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鱟的身體分為以關節相連的3部分:
寬闊馬蹄形的頭胸部,小得多的分節的腹部和一根長而尖的尾劍(尾節)。頭胸部上表面光滑,隆起,側面有一對複眼,中脊前端有一對能感受紫外線的單眼。頭胸部的腹面有6對附肢:第一對稱為螯肢,專門用以捕捉蠕蟲、薄殼的軟體動物和其他獵物;其他5對附肢圍繞於口周圍,其功能為步行和進食(步足),每個步足的基節內側有長刺,用以剝離食物並將其滾入口中。最後一對步足基節後面有一對退化的附肢,稱為脣瓣。
食物進入磨胃(砂囊)後被磨碎。體內有一個大型的器官,稱為肝胰腺,可將消化酶分泌入長形的胃腸內;主要的排泄器官為一對長形的基節腺,開口於第4對步足的基部。頭胸部的神經節癒合成環狀,圍繞食道。生殖腺多分支,分布於體內大部分區域。頭胸部附肢之後有一個橫行的板狀片(厴),覆蓋著書鰓。書鰓有節奏的拍動並激起水流,以進行呼吸。
鱟有四隻眼睛,兩隻單眼,兩隻複眼。在頭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兩隻小單眼,緊挨著,中間只有一條黑線相隔。小眼睛對紫外光敏感,用來感知亮度。在鱟的頭胸甲兩側有一對大複眼,每隻眼睛由若干個小眼睛組成。
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鱟的複眼有一種“側抑制”現象,能使物體的圖像更加清晰,人們將這一原理套用於電視和雷達系統中,提高了電視成像的清晰度和雷達的顯示靈敏度。為此,這種億萬年默默無聞的古老動物一躍而成為近代仿生學中一顆引人矚目的“明星”。
身體由頭胸部、腹部和劍尾三部分組成。頭胸部和腹部均向背面隆起,前面較圓厚,往後趨向扁平,後面延長在劍尾,沿腹部外緣並排著側緣棘,構成鱟的特殊體形。鱟雌雄異體。以及呈長紡錘形,位於頭胸部背甲心區下面的圍心腔內;心臟的背面和側面在8對心孔。暗褐色的鱟,長得像瓢一樣。頭胸部上頂著一個寬闊的背甲,背凸腹凹,如馬蹄形。它有兩對眼睛,一對複眼生在頭胸甲兩側,一對單眼長於背部前端。頭胸部的腹面不分節,有六對附肢,一般如鉗狀,只有第六對像耙子一樣,用來挖土;成年雄體的第二對末端是彎鉤狀的,以便結尾時抱住雌體。鱟有一個很長很鋒利的尾劍,是用來防衛的武器。
從拇指大小到成年要15年,雌鱟要蛻殼18次,雄性19次。
幼鱟沒有尾劍,身體縱分成中央和兩側三個部分,很像三葉蟲的幼蟲,這也說明鱟與三葉蟲有著親緣關係,同樣是研究動物進化史的珍貴材料。
生活習性
食性廣,以動物為主,經常以底棲和埋木本的小型甲殼動物、小型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星蟲、海豆芽等為食,有時也吃一些有機碎屑。鱟類一直作為人類的食物,又是軟殼蟹類的天敵。如果是幼體鱟,食物以單胞藻、輪蟲、豐年蟲幼體、橈足類為主。如果是成體可以食蝦和小魚。最具特點的就是鱟的血是藍色的。
為暖水性的底棲節肢動物,棲息於20-60米水深的砂質底淺海區,喜潛砂穴居,只露出劍尾。鱟類在港灣的水域中最為豐富,冬季見於中等深度的水中,夏天在潮間帶的泥灘上。
繁殖時間
中國鱟在中國福建沿海從每年的4月下旬至8月底均可繁殖。通常於日落後,在大潮的沙灘上產卵,自立夏至處暑進入產卵盛期。大潮時多數雄鱟抱住雌鱟成對爬到砂灘上挖穴產卵。
每個雌鱟由一個或多個雄鱟伴隨,在沙上挖一系列淺坑,每個坑中產卵200~300粒,然後雄鱟用精液將卵覆蓋。一般產卵地點正好在高潮線下。數周后幼體從卵中孵出,約長5毫米(0.2吋),以貯存的卵黃為營養來源。第二幼體期的個體已有一條短小的尾節,以小型動物為食,在泥灘中越冬。第三幼體期的個體形似微小的成體。幼體經蛻皮進入下一個幼體期,此時表皮圍繞頭胸部邊緣裂開,然後脫落。每次蛻皮體長即增加約25%。到9~12歲時約蛻皮16次達到性成熟。成體以海生蠕蟲為食,身上常覆以各種帶殼的生物。
每當春夏季鱟的繁殖季節,雌雄一旦結為夫妻,便形影不離,肥大的雌鱟常馱著瘦小的丈夫蹣跚而行。此時捉到一隻鱟,提起來便是一對,故鱟享“海底鴛鴦”之美稱。
分布範圍
現存3屬:兩屬分布於亞洲沿岸,一屬分布於北美沿岸。最熟知的種是唯一的美洲種美國鱟(Limulus polyphemus),體長可達60公分(2呎)以上。另外3種:三刺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 中國鱟)、巨鱟(T. gigas)和Carcinoscorpinus rotundicauda,分布於亞洲,從日本到印度,此3個種在形態和習性上均似鱟屬(Limulus)。
分布於亞洲沿海和北美沿海。
美洲鱟分布於北美東海域,即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以南,墨西哥灣沿尤卡坦半島到美國的緬因州沿岸。也即北緯19度至45度的狹窄海域。
中國鱟在國內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沿海海域,其主要來源有湛江、北海、長樂、平潭等地。國外分布於日本、菲律賓等地。
南方鱟,分布於印度、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圓尾鱟,分布於印度、孟加拉。泰國、印度尼西亞。中國廣西欽州、北海、海南儋州、臨高、澄邁、海口地區沿海也有分布。
鱟在數億年前出現並能夠繁衍不衰,一方面是鱟自身的繁殖能力較強,另一方面因鱟肉的口感較差,而且食用後容易發生機體過敏和中毒性休克等,由於鱟具有的特殊生理毒理性質,一直以來極少被人們捕殺。然而近些年來,因有些人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吃鱟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性,一些小商販在其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在進行盲目炒作和蓄意誤導,致使這種古生物鱟資源遭到嚴重破壞。這種濫捕濫殺東方鱟和對食用者生命安危於不顧的行為,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
經濟價值
中國毒理學會生物毒素專業委員會主任舒雨雁說:“血液呈藍色的鱟在醫學研究中有獨特作用。用鱟血製成試劑,再滴入注射液,若試劑立即凝固或變色,就說明注射液內含有使人發熱、休克甚至死亡的細菌類毒素。”
鱟的血液中含有銅離子,它的血液是藍色的。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可以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可用它對毒素污染進行監測。科學家也使用鱟血研究癌症。但是,對鱟抽血後,它們就被放生。
在美國、日本成功研製出鱟試劑後,中國的一些科研單位對鱟進行大量研究,廈門大學和廈門醫藥研究所鱟研室(廈門鱟試劑廠前身)上海水產學院等對鱟的生物學特性及人工飼養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並發表了相關論著,為中國鱟試劑的生產奠定基礎。廈門醫藥研究所吳偉洪先生(現廈門鱟試劑廠廠長)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先後出版了四冊《鱟與鱟試劑法論文彙編》,推動了中國鱟試劑的推廣使用。因成功研製出鱟試劑,人民畫報1980年第12期還對其進行專訪。吳偉洪先生1982年原著的科教電影《藍色的血液》在第12屆西柏林綠色農業電影節上獲金穗獎。
截止到2009年,僅有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少數國家能進行商品生產,而這些國家都以海上捕鱟制試劑,因連續數年捕殺成鱟,已感資源衰退。廈門大學等單位曾對鱟進行人工飼養。但因採血次數多飼養時間超過一年的鱟,出現明顯貧血等現象。鱟每年冬季會游回深海冬眠,因此鱟人工養殖難度還很大。鱟因環境影響,數量不斷減少,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已將其列入二級保護動物,我國台灣金門、澎湖及香港等也設立了鱟保護區。但是仍有不少不法分子亂捕濫殺鱟,另有部分甲殼素廠家大肆低價收購小鱟用來製造甲殼素也是造成鱟數量減少的重要原因。
鱟試劑可廣泛用於注射液、放射性藥品、疫苗及其他生物製品、各種液體、食品和奶製品等的內毒素檢測和定量。
物種分類
世界上現存的鱟為兩亞科三屬四種,北美洲東岸海域產的美洲鱟,屬美洲鱟亞科(Subfamily Limulinae),東南亞海域產的東方鱟、圓尾鱟、巨鱟均屬鱟亞科(Subfamily Tachypleinae)。
藥用價值
肢口綱劍尾目鱟科動物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以尾狀刺及其腹內鱟珠入藥。鱟的肉、卵均可食用。其殼、尾、卵、肉和血均可入藥。洗淨曬乾。
性味歸經
鱟尾炭:鹹,溫。
鱟珠:澀,涼。
功能主治
鱟尾炭:止血。用於肺結核咯血,胃出血;外用治外傷出血。
鱟珠:清熱解毒。用於咽喉痛。
用法用量
鱟尾炭:1~2錢;外用適量。
鱟珠:1~2分,水沖服。
用藥忌宜
孟銑:“多食發嗽及瘡癬。”
古籍考證
出自《嘉祐本草》;①《本草拾遺》:“鱟,生南海。大小皆牝牡相隨。”②《綱目》:“鱟,狀如熨斗之形,廣尺余,其甲瑩滑,青黑色,鏊背骨眼,眼在背上,口在腹下,頭如蜣螂,十二足,似蟹,在腹兩旁,長五、六尺,尾長一、二尺,有三棱如棕莖,背上有骨如角,高七、八寸,如石珊瑚狀,每過海,相負示背,乘風而游,俗呼鱟帆,亦曰鱟BI。其血碧色,腹有子如黍粟米,可為醯醬。小者名鬼鱟,食之害人。”
——《全國中草藥彙編》
保護級別
一、中國鱟與南方鱟為省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為瀕危級別。
二、圓尾鱟為省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為易危級別。
保護區
遂溪自然保護區
廣東湛江遂溪中國鱟自然保護區,經遂溪縣人民政府2000年9月7日《關於設立中國鱟自然保護區的批覆》(遂府函「2000」47號)設立。
遂溪中國鱟自然保護區位於遂溪縣草潭鎮角頭沙咀東北至西北(即東至:109°47′59″,西至:109°45′08″,南至:21°20′08″,北至:21°22′35″)海域,總面積1000公頃。保護區內設有面積350公頃的核心區;面積510公頃的緩衝區;面積140公頃的實驗區。
平潭島特別保護區
平潭島是大陸享譽世界的產鱟區,當地中國鱟產量曾居全國第一,然而,由於福建人愛吃鱟,大量捕抓及各種原因,上世紀末,平潭中國鱟已難覓蹤跡,成為了瀕危物種。多年來,平潭縣和福州市政府不斷加大中國鱟的保護力度,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捕捉、馴養繁殖、經營利用、收購、出售中國鱟及其產品,以此來加強對中國鱟的保護。然而,由於中國鱟生長周期長,幼年的中國鱟需要近13年時間才能繁殖,因此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2010年4月,記者從福建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了解到,福建平潭島中國鱟特別保護區正在醞釀建設中。這個保護區建成後,可為中國鱟提供繁衍和越冬的安全場所。
南三島鱟類自然保護區
2003年11月20日,經湛江市坡頭區人民政府批准(湛坡府函[2003]45號文),建立了南三島鱟類自然保護區,級別為縣級,主要保護珍稀瀕危的中國鱟和圓尾鱟等鱟類品種。
該保護區位於風光秀麗的南三島東部下利劍沙至大王廟一帶海域,面積2185.5公頃,其四至範圍坐標為:
N21°11′48″,E110°37′18″; N21°11′48″,E110°38′54″;
N21°08′06″,E110°37′30″; N21°08′06″,E110°35′24″。
保護區功能區劃分為核心區、試驗區和緩衝區,其中核心區面積838.1公頃,試驗區面積488.6公頃,緩衝區面積858.8公頃。
廣西中國鱟保護區
2009年3月,廣西漁政部門在檢查中發現,濫捕濫殺這種珍貴動物的現象在沿海地區非常嚴重。中國鱟的數量正在急劇減少。
由於北海水質好,無污染,特別適合中國鱟生存,有關部門正在籌劃建立一個中國鱟保護區。
國外文獻表明至少有11種遷徙鳥類及部分魚類以鱟卵為主要食物,因此鱟也是生態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鱟數量減少,將對生態造成一定影響。部分生物學家及鱟試劑廠家等已向國家建議設立鱟保護區及立法保護鱟。
瀕危原因
一、作為醫藥被利用:用鱟血細胞製成試劑,可以快速而靈敏檢測內毒素,中國鱟是鱟試劑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被大量獵殺。
二、作為食物被利用:中國鱟在其分布地成千上萬地被捕撈,銷往全國各地,並被當成盤中餐,資源嚴重減少。
食用有害
在世界部分國家包括國內某些地區有食用鱟的習慣,方法也各不同,有烤的,煲湯的。
但據世界各國醫學界的研究表明:食用鱟對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著極大危害。
1.鱟肉內含有一種大分子非特異蛋白致敏性物質,吃鱟可引發皮膚過敏性斑疹、紅腫和搔癢,嚴重時導致過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應,中毒的死亡率較高。這種現象早在1988年《中國海洋藥物雜誌》第三期,由廣西海洋研究所梁廣耀等人報導的“廣西沿海鱟類毒性調查初報”情況相一致。
2.鱟的肉質含有大量內環醯胺嘌呤類化學物質。根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嘌呤類物質在體內代謝不完全或蓄積時,是導致痛風疾病發生髮展的重要原因。
3.鱟血漿的主要成分是血藍蛋白,每1ml血藍蛋白含重金屬有機銅(Cu2+)在0.28~0.31mg(鱟脫離水面時間長短差異)。按每隻(雄、雌性)鱟平均體重比值計算,成年鱟的血漿及肉質中含這種銅自質(Cu2+)分別在600~1300mg。據醫學研究表明:這種重金屬(Cu2+)進入人體後隨血液循環主要蓄積在肝和腎臟,對肝、腎功能不全者,可加速肝細胞壞死或肝硬化的發生髮展和引發腎功能衰竭氨中毒等併發症。此外,這種(Cu2+)質還可引發人體造血機能障礙和影響幼兒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等。
人工育苗
中國鱟由於具有很高的經濟和藥用價值,遭受大規模濫捕亂殺,鱟數量急劇銳減,目前我國鱟資源已面臨枯竭的危險.人工育苗及海區放流是一種保護和恢復鱟資源種群有效可行的措施.研究人員從2004年7月至9月,在廈門水產技術推廣站進行鱟人工授精,並以人工授精培育的鱟幼體為材料,模擬海區生態環境,自2004年10月14日至2005年3月15日進行鱟幼體鑽沙、鑽泥實驗,並比較幼鱟在不同生態環境生長發育情況,總計152 d.結果表明,幼鱟具有鑽入沙或泥的生活習性,且幼鱟在含沙或泥的海水比在普通海水中生長發育的情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