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松林

馬尾松林

馬尾松林是中國南方森林生態系統退化的一個主要類型,也是易受松材線蟲病感染的樹種,一旦受到松材線蟲病的侵害,將嚴重威脅綠化造林成果和生態環境,為了改變這一局面,使馬尾松林免遭松材線蟲的侵害,需要調整和建立合理的樹種結構,從而達到防範松材線蟲病效果。

簡介

馬尾松林馬尾松林

馬尾松林是中國南方森林生態系統退化的一個主要類型,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人為干擾所致,退化的特徵表現在物種多樣喪失、蓄持水分功能差、調節小氣候效能低、地力衰退嚴重、群落結構不穩定和病蟲危害嚴重。馬尾松林的闊葉化改造,有利於這一退化森林生態系統的恢復。鑒於中國國情,恢復的目標擬定位在以生態為主導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基礎上,將馬尾松林改造成以闊葉樹種為主要種群的闊松混交林。
馬尾松林是易受松材線蟲病感染的樹種,一旦受到松材線蟲病的侵害,將嚴重威脅綠化造林成果和生態環境,為了改變這一局面,使馬尾松林免遭松材線蟲的侵害,需要調整和建立合理的樹種結構,從而達到防範松材線蟲病效果。
有專家對不同年齡馬尾松林能量特徵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馬尾松林不同器官間能量現存量存在差異,表現為樹幹〉枝葉〉樹根;隨著林齡的增大,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與能量現存量逐漸增大,其中就馬尾松林各器官而言,樹幹生物量與能量現存量所占的比例隨著年齡增大而降低,而枝葉和樹根生物量與能量現存量隨著年齡增大而增大;就馬尾松林各林層而言,喬木層和林下植物層能量現存量表現出隨著林齡增大而增大的趨勢,而凋落物層能量現存量則表現為34年生的比26和42年生的高。
鑒於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馬尾松林的闊葉化改造目標擬定位在以闊葉樹種為主要種群結構的近自然的闊松混交林。闊葉化改造的方法應圍繞目標林分實行分類指導,分別採用封育、留養撫育、適度透光問伐、適當清理林下灌木、補植木荷等目的樹種等改造方法,以供參考套用。

主要類型

馬尾松林馬尾松林

一、松闊混交林型
1、馬尾松-木荷混交林類型
上層喬木樹種主要是由馬尾松和木荷等樹種為主,構成針闊常綠混交林。其中常綠闊葉樹種除了木荷(Schimasuperba)外,還有青岡(Cyclobananopsisgracilis)、甜櫧(Castanopsiseyrei)、苦櫧(Castanopsissclerophylla)、石櫟(Lithocarpusglaber)、米櫧(Castanopsiscarlesii)、栲樹(Castanopsisfargesii)、冬青(Ilexchinensis)等樹種。在有些地段,特別在海拔300-500m的地段,常綠闊葉樹種見有以甜櫧為多而構成的馬尾松-甜櫧混交林,在海拔300m以下的山地或山坡下部地段,常綠闊葉樹種見有以苦櫧居多的馬尾松-苦櫧混交林,也有一些地段,常綠闊葉樹種見有以青岡較豐富的馬尾松-青岡混交林。馬尾松種群的高度要高於常綠闊葉樹種群的高度。
馬尾松-木荷、馬尾松-甜櫧、馬尾松-苦櫧、馬尾松-青岡等四種針闊常綠混交類型還通常伴有楓香(Liquidambarformosana)、野漆樹(Toxicodendronsuccedaneum)、白櫟(Quercusfabri)等落葉闊葉樹種,林下灌木較豐富,常見有連蕊茶(Camelliafraterna)、隔藥柃(Euryamuricata)、烏藥(Linderastrychifolia)、烏飯樹(Vacciniumbracteatum)、米飯花(Vacciniummandarinorum)、老鼠矢(SymplocosStellaris)、矩圓葉鼠刺(Iteaoblonga)等,還伴有木荷、青岡、甜櫧、苦櫧等喬木層樹種的幼樹;草本種類常見有三脈葉紫菀(Asterageratoides)、黑足鱗毛蕨(Dryopterisfuscipes)等。喬木層蓋度80-90%,灌木層蓋度50-60%,草本層蓋度10-20%。
2、馬尾松-楓香混交林類型
上層喬木樹種主要是由馬尾松和楓香等樹種為主,構成針闊常綠與落葉混交林。其中落葉闊葉樹種除了楓香外,還有白櫟、短柄枹(Quercusserratavar.brevipetiolata)、藍果樹(Nyssasinensis)、擬赤楊(Alniphyllumfortunei)、野漆樹、黃連木(Pistaciachinensis)、苦木(Picrasmaquassioides)等樹種。在溝谷或山坡下部地段,落葉闊葉樹種有時以野漆樹、藍果樹等樹種居多而構成馬尾松-野漆樹-藍果樹混交林;在山坡上部地段,有時以白櫟、短柄枹等為多而形成馬尾松-白櫟-短柄枹混交林;在山坡中部地段,有時出現以黃連木、苦木等樹種較豐富而成為馬尾松-黃連木-苦木混交林。馬尾松種群的高度通常略高於落葉闊葉樹種群的高度。
馬尾松-楓香、馬尾松-野漆樹-藍果樹、馬尾松-白櫟-短柄枹、馬尾松-黃連木-苦木等四個針闊常綠與落葉混交林類型還伴木荷、冬青等常綠闊葉樹種,以及麻櫟(Quercusacutissima)、化香(Platycaryastrobilacea)、鹽膚木(Rhuschinensis)等落葉闊葉樹種,林下灌木較複雜,既見有連蕊茶、隔藥柃、烏藥、老鼠夭、烏飯樹、馬銀花(Rhododendronovatum)等常綠灌木和木荷、青岡等常綠闊葉樹種的幼樹,也見有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映山紅(Rhododendronsimsii)、野桐(Mallotusjaponicusvar.floccosus)、白背葉(Mallotusapelta)、茅栗(Castaneasequinii)、莢蒾(Viburnumdilatatum)、野茉莉(Styraxjaponicus)等落葉灌木和白櫟、短柄枹、楓香等落葉闊葉樹種的幼樹。常見草本植物有蕨(Pteridiumaquilinum)、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疏花野青茅(Dactylissylvaticavar.laxiflora)、野古草(Arundinellaanomala)、相仿苔草(Carexsimulans)等。喬木層蓋度70-90%,灌木層蓋度30-50%,草本層蓋度20-40%。
二、馬尾松純林
3、馬尾松/木荷復層林類型
上層喬木均為馬尾松種群,蓋度一般為60-80%,林下以木荷等常綠闊葉樹種的實生或萌生幼樹占優勢,構成馬尾松與木荷的復層林,下木層高度2m左右。該馬尾松/木荷復層林中的木荷是林下常綠闊葉樹種的代表種,表明了馬尾松林下通常以常綠闊葉樹種的幼樹占優勢的類型,這些常綠闊葉樹種的幼樹除了木荷外,還見有以甜櫧占優勢的類型、以苦櫧占優勢的類型、以青岡占優勢的類型等。
馬尾松/木荷、馬尾松/甜櫧、馬尾松/青岡等復層林類型,除了木荷、甜櫧、青岡等優勢種群外,還常見有冬青、石櫟等常綠闊葉樹種的幼樹和白櫟、楓香、野漆樹、野鴨椿(Euscaphisjaponica)等落葉闊葉樹種的幼樹,以及連蕊茶、隔藥柃、山礬(Symplocossumuntia)、烏藥、烏飯樹、檵木、金櫻子(Rosalaevigata)、野桐等常綠或落葉灌木。下木層的蓋度通常為50-70%。草本層物種常見有蕨、相仿苔草、野古草、闊鱗鱗毛蕨(Dryopterischampionii)、金星蕨(Parathelypterisglanduligera)等,蓋度10-30%。

馬尾松林馬尾松林

4、馬尾松/白櫟復層林類型
上層喬木均為馬尾松種群,蓋度一般為60-80%,林下以白櫟等落葉闊葉樹種的實生或萌生幼樹占優勢,構成馬尾松與白櫟的復層林,下木層高度1.5-2m。該馬尾松/白櫟復層林中的白櫟是林下落葉闊葉樹種的代表種,表明了馬尾松林下通常以落葉闊葉樹種的幼樹占優勢的類型,這些落葉闊葉樹種的幼樹除了白櫟外,還見有以短柄枹占優勢的類型、以楓香占優勢的類型、以鹽膚木占優勢的類型、以野漆樹占優勢的類型等。
馬尾松/白櫟、馬尾松/短柄枹、馬尾松/楓香、馬尾松/鹽膚木、馬尾松/野漆樹等復層林類型,除了白櫟、短柄枹、楓香、鹽膚木、野漆樹等優勢種群外,還常見有麻櫟、黃連木、苦木、黃檀(Dallbergiahupeana)等落葉闊葉樹種的幼樹,偶見有木荷、青岡、苦櫧等常綠闊葉樹種的萌生幼樹。伴生在下木層中的灌木較複雜,常見有檵木、金櫻子、野桐、野薔薇(Rosamultiflora)、山莓(Rubuscorchorifolius)、梔子花(Gardeniajasminoides)隔藥柃、山礬、烏飯樹等落葉或常綠灌木。下木層的蓋度通常為50-70%。草本層物種常見有蕨、相仿苔草、三脈葉紫菀、石薺苧(Moslascabra)、野古草、黑足鱗毛蕨、金星蕨、烏蕨(Sphenomerischinensis)等,蓋度20-40%。
5、馬尾松/連蕊茶復層林類型
上層喬木均為馬尾松種群,蓋度一般為60-80%,林下以連蕊茶等常綠灌木樹種占優勢,構成馬尾松與連蕊茶的復層林,灌木層高度1.5-2m。該馬尾松/連蕊茶復層林中的連蕊茶是林下常綠灌木的代表種,表明了馬尾松林下通常以常綠灌木為優勢的類型,林下除了以連蕊茶為優勢的類型外,還見有以隔藥柃占優勢的類型、以烏飯樹占優勢的類型、以山礬占優勢的類型等。
馬尾松/連蕊茶、馬尾松/隔藥柃、馬尾松/山礬等復層林類型,下木層除了連蕊茶、隔藥柃、烏飯樹、山礬外,還伴生有老鼠矢、矩圓葉鼠刺、烏藥、光葉石楠(Photiniaglabra)等常綠灌木和檵木、金櫻子、野桐、野薔薇、山莓等落葉灌木,偶見有白櫟、短柄枹、楓香、鹽膚木、野漆樹等落葉樹種的萌生幼樹,以及木荷、青岡、苦櫧、冬青、鐵冬青(Ilexrotunda)等常綠闊葉樹種的萌生幼樹。下木層的蓋度通常為40-60%。草本層物種常見有蕨、披針葉苔草、千里光(Senecioscandens)、三脈葉紫菀、石薺苧、野古草、黑足鱗毛蕨、金星蕨、烏蕨等,蓋度10-30%。
6、馬尾松/檵木復層林類型
上層喬木均為馬尾松種群,蓋度一般為60-80%,林下以檵木等落葉灌木樹種占優勢而構成馬尾松與檵木的復層林,灌木層高度1.5-2m。。該馬尾松/檵木復層林中的檵木是林下落葉灌木的代表種,表明了馬尾松林下通常以落葉灌木為優勢的類型,林下除了以檵木為優勢的類型外,還見有以映山紅占優勢的類型、以山莓占優勢的類型等。
馬尾松/檵木、馬尾松/映山紅、馬尾松/山莓等復層林類型,下木層除了檵木、映山紅、山莓外,還伴生有繡線菊、野桐、白背葉、牡荊(Vitexnegundovar.cannabifolia)、復盆子(Rubuscoreanus)、白鵑梅(Exochordaracemosa)、野山楂(Crataeguscuneata)、美麗胡枝子(Lespedezaformosa)等落葉灌木,偶見有白櫟、短柄枹、楓香、鹽膚木、野漆樹等落葉樹種的萌生幼樹,以及隔藥柃、連蕊茶、山礬、矩圓葉鼠刺等常綠灌木,幾乎見不到木荷、青岡、苦櫧、冬青等常綠闊葉樹種的萌生幼樹。下木層的蓋度通常為30-60%。草本層物種常見有蕨、相仿苔草、石薺苧、烏蕨、漸尖毛蕨(Cyclosorusacuminatus)、疏花野青茅、白茅(Imperatacylindricavar.major)、黃毛耳草(Hedyotischrysotricha)、芒(Miscanthussinensis)等,蓋度通常為20-30%。
7、馬尾松/芒萁復層林類型
上層喬木均為馬尾松種群,蓋度一般為50-70%,林下灌木很少,零星見有檵木、山莓、碩苞薔薇(Rosabracteata、映山紅、白檀(Symplocospaniculata)、菝葜(smilaxchina)、土茯苓(Smilaxglabra)等落葉灌木,偶見有隔藥柃、連蕊茶、山礬等常綠灌木,幾乎見不到木荷、青岡等萌生幼樹,卻以芒萁等蕨類植物占優勢,構成馬尾松與芒萁的復層林。馬尾松/芒萁復層林中的芒萁蓋度通常為30-60%,伴生的草本植物有疏花野青茅、蕨、烏蕨、小二仙草(Haloragismicrantha)、狗脊(Woodwardiajaponica)、雀稗(Paspalumpaspaloides)、瓜子金(Polygalajaponica)等。
8、馬尾松/白茅復層林類型
上層喬木均為馬尾松種群,蓋度一般為50-60%,林下灌木很少,零星見有檵木、山莓、野薔薇、白檀、菝葜、美麗胡枝子、鐵馬鞭(Lespedezapilosa)等落葉灌木,幾乎見不到隔藥柃、連蕊茶、山礬等常綠灌木,更難見到木荷、青岡等萌生幼樹,卻以白茅(Imperatakoenigii)等禾本科植物占優勢,構成馬尾松與白茅的復層林。馬尾松/白茅復層林中的白茅蓋度通常為20-40%,有些地段的馬尾松林下以野古草為優勢而構成馬尾松/野古草復層林,林下伴生的草本植物有疏花野青茅、烏蕨、小二仙草、馬唐(Digitariasanguinalis)、千金子(Leptochloachinensis)、瓜子金、石薺苧、淡竹葉(Lophatherumgracile)、藎草(Arthraxonhispidus)等。

結構模式

馬尾松林馬尾松林

一、樹種結構調整模式
1、生態公益林建設模式
以生態公益林建設為依託,在國家級風景區範圍建立松材線蟲防範核心區域,合理調整改造樹種結構,加大松林間伐力度,經過分年實施,每公頃間伐後留450株左右,經封育留雜木,補植闊葉樹楓香、三角楓、山杜英、玉蘭、桂花、香樟、木荷、馬褂木等樹種,每公頃在1000株左右,結合中層植物的青栲、檵木、烏飯、算盤子、映山紅、中華胡枝子等樹種,從而形成風景秀麗的景觀林。
2、公路兩側樹種結構模式
在國防公路、高速公路、省道兩側100米範圍內為生態公益林,在此範圍內實施封育,同時可補種上層樹種,如楓香、檫樹、山杜英、木荷等樹種,100米外坡度在25度以內的,根據立地條件和交通便利情況,應改造為經濟林或闊葉工業原料林,其餘的宜果則果,宜竹則竹,立地條件差的實施封育。在馬尾松純林地塊有計畫地間伐調整馬尾松樹種所占比例,逐步形成上層有喬闊葉樹種,中層有灌木叢林,底層有蕨類、苔鮮、芒箕的立體生態結構。
3、遠山區樹種結構模式
交通不便偏遠山區以採取以封山育林為主,結合生態公益林建設,實施合理間伐並逐步調整馬尾松林樹種結構,構想通過5~8年的努力,把馬尾松林的面積從原來71443公頃減少到35721公頃以下,使留下的馬尾松林結構形成以闊葉樹種為主的針闊混交林、景觀林和林果混交林的生物多樣性格局。
二、調整後的樹種結構模式及技術措施
1風景林模式
按照浙江省特用林建設質量等級標準,上層樹種適宜種植白玉蘭、紫玉蘭、山杜英、桂花、三角楓、香樟等樹種,採用3m×3m規格,每公頃不少於1600株,馬尾松用6m×6m規格保留每公頃450株以下。同時通過封育留養中層灌木叢如:杜鵑、烏飯、檵木、胡枝子、紫薇、紫藤等,森林植被蓋度達到0.6~0.7;林分樹種較多,布局協調的二類標準。
2林果混交林模式
按照商品林建設技術規程,海拔高度600m以下,坡度數25度以內,適宜種植楊梅的,結合“百里楊梅長廊”建設,營造楊梅林,每公頃300株,梨、桃、李、枇杷、杏等水果,每公頃450~675株。保留馬尾松每公頃450株以下。森林植被蓋度達到0.4~0.5以上。
3針闊混交模式
適宜種植木荷、檫樹、楓香、馬褂木、香樟、杜仲等樹種,按照商品林建設技術規程,每公頃種植、留養闊葉樹種1200~3000株,留養馬尾松每公頃450株以下。森林植被蓋度達到0.4~0.5以上。
3生態林模式
按照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實施封育,適宜留養、營造楓香、木荷、合歡、苦櫧等上層樹種每公頃800~2000株。對馬尾松純林實施間伐,每公頃留養450株。培育、留養映山紅、烏飯、檵木、紫藤、胡枝子等中層灌木樹種,每公頃培育1800叢以上,森林植被蓋度達到0.6~0.7以上,同時實行多樹種混交,建立生物多樣性,促使提早鬱閉成林。
以上是通過封育措施採用定向培育的育林措施,即通過保留目的樹種的幼苗、幼樹,適當補植闊葉樹種,培育成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但馬尾松純林的林種結構調整,更重要的是間伐措施,按照商品林建設技術規程,15~20年樹令間伐強度為20~30%,根據松林樹種調整改造需要,可以伐去林分總株數的26~35%,實施中強度間伐,從而加快了馬尾松林調整改造進度。

其改造的目標

馬尾松林馬尾松林

在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和重建問題中,最關鍵的是要有明確的目標。Cairns(1991)將生態恢復的概念定義為:恢復被損害生態系統到接近於它受干擾前的自然狀況的管理與操作過程,即重建該系統干擾前的結構與功能及有關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徵。照此定義,馬尾松林退化生態系統的改造將重建並恢復到常綠闊葉林的目標。Holloway(1994)認為恢復的目標有兩種,一種是象Cairns所定義的那樣恢復到最初的自然狀態,另一種是分階段走一步看一步,階段目標明顯,而最終目標模糊。包維楷等(1999)認為這種缺乏最終目標的分階段走一步看一步的作法,很難把握恢復和重建的效果。例如我國已大面積營造了杉木、馬尾松等人工林,雖然在植被意義上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恢復,森林覆蓋率有所提高,但仍然沒有解決生態系統的退化問題,或在新的階段上再次出現新的退化問題。
鑒於中國國情,經濟還處在發展中,恢復和重建的目標確定為干擾前的自然狀態是不現實的,尤其在我國南方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地區,應該考慮經濟上的需求。況且,我們對原始狀態的生態系統也很少熟知,難以證明最初是什麼狀態,就更談不上如何恢復到最初的那種自然狀態。馬尾松是民眾比較喜歡的樹種,用途廣,生長快,有較好的經濟效益。馬尾松林退化生態系統的改造不能無條件地全部廢除馬尾松種群,況且馬尾松種群本身是我國南方的鄉土樹種,人為也不可能除去它,而應該充分利用馬尾松的生物生態學特性和經濟價值,改造成具有良好結構功能和高效穩定的生態系統,這是馬尾松林退化生態系統闊葉化改造的主要目標。
馬尾松林宜改造成多樹種結構的闊松混交林。最佳化的林分結構是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發揮整體功能和效益的基礎。馬尾松與闊葉樹混交林具有良好的混交效益。馬尾松和楓香同齡混交林,12a生的蓄積量比對照的馬尾松純林提高13.9-72.5%;土壤有機質增加52.3%,全N量增加24.1%,速效N、P和K含量分別增加13.7%、25.2%和26.8%,同時又改善了林內小氣候條件(徐小牛等,1997);但是,馬尾松和楓香都是強陽性速生樹種,並且楓香的生長高度往往超過馬尾松,當林分鬱閉時,生態位的過分重疊引起兩樹種的激烈競爭,可能導致馬尾松種群的生長受壓。馬尾松和黎蒴栲(Castanopsisfissa)混交林同樣具有較好的混交效益,徐英寶等(1993)在1958年營造的馬尾松林下於1978年穴播黎蒴栲形成的異齡混交林生產力調查表明,喬木層淨生產量比對照的馬尾松純林高47.75%,並且混交林地中的N、P、K、Ca和Mg營養元素和灰分貯量提高20~190%;然而,第1世代的混交林要在栲樹10a生前將其砍伐,否則栲樹冠層會擠壓松樹冠層而影響馬尾松種群的生長(陳紅躍等,1993)。
因此混交林的最後成功還要考慮成熟林分群落結構的合理配置。從天然混交林中尋求合適的組合與混交方式仍然是今後改變馬尾松純林生態環境惡化及生態系統脆弱,提高地力與林分生產力的有價值的一種途徑(徐英寶等,1993a)。許紹遠等(1993)根據浙江省淳安縣龍川林場自1959年開始封山、1970年進行定向改造形成的混交林調查表明,占據林冠最上層的是高大馬尾松,平均高度15m以上,林冠的亞層是濃密的常綠闊葉樹種如青岡、木荷和苦櫧等,形成全林分的主要林冠層,蓄積量169.388-198.805m3/hm2,比對照的常綠闊葉林高30.7-53.4%。這種混交林的結構不僅產量高,而且物種豐富,結構冗餘,抗干擾能力強,群落相對穩定,生態效益好,是馬尾松林退化生態系統改造目標的較理想的、闊松混交林分的群落結構,也是從天然混交林中尋求比較合適的馬尾松林闊葉化改造的目標林分。

改造的方法

馬尾松林馬尾松林

根據馬尾松林的不同結構類型,圍繞闊葉化改造的目標林分,應採取相應的改造方法。
1、對於已經基本形成的以馬尾松種群為主要林冠層,喬木亞層為木荷、甜櫧、苦櫧、栲樹等常綠闊葉樹種的松闊混交林,如上述的馬尾松-木荷、馬尾松-甜櫧、馬尾松-苦櫧、馬尾松-青岡這四種針闊常綠混交類型,如果馬尾松種群密度較大、蓋度較高,可適當間伐部分劣質或長勢衰弱的馬尾松,增加透光度,有利於喬木亞層的常綠闊葉樹種群生長,留下的馬尾松可培育大徑材。
2、對於以落葉闊葉樹種為主要喬木亞層構成的馬尾松-楓香、馬尾松-野漆樹-藍果樹、馬尾松-白櫟-短柄枹、馬尾松-黃連木-苦木等針闊常綠與落葉混交林類型,如果林下具有木荷、青岡、甜櫧、苦櫧、栲樹等常綠闊葉樹種的幼樹,擬促成這些幼樹生長而適當間伐部分野漆樹、白櫟、短柄枹等落葉闊葉樹種;如果林下缺乏木荷、青岡、甜櫧、苦櫧、栲樹等常綠闊葉樹種的幼樹,則宜補植這些幼樹。
3、對於喬木層是以馬尾松為單一種群、林下以木荷、甜櫧、青岡等常綠闊葉樹種的幼樹占優勢的馬尾松/木荷、馬尾松/甜櫧、馬尾松/青岡等復層林類型,擬積極採取封育改造方法:①如果馬尾松種群過密,宜適當間伐,增加林內透光度;②如果木荷、青岡、苦櫧等常綠闊葉樹種為叢生狀,則宜保留健壯的2個左右萌枝,將其余萌枝砍除;③適當清理部分在自然演替進程中將被自然淘汰的白櫟、短柄枹、野漆樹等落葉喬木樹種的幼樹和山莓、鹽膚木、化香等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種。
4、對於喬木層是以馬尾松為單一種群、林下以白櫟、短柄枹、楓香、鹽膚木、野漆樹等落葉闊葉樹種的幼樹占優勢的馬尾松/白櫟、馬尾松/短柄枹、馬尾松/楓香、馬尾松/鹽膚木、馬尾松/野漆樹等復層林類型,如果林下尚存有木荷、青岡、苦櫧、甜櫧等常綠闊葉樹種的幼樹或萌生植株,則應積極保留和培育,並適當清理部分鹽膚木、野漆樹、白櫟、短柄枹等下木及伴生的山莓、復盆子、檵木等灌木;如果林下缺乏木荷、青岡、苦櫧、甜櫧等常綠闊葉樹種的幼樹或萌生植株,擬在適當清理部分鹽膚木、野漆樹、白櫟、短柄枹等下木及伴生的山莓、復盆子、檵木等灌木基礎上,以增加林地空間,並採取補植木荷、楓香、苦櫧、甜櫧等樹種。
5、對於喬木層是以馬尾松為單一種群、林下以連蕊茶、隔藥柃、山礬等常綠灌木樹種占優勢的馬尾松/連蕊茶、馬尾松/隔藥柃、馬尾松/山礬等復層林類型,如果林下尚有木荷、青岡、苦櫧、甜櫧等常綠闊葉樹種的幼樹或萌生植株,則應積極保留和培育這些幼樹,清除部分伴生在灌木層中山莓、短柄枹、野漆樹等種群,增加林地目的樹種的生長空間;如果林下缺乏木荷、青岡、苦櫧、甜櫧等常綠闊葉樹種的幼樹或萌生植株,則擬採取補植措施。
6、對於喬木層是以馬尾松為單一種群、林下以檵木、映山紅、山莓等落葉灌木占優勢的馬尾松/檵木、馬尾松/映山紅、馬尾松/山莓等復層林類型,如果林下尚有木荷、青岡、苦櫧、甜櫧等常綠闊葉樹種的幼樹或萌生植株,則應積極保留和培育,適當清除灌木層中的檵木、映山紅、山莓、短柄枹、野漆樹等種群,增加林地目的樹種的生長空間,否則應積極採取補植措施進行闊葉化改造。
7、對於喬木層是以馬尾松為單一種群、林下以芒萁等蕨類植物占優勢而構成的馬尾松與芒萁復層林類型,擬採取補植楓香、藍果樹、木荷、小果冬青(Ilexmicrococca)、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山杜英(Elaeocarpussylvestris)等常綠和落葉闊葉樹種進行闊葉化改造。
8、對於喬木層是以馬尾松為單一種群、林下以白茅等禾本科植物占優勢而構成的馬尾松與白茅復層林類型,擬採取營造美麗胡枝子灌木與木荷、楓香等樹種共建方法,前期充分利用胡枝子改良土壤和庇蔭條件,促進木荷、楓香等目標樹種的生長。

相關案例

馬尾松林馬尾松林

例如,浙江省仙居縣轄區內有馬尾松林占有林地面積53.7%以上,林種結構比例失調,通過對林分結構調整,建立合理的林種結構模式,培育營造以闊葉樹種為主的混交林、減少馬尾松在林分中所占比例,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效益,以達到防範松材線蟲病目的。
1分布狀況
本轄區內馬尾松林面積71443公頃占有林地面積的53.7%以上,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現有松林分布狀態可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類型;林內為馬尾松純林為主,每公頃株數在4500株左右,林下沒有陽性植物,只有蕨類植物生長。
第二類型;林內以馬尾松為主,闊葉樹種每公頃450株以下,中層有檵木、映山紅、烏飯、胡枝子等灌木分布。
第三類型;林內以闊葉樹種為主,馬尾松每公頃在450株以下。
2從海拔高度上看樹種分布
第一類型的馬尾松純林主要分布範圍在低海拔山地300米以下。
第二類型的馬尾松樹種分布範圍在中海拔山地500米以下300米以上。
第三類型的闊葉樹種分布範圍在中海拔山地500米-800米左右。
3從各樹種的生長層次看樹種結構分布
上層樹種為馬尾松(Pinusmassniana)、楓香(L.formosana)、木荷(Schimasuperba)、青岡櫟(Cyclobalanopsisglauca)、冬青(I.purpurea)、香樟(Cinnamomumcamphora)、苦楮(Castanopsissclerophylla)、檫木(Sassafrastzumu)、山杜英(Elaeocarpussylvestris)等。
中層樹種為青栲(C.myrsinaefolia)、檵木(Loropetalumchinensis)、野山楂(Crataeguscuneata)、烏飯(Vacciniumbracteatum)、算盤子(Glochidionpuberum)、映山紅(Rh.Simsii)、中華鬍子枝(L.chinensis)、鹽膚木(Rhuschinensis)、油茶(C.oleifera)等。
低層主要為蕨(Pter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芒箕(Dicranopterispedata)、金櫻子(Rosalaevigata)、山牡荊(Vitexquinata)等。

前景

馬尾松林馬尾松林

馬尾松林的林樹種結構調整,是一個技術性強難度大的工作,而撫育間伐在松林結構調整中是主要的技術措施,中強度撫育間伐對林下植被的物種多樣性有較大的影響。據報導,間伐強度越大對植物的種類、植被結構發生變化影響越大。因此,通過對松林有計畫實施間伐,減少松樹在林分中所占有的比例,培育、補植闊葉樹種,使林內達到復層的植被結構及生物多樣性,使調整後的林種結構更加合理,同時具有抗禦松材線蟲病侵入的能力,從而達到綜合治理的目的。
根據不同類型的林種結構模式調整,形成了多樹種混交的森林群落,在林內就會產生大量寄生蜂、微生物及鳥類,破壞了松褐天牛的傳播途徑,改變了原有馬尾松純林易受松材線蟲病侵害的環境,將對松材線蟲病的發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增強了綜合防範松材線蟲病的能力。
但在具體實施中要根據實際出發,統一部署分期實施樹種結構調整計畫,在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區內,以封育為主適當補植闊葉樹種,把松樹株數降到每公頃450株以下,通過林分結構調整與改造把原有的馬尾松林純林比例降到50%,使針闊混交林的自我抗病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所生存的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最佳化,從而達到綜合治理松材線蟲病的目的。

森林百科

森林氣象學
自然資源
森林覆蓋率
森林效應
針葉林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物種
西伯利亞紅松
柳杉
紫外線
針闊混交林
闊葉林
空氣負離子
長苞冷杉
森林永續利用
溫室效應
三北防護林
喜馬拉雅長葉松
防護林
經濟林
薪炭林
特種用途林
母樹林
單層林
臭冷杉
草本植物
封印木
地面芽植物
地帶性植被
森林演替
水土保持
青杄
蒸騰作用
空氣濕度
吸附作用
青海雲杉
雪嶺雲杉
落葉闊葉林
紅樹植物
亞高山針葉林
巴山冷杉
氟化氫
岷江冷杉
生態效益
森林水文作用
黃果冷杉
西伯利亞落葉松
生態失調
污染指數
氣象與農業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綜合防治
綠色財富
地球之肺
喜馬拉雅冷杉
蒼山冷杉
華北落葉松
森林群落
生態
偃松
灘涂
基因庫
大果圓柏
細葉雲南松
森林地理
四川紅杉
魚鱗雲杉
森林經理
森林經營
森林採伐運輸
森林採運機械
森林抽樣調查
森林撫育採伐
森林更新
森林工業
森林航空攝影測量
森林赤字
森林保護
森林病害
森林採伐量
森林鳥獸害
森林氣象
森林區劃
森林圖面材料
森林土壤
森林效益
森林遙感圖像計算機處理
杉木林
森林主伐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森林作業法
常綠闊葉林
林業機械化
林產化學加工
海南五針松
山楊林
徑流調節
川西雲杉
隱芽植物
鱗皮冷杉
徑流係數
大果紅杉
鐵堅杉
國防林
實驗林
雨林
環境保護林
風景林
原始森林
潮間帶
森林撫育
紅松闊葉混交林
麗江雲杉
林帶
林網
鱗木
蒙古櫟林
胎生現象
冠幅
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
垂枝香柏
地上芽植物
社會效益
人工造林
鬱閉度
幼林
過熟林
用材林
復層林
高山松
北方針葉林
碳匯林業
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祁連圓柏
單萜烯
植物群落
硬葉常綠闊葉林
土壤蓄水
水源涵養
季雨林
油麥吊杉
森林旅遊
塔枝圓柏
赤松林
建群種
護路林
林芝雲杉
森林水分平衡
一年生植物
截留降水
喜馬拉雅鐵杉
寒帶針葉林
高山針葉林
山地針葉林
倍半萜烯
用途林
熱帶常綠季雨林
過濾作用
落葉季雨林
防止泥沙流失
防止水土流失
防止河道淤塞
石灰岩季雨林
生態服務
落葉松林
大氣圈熱量平衡
刺果石櫟林
水文效益
熱帶濕潤雨林
熱帶山地雨林
川紅樺林
生態適應性
高山櫟林
滇冷杉
牧場防護林
護岸林
森林水庫
松林樟子
西藏落葉松
氧氣發生器
貝爾格氣候
阿利索夫氣候
森林小氣候
林業碳匯
雲杉冷杉林
碳吸收
固碳功能
碳匯CDM
碳計算
水藻林
林業碳匯證
碳匯林業實驗區
生態效益價值補償
森林空氣動力學
營林與氣象
防護林帶
珊瑚林
良種造林
青岡林
動物群落
拷類林
石櫟林
潤楠林
厚殼桂林
非生物環境
木荷林
阿丁楓林
木蓮林
防風固沙
年齡分類
圓柏林方枝圓柏
蒸發散
中齡林
森林疏密度
森林密度
群落季相
成層現象
立地因子
成熟林
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同齡林
異齡林
溫帶針闊混交林
沖天柏
連層林
蕨類古裸子植物
華北為白杄
曲枝圓柏
暖溫帶針葉林
暖溫帶針闊混交林
造煤植物
高位芽植物
次生性針葉林
亞熱帶針葉林
馬尾松林
紫椴林
白樺針闊混交林
亞高山帶植被
沼澤森林
喬木層喬木
亞喬木層竹子
下木層灌木
灌木層樹木
草本層林木
苔蘚地衣層
煉山造林
層外植物垂直面
闊葉樹混交林
森林航測成圖
卡西亞松
森林輻射平衡
半常綠季雨林
熱帶針葉林
麥吊油杉
殺菌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