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四川曲種。它的唱腔是前輩藝人在川劇高腔一些曲牌的基礎上加工、改革而成。早期(清代)的演出方式都是“跑鄉場”、“扯地圈”。後來進入茶館、書場演唱,逐漸流傳到雲南、貴州兩省。金錢板都是一人演唱。唱詞為七字句或十字句。可根據內容需要適當伸縮,兩句一聯。擊節樂器為三片 9寸長的楠竹片。演唱者一手執兩片的下端,上端張合擊拍;一手執一片竹片敲打那兩片竹片擊節。因三片竹片上端嵌有銅製錢,所以叫作“金錢板”。可以打出風雲雷雨 9種不同的節奏、音響。金錢板的傳統書目有《三國》、《水滸》、《游江南》等長篇的“長條書”;還有取材於民間寓言、故事、笑話的二、三十句的小段,叫作“詩頭子”。傳統書目中有最能吸引聽眾的三段“買米書”,即《武松趕會》、《武松鬧廟》、《武松打店》。前輩著名藝人有楊永昌、閔貴亭、萬年寬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現了大量的金錢板新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演員是成都的鄒忠新,他吸收了“清派”、“花派”、“雜派”等各藝術流派之長,創新演新,並不斷改革金錢板的演唱藝術。重慶的唐心林、宜賓的李少華、南充的馮治國等也是四川有影響的演員。藝術特色
曾名“金劍板”、“三才板”、“金簽板”,形成於清初,早期多以跑鄉場、扯地圈為主,後進入茶社書場演唱。由一人表演,唱詞多為節字句或十字句,方言土語演唱,唱詞通俗易懂。其唱腔以部分川劇曲牌與四川民歌為基礎形成。金錢板板質以楠竹或斑竹製成,共3塊,每塊長30厘米、寬3.3厘米、厚約0.5厘米,其中兩塊中嵌有小銅錢或金屬片,故名“金錢板”。它可擊出風雲雷雨九種不同節奏、音響。其流派分“花派”、“雜派”、“清派”。“花派”板式打得花,打得熱鬧,且打且耍,眉眼身法靈活自如;“雜派”唱詞長短運用自如,不受節奏拘束,唱一段說一段,說中帶唱;“清派”重視咬詞吐字,字正腔圓,細膩準確,行腔中不能有“啦”、“哈”、“呀”等虛字尾音出現,表演動作不大。名篇名家
演出的曲目有《武松趕會》、《瞎子算命》、《貨郎子》、《繞口令》、《十八扯》、《老實話》、《小菜打仗》等,著名金錢板藝人鄒忠新在1949年後吸取各藝術流派之長,不斷改革創作,演出了《倆相幫》、《圈套》、《激浪丹心》、《洪湖凱歌》、《雙槍老太婆》、《偷雞》等。
鄒忠新,四川安岳人。四川金錢板表演大師。幼年拜師學藝,14歲後在成都說唱。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成都市曲藝隊副隊長,成都市曲藝團副團長、藝術指導,中國曲藝家協會四川分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擅演曲目有長篇《武松傳》、《岳飛傳》、《乾隆訪江南》,編演長篇新書《激浪丹心》等。2006年中國曲藝牡丹獎評選中,獲得終身成就獎。
配圖
所屬分類
中國曲藝四川曲種
中國民族曲藝曲種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由56個民族構成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幾乎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本民族的曲藝“說唱”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