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平泉縣位於河北省承德市東部,地處燕山山脈末端,河北、遼寧、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
燕山大板是平泉縣境內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文化,系1975年平泉縣文藝工作者根據劉文亮演唱的《種子迷》的錄音,不斷研究、創作而發展起來的。
同年,縣業餘快板書演員馬雙福求教於劉文亮先生,被劉文亮先生收為入室弟子,得到真傳,並流傳於平泉境內。燕山大板於平泉的三十年發展中,在保留了原風格的基礎上,對音樂、伴奏和技巧做了很大的改革,對該曲種進行了共同研究,不斷探索和創作演出而發展起來。
在平泉發展的幾十年中,曾多次在國家、省、市獲獎,其中《補婚禮》曾榮獲1997年全國戲劇曲藝小品群星獎大賽中的優秀獎,同時使燕山大板這一曲種得到了有關領導和專家、評審的肯定和好評,該曲種正式得以確定。
曲藝特點
燕山大板屬快板類曲種,與傳統快板書所用竹板形同略小。演唱形式不拘一格,可一人單唱,也可多人群唱,邊舞邊唱。演唱者一手執大板,一手執小板(亦稱“節子”)。
根據樂曲的拍式與唱段內容,借鑑舞蹈中各舞姿及“河北落子”部分擊板動作,加以發揮、創新,雙手有機配合,打擊出不同節奏的點式和花樣。
燕山大板的表演形式活潑新穎,協調優美,音樂爽快清新,演出場面高亢豪放,不僅具有很強的互動效應,容易傳唱,而且對各類題材的唱段都能適應。
表演形式
《燕山大板》的表演形式活潑新穎,音調優美,爽快清新。不僅具有很強的互動效應,容易傳唱,而且對各類題材的唱段都能適應。《燕山大板》有16個曲牌,基本能滿足舞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各種表演形式。其中“硪歌引”、“大開門”“八段錦”、“潮水怒”等曲牌最為百姓喜聞樂見。《燕山大板》屬快板類曲種,與傳統快板書所用竹板形同略小。演唱形式不拘一格,可一人單唱,也可多人群唱,邊舞邊唱。演唱者根據樂曲的拍式與唱段內容,借鑑舞蹈中各種舞姿及“河北落子”部分擊板動作,加以發揮、創新,雙手有機配合,打擊出不同節奏的點式和花樣。
《燕山大板》是一個表現力很強的曲藝形式,通常是一人表演,用三弦、二胡、揚琴等民族樂器伴奏,演唱者左手持小板,右手持大板,掌握節奏,演員在表演過程中,除用一般手勢表演外,還可根據故事情節需要設計各種表演手段。燕山大板在發展中不斷成熟和創新,之後又將河北梆子、西路評劇、京韻大鼓、關外的勞動號子、京東大鼓的音樂素材融入其中。
在數板上借鑑王鳳山派的甜、脆、爆、俏的特點;在竹板的打法上將“翻、轉、磕、扣、抖、代、輪、連”等技藝亮給觀眾;在表演上,根據內容情節的需要,借鑑了戲劇、皮影的表演技巧;在伴奏上,又增加了竹笛、笙、板胡等樂器,有效地提高了曲種的藝術感染力。
燕山大板的表演形式為演員持大、小板強弱並打,掌握速度,另有三弦、揚琴、大阮、二胡、竹笛、笙、板胡等樂器伴奏。燕山大板是一種表現力很強的曲藝形式,唱腔優美,在原有基礎上,在縣曲藝工作者的協助下,結合馬雙福本人的業務,加以改進,使其更加完善,曲調豐富,高亢悠揚,火爆熱烈,感染力強,富有北方勞動人民豪放的性格。
發展現狀
《燕山大板》剛趨雛形時便受到了本市及周邊地區各界人士的關注和重視,1976年底,在石家莊市舉行的全省文藝匯演中,《燕山大板》以獨特的風格深深吸引了所有的觀眾,並因此而獲獎。河北省廊坊市著名相聲演員劉文亮在參加全國曲藝調演中表演的《燕山大板》獲得金獎,並得到全國曲藝界充分肯定。劉文亮老師表演的《燕山大板》“種子迷”,唱腔高亢,表演優美,吐字清澈,板式新穎,轟動一時,各地、市、縣文藝團隊紛紛錄音、錄像,帶回去研究和學習,成為當時眾多《燕山大板》追捧者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劉文亮老師為《燕山大板》的傳揚和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燕山大板面臨著後繼無人和發展創新的局面,原有的創作人員和表演者不是已故,就是已到花甲。要繼承和發展這項獨具本土氣息的藝術形式,使之重新散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已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制定了一系列搶救保護措施,以確保燕山大板得以繼續發揚光大。
1977年為普及《燕山大板》和為三河培養文藝教師的需要,三河縣政府在河北省和廊坊市有關領導的支持下,專門在燕郊高級中學成立一個文藝班,在全縣範圍內招收了63名各國中學校中的學生文藝骨幹,組成了燕郊高級中學59班(文藝班)。計畫把培養出的優秀學生派往各地、市,進一步把《燕山大板》這一曲種在全省進行推廣,使之成為河北省的文化品牌。陳克強老師任文藝班班主任兼器樂和樂理教師,劉燕老師教舞蹈藝術,胡嘉良老師教美工兼節目創作,白錦老師任聲樂指導。文藝班開設的專業課程有樂理、器樂、舞蹈、聲樂、美工等,同時還開設了語文,數學、體育、政治等基本文化課程。
至1979年,此曲種不僅在三河市內已普遍流傳,河北省近十幾個縣的文藝工作者及業餘文藝愛好者都到三河進行學習。此曲種在當時的華北一帶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河北省文化局和廊坊群藝館為支持、開發《燕山大板》和培植全省唯一的一個“文藝班”,陸續往三河燕郊高級中學派來有關專家和老師,他們常年與學生同吃同住,同時兼任文藝班的音樂、舞蹈、器樂、編劇、後台等課程。河北省著名編曲、配器和器樂演奏家李際安老師任樂隊總教練;著名舞蹈演員關媛媛老師任編舞和舞蹈教師;著名編劇和導演羅老師任總指導;三河評劇團王德華老師負責《燕山大板》的編曲和導演;三河評劇團著名演員趙曉君老師配合王德華老師進行唱腔設計。
傳統的節目
傳統的節目有《老倆口上陣》、《進城路上》、《掐尖》、《捉髒》、《故鄉情》、《頭雁高飛群雁鳴》、《張老漢騎電驢》、《補婚禮》等作品。
相關新聞
平泉“燕山大板”引中央機關關注
“公僕決策順民意,一呼百應正氣通。勤政廉政人稱頌,創先爭優再攀登。”最近,由平泉縣省級非遺傳承人馬雙福等創作排練的省級非遺保護項目燕山大板《群雁高飛頭雁領》,參加了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主辦、承德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承辦的中央紀檢第六檢查室黨員活動日的聯誼演出。
平泉的傳統曲藝節目能引起中央機關的關注,緣於平泉對燕山大板這一曲藝形式的保護和傳承。
燕山大板曲藝於2008年被批准為河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燕山大板屬快板類曲種,是河北三河特有的一種曲種。1975年,平泉縣業餘快板書演員馬雙福求教於創始人劉文亮,1986年正式拜師,並被劉文亮先生收為入室弟子,得到真傳,燕山大板在平泉境內廣泛流傳,並深受歡迎。因此,馬雙福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平泉燕山大板的傳承人。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馬雙福對燕山大板藝術刻意求新,揚己之長,使之發揚光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在全縣重大節慶的活動現場,始終活躍著馬雙福的身影,迴蕩著燕山大板爽快清新的曲調。
馬雙福介紹說:“燕山大板是一古老的曲種,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時代色彩,讓古老曲藝演繹出昂揚向上的時代精神,寓教於樂。”據統計,多年來馬雙福創作排練了《補婚禮》、《將軍探嫂》、《捉贓》、《頭雁高飛群雁鳴》、《張老漢騎電驢》、《掐尖》、《進城路上》等多部作品,並多次獲獎。此次參加演出的《群雁高飛頭雁領》充分表現了新時期人民公僕求真務實、勤政為民的精神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