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榮譽
著作
當代社會心理學導論、社會心理學、心理交往學、語文教育新思維等,
論文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n Suicide Ideation(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現代社會挑戰與教育變革導向; 人際空間與人際交往──-微觀社會生態學導引(社會學研究),Determinants of Suicide Ideation: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Adolescence),論創造力的本質及其測量 ,The Effect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on Suicide Ideation(Genetic,Social,and General Psychology of Monographs),當今中國人人際關係與身心健康的關係──社會心理醫學研究等。
獲獎
1995年著作《當代社會心理學導論》曾獲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和全國優秀教育圖書獎,1996年編寫的教材《社會心理學》獲教育部優秀教材獎。1998年被評為北京市跨世紀人才。 2005年出版的《社會心理學》,2007年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作品,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2009)。2006年年入選北京市新世紀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已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學術會議發表有關價值觀、創造力、人際關係等焦點問題和管理、社會心理、教育等領域的學術論文150篇,論譯著17種。
研究項目
主持十一五國家教育科學規劃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美國NIMH等項目26項,參與國家科技部基礎專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教育部攻關項目11項,提出了自我價值定向理論和經驗-體悟教育論。
公益慈善
做公益不要有圖別人回報的心裡,金老師對記者說,自己經常對企業家朋友說,如果我們做了一些捐助、做了一些公益的事情,要是總想著讓別人回報的心裡,這樣就違背了慈善的初衷,慢慢地就會變成了不快樂。其實大家做公益就像阿拉伯諺語所講的那樣:“你想做,你會找到一個方法;你不想做,你會找到一個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