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潛力
開發利用
新的可開發的海洋資源不斷發現。10年,海洋科技突飛猛進,新的可開發利用
的海洋資源不斷發現,海洋已成為巨量財富源泉,為解決困擾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與環境兩大問題展現了新的曙光。一是以海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海底多金屬結核資源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儲量巨大。二是海洋新藥物資源家族龐大。三是提取和開發利用深海基因資源前景廣闊。據估計,深海基因資源的市場潛力可達30億美元/年。四是海水資源綜合利用前景樂觀。隨著海水淡化成本的大幅下降,世界海水淡化市場一直以每年10%的速度擴大。總之,20世紀最後10年,多學科聯動的海洋科學發展,使新的海洋資源不斷被發現,由此,引發了世界範圍的以全面開發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為基本特徵的“海洋世紀”的到來。
快速增長
海洋經濟產出快速增長。近10年特別是“九五”以來,我國海洋經濟一直保持在年均兩位數的快速增長水平。“九五”期間海洋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為年均 15.7%。其中海洋漁業經濟總量仍高居首位,占總產值的51%,年均增長18%;海洋油氣業異軍突起,年均增長達到32.3%,產值位居第四;海洋交通貨物運輸量持續穩定增加,占海洋經濟總產值比重位居第二,為18%。另外,海洋旅遊業因統計口徑問題,僅是國際旅遊收入項,已經超過600多億元,占海洋經濟總產值的15%,位居第三,而尚未統計在內的國內濱海旅遊收入至少還有約1000億元。因此,濱海旅遊業實際上已經位居第二,並正在展現其強勁的發展後勁。預計,濱海旅遊業將迅速成長為我國海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首。
產業結構變化
海洋產業結構發生積極變化。我國海洋產業結構經過有意識的計畫調整,產業內部結構呈不斷最佳化趨勢。從“八五”末期海洋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的48∶14∶38到 “九五”末的50∶17∶33。最明顯的變化是,第二產業得到發展,第三產業升中有降,但整體經濟實力未減。海洋勞動就業隊伍擴大。海洋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海洋勞動就業結構的變化。
勞動就業增加
“九五”期間,海洋產業全職勞動就業增加了近40萬人。在海洋三次產業中的分布
也與產業結構相一致,海洋第一產業吸納了將近 70%的就業人口,以高新技術為主要支撐的海洋第二產業,勞動就業率較低,但勞動生產率最高。儘管海洋直接勞動就業統計數字只有400多萬人,但海洋產業還提供了約1000萬人的季節性或非全職工作機會。而且,目前我國的統計口徑只統計直接的行業勞動就業,而國際組織和美國、加拿大等已開發國家評價海洋就業貢獻的統計範圍非常寬泛,美國把臨海、與海洋開發利用相關聯的生存人口都計入海洋提供的生存機會之中,這樣,海洋對其國家的勞動就業就顯得極為重要。
新興海洋產業
海洋高新技術培育新興海洋產業。20世紀60年代以來,與海洋高技術研究與開發同步發展起來的是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高科技含量的海洋高技術產業,海洋高技術的迅猛發展引發帶動了海洋產業群的擴展壯大。1996年海洋高技術作為第八個領域列入國家高技術研究開發計畫(863計畫)。到1998年,我國海洋高技術產業的產值實現500多億元。我國的海洋高技術主要包括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及其產業、海洋生物技術和海水養殖業、海洋監測技術及海洋儀器製造業、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技術、海洋能開發技術、海洋信息技術等。
推動行業發展
海洋產業成為沿海地區經濟新的增長點。90年代興起的海洋開發熱潮,極大地推動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海洋開發已然成為沿海地區新的經濟成長點和跨世紀的地區發展戰略,海洋經濟在沿海地區的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從2000年情況看,海洋產業增加值3000多億元,占沿海省區市GDP總量5.5萬億元的 6.88%。海洋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海洋產業增加值總量)排列依次為廣東、山東、福建、遼寧、上海、浙江、江蘇、天津、海南、廣西、河北。最高的廣東省海洋產業增加值超過750億元。
海洋經濟發展處於成長階段。在世界範圍內,我國算得上是海洋大國,但還遠不是海洋經濟強國。我國海岸線總長位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積與陸域面積之比小於0.3,低於世界沿海國家的平均水平 0.96;海岸係數(單位陸地面積平均擁有的海岸線)0.00188,居世界第94位。我國海洋資源絕對值位居世界前10位的有:海岸線長度、大陸架面積、200海里水域面積、海港分布密度。海洋資源絕對量在世界範圍內排位較前,是優勢資源,但是,海洋資源的人均量很低。此外,我國的海洋產業正處於成長期,產業結構正從傳統海洋產業為主向海洋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崛起與傳統海洋產業改造相結合的狀態發展。
項目規劃
海洋經濟發展是蘇浙兩省十二五發展的重點和亮點。記者從兩省發改委了解到,蘇浙近日已經或即將出台海洋經濟發展重大項目規劃,總投資超過2.6萬億元。
記者昨天從浙江省海洋經濟工作辦公室了解到,該省即將出台《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經濟重大建設項目規劃》,重大項目490個,總投資12631億元,其中十二五期間將完成投資8020億元。490個重大項目主要涉及六大領域。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共136個項目,總投資2008億元,其中重點是海島道路建設。二是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共105個項目,投資3962億元,其中港口碼頭建設項目34個,分布在嘉興、寧波、舟山、台州和溫州等沿海城市。三是海洋清潔能源,項目40個,投資2572億元。四是海洋產業轉型升級,項目68個,投資2630億元,其中海洋石化項目是大頭,8個項目,投資高達2041億元。五是現代海洋服務業,項目97個,投資1153億元。六是海洋科教創新和生態保護,44個項目,投資306億元。
江蘇省2011年7月11日出台的《沿海開發五年推進計畫》,明確十二五期間將重點推動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骨幹項目,項目總計180個,投資達13447億元。180個項目涉及四大領域。一是基礎設施,項目有70個,如連雲港港一、二期工程、南京下游長江水深超過12.5米的深水航道整治、連雲港及鹽城新機場建設等,總投資4342億元。二是海洋新型產業,60個項目,投資6261億元。先進制造業方面,將重點推進連雲港大型煉化一體化、東風悅達起亞乘用車、南通同方高亮度發光二極體等項目,形成汽車、船舶、風電裝備、光電等一批千億元級產業;現代服務業方面,將推進連雲港大陸橋國際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南通滬通科技城、大豐港現代物流中心等項目。三是載體平台,項目有35個,投資2544億元。如建立科技創新平台,推進中科院(南通)海洋研究所、中科院(連雲港)能源動力研究中心、江蘇省海洋產業研究院等公共研發平台項目;在新興產業和臨港產業等重點領域建設100家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解決沿海開發的資金問題,還將建設投融資平台,設立並運營沿海產業投資基金,爭取首期募集資金100億元,到2015年達到200億元規模,同時計畫組建沿海發展銀行。四是灘涂圍墾,15個項目,投資300億元。
政策支持
財政部、海洋局2012年6月3日發布通知,決定以發展海洋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抓手,支持部分地方開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
這份名為《關於推進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的通知》明確:以海產養殖、海洋生物製藥等海洋生物產業為重點,給予專項資金支持;突破一批制約海洋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和重大技術,發展壯大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企業。
資金扶持三重點
財政部發力,力挺海洋經濟創新發展。
其中,對於海洋養殖,未來資金將主要扶持三項重點技術,即工業用藻類和動物新種質高效養殖、工業化循環水養殖和離岸型智慧型化深水網箱養殖。
至於第一項技術,相關檔案稱將針對食品工業和醫藥工業對瓊膠、卡拉膠等大宗產品的套用需求,重點支持高含量、高產量的優異藻類和動物原料養殖,以及海馬、產毒河豚等海洋藥源生物新種質產業化等。
而在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方面,未來將圍繞精確控制、環境友好、集約式海洋生物工業化養殖,支持年產200噸以上的精準高密度循環水魚、蝦類養殖產業化示範,具備線上實時監控、自動調控與投餌、水循環率達90%和產品優質健康等特點,形成集成生物、信息與工程技術的精準生產體系。
眼下,在日益嚴重的海水污染環境下,工業化循環水技術的發展為海水養殖提供了另外一種有效規模化生產途徑。
各地動作頻頻
海南、廣東、山東……為推進海洋經濟發展,各沿海省份動作不斷,紛紛出台政策並引導資金培育當地相關項目。
舉例來說,離岸智慧型化深水網箱養殖是近年沿海魚類養殖的推廣方向。據介紹,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作為高投入高產出項目,是當今魚類養殖最高生產力的代表之一。
就在“十二五”期間,海南、廣東、山東均計畫實現養殖規模翻一倍以上,包括國聯水產(6.150,0.00,0.00%)等公司近期也開展深水網箱產業園區計畫,大力推動相關技術套用。
對此,上述通知明確:未來將主要針對海水網箱養殖發展中的小型、分散等問題,支持年生產60個以上適合20米至30米水深的離岸型智慧型化深水網箱養殖系統,開展年產300噸魚類養殖的產業化示範,形成從苗種培育到加工銷售一體化的運營模式,建立深水網箱養殖產業規範體系。
優勢產業先行
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以及海洋裝備的藍圖已現。
上述通知表示:將支持海洋生物創新醫藥、新型海洋生物製品和材料發展,包括海洋創新藥物(含二次開發)和中藥等。
在海洋生物製品方面,資金支持範圍包括年產150噸以上蛋白酶、脂肪酶等海洋新型酶類、年產15噸以上生理活性功能顯著的海洋糖類、脂類等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等。
海洋裝備的支持範圍則涵蓋海洋觀測與探測裝備、海洋生物產業裝備和海洋工程配套裝備與設備三類。
下一步,相關部門要求山東、廣東、浙江等沿海示範地區在海洋生物高效健康養殖、海洋醫藥與生物製品、海洋裝備等三大領域中選擇一個最有基礎的作為示範重點,儘快取得突破。
未來,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將採取目標考核、滾動支持、包乾使用的方式,支持相關科技成果的轉化、產業化和市場培育。
《海洋經濟》
期刊簡介
期刊名稱:海洋經濟
英文名稱:Marine Economy
主辦單位: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出版周期:雙月
出版地:天津市
語言種類:中文;
期刊開本:16開
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5-1647
國內統一刊號:CN 12-1424/P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海洋經濟
創刊時間:2011
聯繫地址
地址:天津市河東區六緯路93號
郵政編碼:300171
投稿須知
1、文稿應具有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字精煉。2、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徵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後次序,接錄稿通知後不再改動。3、論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字、正文、參考文獻等。使用外文字母與符號時,一定要分清斜體、大小寫、上下角字母、數碼的符合位置高低及使用規則。4、來稿文末應附帶詳細的作者簡介(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工作單位、職稱、職位、研究方向)和作者聯繫方式(手機、聯繫地址、郵編、信箱、QQ等)。5、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方便以後聯繫作者。6、來稿應該保證原創,嚴禁抄襲,來稿本著文責自負的原則,作者切勿一稿多投。7、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8、稿件投到本刊之日期,三個月後不見採用通知,可自行處理。因人力有限,恕不另行通知。9、論文發表後,贈當期雜誌1-2冊,以供作者使用。10、本站並非海洋經濟雜誌社,作者若向該刊投稿,請直接與海洋經濟雜誌社編輯部聯繫。11、文責自負, 編輯部有權對稿件做技術性、文字性修改 , 在徵得作者同意後可以進行實質內容的修改。12、論文發表後 , 著作權即屬於編輯部所有(包括上網的著作權)。13、作者需交納審稿費和發表費, 編輯部將給予一定的稿酬,同時贈寄當期雜誌1 冊或2冊。14、為了適應信息化建設的需要,擴大作者學術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和“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作者若無特別聲明,一律視為同意收錄。
海洋學相關知識(八)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
海洋科學
海洋是許多動植物的生活環境。海洋中的綠藻是大氣層氧氣的主要生產者之一。熱帶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統。對於深海的生物人類今天還所知甚少。從海嘯到赤潮,從海洋到陸地,天災無情人間有情,認知各種自然現象的本質才是人類能夠從容面對一切困難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