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海南五針松(學名:Pinus fenzeliana)是常綠喬木,枝輪生,冬芽紅褐色,芽鱗疏鬆,覆瓦狀排列。嫩枝上長有針葉,針葉是著生在枝葉交接處的節狀葉枕上,每根松針的外圍都有一層厚厚的角質層和一層臘質的外膜,這樣就減少了松樹身上水份的喪失,保證該物種可以在很乾燥的環境下生存。一年生枝較細,淡褐色,無毛,乾後變深紅褐色,有明顯縱縐紋和橫縐紋;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廣西、海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000米至1,600米的地區。
個體特徵
海南五針松是喬木,高達50米,胸徑2米;幼樹樹皮灰色或灰白色,平滑,大樹樹皮暗褐色或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脫落;一年生枝較細,淡褐色,無毛,乾後深紅褐色,有縱皺紋,稀具白粉;冬芽紅褐色,圓柱狀圓錐形或卵圓形,微被樹脂,芽鱗疏鬆。針葉5針一束,細長柔軟,通常長10-18厘米,徑0.5-0.7毫米,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鋸齒,僅腹面每側具3-4條白色氣孔線;橫切面三角形,單層皮下層細胞,樹脂道3個,背面2個邊生,腹面1箇中生。雄球花卵圓形,多數聚生於新枝下部成穗狀,長約3厘米。球果長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圓形,單生或2-4個生於小枝基部,成熟前綠色,熟時種鱗張開,長6-10厘米,徑3-6厘米,梗長1-2厘米,暗黃褐色,常有樹脂;中部種鱗近楔狀倒卵形或矩圓狀倒卵形,長2-2.5厘米,寬1.5-2厘米,上部肥厚,中下部寬楔形;鱗盾近扁菱形,先端較厚,邊緣鈍,鱗臍微凹隨同鱗盾先端邊緣顯著向外反卷;種子栗褐色,倒卵狀橢圓形,長0.8-1.5厘米,徑5-8毫米,頂端通常具長2-4毫米的短翅,稀種翅寬大(長達7毫米,寬達9毫米),種翅上部薄膜質,下部近木質,種皮較薄。花期4月,球果第二年10-11月成熟。
生態環境
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為1000-1600米,喜光樹種,能耐乾旱、貧瘠的土壤。散生於山脊、山坡、石邊、石灰岩山坡的馬尾松林中。
地理分布
為中國特有樹種,產於廣東海南島五指山、感恩等地,分布於廣西大明山、九萬大山、環江等地及貴州中部、北部等高山地區。湖南西南部有栽培。
經濟價值
是經濟樹種,材質較軟,紋理直,結構較細,比重0.55-0.59。可作建築等用材,也可提取樹脂。
提示
本種曾被誤認為華山松P.armandiFranch.但海南五針松球果較小,種鱗邊緣明顯反卷,種子多為倒卵狀橢圓形,木質種皮薄,具短翅,與華山松形態明顯不同。植物分類學報5卷3期(1956年)中曾將海南五針松作為日本五針松P.parvifloraSieb.etZucc.的變種,並認為兩者並無顯著區別。實則日本五針松小枝有毛,針葉短,種子具明顯的寬翅;而海南五針松小枝無毛,針葉細長,種子具短翅,形態上是明顯不同的。
松科植物詞條
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為灌木狀;枝僅有長枝,或兼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短枝,短枝通常明顯,稀極度退化而不明顯。本科約230餘種,分屬於3亞科10屬,多產於北半球。中國有10屬113種29 變種(其中引種栽培24種2變種),分布遍於全國。 |
松柏目百科
松柏目(Coniferales,又稱松科)在生物分類學上是松柏綱中的一個目,傳統分類上的裸子植物門包括五個綱(松柏綱、蘇鐵綱、銀杏綱、買麻藤綱、紅豆杉綱)。現因此五支裸子植物並非單系群,而將其中四支同被子植物一起並列為種子植物之下的五個門,紅豆杉目和松柏目合併到一個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