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厲墅村

夏厲墅村

夏厲墅村又名夏厲市村,隸屬於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

基本信息

夏厲墅村夏厲墅村
夏厲墅村又名夏厲市村,隸屬於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由厲宅、趙宅、馬宅(今馬祖)3個行政村組成,以厲宅為著。唐貞觀二年(628),厲文才功擢容州刺史兼嶺南都督,因雅好山水,到職不久便辭退回鄉,從東陽峴山下遷居至縣南五里(今吳寧鎮大寺下村),並於縣東南四十餘里的夏山(又名社山、禹山、八面山)西麓建別墅一座。唐至德二年(757),其孫厲乾耀舍縣南宅居為寺,移至夏山西麓定居,遂以山之名合厲之姓,取村名為夏厲,亦稱夏厲墅。1992年底,夏厲墅有677戶、2071人,耕地1109畝,全年產糧936噸。其中厲宅332戶、1034人,耕地569畝,產糧479噸。

歷史沿革

夏厲墅村夏厲墅村
厲系稀姓,在東陽卻為鼎族,顯於唐,盛於宋,科第綿延。自夏厲始祖厲文才起,僅進士,唐有5名,宋有22名。
厲文才於唐武德九年(626)登進士,貞觀元年(627)任道州刺史,平盜靖疆,威愛並著。朝廷念其功,次年調至容州任都督、刺史,統領嶺南邕州容州瓊州桂州五管之政。不久,文才拜表辭位,回歸鄉里,唐太宗賜詩一首送別。裔孫厲元,唐太和二年(828)進士,初為監察御史,後升至殿中侍御史,御賜驄馬還鄉,郡縣號其鄉為乘驄鄉(直至1928年才改名),名其里為御史里。曾立豸史坊於夏厲。其子自南、圖南,皆登進士,分別任台閣門郎、天章閣御史;其侄休,後唐同光元年(923)進士,任桂州都督。厲仲祥,於南宋紹熙元年(1190)登右科進士第一,歷任左領衛、知守廬州、兩淮安撫使。嘉泰年間,仲祥知安豐軍時,帶領種桑墾田,軍實甚豐;又造軍車九牛弩,後人用它敗金師。曾立狀元坊於夏厲道院和東陽縣學前。厲仲樞,文武雙全,於南宋嘉定元年(1208)並試左右科皆登第五,任永平令。其子厲寧、厲宗,於淳十年(1250)同登進士。曾立有父子進士坊、匾。厲文翁,南宋寶元年(1253)進士,居官40年,升至資政殿大學士、戶部尚書,封東陽郡開國侯,食邑千戶。建在洋溪(今橫店鎮屏岩境內)的厲府,號稱東陽五府(厲、何、喬、馬、葛)之首。

基本簡介

唐貞觀年間,容州都督厲文才辭歸鄉里後,於夏山北的南江社陂潭築堰,挖渠千餘丈,引溪水灌田,可達百餘頃。農民感念不盡,稱此堰為都督堰。至後唐同光年間(923~926),桂州都督厲休又在荊溪之西修築堰渠,灌唐村、柏堂(今塘溪、荊浦)一帶,為都督堰西流。前厲文才所創堰渠位荊溪之東,則為東流,灌湖頭、夏厲一帶。東西兩流,歷經多次浚修,代代惠澤一方百姓。1971年建成南江水庫後,古渠仍然沿用。
明萬曆年間(1573~1620),厲思恩看到鄰近集市中牙儈恣意橫行,借租抽斂,敲詐鄉民,甚感心痛,乃慷慨解囊,購置土名衡店的土地做市基,創設衡店(即橫店)義市。年年代行交稅,從不分派於民。從此來自四面八方的鄉民有了固定的貿易場所,既方便又免除剝削,市場日益興旺。其子厲明宗繼承父志,又置屋若干楹,供勞者歇擔、消渴、避風雨。據《吳寧厲氏宗譜》麟趾堂市基圖記載,義市資產有田、地、山9.391畝,屋107間,中為攤基,四周為店,攤基北路為大街,南路東端設棉毛市,西段設米市,周圍屋後近處分設豬市、柴市、竹市、石灰市、菜市。可見當年橫店集市已粗具規模。為表彰厲思恩樂善好施,置義市人尤戴焉,萬曆四十八年東陽縣知縣貢修齡為其立高義可風牌匾一塊;崇禎十二年(1639)知縣錢源為之寫《衡店義市記》一文。1993年,舊市基房屋全部拆建。橫店已發展成為江南經濟重鎮。

文化教育

夏厲墅村夏厲墅村村民
北宋治聖年間(1094~1098),厲伯詮始創夏厲義塾,免費栽培厲族子弟。南宋寶年間(1253~1258),資政殿大學士厲文翁設屏山書院于洋溪厲少保所建別墅讀書處,至清嘉慶時已湮沒不彰。清光緒年間(1875~1903),厲大常出資興建三合院樓屋一幢十三間,改夏厲義塾為義學。以厲宅廳為練功舉鼎,荷角山跑馬場為練馬騎射之地。時設兩個班級,3個教師。厲烈元即為義學出第的晚清武秀才。為鼓勵入學,厲宅義學管理人等,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帶饅頭前來義學祭文昌閣,所有學生不分姓氏皆分一雙,至民國時期仍然沿襲此俗。光緒三十年二月,義學改為禹陽兩等國小堂。1919年,改制為夏厲墅國民學校。1928年,改設縣立禹陽鄉村國小。金作霖任校長,聘呂汝梅、何毓芝等名師教學。厲宅除常年供給教師部分口糧外,還撥橫店地基稅中的豬市場管理費歸學校作常年經費。並由夏山周圍四十四都鄉賢達每人捐助50塊銀元,於1930年新建一排九間畛平房。1932年校舍擴展到廣孝(原義塾穀倉倉址)與厲大宗祠。1933年,校長呂汝梅籌建西式四三零教學樓一座。四三零指取自夏山之松材折銀元四百,校董出資三百,各村零星樂助,含集資興學之義。
次年,學校研創成功沼氣燈,改善晚間照明。1936年,增至8個班級,9個教師。這一時期,由於辦學有方,教育質量高,每次縣督學對中低年級抽考、高級統考,參加演講、體育等比賽,均名列前茅,譽滿全縣。槐堂、防軍、千祥、後山店等地也來人求學,住校生超過走讀生。1949年共7個班級,11個教師,166個學生,時稱橫店鎮中心學校。後又改名橫店鎮第一中心國小、湖溪區校、禹陽國小。1958年9月始設國中班、農中班,全校驟增至14個班級,有教師25人、學生700人。1973年9月後稱夏厲市中國小。當年有國中4班、國小10班,學生550人。1977年創辦高中兩班115人,畢業後停辦。1976~1986年,政府撥款3萬餘元、社會資助2.8萬元、學校自負2萬元,陸續新建、改建校舍3座,建築面積814平方米。1992年,共占地面積6563平方米,建築面積1296平方米,教室12個。有教師20名,學生438人,其中國中104人,國小334人。

名勝古蹟

明末,夏厲宅村華廳大宅已鱗次櫛比,瑞藹堂華廳是其中之一。清嘉慶年間(1796~1820),瑞藹堂重修一新,石雕、磚雕、木雕薈萃。尤其是東陽木雕,突破傳統技藝風格,散發出鼎盛時期的光彩。廳堂的梁、柱、拱、斗、琴枋、牛腿、門窗等,採用鏤空深浮雕和薄浮雕的技法,創作了耕織勞作、戲劇故事、自然景色、龍鳳禽獸諸圖案,體現了清代東陽木雕建築裝飾的獨特風格,既有豐富的題材內容,嫻熟的構思設計,又有工精的雕刻技法,恰好的實用結合,成為一代佳作。東陽木雕狀元、全國工藝美術家樓水明(1898~1983),生前常來瑞藹堂觀賞拍照。外國專家亦前來考察。《浙江工藝美術》雜誌(1991年4月號)有文記述。

村莊名人

夏厲墅村夏厲墅村一角
厲宅厲守銘(1914~1978),從小拜師學木雕,13歲至壽昌、蘭溪、武義等縣雕花,後進上海做工。1954年入東陽上湖木雕生產合作社,1958年轉入東陽木雕廠。他刀法精練,刻意求新,深為同行所推崇。所創作的《大鬧天宮》、《海棠詩社》壁掛,層次分明,剔透玲瓏,人物栩栩如生,是五六十年代的精品,已被東陽市木雕總廠列為長期保存的優秀作品。195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名藝人稱號。
趙宅趙金清(1908~1982),從國小木工,生前長期在東陽木雕廠工作,在設計製作木雕家具、燈具方面獲得顯著成就。1956年,杭州靈隱寺重修,他以精湛的技藝,將26噸重的香樟切塊分離,然後吊裝拼合,製成一尊高19.6米的釋迦牟尼大佛像,天衣無縫,活靈活現,人們稱他是東陽活魯班。195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技師職稱。
馬宅馬鳳棠,生於1914年,14歲赴上海,進其兄馬鳳郁的作坊學雕花,滿師後單獨到龍游雕制樟木箱,賣給上海頗有名氣的王盛記雕刻木器號,被老闆王盛彬(東陽人)賞識,聘他做把作師。1950年,經劉開渠推薦,進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歷任民間美術研究室負責人、民間美術系副主任,同時竭力扶持東陽木雕生產的恢復發展。1962年出任浙江民間工藝研究所副所長,主管業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