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輝

南存輝

南存輝,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浙江柳市上園人。北京商學院(現北京工商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不凡的經歷和業績,使南存輝成為世人公認的浙南模式的積極探索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新興民企代言人,並被《中國青年》雜誌評選為可能影響中國21世紀的中國青年人物之一。2013年3月,在兩會提案中建議,修訂《電力法》相關條款,允許分散式發電自用或直接向終端用戶售電,切實保障分散式光伏項目開發商的合法利益。2015年10月24日,被聘為浙商總會第一屆理事會顧問。

基本信息

獲得榮譽

南存輝南存輝
南存輝是九屆、十屆中國人大代表、中國工商聯常委、中美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質量協會副會長、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國家認證機構認可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席團主席和浙江省工商聯副會長,並獲得“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世界青年企業家傑出成就獎”、“2002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中國十大創業領袖”、“首屆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中國時代十大風雲人物”、“全國鄉鎮企業家”、“第二屆中華十大管理英才”、“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首屆中國機械十大傑出企業家”、“97中國鄉鎮企業十大新聞人物”、“浙江省勞動模範”、“首屆浙江商人年度風雲人物資深貢獻獎”、“浙江省突出貢獻企業經營者”、“浙江省優秀企業家”、“浙江省功勳鄉鎮企業家”、“溫州市改革開放十大風雲人物”等稱。正泰董事長南存輝當選全國政協常委

2013年10月是全國工商聯60華誕。由《中國工商》雜誌、華商韜略編輯委員會、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聯合發起編撰的《民營力量璀璨中國夢想——100位對民族產業貢獻卓著的民營功勳企業家》,南存輝被評為“對民族產業貢獻卓著的民營功勳企業家”。

創業經歷

南存輝南存輝談成功的背後
南存輝領導的正泰集團和胡成中創辦的德力西集團都始於他們共同創於1984年7月的求精開關廠,現正泰集團轄8大專業公司、50餘家持股企業、800多家專業協作廠,並在全國各地設有2000多家銷售公司和特約經銷處,在國外設立了5家分公司和30多家銷售總代理,產品暢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生產經營高低壓電器、輸配電設備、儀器儀表、建築電器、工業自動化、汽車電器等100多個系列、5000多個品種、20000多種規格的產品。集團綜合實力已連續多年名列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前茅,系中國低壓電器行業最大產銷企業。
南存輝艱辛創業,瞄準國際市場,打造低壓電器知名品牌,是溫州兩次創業的傑出代表,由他率領的正泰集團從一個家庭作坊迅速發展壯大成為大型現代企業集團,被譽為“溫州模式的縮影”。在南存輝身上,不僅體現了柳市人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於創新的精神,也展示了一個現代企業家高瞻遠矚的膽識和戰略思想。他把正泰精神概括為“和諧、謙學、務實、創新”,提出了“爭創世界名牌,實現產業報國”的企業理念。不凡的經歷和業績,使南存輝成為世人公認的“新溫州模式”的積極探索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新興民企代言人”,並被《中國青年》雜誌評選為“可能影響中國21世紀的中國青年人物”之一。2007年為“浙江省青年創新創業基金”捐款1000萬元。

鞋匠出身

眼前這個擁有幾億美元資產,目標成為國際電氣巨頭的南存輝,當年國中沒畢業就當上了小鞋匠
南存輝回憶說,“我初二的時候,那時我13歲,離畢業還有15天,我父親因為意外腿部骨折。”醫生說,可能要休息一兩年,而母親身體一向虛弱,作為長子,照顧弟妹、養家餬口的生活重擔就壓在了南存輝的肩上。國中沒畢業,南存輝就當上了小鞋匠。
回憶起當年的小鞋匠生活,南存輝說,“三年修鞋雖沒賺到什麼錢,但它使我懂得了誠實做人的道理,有質量便有市場。同時它也讓我明白了,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重視從一件件的平凡小事做起,而且任何小事要做好都是不易的。”
華商韜略文:在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逐步推進的過程里,南存輝的老家溫州柳市,一夜間遍布家庭電器作坊,被譽為“中國電器之都”。南存輝邀約了三位朋友,在柳市街上開起了電器櫃檯。從低壓電器里最簡單的信號按鈕燈開始做,每天幾乎都要忙到凌晨3點。第一個月下來,四位年輕人總共賺了35塊錢。這個結果讓其他三位朋友很沮喪,相反,南存輝卻很高興,錢雖不多,但卻讓他看到了前景和希望。
1984年,對南存輝來說,是極具歷史性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南存輝給家裡人特別是父親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最終靠著父親把家裡的幾間老屋抵押貸款的5萬元錢,和同學合作辦起了一家小工廠,也就是正泰的前身——樂清縣求精開關廠。

艱難創業

南存輝南存輝談創業

1984年,南存輝發現,低壓電器行業市場前景很大,但光靠個人力量不行,光靠一個小打小鬧的門面更不行。這個時候,他的國小同學胡成中找到了他,想跟他一起合夥辦廠,於是南存輝與胡成中一起投資5萬元,辦起了“樂清縣求精開關廠”。

這個求精開關廠就是現在的正泰和德力西電氣的前身。胡成中就是現在的德力西集團董事長。

“剛開始辦廠其實很難,因為自己什麼都不懂。技術不懂、質量不懂,市場在哪裡又不知道。沒有設備、沒有技術、沒有人、沒有資金,萬事開頭難,讓人傷透腦筋。”南存輝回憶說。

剛辦企業時,南存輝在“借”字上大做文章,請人才、借腦袋,並利用人家的設備來生產自己的產品。當時技術上要靠上海,於是南存輝去請了幾個工程師來指導。求精開關廠慢慢發展起來。

既然發展起來,為什麼會出現一個正泰,一個德力西呢?

“有人說,民營企業難過但必須過的三關就是分銀餉、排座次、輪榮辱。剛開始這種問題並不明顯,但是企業有了知名度之後,地方政府為了鼓勵發展經濟,給企業領導人評個先進、給個獎勵什麼的,企業是兩個人辦的,給誰好呢?”南存輝笑著說,“於是最初,我們想出了‘廠長輪流做’的辦法,我今年當廠長,你當法人代表,明年你當廠長,我當法人代表。較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直到1990年,“求精開關廠”分為兩個車間,總資產200萬左右,產值做到1000多萬,雙方也各有親戚、朋友進入管理層,南存輝與胡成中在一些經營決策問題上開始偶有爭議。於是就分家了。

正泰問世

如果南存輝與胡成中不分家,會變成什麼樣子?南存輝笑著說:“那就不好說了。”但事實上,雖然分家了,正泰和德力西仍然脫離不了關係,因為他們是同業內最強的競爭對手。而現在,這兩大巨頭已經成為資產超過百億的國內數一數二的民營企業。

分手後,南存輝與幾個親戚成立了一個家族企業,1991年,他又拿出其中的一部分與美商合資,建立了中外合資企業,“正泰”這一名稱由此問世。

於正泰的名稱由來,南存輝說,“1991年求精廠分家那陣子,柳市電器企業無序競爭嚴重。有許可證沒許可證的、質量好的質量差的混在一起,一些人不按常理出牌,把市場搞得很亂。”這時南存輝想到的是,“做企業要先做人。”一次偶然的機會,南存輝發現一張從香港購買設備時開的發票,這個商店名字叫“豐泰”,這個“泰”字蠻好的,南存輝覺得“做人要正直,處事要泰然,把這兩個字合起來就叫‘正泰’”。“那時候沒有什麼宏偉理想,只是想做人要做正,做事要做正,企業才會穩如泰山。”南存輝說。

成立中美合資公司以後,南存輝把弟弟妹妹等親屬共4人攬入正泰成為股東。此次合資及引入股東,對南存輝及正泰而言,戰略意義已遠大於融資的含義。

到1993年,正泰的年銷售收入達到5000多萬元。南存輝意識到,正泰要想繼續做大,必須進行一次脫胎換骨的變革。於是,南存輝充分利用正泰這張牌,走聯合的資本擴張之路。

分享財富

南存輝南存輝的財富分享

1994年,南存輝為了賣東西給美國人,就組織了企業聯盟,有30家成員企業。結果南存輝發現自己做了冤大頭,抓管理整抓了5年都沒用,有的成員企業將不是指定的產品也貼上“正泰”標籤以次充好,有的做假賬騙利潤,有的拒絕自己出錢技改。

怎么辦?南存輝還是秉承最初的“借”字訣,向高人“借腦袋”。經濟學家吳敬璉周其仁建議把多級法人消滅在萌芽狀態,南存輝把成員企業主拉到雁盪山開會,討論“合好還是不合好”,最後決定統統合併。

南存輝在摸索中漸漸發現,家族企業的一個致命弱點就是無法更多更好地吸納和利用優秀外來人才。

到1998年,南存輝突破阻力,決定弱化南氏家族的股權絕對數,對家族控制的集團公司核心層(即低壓電器主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把家族核心利益讓出來,並在集團內推行股權配送制度,將最優良的資本配送給企業最為優秀的人才。就這樣,正泰的股東由原來的10個增加到現在的100多個,南存輝的股份下降至20%多,資產卻膨脹了數十倍,同時數十位百萬“知本”富翁誕生了。

對此,南存輝認為:“分享不是慷慨,對創業者來說,分享是一種明智。”

風雲浙商

入選風雲浙商

南存輝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入選理由

2007年9月下旬,“正泰”告全球500強之一——施耐德電氣專利侵權案,以施耐德一審敗訴而告一段落,施耐德需向正泰集團支付高達3.3億多元的賠償,並被勒令停產侵權產品。這是正泰多年堅持科技創新的結果。迄今為止,正泰擁有200多項國家專利,投資5000萬元的德國DEKRA實驗室,形成了以溫州為基地、上海為中心、北京和美國矽谷為龍頭,相關科研院(所)為依託的信息網路和技術開發體系。
迄今為止,南存輝為公益事業總計捐款超過1億元,2007年為“浙江省青年創新創業基金”捐款1000萬元。企業連續多年排行溫州民企納稅榜第一位。

頒獎詞

佩劍是一位騎士的尊嚴
曾經他手無寸鐵
面對國際大鱷一次次的覬覦與刺探
他隱忍堅守
十年韜光養晦十年臥薪嘗膽
他以氣血鑄就自己的創新之劍
當對手再次襲來
騎士已擁有平等對決的利器
揚劍出鞘劍光閃閃
那光芒
正是民族製造的精魂

慈善事業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地震災害震驚國人,災難發生後,正泰集團迅速行動,捐贈價值1000萬元的電氣設備援助

南存輝南存輝談慈善事業
災區電力建設,首批救災款募集100多萬。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四川省汶川縣發生芮氏7.8級地震。重慶、甘肅、陝西等地受到波及,成都也發生5.4級地震。地震造成當地軌道變形、貨車脫軌、交通受阻、信號中斷、房屋倒塌、道路橋樑受損,截至15日14時,四川地震災區已經確認的死亡人數為19509人,估計死亡人數將超過5萬,還有兩萬多人被掩埋在廢墟里,還有很多人失蹤。

2008年5月12日,災情發生後在集團黨委和工會的發動下,正泰集團全面啟動緊急救災活動。2008年5月13日一早,正泰集團總裁班子和黨委召開了緊急會議,當即部署了各方面的救災工作並決定捐贈價值1000萬元的高低壓電氣設備,作為現場搶修及災後重建之用。同時,會上還要求銷售中心駐四川辦事處主任林忠沛立即趕往都江堰與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聯繫相關救災事宜。

2008年5月15日上午10點,在正泰工業園舉行了現場募捐儀式,集團黨委書記林可夫代表正泰集團、黨委、工會對地震災區人民表達了最深切的哀悼和關懷,並表示正泰全體員工將繼續抓好生產,以實際行動來支援災區。董事長南存輝第一個走到捐款箱前投入了10萬元的認捐款,董事會成員、總裁班子成員都紛紛慷慨囊。15日又恰逢全國總工會、工商聯在正泰複查“創爭”活動的日子,檢查組的領導主動要求參加募捐儀式,代表全國總工會、工商聯感謝南董、正泰廣大員工為災區人民獻出的愛心。

募捐現場各分公司、職能部門、製造部紛紛加入到捐款的行列中,其中控制電器製造部捐款116881.5元、銷售中心捐款99477元。還有一位來自印度的國際友人也主動來到募捐現場為災區捐款,當場捐助200美金表示自己的一點愛心。募捐現場氣氛火熱,很多員工都積極參與到募捐活動中來,到場的記者也不停的轉換鏡頭,採訪南董、國際友人、普通員工。募捐結束後,經現場統計,募捐儀式上共募集1023207.5元將作為第一批賑災款發往受災地區。

對於正泰集團向災區援助的行動,董事長南存輝表示“四川省遇到這么嚴重的災難,我們企業唯有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支援災區,體現正泰人的一片愛心。”

語錄介紹

1、二十年如一日,我們做精、做專、做好、做強,在眾多的誘惑面前,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這是我們一個

南存輝南存輝的個人語錄
根本的原因。

2、南存輝允許犯錯誤,允許你犯一次,或者兩次,甚至犯三次,但是不允許你犯同樣的錯誤。

3、有一條一定要記住,創業初期一定要做到,一定要學會選擇,這個選擇很重要,選對了行,你發展起來可能效果就會不一樣。

4、南存輝覺得感恩的方式很多,最主要的是要學會樹立正確的心態,你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值提的太高,欲望是無止境的。

5、一個合格的企業領導者首先就是一種有價值的企業文化的締造者。一個企業想要保持持續的發展,最核心的保證就是文化。

6、做人做事,要時時刻刻心存敬畏。個人能力有限,如果覺得天下本事我最大,那可能就是失敗開始的時候。

兩會建言

2013年兩會建言
為保障“十二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的實現,推廣可再生能源發電套用,南存輝在“兩會”提案中建議,修訂《電力法》相關條款,允許分散式發電自用或直接向終端用戶售電,切實保障分散式光伏項目開發商的合法利益
《電力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第三十五條規定僅有供電企業才能向用戶收取電費,此規定意味著一個供電營業區內,電網公司成為唯一可向用戶收費的供電企業。
南存輝認為,在過去以火電、水電為主,遠距離輸電的集中式供能結構中,供電的唯一性保障了電網的安全與穩定。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加快了分散式能源的套用,發電端就近布局,避免線損,大幅提高了能效。《電力法》供電唯一性的規定使分散式光伏電站不能依法自用或直接售電給終端用戶,制約了光伏電站的套用普及。
南存輝指出,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分散式光伏發電開發商普遍採用契約能源管理模式與建築業主合作,由於光伏發電項目尚未納入稅務部門契約能源管理稅收優惠政策範圍內,開發商還不能從稅務部門開具節能服務增值稅發票。為此,南存輝建議,將光伏發電項目儘快納入契約能源管理稅收優惠政策範圍內,解決項目發電運營後的稅票開具問題,並參照其他類型的契約能源管理項目減免部分稅收
南存輝還表示,分散式光伏發電開發商普遍採用契約能源管理模式與建築業主合作,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後,電站開發商與建築業主會經常因為售電收益分配問題產生矛盾。由於項目的長期運營需要建築業主的大力配合,開發商在協商時處於十明顯弱勢地位,缺乏有效的利益保障措施,不利於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的進一步發展。
就上述問題,南存輝建議,針對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出台規範的契約能源管理辦理和交易標準;出台政策允許當地電力公司為項目代收電費

中國民營企業家

段永基 | 南存輝 | 尹明善 | 汪力成 | 祝義才 | 王文京 | 周海江 | 王守東 | 周大虎 | 吳鷹 | 何享健 | 樓永良 | 鄭永剛 | 侯為貴 | 張明渝 | 潘石屹 | 史玉柱 | 李彥宏
詞條1|詞條2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創辦於2000年,主辦方是中央電視台,每年一屆。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旨在以人物為線索和載體,梳理每一年度中國經濟發展的脈絡與走向,具有中國經濟晴雨表的作用。
年度獲獎者名單
2000年度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 柳傳志
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田溯寧
海爾集團執行長 張瑞敏
萬科集團董事長 王石
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 張宏偉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彭作義(已故)
海信集團董事長 周厚健
金山集團董事長 求伯君
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 梁定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
2001年度巨人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史玉柱
招商銀行行長 馬蔚華
香港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寧高寧
海爾集團執行長 張瑞敏
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行
北京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文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裁 衛留成
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 魯冠球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倪潤峰
年度人物大獎 :吳敬璉
公眾人物大獎 :張瑞敏
2002年度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 李毅中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總經理 謝企華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賢足
春蘭(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 陶建幸
中國一汽集團公司總經理 竺延風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 張維迎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浙江正泰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南存輝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研究員 劉姝威
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宗慶後
年度社會公益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 邵逸夫
年度創新獎: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2003年度網易創始人及首席架構執行官 丁磊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牛根生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龍永圖
UT斯達康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吳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張慶偉
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 苗圩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唐運祥
溫州日豐打火機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髮靜
年度人物大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張慶偉
年度新銳獎: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陳天橋
年度社會公益獎:重慶市雲陽縣人和鎮農民 熊德明
2004年度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CEO 馬雲
中國國際海運貨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麥伯良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李金華
TCL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郭廣昌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楊元慶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裁 胡茂元
中興通訊董事長 侯為貴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總經理 王憲章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周小川
年度人物大獎: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李金華
年度新銳獎: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總裁兼CEO 馬化騰
年度社會公益獎:中國消費者協會(集體)
2005年度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潘剛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厚健
濰柴動力董事長 譚旭光
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 王健林
百度董事長兼CEO 李彥宏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鄧中翰
奇瑞汽車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尹同耀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梁穩根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 傅成玉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 魏家福
年度人物大獎: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鄧中翰
社會公益獎 :北京地球村主任 廖曉義
2006年度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尚福林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家祥
玖龍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茵[中國女富豪]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姜建清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
無錫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施正榮
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董明珠
蘇寧電器集團董事長 張近東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人及執行合伙人 沈南鵬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德康
特別榮譽獎: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李嘉誠
年度創新獎:北京華旗資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馮軍
年度人物公益獎: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副秘書長 哈希·扎西多傑
2007年度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陳紹鵬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金志國
中國移動通信公司總經理 王建宙
深圳研祥智慧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陳志列
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房有
中國鋁業公司總經理 肖亞慶
中國化工集團總經理 任建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 李長江
中國博奇環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兼CEO 白雲峰
投資中國貢獻獎:國際數據集團IDG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 麥戈文
年度創新獎:深圳研祥智慧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陳志列
社會公益獎:青藏鐵路總設計師 李金城
年度人物終身榮譽大獎: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2008年度年度人物大獎:
斯澤夫(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總經理)
陳游標(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
十大經濟年度人物:
林毅夫(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馬興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李寧(李寧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新禮(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錫培(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韓三平(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
王一新(海南省農墾總局局長、海南省農墾總公司總經理)
萬捷(雅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紹勇(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總經理)
盧文兵(小肥羊集團有限公司CEO)
年度創新獎: 王傳福(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李世鶴(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特別榮譽獎: 厲以寧(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高新戰略研究院院長)
2009年度譚躍 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
沈文榮 江蘇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
俞敏洪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
曹國偉 新浪執行長兼總裁
梁昭賢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劉積仁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李書福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徐留平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公司董事長
靳海濤 深圳創新投資集團董事長
董文標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
年度創新獎:
劉海濤 物聯網研究專家
尹衛東 科信製藥總經理
年度公益獎:
曹德旺 福耀集團董事長
余彭年 彭年實業董事長
提名獎:
王信 兗州煤業董事長
雷闖 “B肝維權第一人”
2010年度

陳元: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
譚旭光:山東重工董事長
李稻葵: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常小兵:中國聯通董事長
孔棟:中國航空集團公司總經理
劉永好: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張傳衛:明陽風電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伍勝:浙江通領科技集團總裁
徐和誼: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福成:燕京啤酒集團董事長

終身成就獎
孫家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創新獎
真才基: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董事長
董明珠: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孫丕恕:浪潮集團董事長
黃鳴:皇明太陽能董事長
汪建: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提名獎
顧欣: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少春:金蝶董事局主席
李力游:展訊通訊董事長兼CEO
華桂潮:英飛特電子(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長
公益獎
上海世博會志願者團體

歷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活動是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創意策劃,並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等首都十家主要新聞單位共同主辦的,每年開展1次。活動自1990年推出,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廣大青年的積極參與,現已成為社會認同度較高的一項授予傑出青年人才的崇高榮譽。
第一屆1990年聶衛平 魏書生 王振國 勾艷玲 楊吉奎 黃志紅 李登海 李潤虎 蔡偉素 張思榮
第二屆1991年烏力吉 朱重慶 李志軍 楊露 楊建秋 張奇 張喜武 林莉 周林 賀學禹
第三屆1992年葉喬波(女) 陳章良 潘小揚 台震林 王遂舟 楊志貴 白春禮 辜勝阻 郝進然
第四屆1993年何玉銘 張山 鄭天一 姜戰林 郭雷 庹震 梁衛 董明玉
第五屆1994年王永良 王富龍 張少鴻 李玉虎 姜偉 郭寶印 徐洪剛 謝世梅(女) 謝軍(女) 崔桂亮
第六屆1995年呂有珍(女) 呂樹文 許永楠 孫廣信 孫玉勝 張思民 陳肇雄 秋雲(女) 曹建明 葛健
第七屆1996年王成強 呂永傑 孫俊福 吳一堅 宋芳蓉(女、土家族) 陳新民 周鑫全 哈木拉提·吾甫爾 龔允沖 假拉(藏族)
第八屆1997年烏蘭(女、蒙古族) 葉龍 馮鞏 李永波 李建保 吳國迪 沈方泉 趙滿堂 戰連傳 簡純林
第九屆1998年小香玉(女) 劉金虎 呂植(女) 李小松 孟富強 昝聖達 柏耀平 袁亞湘 譚和平
第十屆1999年丁榕(女) 鄧偉 劉誼 呂岩松 孫雯(女) 吳奇修 張榮(女) 張慶偉 李洪濤 侯新民
第十一屆2000年於果 烏日更達賴 白岩松 龍新平 伏明霞 許京軍 李大有 南存輝 袁家軍 曹雪濤
第十二屆2001年于魁智 尹祥美 王辰 母連雲 伊力汗·奧斯曼 劉小寧 張偉平 楊桂生 周繼紅 黃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