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動物[以肉類食物為主的一類動物]

食肉動物[以肉類食物為主的一類動物]
食肉動物[以肉類食物為主的一類動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俗稱猛獸或食肉獸。牙齒尖銳而有力,具食肉齒(裂齒),即上頜最後1枚前臼齒和下頜最前1枚臼齒。上裂齒兩個大齒尖和下裂齒外側的2大齒尖在咬合時好似鍘刀,可將韌帶、軟骨切斷。大齒異常粗大,長而尖,頗鋒利,起穿刺作用。

基本信息

解釋

1、食肉動物(carnivore)泛指一切食肉的動物。
2、專指 食肉目動物,是一類主要以肉為食的動物,但也有例外,如 大熊貓

排行榜

概述

在物種的劃分上屬於主要以肉為食物的動物,比如 老虎獅子等.
下面分別介紹幾種陸地肉食動物(按體重排序):

北極熊

北極熊也叫白熊,是最大的熊,是棕熊的白化,其身軀龐大,體長可達2.5米以上,平均體重600公斤,最大的北極熊體重可達900公斤,也是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主要以魚,海豹為食,有時也襲擊海象,獨角鯨、白鯨等強大動物。

棕熊

棕熊,其身長雄性一般為170-280cm,尾長有8-14cm ,平均體重雄性為500公斤,雌性300公斤,平均壽命30年,4~6歲性成熟,毛長約6厘米,毛色隨季節變化大,棕熊雖然體型巨大,但是因為體內脂肪含量過高,所以較為笨重,屬於雜食性動物,性格較純食肉動物來說比較溫和,不過憤怒時也相當可怕。

老虎

最大的貓科動物,體重300公斤,現存分為4個大的亞種(西伯利亞虎,體重300公斤;孟加拉虎,220-250公斤;華南虎,180公斤,蘇門答臘虎,150公斤)陸地上最強大的食肉動物,可以單獨獵殺白肢野牛、熊等龐大兇猛的獵物,也有殺死犀牛和大象的記錄和報導,甚至爬上樹嘗試攻擊人類的直升飛機。虎每秒奔跑速度高達22米,一次跳躍距離10米,能獨自拖動十幾個男人都無法拖動的一噸重的野牛到幾百米外進食。據東北老獵人描述,虎嘯時,半里外的驢都會篩糠不敢前進半步,家狗小便失禁,整個山頭的動物都會非常安靜,印度的象群也會因為虎的出現而改變行進路線,幾十萬年來,虎的王者之風是所有的獸類都敬畏的,大自然所賜真正的王者。

獅子

獅是唯一一種雌雄群居的貓科動物。獅的體型巨大,公獅身長可達180cm,體重200公斤,母獅也有160cm,體重150-180千克,非洲陸地上最強的食肉動物。在獅群中,雌獅一般擔任捕獵和照顧幼仔的任務,而雄獅則擔任保衛家眷和抵禦外來入侵的任務。獅群的捕獵效率是貓科動物中最高的,有著不輸給犬科動物高效率配合和協作。雌獅的體型比雄獅小,不過兇猛敏捷則過之,雄獅的脾氣比老虎來說要溫順的多,除非鬣狗群或者其他獅群挑釁,一般很少發生暴力事件。

美洲豹

美洲豹又叫美洲虎,但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美洲虎在大貓( 豹亞科)中體形次於獅虎排名第三,體長1.5~2.3米,尾長60~90厘米,肩高75~90厘米,體重可達115公斤,是貓科動物中最喜歡吃魚的。金錢豹,又稱花豹,體型與虎相似,但較小,為大中型食肉 獸類,是最敏捷的貓科動物。成年花豹體重可達90公斤,體長在1.6米以上,尾長超過體長之半,花豹是靈長類動物和行動笨重動物的剋星。

黑熊

黑熊的體型只能算中等,頭至軀幹約120-180cm高,母熊的體型比較小,可能只有公熊的一半。

美洲獅

美洲獅是最大的貓亞科動物,體長1.3~2米,尾長約1米,肩高55~80厘米,體重可達90公斤,最大的美洲獅體重100公斤。 雪豹體長110~130cm;尾長80~90cm,體重可達80千克,高原上的精靈,最美麗的貓科動物。

非洲野狗 

斑鬣狗身長約125厘米,肩高80厘米左右,體重50-78千克,陸地上咬合力最大的食肉哺乳動物,也是獅子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豺的體重為20公斤,豺王勉強可以長到30公斤,雖然體型小,但是這種動物和一般犬科不同,它們擁有貓科動物的利爪和靈敏,並且有比狼更優越的耐力,也是唯一可以原地往高處起跳的犬科動物,原地起跳可達3米,一種比較特殊的犬科動物。它們是最強的犬科動物,比狼小,但是兇猛,強壯,攻擊性則過之,豺群一般在12隻到20隻左右,有召喚其他群落攻擊敵人的能力,聚集到一定數量的豺,是森林中最可怕的掠食動物,老虎見了都要怕三分,曾發生過60多隻豺以戰死一半的代價圍殺老虎的記錄。成年非洲野犬體長75~110厘米,尾巴長30~40,體重22-25公斤左右,兩性大小大體相當。戰鬥力強悍到可以7到8隻野狗,零傷亡殺死一頭雄獅。

獵豹

獵豹的軀幹長是1米到1.5米、尾長是0.6米到0.8米、肩高是0.7到0.9米、體型和花豹相似,略小,體重可達80公斤左右,是陸地上跑的最快的動物。獵豹是大型貓科動物中最溫順的一種,雖然力量上與老虎,獅子等超級猛獸相比較明顯的差距,不過護子時的獵豹可以搏殺鬣狗這般強大的對手。狼是最大的犬科動物,也是一種智商較高的動物,是所有家犬的祖先,體重在70千克左右,曾捕捉過84公斤的大狼,性格兇猛狡猾,冬季食物缺乏時,敢捕殺熊等強大動物為食。

雲豹

雲豹體重30公斤左右,犬齒比例最大的貓科動物,有小劍齒虎之稱,貓科動物的爬樹冠軍。 猞猁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體重40千克,體長90-130厘米。

史前

概述

在物種的劃分上屬於主要以肉為食物的動物,比如 霸王龍,特 暴龍等.
下面分別介紹排名前二十的陸地肉食動物(按力量排序):

霸王龍

如同其他的暴龍科恐龍,暴龍是二足、肉食性恐龍,擁有大型頭顱骨,並藉由長而重的尾巴來保持平衡。相對於它們大而強壯的後肢,暴龍的前肢非常小。長久以來,暴龍被認為只有兩根手指,但在2007年發現的一個完整的暴龍化石,顯示它們可能具有三根手指。暴龍可能是種頂級掠食者,以 鴨嘴龍類與角龍下目恐龍為食,但有科學家認為暴龍是種食腐動物。雖然目前有其他獸腳亞目恐龍的體型與暴龍相當,或大於暴龍,暴龍仍是最大型的暴龍科動物,也是最著名的陸地掠食者之一。 霸王龍是一種兇猛的食肉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是已知最大的陸生性食肉類,體長11-12米,僅頭部就有1.35-1.45,最大頭骨1.58米長,身高6米。頭骨沉重,高而側扁,具有兩個很大的眼前孔,眼眶呈橢圓形。牙齒極為發達。在齒骨、髃骨和前關節骨之間有粗大的活動韌帶固著痕跡 ,頸骨較短,有9~10個頸椎,其構造特點是短寬型。肩帶退化,肩胛骨細長,而肱骨短小,長僅有肩胛骨的一半。前足退化細弱,僅有二指,亦可能殘存第三指。霸王龍腰帶非常發育,結構極為緊湊,不僅腸骨與薦椎緊密癒合,坐骨與恥骨的遠端也彼此貼合在一起;其恥骨遠端擴粗呈足狀突,而坐骨遠端為棒狀。這樣粗壯的腰帶結構,表明其後肢活動強烈。霸王龍主要生活在丘陵區,以植食性的爬行動物為主要的捕食對象。由於周圍生活環境的變化,霸王龍在晚白堊世最晚期時絕滅了。 霸王龍就像是一台骨骼破碎機。它在恐龍世界中的“暴君行徑”是名不虛傳的。其碩大顎骨賦予了它驚人的咬力,根據科學家按照力學模型的推測,一頭6噸重的霸王龍的一顆牙齒的隨意咬合力就可以達到13500N, 最大的單顆牙齒的咬合力大概是20000N,而前部咬合力(上下牙夾擊)40000N,後部咬合力可達80000N,體型更大的霸王龍可能擁有大得多的咬力,超過100000N是完全可以的。最大這在當時的陸地上是無人可敵的,另外它的牙齒大而厚,形狀被歸為香蕉牙。雖然咬力驚人,但霸王龍的牙齒並不鋒利,不過它滿口的細菌(其原理與科莫多巨蜥相似,據推測,霸王龍很有可能是史上第一個使用生化武器的物種)卻總能順利的獵殺獵物。
霸王龍是兩足行走,在0.65億年前白堊紀末期主要生活在北美洲西部的廣闊地域。目前,科學家們仍置疑是否霸王龍是動作遲緩的食腐動物還是動作敏捷的掠食性動物,但無論它的食物是活著的還是死的,它口中的獵物一定很大,這種食肉性恐龍進食時一定非常血腥。霸王龍是有史以來最強的食肉動物,即使最大的 普魯斯鱷也絕不是他的對手。

特暴龍

特暴龍是
最大型的暴龍科動物之一,但略小於暴龍。已知最大型的個體身長10到12米,頭部離地面約5米。目前還沒有完全成長個體的體重數值,但它們一般被認為略輕於暴龍 特暴龍過去生存於潮濕的泛濫平原,布滿者河道。特暴龍位於食物鏈的頂端,是一種頂級掠食動物,可能以大型恐龍為食,例如鴨嘴龍類的櫛龍,或是蜥腳類的納摩蓋吐龍。特暴龍的化石記錄保存良好,已有數十個標本,包含數個完整的頭顱骨與骨骸。這些化石讓科學家得以研究它們的種系發生學、頭部力學、以及腦部結構。

達斯布雷龍

達斯布雷龍:又名惡霸龍,懼龍。是暴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西部,距今7700萬-7400萬年前。強健達斯布雷龍(D. torosus)是目前的唯一被命名物種,化石是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中被發現,而在阿爾伯塔省、美國蒙大拿州及新墨西哥州發現的其他化石,還沒有被正式研究、命名。若包括這些未命名的物種,達斯布雷龍是暴龍科中具有最多種的屬。達斯布雷龍與年代較晚期的暴龍是近親,並且擁有很多解剖學上的相同特徵。就像其他已知的暴龍科,達斯布雷龍是重達數噸的雙足獵食動物,有著很多尖銳的大型牙齒。它有著小型的前肢,但與其他暴龍科的屬相比則較長。
達斯布雷龍位於食物鏈的頂端,是一種頂級掠食動物,可能以大型恐龍為食,例如角龍科的三角龍、以及鴨嘴龍科的亞冠龍。在一些地區,達斯布雷龍與同屬暴龍科的蛇發女怪龍同時存在,不過它們之間卻有著不同的生態位。雖然在暴龍科內達斯布雷龍的化石算是稀少,但都足以提供資料作生物學、群體活動、食性及壽命等研究。

棘背龍

棘背龍(拉丁文學名:Spinosaurus,意思為「有棘的蜥蜴」)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阿爾比階到早森諾曼階)的非洲,約為9500萬年前到 9300萬年前。棘龍是一種外貌怪誕的食肉恐龍,全長17米,臀部高約3.3米,重達9噸以上。這么個龐然大物,竟在背上扯起一張大大的帆。這張帆由一連串長長的脊柱支撐,每要根脊柱都是從脊骨上直挺挺地長出來,使得這張帆完全不能收攏或摺疊。科學家認為棘龍身長達到破紀錄的17米,接近不少大型植食性蜥腳恐龍,遠遠把其他食肉恐龍甩在身後,是真正的最大的陸地食肉恐龍。根據2006年的估計,棘龍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大於暴龍、鯊齒龍,南方巨獸龍;這些推算顯示棘龍身長16-18公尺,高度約為7公尺,用Seebacher發明的方法計算的體重為16-26.5噸,但不是所有人員都接受這些數據。顯然Henderson和Therrien等人覺得這個估算明顯的太輕了,根據估計是DalSasso計算的時候出現的錯誤,或者因為其他原因故意降低了體重 (因為Seebacher的計算的霸王龍的一個被拉長至12米的中等標本6650kg,而一個12.5米的南巨計算結果6600kg,如果給棘龍體重太大會感覺反差太大),根據Henderson的可靠計算,一個12米的霸王龍體重至少10噸了,大衛·史維莫也認為12米的恐鱷也能接近8噸,那么比他們倆大的多的棘龍即使瘦也不可能才和他倆差不多重。
不過根據最新美國科學家的研究,棘龍體重可以達到20噸,如果情況屬實,雖然長度計算過(14.3米)。根據放大可靠計算的重爪龍和似鱷龍推測,棘龍16-18米,體重仍然達到了14-22噸。
棘龍可能有獵食魚類的習性,還有獵食其他恐龍,或者根據遠遠超過其他獵食者的體形又是搶奪其他恐龍,最大的棘龍的體形是最大的撒哈拉鯊齒龍(13.28米,10.2噸)的150%,最大的帝王鱷(12米8噸)的180%, 幾乎有壓倒性優勢。撒哈拉鯊齒龍和帝王肌鱷的獵物如果在被棘龍發現,並處在棘龍可以接觸的地帶,極可能就成了後者的免費午餐。

南方巨獸龍

南方巨獸龍是所有發現肉食恐龍化石證據支持的“體長”第二1, 南方巨獸龍也是證據支持的“體重”第三的肉食恐龍,體重僅次於雷克斯霸王龍和埃及棘龍。
巨獸龍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恐龍中第三大的食肉恐龍。第一具巨獸龍化石是在1994年由一個名叫ruben garolini的汽車修理工發現的。巨獸龍走路時用兩條腿。它碩大的嘴巴長著一口鋒利的牙齒,每顆牙有8厘米長。巨獸龍作為鯊齒龍科的成員,有個又細又尖又長的尾巴。

異特龍

異特龍是種典型的大型獸腳類恐龍,擁有大型頭顱骨、粗壯的頸部、長尾巴、以及縮短的前肢。脆弱易特龍是最著名的種,平均身長為8.5公尺,而最大型的異特龍標本(編號AMNH 680)的身長估計為9.7公尺,體重為2.3公噸。在1976年,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sen)的異特龍專題論文中,他提出異特龍的身長最大值為12到13公尺。如同其他的恐龍,異特龍的體重估計值也有爭議,自從80年代以來,成年異特龍的體重估計值,已有1500公斤、1000到4000公斤、以及1010公斤等不同的數據。
異特龍

近年,莫里遜組專家約翰·福斯特(John Foster)提出,大型的成年脆弱異特龍的體重為1000公斤,但根據他所測量、參考的股骨,合理的估計值應約700公斤。
異特龍是該時期北美洲莫里遜組最常見的大型掠食者,並位在食物鏈的頂層。它們可能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龍為食,例如:鳥腳目、 劍龍科、蜥腳下目恐龍。異特龍經常被認為採用群體合作方式攻擊蜥腳類恐龍,但很少證據顯示異特龍具有共同攻擊的社會行為。它們可能採取伏擊方式攻擊大型獵物,使用上顎來撞擊獵物。
艾伯塔龍(學名Albertosaurus),又名阿爾伯脫龍、阿爾伯它龍,是暴龍科艾伯塔龍亞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西部,距今超過70百萬年前。模式種的肉食艾伯塔龍(A. sarcophagus)是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省立恐龍公園發現,並以此省作為該屬的名字。就其物種的數目,科學家們有不同的意見,已知的有1-2種。
它是一種早期霸王龍類。比我們熟悉的霸王龍要早八百萬年就橫行於天下,由於它身材比較小一些,腿部又長,因此應該是霸王龍類里跑得最快的品種。
艾伯塔龍是雙足的捕獵恐龍,有著很大的頭,有很多大牙齒的顎骨及兩隻手指的細少前肢。它可能是在生態系統食物鏈的頂部。雖然在獸腳亞目中體型較大,艾伯塔龍比其著名的親屬暴龍更細小,重量與現今的黑犀差不多。

勇猛龍

食肉牛龍(屬名Carnotaurus)又名牛龍,屬於獸腳亞目阿貝力龍 科,是一類中型的肉食性恐龍。食肉牛龍生活於上白堊紀(麥斯特里希特階)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由發現很多南美洲恐龍的何塞·波拿巴(Jose F. Bonaparte)所描述及命名。
食肉牛龍的模式種是薩氏食肉牛龍(C. sastrei)。屬名在拉丁語的意思是“食肉的牛”(carn意思是“肉食”,taurus意思是“牛”),因為它們眼睛上方有一對類似牛的角。種名則是以發現標本的Anselmo Sastre為名,化石即是在他的牧場中發現的。
食肉牛龍的化石僅發現一具,但相當完整,並具有多排的小型皮內成骨,是少數發現皮膚痕跡的獸腳亞目恐龍。食肉牛龍與阿貝力龍都屬於阿貝力龍科,它們是白堊紀末期,南方各大陸的優勢掠食動物。
勇猛龍與勇豪龍相似,生活在一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期。1966年發掘出的勇猛龍骨架,從遺骸來看,它是一隻龐大的動物,長相奇特,身體笨重,長著強壯的後肢和較短的前肢.勇猛龍的頭相待大,其形狀也很特別,他的鼻孔很大,最部前端沒有牙齒,但後面長著密密的白臼齒,用與磨碎植物。勇猛龍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它的背上的帆狀脊,最初科學家對於勇猛龍背上的帆狀脊感到困惑,不知道它的用途。不過勇猛龍的遺骸都是在白天又熱又乾,而晚上又很冷的地方發現的,因此,他們人為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作為冷熱的調溫系統。在早晨,帆狀脊裡面的血液在太陽 的照射下吸收熱量,使身體保持溫暖,而到了晚上,就把熱量釋放給全身。它前肢的爪子很像蹄子,當勇猛龍需要休息的時候,就會用前肢幫助身體平衡,甚至可助於行走,它有五根長長的手指,手指活動靈活。當然了,它還有一個帶刺的拇指骨釘,用於自衛。當周圍有肉食恐龍時,勇猛龍就成了“勇敢的爬行動物”,這才與它的名字相稱。

恐爪龍

恐爪龍學名:Deinonychus)是馳龍科恐龍的一屬,身長約3.4米,生活於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中期至阿爾布階早期,距今約1億1500萬-1億800萬年前。它的學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δεινο?”(意為“恐怖”)及“ονυξ/ονυχο?”(意為“爪”),因為它的後肢第二趾上有非常大,呈鐮刀狀的趾爪,在行走時第二趾可能會縮起,僅使用第三、第四趾行走。一般認為恐爪龍會用其鐮刀爪來割傷獵物,但近年就迅猛龍重建模型的測試顯示這爪作刺戳之用,而非割劃。
重爪龍,原意屬名為堅實的利爪,沃克氏重爪龍的爪子比較其體軀而言真是龐大重爪龍屬於食肉的獸腳類恐龍,以前肢有大的爪而得名。重爪龍發現於英國南部,於其它的是肉恐龍有很大差別,除了前肢有大的爪而不象其它大型獸腳類恐龍那樣前肢非常退化外,嘴和牙齒也類似於鱷魚而不似其它大型獸腳類恐龍,可能也是象鱷魚一樣以魚為食。沃克氏重爪龍的牙齒和上、下顎與鱷類極為相似,非常可能它生活在水邊,或者潛入淺水中,用它可怕的利爪來捕食魚類,很像是大型灰熊一般。
人們在英國Surrey地區發掘到極可怕的恐龍勾爪化石,這個像鐮刀狀。
爪子特寫

虎

尖端如短劍的爪子是被一個業餘的收藏者挖掘到的,當他看到這傢伙挖掘出來時,嚇了一大跳──它超過了30厘米的長度!古生物學家給這個恐龍命名為沃克氏重爪龍。原意屬名為堅實的利爪,種名則紀念發掘者BillWalker。沃克氏重爪龍的爪子比較其體軀而言真是龐大。這隻恐龍估算大約9-10米長,3-4米高。沃克氏重爪龍有趣的是它可能是以吃魚為主食的;因為在它胃部的地方發現到超過一公尺的魚殘骸骨骼,到現在還沒有其它種類的恐龍確實知道是吃魚的──但是要再次提醒的是,現在對恐龍的食性所知極為有限。沃克氏重爪龍的牙齒和上、下顎與鱷類極為相似,非常可能它生活在水邊,或者潛入淺水中,用它可怕的利爪來捕食魚類。
大多數恐龍都可以按幾種基本形態來辨認,惟獨重爪龍與眾不同:頭部扁長,口中長滿細齒,頭型很像鱷魚;前肢強壯,有三隻強有力的手指,特別是拇指,粗壯巨大,有一個超過30厘米長的鉤爪--重爪龍的名稱由此得來。它的食物也與其他食肉恐龍不同。喜歡吃魚,而且還很會抓魚,就像今天的灰熊一樣。抓到魚後,就用嘴叼住,然後帶到蕨樹叢中去慢慢享用。

NO.009雙冠龍/矮異特龍:雙脊龍身長約6米,體重達半噸。雙脊龍的最明顯特徵是頭顱骨頂端有一對圓形頭冠,這些圓冠相當脆弱,不可能作為武器,可能是種視覺辨識物。一份2001年的研究,指出圓冠的大小與兩性異形有關。
雙冠龍生活在1.93億前的侏羅紀早期,屬於肉食恐龍。它長約6公尺,幾乎是一輛公共汽車的長度。雙冠龍是一種兄惡的怪獸,它生性懶惰,通常以腐食為生。當然要是雙冠龍真的餓了,又碰巧遇到了一隻美味可口的動物,它們會馬上追過去,甚至為了爭奪食物大打出手。
雙冠龍在捕食獵物的時候,有時會突然噴出一口可怕的毒液,使獵物失去知覺。現在就讓我們來瞧瞧雙冠龍的一些主要特徵,它的脖子強壯而靈活。這樣的脖子能輕易地搜尋並撕扯動物。它的尾巴也很長,根部很粗,愈到尾端愈細。它的嘴巴相當纖細,牙齒鋒利無比,看起來有點像鱷魚的嘴巴。 矮異特龍是出現在白堊紀早期的中型兩腳肉食動物。比異特龍小,但仍是一種兇惡的食肉動物。出沒在澳洲森林和沼澤來搜尋獵物。 科學家在澳洲墨爾本附近的奧圖華雷吉(otwa range)發現一根關節骨,後來證明這是一隻侏羅紀肉食恐龍異特龍的後裔所擁有的骨頭,但身材比異特龍矮。但由於所依據的證據太薄弱,因此這樣的認定引來了一場論戰。然而,這關節的骨頭並無法顯示恐龍的大小。而它既然屬於獸腳類動物,而所有獸腳類動物都是肉食動物,因此我們可以確定當時那兒一定有一隻大的掠食者。
我們可以合理假設,這類肉食恐龍會獵捕雷利諾龍其他棱齒恐龍(當時應該都生活在那兒)。我們同時也安排了一個矮異特龍遭遇一群木他龍的場景。掠食者正在設法使這群木他龍移動。今天的掠食者(例如野狼)同樣也採用這種掠食法,目的在於試探它的獵物,並找出較弱或受傷的動物。當然它的個子不大,有時也吃腐肉。
NO.010鯊齒龍/迅猛龍:鯊齒龍(學名Carcharodontosaurus)又名望齒龍,屬於獸腳亞目鯊齒龍科,生活於9800萬到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鯊齒龍是種巨大的肉食性恐龍,比暴龍更大,成年的估計可達11.1到13.5米長,體重2.9公噸。 撒哈拉鯊齒龍(Carcharodontosaurus),是一種獸腳亞目鯊齒龍科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早期,阿帕布(Albian)到森諾曼階(1億—9300萬年前)。鯊齒龍是一種生存於埃及、摩洛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和尼日的大型食肉恐龍。鯊齒龍身長12.9至13.4米,重7.2至11.4噸,高約4米。特點是牙齒類似餐刀,有很明顯的紋路,有些人覺得像噬人鯊的牙齒。 鯊齒龍 是非洲以發現過的第二大的肉食恐龍,來自撒哈拉沙漠的特殊發現,是至今發現的最大型的食肉恐龍之一。他的長度大約是最初發現的時候賽諾給了12米,但是這個長度大部分學者明顯覺得太低,2007年的論文根據頭骨中線估算出長度13.28米,這個顯然更加得接近這個動物的真實長度。
鯊齒龍在長度上僅次於南方巨獸龍和埃及棘龍,是世界上第三長的肉食恐龍,略略超過最大的馬普龍和霸王龍 鯊齒龍的體重低於最大的南方巨獸龍和最大的霸王龍(見霸王龍)是世界上第4重的肉食恐龍。
2001年的Seebacher, 對12米的鯊齒龍計算了體重,大概6170kg,比一般的中等體形的霸王龍(CM 9380)的南方巨獸龍輕500kg,但是按照防大比例,13.28米的鯊齒龍可達8.36噸 伶盜龍的體型接近火雞的大小,小於其他的馳龍科恐龍,例如恐爪龍與阿基里斯龍,但它們之間仍有許多相同的生理特徵。伶盜龍是種二足、肉食性的有羽毛恐龍,具有長而堅挺的尾巴,低矮的頭顱骨,以及朝上微翹的口鼻部。
伶盜龍尖牙利爪,能高速奔跑,加上它家喻戶曉的知名武器——長約九厘米的第2趾是它捕殺獵物的主要武器。其捕獵手段為:一隻腳著地,另一隻腳舉起第2趾,先用前肢上的利爪勾住獵物,一躍而起,用鐮刀足扎進獵物的腹部,然後用力撕咬獵物的脖子等致命部位,開膛破肚,一下置於死地。
伶盜龍是一種小型馳龍類,成年體長約2.07米,臀部高約50厘米,體重推測約15千克。與其他馳龍類相比,伶盜龍具有相當長的頭顱骨,長達25 公分;口鼻部向上翹起,使得上側有凹面,下側有凸面。它們的顎部有26-28顆間隔較大,且後緣帶有鋸齒的牙齒,這特徵證明它們可能是捕食行動迅速獵物的活躍捕食者。它們的大腦較大,腦重/體重比在恐龍中屬於最大的之列,顯示它們是一種非常聰明的恐龍。
此外還有高脊龍、蠻龍、馬普龍、大猛龍、角鼻龍、魁紂龍等也屬於純肉食恐龍。

海洋學相關知識(八)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陰極防護
進積作用
防污著
間隙水
間隙動物
長輕涌
長腕幼體
長狂涌
近濱帶
長峰波
長中涌
近海生物
飽和深度
飽和度異常
錨泊結構
近海平台
食碎屑動物
錨定資料浮標
輕便潛水器
鎧裝潛水
食微生物者
食底泥動物
風生噪聲
近海區
風浪譜
風浪玫瑰圖
鑽孔生物
鈣質軟泥
金星幼體
風因子
重疊冰
重力式結構
重力式平台
顆粒物界面
顆粒有機磷
重力取芯器
里亞海岸
顆粒有機氮
顆粒無機碳
軸對稱式海洋重力儀
達爾馬提亞岸線
順路觀測船
順岸碼頭
造船台
順壩
軟體動物學
靠船撞擊力
逆置層
超深淵帶
非生物轉移
非生物性懸浮物
適鹽生物
靜海環境
適溫生物
霧狀層
雪蓋冰
集聚分布
適光生物
退積作用
邊緣波
連續模型
陸界面
陸源腐殖質
輻射潮
連島壩
陸源冰
陸架波
陸上預製
超深淵動物
阿氏拖網
階段性浮游生物
多彎角蜂巢珊瑚
顆粒有機物
風時
假鐵星珊瑚
連續觀測
非造礁珊瑚
酸鹽
陸源有機物
粗糙刺葉珊瑚
膨脹薔薇珊瑚
超微型浮游生物
非飽和潛水
趨化性
連續培養
食植動物
風海流
遠洋沉積
風暴沉積
錨泊地
輕浪
黑白瓶法
鑽探船
黃海沿岸流
黃海暖流
顆粒有機碳
鳴震
魚類資源
顆石軟泥
魚探儀
高狹鹽種
轉流
驗潮井
駐波
標準厚絲珊瑚
餌料生物
順岸流
坎城海洋博物館
長頭夢想家
赤道逆流
面盤幼體
非洲板塊
靜止期
逆流
近海工程
大白鯊咖啡廳
隔水套管
日向礁
陷波
黃海冷水團
魚類學
近海
附生植物
食肉動物
邊緣盆地
長江沖淡水
趨光性
錨冰
風區
顛倒采水器
遙控潛水器
易變牡丹珊瑚
斯氏角孔珊瑚
聲學照明
驗潮儀
陸源沉積
食糞動物
邊緣海
食物網
粗野鹿角珊瑚
風浪
酸雨
顛倒溫度表
躍層
起重船
海洋空間站
黑煙囪
外大陸架
障壁島
藻類災害預警信號
飽和潛水
食物鏈
蝗災
原始湯
海底石油
海綿
領海
生命探測儀
玉帶海雕
防波堤
旱災
紅珊瑚
灰鯨
貽貝
多孔動物門
海洋細菌
搜救犬
堰塞湖
江豚
海兔
海洋性氣候
包紮
噬人鯊
白腹軍艦鳥
黑潮
造礁珊瑚
藻類
SARS
抹香鯨
海洋經濟
霍亂
海洋植物
黑鯛
瘋牛病
蘇塞克斯號沉船
藍舌病
塘鯴
北海獅
口蹄疫
板塊運動
海洋文明
墨魚
海草床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底可燃冰
海洋衛星
關東大地震
馬蹄蟹
斑海豹
地震波
大菱鮃
海綿動物
海底淡水
大西洋[海洋]
南海
集群
錳結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