年度創新獎: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2003年度網易創始人及首席架構執行官 丁磊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牛根生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龍永圖
UT斯達康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吳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張慶偉
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 苗圩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唐運祥
溫州日豐打火機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髮靜
年度人物大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張慶偉
年度新銳獎: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陳天橋
年度社會公益獎:重慶市雲陽縣人和鎮農民 熊德明
2004年度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CEO 馬雲
中國國際海運貨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麥伯良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李金華
TCL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郭廣昌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楊元慶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裁 胡茂元
中興通訊董事長 侯為貴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總經理 王憲章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周小川
年度人物大獎: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李金華
年度新銳獎: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總裁兼CEO 馬化騰
年度社會公益獎:中國消費者協會(集體)
2005年度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潘剛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厚健
濰柴動力董事長 譚旭光
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 王健林
百度董事長兼CEO 李彥宏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鄧中翰
奇瑞汽車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尹同耀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梁穩根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 傅成玉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 魏家福
年度人物大獎: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鄧中翰
社會公益獎 :北京地球村主任 廖曉義
2006年度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尚福林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家祥
玖龍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茵[中國女富豪]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姜建清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
無錫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施正榮
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董明珠
蘇寧電器集團董事長 張近東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人及執行合伙人 沈南鵬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德康
特別榮譽獎: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李嘉誠
年度創新獎:北京華旗資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馮軍
年度人物公益獎: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副秘書長 哈希·扎西多傑
2007年度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陳紹鵬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金志國
中國移動通信公司總經理 王建宙
深圳研祥智慧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陳志列
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房有
中國鋁業公司總經理 肖亞慶
中國化工集團總經理 任建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 李長江
中國博奇環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兼CEO 白雲峰
投資中國貢獻獎:國際數據集團IDG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 麥戈文
年度創新獎:深圳研祥智慧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陳志列
社會公益獎:青藏鐵路總設計師 李金城
年度人物終身榮譽大獎: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2008年度年度人物大獎:
斯澤夫(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總經理)
陳游標(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
十大經濟年度人物:
林毅夫(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馬興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李寧(李寧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新禮(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錫培(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韓三平(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
王一新(海南省農墾總局局長、海南省農墾總公司總經理)
萬捷(雅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紹勇(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總經理)
盧文兵(小肥羊集團有限公司CEO)
年度創新獎: 王傳福(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李世鶴(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特別榮譽獎: 厲以寧(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高新戰略研究院院長)
2009年度譚躍 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
沈文榮 江蘇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
俞敏洪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
曹國偉 新浪執行長兼總裁
梁昭賢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劉積仁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李書福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徐留平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公司董事長
靳海濤 深圳創新投資集團董事長
董文標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
年度創新獎:
劉海濤 物聯網研究專家
尹衛東 科信製藥總經理
年度公益獎:
曹德旺 福耀集團董事長
余彭年 彭年實業董事長
提名獎:
王信 兗州煤業董事長
雷闖 “B肝維權第一人”
2010年度

陳元: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
譚旭光:山東重工董事長
李稻葵: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常小兵:中國聯通董事長
孔棟:中國航空集團公司總經理
劉永好: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張傳衛:明陽風電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伍勝:浙江通領科技集團總裁
徐和誼: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福成:燕京啤酒集團董事長

終身成就獎
孫家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創新獎
真才基: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董事長
董明珠: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孫丕恕:浪潮集團董事長
黃鳴:皇明太陽能董事長
汪建: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提名獎
顧欣: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少春:金蝶董事局主席
李力游:展訊通訊董事長兼CEO
華桂潮:英飛特電子(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長
公益獎
上海世博會志願者團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