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學生時代
1964年,楊元慶出生於安徽合肥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培養了他嚴謹、堅韌的性格以及勤儉節約的習慣,學生時代的楊元慶非常勤奮,自覺,從不偷懶。1982年楊元慶畢業於合肥一中。
1986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
1989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取得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讀書期間,楊元慶除了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外,還鍾情於文學。
進入聯想
1989年,楊元慶加入聯想,是公司首次公開招聘的大學畢業生之一。
1989年—1991年,楊元慶任聯想集團Sun工作站事業部項目經理。第一份工作給他帶來了失敗的體驗,那是他為公司起草的一份投標書——代理IBM的個人計算機,投出以後他才發現自己的報價比競爭者高了一倍。買賣沒做成,卻給他留下了第一個銷售經驗:原來價格會有這么大的力量!
最初三年,楊元慶從最基層的銷售做起,默默無聞,但他堅忍、有毅力,表面平靜卻在內心裡潛藏著無限激情,而且還善於學習,這都為他以後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1991年楊元慶任聯想集團CAD部總經理。在此後的兩年里,楊元慶把它的年銷售額從3000萬元增加到3億元,並開拓出新的銷售模式,成功引入“分銷”的新概念,並多次獲得美國惠普公司“全球最佳代理獎”。
1994年,楊元慶出任聯想電腦公司微機事業部總經理。在其帶領下,當年聯想自有品牌電腦銷售出4.2萬台,躋身於中國市場三甲之列。楊元慶也因此被中國各界譽為“銷售奇才”、“科技之星”,時年楊元慶29歲。
1995年,楊元慶出任聯想集團助理總裁,聯想集團執委會副主席,成為聯想集團決策層核心成員,是年聯想電腦以超出130%的速度增長,以年銷售10.5萬台穩居國內市場前三名,成為國內電腦市場銷售前5名廠家中唯一國產品牌電腦產品。
1996年,楊元慶晉升為集團副總裁。
楊元慶領導的聯想電腦公司取得中國PC機銷量第一名,同時拓展了自有品牌產品線,向伺服器產品方向、向筆記本電腦產品方向投入了研發、製造、銷售資源。
1997年,聯想電腦奪得中國市場PC銷量第一。
1998年,楊元慶任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
在他的領導下,聯想電腦繼續位居中國市場PC銷量第一,首次進入亞太前五。這一年,聯想製造的第一百萬台電腦下線。
2000年,楊元慶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聯想電腦公司總裁。聯想電腦銷量達到262萬台,再次奪得亞洲(不含日本)銷量第一,筆記本銷量11萬台,產品線進一步豐富。
自1997年起,聯想電腦一直是中國最暢銷的電腦品牌,2013年7月,聯想躍升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廠商。2010年以來,聯想開始拓展移動互聯業務,現在是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廠商,第三大平板電腦廠商,同時是全球x86伺服器市場第三。
2015年9月30日,楊元慶被委任為百度董事會成員和該公司董事會下屬的薪酬委員會成員。
國際化征程
在楊元慶的不懈推動下,聯想集團已經逐漸發展為一家全球化的企業。
2004年12月,聯想宣布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以30億美元併購100億美元,當時被業界成為“蛇吞象”,實現了國際化的跨越式發展。
作為首家來自中國的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聯想以高品質的產品和技術服務成功支持了2006年都靈冬奧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
2011年至今,通過併購日本NEC公司個人電腦業務、德國Medion公司、美國Stoneware公司、巴西CCE公司、IBMx86伺服器業務以及摩托羅拉移動業務等一系列投資併購項目,聯想在全球各關鍵市場快速發展。
2015年,聯想已經成為一家年營業額463億美元、業務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的國際化公司。
截止2015年一季度,聯想的個人電腦業務已連續八個季度保持全球第一,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x86伺服器均躋身全球三甲。
聯想領軍人
在聯想2000財年誓師大會上,柳傳志將深藍色的聯想旗幟正式傳給了楊元慶。
2001年4月20日的聯想誓師大會上,楊元慶正式出任聯想集團總裁兼CEO。楊元慶鄭重宣布了聯想未來幾年發展的戰略,即聯想未來的定位:高科技的聯想、服務的聯想、國際化的聯想。聯想加速轉型 將與三星蘋果三足鼎立。
2004年12月8日,出任聯想集團董事長。
2009年2月,柳傳志擔任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重回CEO崗位。
2011年接任柳傳志,再次擔任董事長兼CEO。
伴隨著這位締造聯想傳奇的第一代導演正式謝幕的是:年輕的楊元慶開始登上聯想的歷史舞台。此次的重心轉移,被香港《信報》當時視為“以楊元慶為首的管理層已獲市場接受,聯想開始真正地進入‘後柳傳志’時代”。
楊元慶將面對的是一個從來不曾遇到的局,對這個局的正解不僅僅來自對手,更來自公司上下無時無刻傳遞出的壓力。對於楊元慶來說,這一次是他事業中一次重大變化,而對於聯想而言,這一次變化是決定聯想命運的第三次戰略選擇中一個必然結果:聯想按自有品牌和分銷代理兩大核心業務分拆為新的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集團。 在“柳傳志時代”由於開拓PC業務,力挽狂瀾救聯想於危難的楊元慶從幕後走到了台前,有機會最大限度地在聯想釋放自己的能量。
1995年中國PC產業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時,聯想集團在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中排 名第56位,負責個人電腦業務的楊元慶成為聯想的關鍵力量。習慣了在聯想做業務一直高歌猛進的楊元慶,一如既往地為自己定了很高的標準,2000年,楊元慶提出了聯想的第一個“3年規劃”,將業務劃分為消費IT、手持設備、信息服務、企業IT、IT服務和部件/契約製造6大業務群組。對所有這些業務楊元慶定下的目標是:在2001財年將實現260億的營業額,在三年規劃內,聯想的年增長率將達到50%,利潤的年增長率將達到40%,到2003/4財年終止,整個聯想集團的營業額將達到600億。實現這樣一個目標無疑會將聯想演變成中國IT產業中頂級的巨無霸企業,通過這個目標人們還是可以看到年輕的楊元慶在執掌聯想後表現出的勇氣,儘管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根據聯想2003年5月在香港公布的2002/3年的財務數字,聯想在2003年的營業總額是202.3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14億元),不言而喻楊元慶並沒有實現自己的三年戰略計畫。但是這三年中,已經背負新一代企業領袖的楊元慶頻頻為聯想的大事記上添載歷史,人們還是能夠看出由執行者到戰略家之間的距離在逐步縮短。
2001年,成為聯想集團總裁兼CEO。1999年到2001年間,楊元慶先後就網際網路對以電腦為代表的信息產品的影響,對伴隨著網際網路而來的電子商務對傳統製造業各個環節的衝擊進行了深入的、有指導意義的分析研究工作,這一段時期的思想與實踐成果主要體現在楊元慶的《信息產業的第三次變革》、《聯想、與中國電子商務一起成長》等重要講話中。楊元慶認為,網際網路時代給了中國企業(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IT企業)一個跟上世界步伐的絕好機會。
2011年11月2日聯想宣布了針對管理層架構的調整,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辭任董事長及聯想集團董事會主席,擔任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CEO楊元慶同時兼任集團董事長、聯想集團董事會主席,以及戰略委員會和企業管治委員會主席。
聯想集團同時宣布,聯想控股董事局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先生加入集團董事會,成為非執行董事,該項任命自2011年11月3日日生效。
2014年7月2日,聯想集團執行長楊元慶表示,聯想集團收購IBM低端伺服器部門和谷歌摩托羅拉移動手機業務的交易,應當能夠在2014年年底之前完成。上述兩筆併購交易都在等待美國和中國監管部門的批准。
2015年12月16日,出席了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式。
2015年,未來論壇創始理事。
打工皇帝
根據聯想集團最新公布的2011年財報,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楊元慶,2010年的薪酬達到了創紀錄的1421.8萬美元,約合9050萬人民幣,比上一財年上漲了近20%。
人大代表
2018年1月30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北京市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獲獎記錄
楊元慶對聯想和中國信息產品製造業的突出貢獻。被媒體評為20世紀影響中國的25位企業家之一。
時間 | 獎項 | 備註 |
1993年 | 中國科學院—優秀青年稱號 |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 |
1994年 | 北京市“青年科技企業家之星”獎提名獎 | |
1996年 | 第二屆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業獎 | 團中央、科技部、全國青聯 |
1997年 | 第二屆中國科學院十大傑出青年 | |
1998年 | 第三屆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 |
1999年 | 中國五四青年獎章 | 全國青聯授於青年的最高榮譽 |
1999年 | 推進亞洲發展的20名千禧英雄 | 《亞洲周刊》 |
1999年 | 亞洲之星 | 美國《商業周刊》 |
2001年 | 亞洲之星 | 美國《商業周刊》 |
2003年 | 2002年度十大明星企業及十大最具價值經理人之一 | 中國媒體評 |
2004年 |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 CCTV |
2005年 | 亞洲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業領袖 | 《財富》雜誌亞洲版 |
2006年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中華全國總工會 |
2008年 | 2007年度中國商人 | 《財富》(中文版) |
2008年 | 2008年度人物 | 《福布斯》(亞洲版) |
2011年 | 中國最佳CEO | 亞洲權威財經雜誌《FinanceAsia》 |
2012年 |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 CCTV |
2012年 | 2012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排行榜 | 《財富》 |
2012年 | 2012年中國最佳CEO | 福布斯中文版 |
2013年 | 全球最佳CEO之一 | 著名的財經雜誌《巴倫周刊》 |
2014年 | 愛迪生獎 | 全球創新傑出貢獻的最高榮譽 |
2015年 | 全球最佳CEO之一 | 著名的財經雜誌《巴倫周刊》 |
2015年 | 新浪科技2014年度風雲榜年度風雲人物 | 新浪網 |
人物評價
老師評價
有人說了解一個人,只要了解他的朋友;了解一個企業,只要了解他的老闆是如何評價他的員工。你想了解聯想嗎?那就請你聽聽聯想的創始人、聯想控股主席柳傳志是如何評價他的員工、特別是如何評價他親手培養的CEO楊元慶的。2003年12月18日,聯想在香港舉行的聖誕晚宴上,面對近千名中外來賓,柳傳志登台演講聲如洪鐘,情滿香江。他的神態就像舊式的老東家,一臉的真誠,一臉的感激。他的講話除了例行的感謝來賓外,還有一席對楊元慶的評價,讓在場所有的人都受到了感動。他說:“在我的心中,胡錦濤、溫家寶受到尊敬,楊元慶同樣受到尊敬,因為他們都是敢於高舉大旗,迎接困難,不屈不撓,奮勇向前的人。”“我是喜歡迎接困難的人,一遇到挑戰就興奮,楊元慶更甚於我。楊元慶正在領導聯想集團的管理層認真分析形勢,反覆研討制定中期發展戰略。看著他們飽含激情的工作,我對我的年青同事們充滿了尊敬。我們交給他們的只是一個事業的開頭,他們接過的更多的是困難。”
靠自身不懈努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僅用十幾年的時間就把聯想做成當今中國IT龍頭企業的柳傳志――中國IT界當之無愧的教父,竟把自己的員工和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放在一起比較;同時,公開承認自己不如他們,實屬難能可貴。虛懷若谷,寬容似海,待人以誠,坦蕩如斯。讓我這個從業20年的“老新聞”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難怪當時台下就有人竊竊私語:如果柳傳志這樣評價我,就是再苦再累我都心甘情願。難怪,當楊元慶來到我面前碰杯時,在他那張年輕的臉上,除了疲憊以外,我看到更多的是,士為知己者死的堅毅和信心。難怪抽獎時,當台灣技嘉老闆有幸抽到了一個特等獎(價值近30000元的多媒體數字電腦),主動要求再抽一次,一定要把這個獎讓給別人(台灣人是很講究運氣的,這種難得的運氣被視為是一年好兆頭的開始)。可見還有多少技嘉和聯想已經超越了簡單的商業往來,升華為至交。這正是柳傳志和聯想之魅力所在。望望台上鬢髮霜染的柳傳志,再望望台下一張張激情洋溢的臉,我突然想到,就在前不久,柳傳志在他父親的葬禮上,追憶慈父以誠信教子時泣不成聲的情景,讓我對中國企業家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仰。如果說一個企業的品格是老闆品格的再現;如果說,誠信鑄造了今日聯想的輝煌,那么,寬以待人、嚴於律己的柳傳志一定會把聯想帶向更絢麗的巔峰。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創辦於2000年,主辦方是中央電視台,每年一屆。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旨在以人物為線索和載體,梳理每一年度中國經濟發展的脈絡與走向,具有中國經濟晴雨表的作用。 |
年度 | 獲獎者名單 |
2000年度 | 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 柳傳志 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田溯寧 海爾集團執行長 張瑞敏 萬科集團董事長 王石 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 張宏偉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彭作義(已故) 海信集團董事長 周厚健 金山集團董事長 求伯君 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 梁定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 |
2001年度 | 巨人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史玉柱 招商銀行行長 馬蔚華 香港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寧高寧 海爾集團執行長 張瑞敏 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行 北京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文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裁 衛留成 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 魯冠球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倪潤峰 年度人物大獎 :吳敬璉 公眾人物大獎 :張瑞敏 |
2002年度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 李毅中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總經理 謝企華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賢足 春蘭(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 陶建幸 中國一汽集團公司總經理 竺延風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 張維迎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浙江正泰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南存輝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研究員 劉姝威 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宗慶後 年度社會公益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 邵逸夫 年度創新獎: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
2003年度 | 網易創始人及首席架構執行官 丁磊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牛根生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龍永圖 UT斯達康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吳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張慶偉 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 苗圩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唐運祥 溫州日豐打火機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髮靜 年度人物大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張慶偉 年度新銳獎: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陳天橋 年度社會公益獎:重慶市雲陽縣人和鎮農民 熊德明 |
2004年度 | 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CEO 馬雲 中國國際海運貨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麥伯良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李金華 TCL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東生 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郭廣昌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楊元慶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裁 胡茂元 中興通訊董事長 侯為貴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總經理 王憲章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周小川 年度人物大獎: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李金華 年度新銳獎: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總裁兼CEO 馬化騰 年度社會公益獎:中國消費者協會(集體) |
2005年度 | 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潘剛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厚健 濰柴動力董事長 譚旭光 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 王健林 百度董事長兼CEO 李彥宏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鄧中翰 奇瑞汽車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尹同耀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梁穩根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 傅成玉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 魏家福 年度人物大獎: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鄧中翰 社會公益獎 :北京地球村主任 廖曉義 |
2006年度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尚福林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家祥 玖龍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茵[中國女富豪]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姜建清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 無錫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施正榮 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董明珠 蘇寧電器集團董事長 張近東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人及執行合伙人 沈南鵬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德康 特別榮譽獎: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李嘉誠 年度創新獎:北京華旗資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馮軍 年度人物公益獎: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副秘書長 哈希·扎西多傑 |
2007年度 |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陳紹鵬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金志國 中國移動通信公司總經理 王建宙 深圳研祥智慧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陳志列 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房有 中國鋁業公司總經理 肖亞慶 中國化工集團總經理 任建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 李長江 中國博奇環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兼CEO 白雲峰 投資中國貢獻獎:國際數據集團IDG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 麥戈文 年度創新獎:深圳研祥智慧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陳志列 社會公益獎:青藏鐵路總設計師 李金城 年度人物終身榮譽大獎: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
2008年度 | 年度人物大獎: 斯澤夫(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總經理) 陳游標(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 十大經濟年度人物: 林毅夫(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馬興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 李寧(李寧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新禮(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錫培(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韓三平(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 王一新(海南省農墾總局局長、海南省農墾總公司總經理) 萬捷(雅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紹勇(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總經理) 盧文兵(小肥羊集團有限公司CEO) 年度創新獎: 王傳福(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李世鶴(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特別榮譽獎: 厲以寧(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高新戰略研究院院長) |
2009年度 | 譚躍 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 沈文榮 江蘇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 俞敏洪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 曹國偉 新浪執行長兼總裁 梁昭賢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劉積仁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李書福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徐留平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公司董事長 靳海濤 深圳創新投資集團董事長 董文標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 年度創新獎: 劉海濤 物聯網研究專家 尹衛東 科信製藥總經理 年度公益獎: 曹德旺 福耀集團董事長 余彭年 彭年實業董事長 提名獎: 王信 兗州煤業董事長 雷闖 “B肝維權第一人” |
2010年度 | 陳元: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 終身成就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