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淡水

海底淡水

海底淡水是指自然界賦存於海底之下具有較大空隙度的地層或構造中的淡水資源,以及沿著這些含水地層或構造在海底的出口噴涌而成的海底淡水泉或滲泄而成的彌散型海底淡水泉。

基本簡介

海底淡水開發

在幾十萬年前有些海底還是一片陸地,陸地上眾多的河流和星羅棋布的湖?白為形成地下含水層創造了有利條件,儘管後來經歷了多次海陸變遷,但其中的水分被原封不動地保存了下來;另一方面,海底含水層中的原積鹹水在自然條件下,經地下水質點的彌散作用和對流作用可自發淡化成淡水,成為海底淡水的次生源。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有專家來到嵊泗縣,根據長江三角洲地區古地理位置及水文地質特徵,推斷嵊泗海域可能存在長江古河道,海底蘊藏著豐富的淡水資源,可以開發作為島上居民生活用水。希臘愛琴海海底的一處湧泉,一晝夜能流出100萬立方米淡水。海底淡水資源的生成、聚集和保存需要一定的地質條件。原生的地表淡水需運移、過濾、儲存到海底之下有一定保護作用的蓋層地區才能保存。而新生代近岸區海平面相對於陸棚邊緣的頻繁升降變化,正好為河口海底淡水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生、運、濾、儲、蓋”組合條件。

目前中國海底淡水主要集中在大型河口地區、沿海多個海灘區。根據資料對珠江河口初步估計後的數據顯示,該河口海底淡水資源的靜儲量在12億—16億立方米之間,天然補給量可達每年40萬立方米,一經開採,水力梯度增大而引起的開發補給量可達每年80萬立方米。

徑直湧入海洋的地下水則以泉的形式出現於世界許多近岸地區,如美國弗羅里達兩岸,環太平洋的多個地區等。在希臘東南面的愛琴海海底有一處湧泉,一晝夜就能流出100萬立方米海底淡水。中國也有如大連灣的“海中龍眼”泉等。有些海泉淡水量大到可以滿足當地人的用水需求。

形成及來源

海底淡水
地球的表面70%是水,但可供人使用的淡水卻不是很多,隨著人口的增長,環境污染的加劇,淡水資源日趨緊張,於是科學家把目光轉向了海洋。科學家們在海底發現有甘甜的淡水,而且數量驚人。例如,在希臘東南面的愛琴海,海底有一處湧泉,一晝夜能流出100萬立方米淡水。關於其來源,各國科學家經過艱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論,主要有滲透理論、凝聚理論、岩漿理論、沉降理論等。

滲透理論

滲透理論認為,海底的淡水來自陸地。海洋每年有33萬立方公里的海水被蒸騰,化為雨雪降到陸地上之後,一部分滲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層,便形成了蓄水層。如果這蓄水層靠近大海,淡水就有可能透過海岸流入海底的岩層中。

凝聚理論

凝聚理論認為,地面上的淡水滲入海底只能達到一定界限,但實際上在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顯然這些淡水不是來自陸地。海底的有些海水是那裡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聚而成的。岩漿理論認為,地球深處存在著放氣帶,那裡每時每刻都釋放出數量驚人的氣體,其中有大量的氧氣氫氣,它們相互結合便形成了岩漿水(又稱原生水)。據推算,地球內部有140億立方公里的原生水,約為地球表面水量的10倍,沉降理論則認為,地下水的起源與海底沉積物的沉積過程相聯繫。海水中攜帶的大量泥沙,一層層地沉積在海底,下層的沉積物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擠出來;被擠壓的水又隨沉積物的下降,被帶入地層深處,形成了地下水。

不管哪一種理論更符合實際,但在海底有藏量豐富的淡水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科學家們構想,有朝一日在海上建成淡水廠,用鑽機像鑽石油一樣鑽淡水。沉降理論則認為,地下水的起源與海底沉積物的沉積過程相聯繫。海水中攜帶的大量泥沙,一層層地沉積在海底,下層的沉積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擠出來;被擠壓的水又隨沉積物的下降,被帶入地層深處,形成了地下水

存在條件

海底淡水資源的生成、聚集和保存需要一定的地質條件。原生的地表淡水需運移、過濾、儲存到海底之下有一定保護作用的蓋層地區才能保存。而新生代近岸區海平面相對於陸棚邊緣的頻繁升降變化,正好為河口海底淡水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生、運、濾、儲、蓋”組合條件。

運移條件

大量實際資料表明,地質歷史中海平面相對於陸棚邊緣的升降變化是頻繁出現的,相應地使大陸架大河口區的古河谷經歷多次“河流下切−河床沖積−海進退積−海退前積”的周期性發育過程,從而造就多期巨大規模的埋藏古河道系統,這些被埋藏的古河道及古陸架。陸坡上發育多套沉積層序,其中有高水位體系域,海進體系域和陸架邊緣體系域的河口灣。河流相衝積砂層、濱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緣和海岸平原砂層,以及低水位體系域的下切河谷相、河口灣相砂層、陸坡扇濁積與碎屑流沉積砂層及海底峽谷相與盆底扇的深水砂層,這些砂層的孔隙度大、透水性好、向陸沿埋藏古河道與陸表水相接。向海在陸架前緣有下切河谷口或海底峽谷口與深海盆相通,它們向海的自然坡降造成上、下游水位差。使含水層內具有良好的徑流動力,加上非破壞性的、與古河道有水力聯繫的控水構造!導水構造的作用,可進一步改善海底淡水的補給、運移、排泄等條件。

過濾條件

海底含水層的砂層本身就是一種天然的“濾水器”,深大斷裂控制的控水構造、導水構造、容水構造可促進地下水的深循環,同樣起著良好的過濾作用。這樣,經長距離砂層過濾和深循環過濾,水質會更新,可形成優質的天然淡水。

儲存條件

各種沉積體系域中的砂層是海底淡水天然的儲存空間,具有粗粒砂層的古河道谷、下切河谷和海底峽谷更是良好的儲水庫,較大型的古河道的發育常受深大斷裂的控制。深大斷裂及其派生的次級斷裂亦是良好的容水空間,加之它們兼有導水作用 故可大大提高海底淡水的靜儲量和開發補給儲量。

開採

開採歷史

哥倫布率領的航行隊就曾利用在奧里諾科河口海域中意外獲得的淡水順利解決了斷水危機。

1999年,法國納菲雅水公司首次進行了從海底汲取淡水的試驗。

2003年,該公司在義大利芒冬凡蒂米之間把一個不鏽鋼管固定在海床上,讓海底36米深處的淡水沿管道噴出海面,而後再用管道輸送上岸,水流可達每秒100升。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海底工業化取水。

2007年6月,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水文地質局水文三隊在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列島海域成功打出我國第一口海底淡水井,每小時出水量達120立方米。

各國情況

海底找水難在海洋上作業投資大、工藝複雜。但目前中國對海底淡水主要還停留在探測階段,尚未進行工業化利用,研究也幾近空白。有專家認為,海底找水難在海洋上作業投資大、工藝複雜,同時也難在改變人們的觀念。在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時,人們習慣於將目光集中在地表淡水上。淡水資源緊缺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而海底淡水具有資源儲量大、水質好、無污染的優點。如果有一天能夠將“像鑽石油一樣鑽淡水”的構想變為現實,對海底淡水資源合理開發,將有助於緩解近海島嶼和沿海城市淡水資源緊張的狀況。

2013年12月,有澳大利亞研究員宣稱在澳大利亞、中國以及北美和南非等地的海床上發現了近50萬立方千米的淡水資源。這些淡水資源一旦能夠開發出來,將會大大緩解人類水資源匱乏的問題。

法國

法國打出的淡水井,水流量可達每秒100升。舟山地處海島,整個舟山的缺水量達1.6億立方米。嵊泗縣404個島嶼用水主要依靠小水庫、海水淡化、從上海運水,其中海水淡化提供的水源占了大部分。但目前海水淡化每噸至少需要3到4元,從1998年施行的舟山大陸引水應急工程投資3億多元,其引來的爭議又不斷。早有專家指出,如果缺水城市全部調水,將帶來水資源的根本枯竭。此外,只要引水量超過其河流量的40%%,勢必引起泥沙淤積,河道堵塞,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

中國

中國在浙江舟山群島附近海域打出第一口海底淡水井,也為解決沿海地區淡水緊缺問題提供了一種思路。海底淡水的實際套用可追溯到1498年。當年,哥倫布率領的航行隊在奧里諾科河口海域中意外獲得淡水,解決了船上斷水危機。世界上首次實現的海底工業化取水發生在法國。2003年法國納菲雅水公司在義大利芒冬和凡蒂米之間把一個鬱金香花形的不鏽鋼管固定在海床上,讓海底36米深處的淡水沿管道噴射出海面,傾瀉進一個花冠形容器中,而後再用管道輸送上岸,水流量可達每秒100升。

2007年10月,在距離浙江舟山嵊泗縣21公里的海洋上,成功打出了一口淡水井,每小時淡水噴涌量達到近120噸。經化驗,雖然該井水中含的氯離子偏高些,但已經非常接近飲用水。經過處理後,這些淡水有望成為舟山居民生活用水的理想水源,而如果能把這些淡水運往缺水的嵊泗縣,將從根本上解決8萬多人的用水問題。

俄羅斯

俄羅斯一海洋學研究小組在太平洋海域進行實驗考察時,首次發現洋底有類似淡水性質的“隱淡水”。據這個海洋學研究小組透露,這種隱淡水的含量為1.7%—2.5%,而海水平均含鹽量為3.4%—3.5%。隱淡水並非靜止地存在於海底,而是從洋底岩層裂隙內噴涌而出。俄羅斯海洋學研究人員推斷,隱淡水並非原本就是淡水,這是一種被淡化了的海水。這種海水是在水壓作用下,經洋底岩層“裂隙高密度區”的氣孔的鹽析作用而產生,從氣孔涌流而出,以“潛流”的形式出現在洋底。俄羅斯研究人員提出,在世界各大洋的底部,擁有極為豐富的隱淡水資源。其蘊藏量可占海水總量的20%左右。他們認為,隱淡水的鹽析作用對判明洋底的變遷,海底隱淡水資源的進一步研究乃至開發利用,都是一個新鮮而有魅力的課題。

開採步驟

在下水安裝鬱金香形管道之前,深海作業專業公司作業船上的吊車會將傳輸的巨大的金屬管道送入水下,在吊車繩索的運送下,金屬管道由潛水員進行安裝。金屬管道將安裝在半球形的有機玻璃罩上,後者作為緩衝區,用來調節水源的水流量,尤其是當岸上下暴雨的時候。這個半球形有機玻璃罩還有一個功能,就是避免淡水與海水相混合。在此右側是一個遙控裝置,上面裝有攝像機,可以將水下作業的情景拍攝下來並將畫面傳導到水面上的作業船中。在淡水引出前的最後操作,是潛水員開始進行最後的操作:將下部的基座和管道與上部的“噴泉”對接。在將設備的兩個部分對接之前,我們還可以看得出淡水與海水相混合的區域。當實施對接後,由於淡水因比海水密度低,便很自然地從海面上的浮標之間噴湧出來。組裝這種設備僅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

山脈和石灰岩的存在預示著在海下可能存在淡水。經過對海岸的地理研究與調查,配備紅外攝相機的飛機檢測到了溫度的差距,這預示著湧泉的存在。在圖上列出的具有這種溫度差距的國家有: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南斯拉夫、希臘、希臘的克里特島、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賽普勒斯、利比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沙烏地阿拉伯、阿曼、阿聯、卡達、巴林、伊朗。除了該圖上列出的國家外,在佛羅里達、安的列斯、納米比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日本等地,也檢測出了淡水水源。

環境保護主義者難免提出疑問,那就是這種取水方式會不會破壞海下生態環境呢?“絕對不會的,”巴黎第六大學教授吉斯蘭·德·馬西里回答說。“雖然,我們有時會看到石灰岩層地下水水道的塌陷,但那都是經過了幾百萬年才出現這種情況的。”但同時,這位生態學家也指出,由於存在微小的裂縫,或由於岩石存在細小的孔洞,微量的海水也滲透到了海下的淡水水源中。水源位置越低,海水越容易滲透進去。對此,將通過一年的流量、溫度及鹽度測試,對滲透情況進行評估。這項評估工作將由保羅-里卡爾海洋學院學科負責人和艾克斯-馬塞大學教授納爾多·萬桑特負責。納爾多·萬桑特說:“在安裝取水裝置之前,我和同事派屈克·勒龍潛到海水中。我們在那裡建立了生態系統試驗點。那裡有豐富的珊瑚藻、紫紅色的柳珊瑚,還有海綿。取水裝置對這個生態系統的影響是零。”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完全放心。羅賓森林協會的成員傑克·伯納邁對此的回答就是:“最好能對海水中的動物及其變化進行詳細評估。”

最新發現

中國漳浦
“玉帶泉”和“淡水井”
在中國閩南的漳浦縣古雷半島東面,有一個盛產紫菜的小島叫菜嶼,距該島約500米處的海面上有一處奇異的淡水區,叫做“玉帶泉”。
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古巴東北部之間的海區,周圍海水含鹽量很高,但中國有一片直徑為30米的海域,水卻是淡的,這裡的水的顏色、溫度、波浪同周圍的海水不同,人們稱它為“淡水井”。
與上面提到的淡水井不同的是,這兩處淡水區,都是天然的。
成因
經過科學考察後發現,這些“淡水井”的海底都有一口噴泉,能夠源源不斷地噴出一股強大的淡水流,當噴出的淡水頂開海水占據了一定的位置以後,就形成了一個同周圍海水完全不同的淡水區。
幾十萬年前,有些海底還是一片陸地,陸地上眾多的河流和星羅棋布的湖泊為形成地下含水層創造了有利條件,所以有些海底仍儲存有淡水資源。
澳洲海底
2013年12月,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海底深處發現了龐大的淡水儲備。由於現有水資源逐漸變少,這些淡水可供後代使用。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文森特·波斯特說,他們在澳大利亞、中國、北美和南非附近大陸架的海底發現了約50萬立方千米的低鹽度水。
該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波斯特在談到這一發現時說:“這些淡水儲備的總量是我們在整個20世紀從地下抽出的水量的100倍。

最新訊息

科學家海底發現大量低鹽度水或解決水資源危機

中國網12月13日訊據卡達半島電視台網站12月11日報導,科學家在世界各地海底發現了約50萬立方公里的低鹽度水,他們認為這一發現可能為解決世界水資源短缺危機提供新的機遇。
通過對這些淡水水域的監測,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淡水可滿足澳大利亞、中國、北美以及南非等沿海城鎮的淡水需求。
不久前科學雜誌《自然》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這一發現的研究報告,該報告的第一作者文森特•波斯特說最新發現的海底淡水資源總量是二十世紀全球從地下抽出淡水數量的100倍。

海洋學相關知識(八)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陰極防護
進積作用
防污著
間隙水
間隙動物
長輕涌
長腕幼體
長狂涌
近濱帶
長峰波
長中涌
近海生物
飽和深度
飽和度異常
錨泊結構
近海平台
食碎屑動物
錨定資料浮標
輕便潛水器
鎧裝潛水
食微生物者
食底泥動物
風生噪聲
近海區
風浪譜
風浪玫瑰圖
鑽孔生物
鈣質軟泥
金星幼體
風因子
重疊冰
重力式結構
重力式平台
顆粒物界面
顆粒有機磷
重力取芯器
里亞海岸
顆粒有機氮
顆粒無機碳
軸對稱式海洋重力儀
達爾馬提亞岸線
順路觀測船
順岸碼頭
造船台
順壩
軟體動物學
靠船撞擊力
逆置層
超深淵帶
非生物轉移
非生物性懸浮物
適鹽生物
靜海環境
適溫生物
霧狀層
雪蓋冰
集聚分布
適光生物
退積作用
邊緣波
連續模型
陸界面
陸源腐殖質
輻射潮
連島壩
陸源冰
陸架波
陸上預製
超深淵動物
阿氏拖網
階段性浮游生物
多彎角蜂巢珊瑚
顆粒有機物
風時
假鐵星珊瑚
連續觀測
非造礁珊瑚
酸鹽
陸源有機物
粗糙刺葉珊瑚
膨脹薔薇珊瑚
超微型浮游生物
非飽和潛水
趨化性
連續培養
食植動物
風海流
遠洋沉積
風暴沉積
錨泊地
輕浪
黑白瓶法
鑽探船
黃海沿岸流
黃海暖流
顆粒有機碳
鳴震
魚類資源
顆石軟泥
魚探儀
高狹鹽種
轉流
驗潮井
駐波
標準厚絲珊瑚
餌料生物
順岸流
坎城海洋博物館
長頭夢想家
赤道逆流
面盤幼體
非洲板塊
靜止期
逆流
近海工程
大白鯊咖啡廳
隔水套管
日向礁
陷波
黃海冷水團
魚類學
近海
附生植物
食肉動物
邊緣盆地
長江沖淡水
趨光性
錨冰
風區
顛倒采水器
遙控潛水器
易變牡丹珊瑚
斯氏角孔珊瑚
聲學照明
驗潮儀
陸源沉積
食糞動物
邊緣海
食物網
粗野鹿角珊瑚
風浪
酸雨
顛倒溫度表
躍層
起重船
海洋空間站
黑煙囪
外大陸架
障壁島
藻類災害預警信號
飽和潛水
食物鏈
蝗災
原始湯
海底石油
海綿
領海
生命探測儀
玉帶海雕
防波堤
旱災
紅珊瑚
灰鯨
貽貝
多孔動物門
海洋細菌
搜救犬
堰塞湖
江豚
海兔
海洋性氣候
包紮
噬人鯊
白腹軍艦鳥
黑潮
造礁珊瑚
藻類
SARS
抹香鯨
海洋經濟
霍亂
海洋植物
黑鯛
瘋牛病
蘇塞克斯號沉船
藍舌病
塘鯴
北海獅
口蹄疫
板塊運動
海洋文明
墨魚
海草床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底可燃冰
海洋衛星
關東大地震
馬蹄蟹
斑海豹
地震波
大菱鮃
海綿動物
海底淡水
大西洋[海洋]
南海
集群
錳結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