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
溫嶺道情歷史悠久,大約始於明末,盛於清代,尤以清末民初最為流行,那時時局動盪,天災人禍,百姓生活於水火之中,不少饑民為求溫飽求師學藝,以排街、道情、蓮花等形式求乞于山野村落、街頭巷尾。當時在溫嶺境內,以東鄉(新河、濱海箬橫一帶)最為突出,出現了不少較有名聲的道情藝人。到了抗戰後期,白峰中庫的度四(已故)、高龍的李梅寶(已故)、西浦的陳寶玉等人唱道情的名氣差不多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但是人們都不知道他們的姓,都在他們的名字前加以“討飯”二字。解放後,道情藝人翻身得解放,政府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立曲藝協會,陳寶玉還當上浙江省曲藝協會的理事。此後,相繼出現了梁啟炳(已故)、張聲平(已故)、袁士友、姜寶林、蔡振法等道情藝人。1964年,由白峰鄉毛中滿作詞、縣文化館陳定夫配曲、箬橫鎮林作鑒和江素雲兩人演唱的溫嶺道情《小寶媽》,從箬橫鎮一級一級一直唱到杭城,參加全省農村文藝匯演獲獎,並被灌製成唱片而轟動全省。正當準備上京參加全國匯演得時候,卻因故未成。目前,溫嶺道情作為第三批台州市非遺名錄,與黃岩、三門等到請合併為台州市級申報的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