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類災害預警信號

藻類災害預警信號

海洋大型藻類災害預警級別分為Ⅰ、Ⅱ、Ⅲ、Ⅳ四級警報,分別表示特別嚴重、嚴重、較重、一般,顏色依次為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

等級劃分

青島海洋防藻類災害將分四級預警。針對可能發生在青島近海的海洋大型藻類災害,相關部門將建立海洋大型藻類災害四級分級警報和處置制度。

預警等級預警等級

海洋大型藻類災害Ⅰ級警報(紅色):大公島周邊海域出現海洋大型藻類聚集現象,分布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以上或實際覆蓋面積達到0.5平方公里以上,預計未來7天內將大規模在我市市區近岸聚集,發布海洋大型藻類災害Ⅰ級警報(紅色)。
海洋大型藻類災害Ⅱ級警報(橙色):靈山島以北至大公島海域出現海洋大型藻類聚集現象,聚集區最近處距離大公島10海里以內,分布面積達到500平方公里以上或實際覆蓋面積達到5平方公里以上,預計未來15天內將大規模進入大公島附近海域,發布海洋大型藻類災害Ⅱ級警報(橙色)。
海洋大型藻類Ⅲ級災害警報(黃色):北緯35°以北至靈山島海域出現海洋大型藻類聚集現象,聚集區最近處距離靈山島10海里以內,分布面積達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或實際覆蓋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以上,預計未來20天內將大規模進入靈山島附近海域,發布海洋大型藻類災害Ⅲ級警報(黃色)。
海洋大型藻類Ⅳ級災害警報(藍色):北緯35°以南至長江口海域,發現有海洋大型藻類聚集現象,海洋大型藻類分布面積達到5000平方公里以上或實際覆蓋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以上,預計未來可能進入青島市所轄海域,發布海洋大型藻類災害Ⅳ級警報(藍色)。

預警解釋

2009年青島建立藻類災害四級預警,當北緯35°以南至長江口海域,發現有海洋大型藻類聚集現象,預計未來可能進入青島所轄海域時,將發布預警級別最低的Ⅳ級藍色災害警報;當北緯35°以北至靈山島海域出現海洋大型藻類聚集現象,聚集區最近處距離靈山島10海里以內,預計未來20天內將大規模進入靈山島附近海域,發布海洋大型藻類災害Ⅲ級警報(黃色);當靈山島以北至大公島海域出現海洋大型藻類聚集現象,聚集區最近處距離大公島10海里以內,預計未來15天內將大規模進入大公島附近海域,發布海洋大型藻類災害Ⅱ級警報(橙色);當大公島周邊海域出現海洋大型藻類聚集現象,預計未來7天內將大規模在青島市區近岸聚集,則將發布海洋大型藻類災害Ⅰ級警報(紅色)。

Ⅰ級預警是指,青島與日照分界線(北緯35°27′)以北的本市管轄海域出現海洋大型藻類聚集現象,海洋大型藻類分布面積達到8000平方公里以上,實際覆蓋面積達到500平方公里以上(含500平方公里),聚集區主要分布在大公島與竹岔島連線以北、團島以東、石老人海水浴場以西的青島市區南部海域,預計未來3天內將影響主要社會敏感海域(如海上重要活動區域、風景旅遊區、海洋自然保護區等)。

工作原則

海洋大型藻類災害應急處置遵循“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及時預警,全程監控;統一調度,分工協作;屬地管理,分級回響;科學應對,有效處置”的原則。

(1)儘早預警,全程監控
建立海洋大型藻類災害分級警報和分級處置制度。能夠及時進行預警、預測,做到早發現、早報告;做好人員、技術、物資、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做到早準備、早處理,防患於初期;預警信息發出後,要實行全程監控。
(2)統一調度,分工協作
海洋大型藻類災害發生後,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應急處置工作預案要求和市應急處置指揮部指令,迅速反應,分工協作,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
(3)科學應對,有效處置
海洋大型藻類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要依靠科學,充分發揮專家隊伍的作用,加強分析研究,採用科學、環保的應急處置技術和手段進行有效處置。
(4)全面動員,廣泛參與
要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動員社會力量,有序組織駐青部隊、大中型企業、機關幹部、志願者等參與災害處置工作。

具體實施

要求各單位船舶在進入有關海域執行任務、開展監測工作時,應注意海洋大型藻類情況;注意收集來自漁船、貨輪、商船、衛星等關於海洋大型藻類的信息,並將信息及時通報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自大型藻類災害可能發生的高危時間(一般為5月份)起,由北海分局組織飛機、船舶等資源加強監控,並將有關信息及時通報監測組成員單位。

青島滸苔肆虐青島滸苔肆虐

此外,由北海分局組織飛機、船舶等資源進行監視、監測,並強化衛星資料的分析;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每日出動指揮船(艇)對重點區域和重大活動區域內、外進行巡查。

在制定相關保障措施時,在交通運輸保障方面側重要求,保證應急情況下交通運輸工具、藻類處置地點、船隻卸載港口、人力資源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運輸安全暢通,根據應急處置需要,對現場及相關通道實行交通管制,開設應急處置“綠色通道”,保證處置工作順利開展。

瞞報究責

在物資保障方面,預案中稱,應建立海洋大型藻類災害應急處置通訊設備、清理裝備等物資儲備,科學設定藻類壓榨處置地點、船隻卸載港口,合理調配交通運輸工具,做好運輸車輛車體防滲撒漏措施,保障處置需求,海洋大型藻類災害處置貯備物資使用後,應及時組織維護、補充。另外,對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海洋大型藻類災害重要情況,或在應急處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依法依紀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事故災害

渤海灣石油滲漏

2011年7月17日,北京一家環保NGO組織媒體前往現場調查發現:發生滲漏事故的兩個鑽井平台已停止生產,被污染海面基本已無油膜或油花出現。但調查人員在長島附近漁村仍可見到岸邊附著原油,而中海油滲漏事故發生後,“米雷”颱風的出現或增加了其後期原油油指紋鑑定難度。

在滲漏現場,調查人員發現這一海域及周邊已基本上看不到油膜或油花,只見6—7座高聳入海的石油鑽井中,除肇事的B平台和C平台停產外,其餘至少有兩座鑽井平台仍在點火作業,鑽井平台頂部熊熊燃燒的天然氣火焰老遠就能看到。發生泄漏事故的鑽井平台周邊,6—7艘紅色的溢油收集船仍在海面對溢出原油進行圍欄收集。空中還有海監部門的小型直升機盤鏇,它們已對這一海域的污染狀況進行了實時監測。

但在距離中海油原油滲漏事故最近的長島漁村,調查人員多次發現岸邊有黑色石油狀物質。長島漁村海岸上出現的原油痕跡,究竟是否就是中海油鑽井平台滲漏的油,最終都必須由石油油指紋鑑定來決定。

大約2003年前後開始,國家進口石油、運輸石油的船隻在渤海灣進進出出,以前長島附近也經常發現石油,但這些石油的來源多頭,包括從船舶運輸過程中泄漏的、油井開採泄漏、或者發生碰撞沉船事故中產生的,都可能有。

山東威海一片的養殖漁民向漁業部門投訴扇貝不生長,懷疑與中海油滲油有關。煙臺海洋與漁業部門根據化驗結果表示,“到目前為止,國家海洋局公布的三個水樣、以及海事局公布的化驗結果來看,都與中海油肇事油田沒直接關聯,相關水產品體內的石油含量也沒有超標”。

從事海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的王亞民認為,借鑑去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國外特別注意了對瀕危保護動物的救助與索賠,可按照《國家海洋法》,國家海洋局、農業部漁業局、交通部海事局、海軍都是執法主體,都可以提起訴訟,但具體誰來負責又沒有細化,所以對瀕危動物、漁業的損失都需要前期調查,然後才能索賠。

王亞成稱,而最近蓬萊海域出現的赤潮,就與原油滲漏有直接關係,因為原油為藻類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直接刺激或促成了大片赤潮的出現。而大量消油劑造成的二次污染,未來還可能對漁業帶來更大損失。

中海油滲油事件已讓長島旅遊業受到影響,不少遊客取消了旅遊計畫。長島縣委宣傳部門負責人透露,去年長島旅遊旺季共有200多萬人前來旅遊,今年增長可能會放緩。

藻類災害

北極藻類爆發引生態災害北極藻類爆發引生態災害

近幾年來特大藻類災害在中國頻繁發生,08年的青島滸苔災害影響奧帆賽,青島市為清理滸苔花費巨額財力;07年的太湖藍藻災害造成無錫市全城水荒,雲南滇池的藍藻災害仍屢屢發生,還有海洋里頻繁發生的赤潮綠潮災害,但現有理論都未能合理解釋這些災害發生的根本原因,未能從理論上解釋其發生機理、解決方法,只是用“水質富營養化”來搪塞之。

春季是北冰洋浮游植物大暴發的季節。一旦浮游植物的暴發出現紊亂,就會在食物網中激起連鎖反應,其影響將一直波及哺乳動物,甚至導致整個食物網的崩潰。過去,對浮游植物暴發的研究主要靠的是坐船出海。但隨著現代衛星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已經可以通過高解析度的遙感圖片來觀察浮游植物在很長一段時間的生長情況。新技術的套用使得研究更富效率,也揭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事實。

科學家們通過三部美國和歐洲的氣象衛星,追蹤了1997到2009年間全球浮游植物的暴發情況。暴發期間,數十億計的浮游植物個體在一至兩周的時間內就能將大片海水染成綠色,衛星就是通過海水的顏色變化來追蹤其數量變化的。

研究人員承認,除了浮游植物之外,冰塊和雲層都可能幹擾對海水顏色的觀察結果。在排除干擾、獲得有效數據之後,他們發現11%的海域出現了暴發提前的現象,而暴發晚於往年的海域只占1%。研究帶頭人馬蒂·卡赫魯(MatiKahru)透露,受影響的海域面積約在100萬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包括加拿大所屬的福克斯灣和巴芬海,以及俄羅斯北部的喀拉海。

卡赫魯指出,在20世紀90年代末,這些海域的浮游植物數量一般都在九月達到頂峰;而在14年後的今天,多數海域的暴發時間有不同程度提前,其中的一些變化非常劇烈,比如位於格陵蘭西北部的巴芬海,今年的暴發時間已經提前到了七月初,相比14年前早了50天左右。

浮游植物是整個海洋食物鏈的基礎。每當它們的數量增加,以它們為食的浮遊動物―如磷蝦和其他小型甲殼類動物―也會大量繁殖。以此類推,捕食浮遊動物的魚類、貝類和鯨,以及捕食魚貝類的北極熊、海豹,乃至鳥類,都會在發時間的變化絕對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關係到了附近所有海洋生物的生存繁衍。

海洋生態學家威廉·賽德曼指出,在許多動物的生殖周期中,覓食的時間都是固定的,因此在恰當的時候確保食物供應就成了頭等大事。“一旦浮游植物的暴發出現紊亂,就會在食物網中激起連鎖反應,其影響將一直波及哺乳動物。”他擔心這個事件將導致“整個食物網的崩潰”。馬蒂·卡赫魯也表示,目前還不知道以浮游植物為食的動物能否適應這個時間上的變化,從而讓自身的重要生命周期(如產卵和仔魚發育)免受打擊。

浮游植物的“錯時暴發”究竟會對北冰洋的生物影響到什麼程度?這個問題目前尚無法回答,因為迄今為止,科學家對北冰洋海域食物鏈的了解還相當有限。他們尚不能對這片區域的魚類、海鳥、哺乳類的數量進行有效追蹤,即便這些物種真的大幅減少也未必能及時通報。賽德曼就表示,附近的動物會如何應對日益提早的浮游植物暴發,現在還是個巨大的未知數。但根據此前的類此研究,情況似乎不容樂觀:當北大西洋浮游生物的暴發時間發生變化,這個海域的鱈魚數量銳減。

海洋學相關知識(八)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陰極防護
進積作用
防污著
間隙水
間隙動物
長輕涌
長腕幼體
長狂涌
近濱帶
長峰波
長中涌
近海生物
飽和深度
飽和度異常
錨泊結構
近海平台
食碎屑動物
錨定資料浮標
輕便潛水器
鎧裝潛水
食微生物者
食底泥動物
風生噪聲
近海區
風浪譜
風浪玫瑰圖
鑽孔生物
鈣質軟泥
金星幼體
風因子
重疊冰
重力式結構
重力式平台
顆粒物界面
顆粒有機磷
重力取芯器
里亞海岸
顆粒有機氮
顆粒無機碳
軸對稱式海洋重力儀
達爾馬提亞岸線
順路觀測船
順岸碼頭
造船台
順壩
軟體動物學
靠船撞擊力
逆置層
超深淵帶
非生物轉移
非生物性懸浮物
適鹽生物
靜海環境
適溫生物
霧狀層
雪蓋冰
集聚分布
適光生物
退積作用
邊緣波
連續模型
陸界面
陸源腐殖質
輻射潮
連島壩
陸源冰
陸架波
陸上預製
超深淵動物
阿氏拖網
階段性浮游生物
多彎角蜂巢珊瑚
顆粒有機物
風時
假鐵星珊瑚
連續觀測
非造礁珊瑚
酸鹽
陸源有機物
粗糙刺葉珊瑚
膨脹薔薇珊瑚
超微型浮游生物
非飽和潛水
趨化性
連續培養
食植動物
風海流
遠洋沉積
風暴沉積
錨泊地
輕浪
黑白瓶法
鑽探船
黃海沿岸流
黃海暖流
顆粒有機碳
鳴震
魚類資源
顆石軟泥
魚探儀
高狹鹽種
轉流
驗潮井
駐波
標準厚絲珊瑚
餌料生物
順岸流
坎城海洋博物館
長頭夢想家
赤道逆流
面盤幼體
非洲板塊
靜止期
逆流
近海工程
大白鯊咖啡廳
隔水套管
日向礁
陷波
黃海冷水團
魚類學
近海
附生植物
食肉動物
邊緣盆地
長江沖淡水
趨光性
錨冰
風區
顛倒采水器
遙控潛水器
易變牡丹珊瑚
斯氏角孔珊瑚
聲學照明
驗潮儀
陸源沉積
食糞動物
邊緣海
食物網
粗野鹿角珊瑚
風浪
酸雨
顛倒溫度表
躍層
起重船
海洋空間站
黑煙囪
外大陸架
障壁島
藻類災害預警信號
飽和潛水
食物鏈
蝗災
原始湯
海底石油
海綿
領海
生命探測儀
玉帶海雕
防波堤
旱災
紅珊瑚
灰鯨
貽貝
多孔動物門
海洋細菌
搜救犬
堰塞湖
江豚
海兔
海洋性氣候
包紮
噬人鯊
白腹軍艦鳥
黑潮
造礁珊瑚
藻類
SARS
抹香鯨
海洋經濟
霍亂
海洋植物
黑鯛
瘋牛病
蘇塞克斯號沉船
藍舌病
塘鯴
北海獅
口蹄疫
板塊運動
海洋文明
墨魚
海草床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底可燃冰
海洋衛星
關東大地震
馬蹄蟹
斑海豹
地震波
大菱鮃
海綿動物
海底淡水
大西洋[海洋]
南海
集群
錳結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