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烏力格爾圖道,即敘事民歌,是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故事情節緊湊,人物形象鮮明,一般短的烏力格爾圖
道,用同一曲調敘唱整個故事始終。敘事民歌多數都以真人真事、歷史真實事件為背景,情節連貫,詞曲優美抒情。在舞台演出上,一般是一人或數人自彈自唱,或眾人分擔角色化妝演唱並有伴奏伴唱。
發展過程
烏力格爾圖道,即蒙古語說書,已有七百多年歷史,起初只是簡單的講述故事形式,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專業藝人(胡
爾奇)在各地流動演說.尤其是十九世紀以來,通過演說《春秋戰國戰爭》、《封神榜》、《三國演義》、《水滸》等漢族古典名著譯本的實踐,專業藝人隊伍得以不斷擴大,影響面目廣,使其藝術形式更加完善,已成為蒙古族曲藝的重要曲種。
演唱形式
在演唱形式上,目前主要有:通過廣播電視播放單人演唱的錄音錄像;在草原盛會或重大慶典活動中組織眾多說書藝人在露天廣場上進行集體演唱等。 此外尚有流行於舞台上的單人演說和眾人分擔角色演唱等形式。
盤點中國曲藝曲種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由56個民族構成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幾乎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本民族的曲藝“說唱”形式。 |
好來寶| 白族大本曲| 花燈說唱| 壯族末倫| 貴州琴書| 潞安大鼓| 四川諧劇| 藏折嘎 | 九江文曲| 尺唱| 桂林零零落| 福建南音| 壯族蜂鼓說唱| 京族彈唱| 天琴彈唱 | 尼吶哩| 瑤族鈴鼓| 打溜子| 湖南瓦鄉歌話| 雞毛竹| 神農架龍鳳鼓 | 土家圍鼓| 竹柝曲| 來帕爾| 嘣嘣妥| 伊若樂| 天津岔曲| 平鼓彈唱| 內蒙古陶力| 龍頭琴彈唱| 扎年彈唱| 烏力格爾圖道| 溜子說唱| 湖北土家小曲表演唱| 口弦琴| 瑪克塔拉| 岱日查| 笑呵亞熱| 花腰傣鋩鼓說唱| 吉林才談| 嘛哈哩| 古爾魯 | 恩施三才板| 彝漢雙語相聲| 吉林獨角戲 | 青海白嘎爾 | 哈調彈唱| 藏語說唱表演| 吉林鼓打令(唱談)| 都它爾彈唱| 廣東小曲表演唱| 西藏相聲| 瓦鄉歌話 | 酋水土鼓| 格薩爾說唱| 上海滑稽戲| 太平歌詞| 梨花大鼓| 西城板| 滑稽大鼓| 八角鼓 | 花鈸大鼓| 十不閒蓮花落| 馬頭調| 鑼鼓曲| 冬不拉彈唱| 說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