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拯

岑拯

岑拯 1964年12月出生於湖北省浠水縣丁司壋鎮,1982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航天航空學院空氣動力系。碩士畢業後進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起初,從事長征三號甲火箭的空氣動力和熱設計工作。2004年,岑拯出任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總指揮。在“奔月”工程中擔任運載火箭系統總指揮。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岑拯,1964年生,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總指揮。2007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0年獲集團公司航天功勳獎,併入選2010年《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人物。

早年經歷

岑拯出生於1964年,他從小不像別的孩子那般調皮,是個“很省心”的孩子。岑拯上國中時,還處在“大集體”的歲月,如果岑拯國中畢業後不能繼續深造,他就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下地幹活掙工分。於是,在岑拯上初二那年,他便跟著在當地理髮的二舅學理髮。岑年宏的打算是,縱使將來孩子不能繼續深造,學一門手藝在身,也要比純粹在地里幹活輕鬆許多。

在眾鄉親眼裡,岑拯很聰明,上國中時,做到了學習、剃頭兩不誤,從樓口中學到浠水三中(現為浠水一中),他一直都很出類拔萃,也使岑年宏逐漸改變了對這個兒子的期望,支持兒子“多讀點書”。

在岑年宏眼裡,岑拯是個懂事的孩子,一直都不用他操心,自己的事都能自己處理好,而他也很少“打擾”兒子的學習。那時,岑年宏也從沒想過兒子會和國家的航天事業有什麼關係。只上過國小一年級的他只是純樸地認為,當時國家建設急需人才,如果兒子大學讀出來,就能為國家建設作些貢獻。

但是兒子的高考並非一帆風順。高二那年,岑拯參加高考,因此前沒學過英語,但那年卻要考英語,這一次考試,岑拯名落孫山,不過不服輸的岑拯沒有就此放棄,他通過惡補英語,次年(1982年)參加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航天航空學院空氣動力系。

從此,岑拯就與國家的航天事業結下不解之緣。岑拯畢業後進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起初,從事長征三號甲火箭的空氣動力和熱設計工作。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成功後不久,岑拯就從專業組被調到總體組工作,並擔任組長。此後,憑藉紮實的工作,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從組長到室主任到副總工程師。2004年,岑拯出任長征三號甲火箭總指揮,之後,被任命為繞月探測工程火箭系統總指揮。

岑拯自1982年去北京讀大學後,回家鄉的次數屈指可數,因忙於工作,跟家鄉的同學、朋友也聯繫甚少。該縣編纂的在外鄉親名錄里,查不到岑拯這個人。

依據報紙上披露的信息,岑拯家住浠水縣清泉鎮,浠水縣委宣傳部的同志問遍了該鎮十多個村,也查無此人。幸虧,該同志知道浠水縣丁司壋鎮也有岑姓人家,又到該鎮打聽。該鎮一位鎮委員打了幾個電話從一個村書記那裡問出,他們村有個搞火箭的年輕人,是北航畢業的,其他線索一概不知。

該同志又輾轉找到天燈樹崗村,恰碰上岑拯小妹的婆婆,記者才被引到岑拯父親岑年宏的家。但不巧岑年宏外出釣魚了,又通過岑拯的小妹才電話聯繫上岑年宏,見到岑年宏時,已是下午2時許。

宣傳部的同志還查找了縣教育局檔案,但因年代久遠,未能找到岑拯的檔案,後通過查詢1980-1982年的教師,輾轉找到岑拯的班主任張海潮。據張海潮介紹,岑拯當時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兼數學課代表,學習用功,為人穩重,上進心強,字也寫得好。高考後,根據分數和他的個人愛好,張老師向他推薦了“北航”,當時班上有50多人,上一本線的就有17人,岑拯是其中的佼佼者。

工作經歷

上世紀80年代,我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期。當時,一院同樣也面臨員工“下海”的浪潮喧嚷。一些科研人員經不住來自外面世界的誘惑,選擇了轉行。

而當時的青年學子岑拯卻“反其道行之”。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報紙上看到國家公布的“863”計畫。那時長三甲火箭剛立項,岑拯想到自己所學的發電機專業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便義無反顧地來到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搖籃所在地一院。

“當年面試時有個領導問我,‘能在這裡一直幹下去嗎?’我想也沒想就回答‘能!’”岑拯回憶道。

而這一乾,就是26年。從1989年岑拯被分配到一部11室運載火箭總體室起,他就沒有離開過這裡。岑拯的命運就這樣和長三甲火箭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投身於祖國航天事業的偉大征程中,去架設飛往蒼穹的天梯。

以成功為信仰

在岑拯看來,對於航天重大發射任務來說,成功就是100分,失敗就是0分,任何一個疏忽都有可能埋下隱患,甚至引起嚴重的後果。在這一過程中,岑拯和團隊學會了不斷從型號任務中吸取教訓,探索規律,主動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確保牢牢把握成功的主動權。

幾年前,在一次發射中,火箭三級發動機點火出現異常。雖然通過補救措施,衛星得以入軌,但岑拯卻依然嚴格啟動了“質量問題歸零”程式,一定要查出“癥結”所在。火箭雖已上天,但根據其留下的運行參數,岑拯帶著團隊查找發生問題的根源,對地面的備份發動機進行情景復現。最後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終於發現問題所在。問題找到了,但岑拯還是不敢放鬆警惕,帶領團隊按照“質量問題歸零”程式做好了吃透技術的工作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