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灰鯨(Eschrichtius robustus),現又稱東太平洋灰鯨,是一種每年來往攝食區和繁殖區的鯨。它們約有16米長,36公頓重,一般可活到50–60歲。灰鯨曾一度被稱為“魔鬼魚”,因為當它們被追獵時會奮力搏鬥。灰鯨是“Eschrichtius”屬中唯一的物種,亦是灰鯨科中唯一的物種。這種動物是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在地球上已有約3000萬年的歷史。在很久之前它們一度是巨牙鯊的捕食對象(巨牙鯊現已滅絕)。
目前灰鯨在太平洋有兩族群:其中一個不多於300隻灰鯨的小族群的遷徙路線沒有人知道,但一般推測是在鄂霍次克海和南南韓之間,而另一大族群(東太平洋族群)的遷徙路線則是在阿拉斯加和下加利福尼亞州之間。而北大西洋從前亦曾有第3個族群,不過在300年前已因被大量獵殺而滅絕。
在秋天,灰鯨在東太平洋或加州開始它們為期2–3個月,長達8,000–11,000 公里,沿著美國和墨西哥西岸往南的遷徙旅程。它們以小組的形式遷徙,其目的地是下加利福尼亞州和南加利福尼亞灣的海岸,它們會在那裡繁殖,而它們通常都是3隻或以上的灰鯨一起生殖。懷孕期約為1年,懷孕的母鯨會回到繁殖地生下單胎的小灰鯨。小灰鯨出生時尾巴會先出母體,並長約4米。相信那裡深水的繁殖區可以保護新生的小灰鯨免受鯊魚的襲擊。
數個星期之後,它們開始歸程。它們以時速10 公里的速度前進,這樣來回共長16,000–22,000 公里,被認為是任何哺乳動物中每年遷徙最長的距離。賞鯨的行業給生態旅遊和水生動物的愛好者提供了在灰鯨遷徙時看灰鯨的好機會。灰鯨分布於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北美洲沿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日本海。在中國的黃海、東海、南海等溫帶海域有發現。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
特徵
灰鯨是現存鬚鯨中最原始的淺水類型。體長在10~15米之間,體重達30噸。全身灰色、暗灰色或藍灰色,有白色斑點,因此得名。鯨鬚淡黃色,每側140~180枚,長度40~50厘米。上、下頜前端多毛。舌狹而厚,前端灰色,其餘部分為粉紅色。噴氣孔有2個,位於吻部最高處的稍後方,噴出的霧柱矮粗。鰭肢寬厚,前緣凹凸不平,鰭肢4指,缺少第一指。胸腹部有2~4條縱溝,褶溝不如其他鬚鯨發達。遷移距離10000~22000公里,是哺乳動物中遷移距離最長的種類。游速緩慢,一般每小時3~4海里。潛水的深度約100米,持續時間17~18分鐘。主要以浮游性魚類、小甲殼類為食。南下洄游時不攝食。每隔一年繁殖一次,1~2月交配,懷孕期約12個月,每胎產1仔,翌年1~2月在越冬區淺海岸生產,是唯一在淺海產仔的鬚鯨。幼仔出生時體長為4~5米,一年後可達9米。主要天敵為虎鯨。
成年的灰鯨膚色為棕灰-淺灰,覆蓋著淡色中夾雜白色或橘色的斑點,腹部的顏色較淡。身體後部的皮膚上凹凸不平,主要是被岩石或砂擦傷以及藤壺等寄生動物附著後留下的傷疤所形成的賴皮狀皮膚。它的眼睛為卵圓形,位於口角的後面,比其他鬚鯨類的眼睛的位置靠上,上眼瞼略長。耳孔較大,可以插入一枝鉛筆,位於眼睛與鰭肢的基部之間。鯨鬚為淡黃色、每側大約為140-180枚,長度為40一50厘米。須板較厚,鬚毛粗糙,整個須板給人以沉重的感覺。它頭上的毛也較其他鬚鯨類多,排列不太規則,上、下頜的前端最多,毛的基部不形成瘤狀隆起。舌狹而厚,前端灰色,其餘部分為粉紅色。鰭肢上有4指,缺少第一指。
攝食
這種鯨主要的食物是水中的甲殼綱動物。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它們是屬於鬚鯨,有鯨鬚,可以當作篩子用,捕獲海中的小動物包括片腳類動物等,也順帶把沙、水和其他東西吃掉。通常灰鯨會在它們遷徙途中進食。
生態環境
灰鯨有趨於近海水域或淺海灣棲游的特性,通常2~3頭一起棲游,游泳速度很慢,呼吸時噴起的霧柱短粗,高3~4米,大潛水時尾鰭露出水面以上。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洄游。性成熟體長平均雄鯨11米,雌鯨11。7米。每2~3年產仔1次,妊娠期3個月,每產1胎,初生仔鯨體長4。5~5米,哺乳期約7個月,離乳時體長約8米。主要食餌為底棲生物,磷蝦和小型魚類。灰鯨科Eschrichtiidae僅灰鯨Eschrichtiusrobustus一種,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海域,有長距離遷徙的習性,從北部海遇南遷至中國黃海、南海一帶或加利福尼亞、墨西哥一帶越冬。灰鯨為中等體型的鬚鯨,身長約15米,游泳速度較慢,曾經被廣泛捕捉,很早以前就成為了瀕危物種,後受到保護,在北美洲現在是觀鯨的重點。
灰鯨在大陸架的淺海水域和離岸較遠的海中捕食。它們的捕食策略和其他鬚鯨不同:它們在海底的某一處,激起泥沙和水,在混沌迷亂之中吸食大量的糖蝦,片甲類動物,紅蟹,小魚等等諸如此類可以一併吸進口中的生物,在泥沙渾濁、迷濛一片的水中灰鯨有著驚人的敏銳視力。灰鯨主要以浮游性小甲殼類、鯡魚的卵,以及其他群游魚類為食,也吃海膽、海星、海螺、寄居蟹、瑟蝦、海參以及海藻等。但在南下洄游時不攝食,胃中是空的,往北洄游時才經常攝食。它也是在淺潛水的時候呼吸數次以後,就接著進行一次時間較長的深潛水,潛水的深度約為100米左右,在水下前進的距離約為1000米,持續時間一般為17一18分鐘。淺潛水時尾鰭並不露出水面,背部也不彎曲,但深潛水時尾鰭常高舉出水面。它的游速很慢,一般為每小時3-4海里,最快也不超過7一8海里。奇特的是,一些灰鯨特別喜歡發出一種“哼哼”聲,無論何時何地,每小時大約發出50次左右,每次歷時2秒鐘,頻率範圍在20-200赫茲之間,強度可達160分貝,很象是在嘆息或者嘟囔。人們對它發出這種聲音的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認為是回聲定位或者群體成員之間交流的信號,也有人認為是對暴風雨、地震地自然現象的反應,最近的發現表明,發出這種聲音的個體大多是沒有找到配偶的個體,於是又推測這種“哼哼”聲可能是它們對於“失戀”的嘆息,或者是一種憤懣和發泄。
形態分布
灰鯨的體形粗胖,尤其是鰭肢的附近最粗,然後由此向尾部逐漸變細。灰鯨的頭呈三角形,頭部與體長相比較小。雖然沒有背鰭,但也露出背脊,並可見到尾部背面有7-15個小的駝峰狀隆起。鰭肢寬厚,形似船槳,前緣凹凸不平,尾鰭的大小中等。胸腹部有2-4條縱溝,溝的前後長度達1.5米,但沒有褶溝。有人認為褶溝的作用是當動物呼吸時有助於胸腔的擴大或縮小,攝食的時候可以增大口腔的容量,而灰鯨是現有鬚鯨中最原始的淺水類型,所以褶溝尚不如其他鬚鯨那么發達。噴氣孔有2個,位於吻部最高處的稍後方,2個孔的前端的距離較近,大約為7厘米,後端的距離稍遠,大約為21厘米,略成“V”字形,噴氣孔前後的長度約為20厘米。它噴出的霧柱又矮又粗,上面很平,彼此靠得很近,所以從後面看是挨得很近的兩條霧柱,從側面看上去就象只有一條霧柱一樣。
灰鯨分布於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北美洲沿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日本海和我國的黃海、東海、南海等溫帶海域附近。它是哺乳動物中遷移距離最長的種類,遷移距離可長達10000-22000公里。在太平洋的北美洲一側,灰鯨從5月下旬到10月末穿過白令海峽和白令海西北部,到水溫、光照都較適宜的北極圈內索餌,然後開始南移,穿過阿留申群島,沿著北美洲大陸沿岸南下,平均每天行進大約185公里,12月間在水溫較高、光照充分的加里福尼亞半島的西側以及加里福尼亞灣的南側繁殖。2月份以後再次開始北進,但路線與南下時不同,從夏季的索餌場所到冬季的繁殖場所之間的往返距離大約為18000多公里。在太平洋的亞洲一側,灰鯨從鄂霍次克海穿過宗谷海峽進入日本海,再沿著朝鮮東海岸經過到達中國的南海,其中還有一部分穿過對馬海峽後北上進入中國的黃海。
物種信息
體較細長,雄性最長14.6m,雌性15m。長11.72和12.4m的雄、雌成體分別重15686和16594kg。頭為狹三角形。無背鰭,但尾背部有6~12個峰狀突。胸部有2~4條縱溝,無褶溝。上頜每側須板140~180枚。體灰色,常疤痕遍身,形成白斑。鰭肢較小,尾鰭寬約3m。一頭長13.35m,重31466kg的雌鯨,各器官重占體重的百分比為:皮下脂肪29,舌4,肺1,心0.6,腸4.1,肝和腎2,腦O.0139(重4.376kg)。6頭灰煉鯨重範圍3900~4800g,平均4317g。平時游速11km/h,洄游時7~9km,被迫逐時13km,驚恐時可達16km。淺潛水一般為15~50m,捕食時可下潛120m。呼吸時噴出霧柱高3~4.5m。
胃含物中有端足類、多毛類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群游魚幼魚和蟹等,說明它多以底棲生物為食。捕食時可能用吻翻起海底泥沙,從混水中濾取食物。其右側須常被嚴重磨損,說明它常側游捕食的。其胃含物重300kg,每天捕食4次,在130~140天的索餌季節可消耗食物170t。5~11歲(平均8歲)性成熱。睪丸重5kg以上。生殖高峰時達68kg。陰莖長1.1m。雌鯨11~12月發情,持續3周。第一次排卵未孕者,40天后開始另一個發情周期,平均排卵率0.52,平均受孕率0.46。孕期13.5個月。12月至1月的5~6周內產仔,哺乳期約7個月。仔鯨長4.6g,重500kg。生殖周期為2年。雄鯨11.6m,雄性11m性成熟。40歲身體完全長成。壽命77年以上。
灰鯨經常聚集在一起噴水嬉戲,此時是它們感情交流的好時機,同性之間的性行為互動也很普遍。在海水中游來滑去肆意縱情之時,通常會有5頭雄灰鯨組成一組,翻來滾去,噴水戲耍,它們會互相摩擦彼此的腹部,以讓生殖器官互相接觸。
生物繁殖
灰鯨在1-2月交配,雌獸大約每隔一年繁殖一次,懷孕期大約為12個月,每胎產1仔,翌年1-2月在越冬區淺海岸生產,是唯一在淺海繁殖和產仔的鬚鯨類。幼仔出生時呈深灰色,體長為4-5米,體重為500公斤(1102磅),斷奶期為從出生時起的7個月後。一年後可達9米。雌獸在產仔後就拒絕與雄獸接觸,雄獸只能尋覓其他未產仔的雌獸交配。雄獸對於雌獸,以及雌獸對於幼仔之間的眷戀性都很強,但雌獸卻不眷戀雄獸,所以如果雌獸或幼仔受到威脅的時候,雄獸和雌獸都會奮起救助,但如果是雄獸遇險,就不會得到救助了。灰鯨在海洋中的主要天地是虎鯨,經常遭受虎鯨的襲擊,這時只有將肚皮朝上浮在水面上,用假死的方法試圖躲過災難。
灰鯨是經濟價值很高的動物,由於主要在沿岸一帶活動,喜歡集群,所以遭到大量的獵捕。1937年之後,美國,挪威,等一些其他國家,一致在國際捕鯨協定上籤署,同意對灰鯨進行保護,而對沒有簽署的國家,這個協定則無效,如日本,蘇聯,1950年的加拿大,和1959-1970年的美國等。儘管1946年,國際保護鯨魚組織開始對灰鯨進行保護,然而一些國家1966年仍在捕撈,直到1980年才實行這項規定。1996年,日本的不法捕鯨行為才有所收斂。目前估計在全世界大約有15000隻左右。
分類信息
灰鯨分為兩個種群,一是北太平洋西側的朝鮮種群,另一個是東側的加州種群。前—個種群冬季在朝鮮南部水域產仔,有的可達黃海北部,也有的達浙江、福建、廣東、甚至海南島東部。原有(1900年)數量1000~1500頭,從17世紀開始商業性獵捕,1910年到1933年間就
捕殺約1500頭,所以至1933年就基本滅絕。加州種群每年5~9月多在楚科奇海、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覓食。11~12月向南洄游,通過阿留申群島,繞過阿拉斯加達下加利福尼亞,在那裡產仔。每年洄游距離達18000hm。
估計原有數量約15000頭,僅1846~1874年間就捕殺灰鯨約11000頭,194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宣布禁捕灰鯨,實行保護。但從1948年到80年間,又有4140頭灰鯨被捕殺,還有67頭在南朝鮮海域被殺。估計現有數量1600頭左右。
灰鯨的遷徙距離可長達1.0萬-2.2萬千米灰鯨是鯨類動物中遷徙距離最長的種類。早期有人發現灰鯨分布於北大西洋。而今天這種鯨僅生活在太平洋,它們沿著海岸線從阿拉斯加到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亞海區,遷移距離長達1.0萬-2.2萬公里,在哺乳動物中可算是遷移距離最長的種類了。灰鯨科Eschrichtiidae僅灰鯨Eschrichtiusrobustus一種,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海域,有長距離遷徙的習性,從北部海遇南遷至中國黃海、南海一帶或加利福尼亞、墨西哥一帶越冬。灰鯨為中等體型的鬚鯨,身長約15米,游泳速度較慢,曾經被廣泛捕捉,很早以前就成為了瀕危物種,後受到保護,在北美洲現在是觀鯨的重點。
遷徙
灰鯨在東太平洋或加州的遷徙路線一般被認為是目前所知哺乳動物中最長的遷徙距離。它們從白令海和楚科奇海出發,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的繁殖區結束,它們來回的遷徙令它們從海岸線遷到了12,500米以外。
當北面的冰開始向南推進時,這旅程就會開始。灰鯨日夜趕路,每天平均可前進120 公里。在12月中旬到1月上旬,大部分的灰鯨都已到達了加州的蒙特瑞和聖地牙哥。
12月下旬到1月上旬,首批灰鯨開始陸續抵達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的繁殖區。這批灰鯨通常都是懷孕的母鯨,希望在繁殖區找個好地點生下小灰鯨,以及有一些單獨的雌鯨,希望找到適合的雄性配偶。在2月中旬到3月中旬,其他大部分的灰鯨都到達繁殖區。這時繁殖區充滿了照料小鯨的母鯨及正在找尋配偶的雌鯨。
2月和3月詔後,首批離開繁殖區的是雄鯨及一些單獨的雌鯨。當它們找到配偶後,會北移到它們在白令海和楚科奇海的攝食區。懷孕的母鯨和它們新生的小鯨是離開繁殖區的最後一批。當它們的小鯨準備好長途的遷徙後,它們才會離開繁殖區,因為它們通常都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才離開。有時也會有一些母鯨和它們的小鯨繼續逗留下去,到5月才離開。
對灰鯨的保護及人類的影響
成年的灰鯨唯一的敵人就是人類和虎鯨。加州灰鯨的繁殖區在1857年被人類發現之後,那裡的灰鯨被過度獵殺,幾乎要絕種。因為鯨數量減少而導致魚獲不好後,鯨的數量又慢慢的恢復過來,但在20世紀工廠的船隻出現之後,鯨的數量再度減少。灰鯨於1949年開始被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立法保護後,就再沒有遇上大規模的獵殺行動。
小規模的獵殺灰鯨行動從那時開始,可是原來俄羅斯東北部楚科奇半島一帶有大量灰鯨在那裡度過夏天。獵鯨的行為逐漸嚴重,世界亦逐漸關注灰鯨,反獵鯨的人士紛紛阻止對灰鯨的獵殺行為。
到2001年,加州灰鯨的族群數量又回到約26,000隻。到2004年,西太平洋(近韓國、日本和堪察加半島的海)灰鯨族群的數量估計有101隻。
灰鯨的大西洋族群在17世紀被大量獵殺至幾乎絕種。可是在2005年7月,在蘭開夏郡中部大學工作的科學家提議把一部分灰鯨遷至大西洋愛爾蘭海。並沒有人知道這計畫是否能實現。
同性戀現象
灰鯨經常聚集在一起噴水嬉戲,此時是它們感情交流的好時機,同性之間的性行為互動也很普遍。在海水中游來滑去肆意縱情之時,通常會有5頭雄灰鯨組成一組,翻來滾去,噴水戲耍,它們會互相摩擦彼此的腹部,以讓生殖器官互相接觸。
同性戀指數2.9
相關新聞
一條灰鯨,在2007年1月25日被發現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的菲沙河,疑是在遷徙途中與同伴失散。之後它們慢慢地回到海中。
一隻單獨的灰鯨於2005年春天在日本東部海岸線,東京灣附近被發現。那時是4月,吸引了一大班的賞鯨人來觀看,但之後卻被漁民的網纏住,在5月上旬被發現已淹死
據美國《科學》雜誌線上新聞報導,一條北太平洋灰鯨(Eschrichtius robustus)在上周末出現在以色列附近的海面上(如上圖)。然而從17世紀開始,這一海域便再未發現過這種鯨。灰鯨來自於東太平洋種群,為了覓食和繁殖,該種群會從白令海和楚科奇海向墨西哥和美國加州海岸遷徙。但是這條灰鯨看起來穿越了西北通道進入大西洋——這或許是由於氣候變化所致。對此,鯨類學家感到很興奮。儘管這條灰鯨在這裡的生存是個問題,但是有了這個開始,其他的物種可能也會這樣做。
海洋學相關知識(八)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
海洋科學
海洋是許多動植物的生活環境。海洋中的綠藻是大氣層氧氣的主要生產者之一。熱帶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統。對於深海的生物人類今天還所知甚少。從海嘯到赤潮,從海洋到陸地,天災無情人間有情,認知各種自然現象的本質才是人類能夠從容面對一切困難的前提。 |
動物中的同性戀
人類社會紛繁複雜讓人應接不暇,許多人甚至希望生而為動物以求解脫。而動物研究者卻說,動物世界的複雜遠比人們所了解的多。挪威一博物館上月開始舉辦名為“違背自然?”的展覽,主題史無前例——自然界熱衷同性之戀的動物。“生命科學”(Live Science)網站更評出10大熱衷同性戀的動物,來看看它們的獨特之處。 |
盤點容易發生同性關係的動物
據《衛報》、《時代周刊》報導,生物學家發現,同性關係可能有助於促進動物的生理、生活史和社會行為進化。低等動物的“同性戀”行為跟人類不一樣,一項最新研究為這些動物的同性戀進化意圖提供了合理解釋。以下是容易發生同性關係的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