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哈薩克族曲種。以哈薩克族的彈撥樂器冬不拉伴奏而得名。一般以自彈自唱為主,稱為阿肯彈唱。
曲體結構極為自由,沒有固定曲調,以說唱為主,伴奏為輔,彈唱時往往以熱情洋溢的前奏引出高亢悠揚的歌聲,如激流傾瀉,珠玉生輝。另一種阿肯彈唱,有幾種固定曲調,音樂上以大幅度的節奏變化,給人以充滿活力的聽覺美感。
另外有男女對唱形式,多見於草原上一年一度的阿肯彈唱會。
藝術特色

阿肯彈唱善於抒情,曲體結構極為自由,沒有固定曲調,以說唱為主,伴奏為輔,彈唱時往往以熱情洋溢的前奏引出高亢悠揚的歌聲,有如湍湍激流傾泄不止。這種彈唱適於演唱古老的敘事長詩,也便於演唱即興創作的詩歌,用以描繪大自然,歌唱牧區草原的新生活。另一種阿肯彈唱,有幾種固定的曲調,音樂上以大幅度的節奏變化,頻繁的2/4與3/4的對比變化和富有特色的調式交替而給人以充滿活力的聽覺美感。演唱時往往有幽默風趣的表情,適於演唱自然風光、生活習俗等短歌。另外有男女對唱的形式,常見於草原上一年一度盛行的阿肯彈唱會。20世紀50年代以後興起的多人齊唱形式,是借鑑了柯爾克孜族的“庫姆孜彈唱”逐漸演變而成,以彈唱短歌為主,節奏比較簡單,曲體結構嚴謹,易唱易記,大都是歌頌新生活的創作。
曲目
冬不拉彈唱的曲目內容極為廣泛,有歌頌英雄的史詩《阿爾卡勒克》,描寫愛情的敘事長詩《薩麗哈與薩曼》、《賽里木湖的傳說》,還有歌唱草原風貌、牛馬駝羊、飛禽走獸的短歌,表達男女愛情的戀歌,幽默風趣的謊言歌、寓言歌,反映人民生活習俗的慶賀歌、新娘歌、出嫁歌、挑面紗歌、搖籃歌、哀歌等。著名的阿肯有司瑪古勒、蘇里唐、馬吉提等人。
樂器介紹

哈薩克族
冬不拉是哈薩克族古老的彈弦樂器。歷史悠久,製作簡易,音色柔美,富有濃郁的草原風味,在哈薩克族地區廣泛流傳,是民間歌手常用的伴奏樂器。經過改革,品種齊全、自成體系,除可獨奏或為彈唱、歌舞伴奏外,並能組成冬不拉樂隊,演奏多聲部樂曲,有豐富的表現力。早在公元3世紀時,冬不拉就已在哈薩克族民間流傳了,今日,從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的壁畫《吹笛和彈冬不拉的伎樂人》中,仍能看到它在古代演奏時的風貌。在哈薩克族,很難找到不懂冬不拉的人,有些家庭,老少都能彈奏幾曲。定弦之意
冬不拉是哈薩克語:“冬”是樂器彈奏之聲,“不拉”為,定弦之意,即指彈弦樂器。冬不拉由面板(哈薩克族以人體器官命名,叫做臉)、背板(身)、琴桿(脖子)、琴頭、弦軸(耳朵)、馬子和縛弦(肚臍)等構成。面板用松木製作,背板、琴桿和弦軸等用硬質木料做成。面、背板膠合成共鳴箱,琴桿上有指板並嵌有音品。最早的冬不拉,型式較古老,全長80~90厘米,用一整塊木料挖成的,音量較小。後經改進,增大了共鳴箱,擴大了音孔,音域得到了擴大。這種冬不拉是阿肯常用的伴奏樂器,又叫“伴唱冬不拉”,伴唱冬不拉經過幾年的研究改革,於20世紀6O年代初製成了一套樂隊冬不拉,包括有高音、最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冬不拉五種。
演奏
演奏冬不拉,將琴斜置於懷中,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彈撥。左手按弦時,多用食指和拇指,其次是中指和無名指,小指很少使用,演奏技巧有按、滑泛音及和弦等;右手主要用中指和拇指撥弦,其餘三指少用,有時也使用撥片彈奏,演奏技巧有彈、挑、掃、連奏、和輪奏等。一般以外弦奏鏇律,內弦作和弦襯托,有時也相反,還經常用內外弦同時彈奏鏇律。運用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夠形象地彈奏出草原上淙淙的泉流、清脆的鳥鳴、歡騰的羊群、嗚咽的駝吼和駿馬疾馳的蹄聲,並能完美地表達哈薩克族人民愉快的勞動和對新生活的熱愛。中國民族曲藝曲種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由56個民族構成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幾乎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本民族的曲藝“說唱”形式。 |
少數民族說唱一覽
少數民族說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千百年來創造著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 |
盤點中國曲藝曲種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由56個民族構成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幾乎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本民族的曲藝“說唱”形式。 |
好來寶| 白族大本曲| 花燈說唱| 壯族末倫| 貴州琴書| 潞安大鼓| 四川諧劇| 藏折嘎 | 九江文曲| 尺唱| 桂林零零落| 福建南音| 壯族蜂鼓說唱| 京族彈唱| 天琴彈唱 | 尼吶哩| 瑤族鈴鼓| 打溜子| 湖南瓦鄉歌話| 雞毛竹| 神農架龍鳳鼓 | 土家圍鼓| 竹柝曲| 來帕爾| 嘣嘣妥| 伊若樂| 天津岔曲| 平鼓彈唱| 內蒙古陶力| 龍頭琴彈唱| 扎年彈唱| 烏力格爾圖道| 溜子說唱| 湖北土家小曲表演唱| 口弦琴| 瑪克塔拉| 岱日查| 笑呵亞熱| 花腰傣鋩鼓說唱| 吉林才談| 嘛哈哩| 古爾魯 | 恩施三才板| 彝漢雙語相聲| 吉林獨角戲 | 青海白嘎爾 | 哈調彈唱| 藏語說唱表演| 吉林鼓打令(唱談)| 都它爾彈唱| 廣東小曲表演唱| 西藏相聲| 瓦鄉歌話 | 酋水土鼓| 格薩爾說唱| 上海滑稽戲| 太平歌詞| 梨花大鼓| 西城板| 滑稽大鼓| 八角鼓 | 花鈸大鼓| 十不閒蓮花落| 馬頭調| 鑼鼓曲| 冬不拉彈唱| 說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