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亞熱帶針葉林主要是指分布範圍較廣、經濟意義較大的馬尾松林和杉木林。前者既可以形成自然林,也可以是人工林;後者是人工林,或者為半天然林(萌芽林)。馬尾松和杉木都是亞熱帶針葉樹,是廣東的主要用材樹種。馬尾松林從粵北南嶺山地直到南部的海邊丘陵都有分布。它的分布南界是在雷州半島北部,在那裡常與熱帶針葉林的南亞松(Pinuslatteri)混生在一起,說明那裡是本省熱帶針葉林和亞熱帶針葉林的分界地帶。在垂直分布方面,馬尾松林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台地均有分布。在低海拔地區或居民點附近的馬尾松林一般多是人工林。杉木林的分布範圍略窄,多分布在山區各縣,但以粵北山地分布比較普遍。
生態環境
馬尾松林分布區各地的氣候條件差異很大,北部地區具有涼濕的山地氣候特點;南部則具有高溫多雨且乾、濕季較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粵北一帶的馬尾松林多分布在海拔300米—800米之間的丘陵山地。土壤多為紅壤或山地黃壤,土層一般較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pH值一般在4.5—5.5之間,生長比較茂盛,其中天然的馬尾松林分布也較多。
廣東中部和南部地區的馬尾松林多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及台地,受人為經濟活動影響較大,土壤為赤紅壤和紅壤,土層一般不如山地土壤深厚,而且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很嚴重,土壤比較乾燥瘠薄,pH值4.5左右,生長較差,多數是人工林。
杉木林分布地區多在海拔300米—800米之間的山谷、山麓和山坡的下部。氣候上具有溫暖、涼濕的山地特點。土壤為紅壤或為山地黃壤,土層較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pH值在5.0左右。
馬尾松林和杉木林由於分布區內各地的生境條件差別較大,故分布在不同地區的群落,無論是樹木的生長發育情況,或林下植物的組成成分等均有較大差別。分布在粵北地區的馬尾松林和杉木林,生長較好,成材較快,病蟲害也較少,自然更新也較良好。在南部地區,馬尾松、杉木生長較差,成材較慢,病蟲害也多,衰老也較快。
群落特徵
亞熱帶針葉林是一種常綠針葉喬木群落,組成的喬木為單一樹種,因此外貌比較整齊一致,結構比較簡單。可分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3層。喬木層的高度和覆蓋度因立地條件和林齡不同差異甚大。自然林的喬木分布疏密不均,高矮不一,胸徑大小不等,並且常混雜有少量的闊葉樹。人工林一般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栽種,構成高度和胸徑大小一致的純林。林下灌木層和草本層的植物種類,在中部及偏南地區以熱帶成分為主,在北部則以亞熱帶成分為主。灌木層在喬木層未蔭蔽之前或者林木稀疏之地其覆蓋度較大,且多以陽性種類為主。在鬱閉度大的林下,灌木的覆蓋度較小,且多為耐陰的灌木。草本層植物在未蔭蔽的林下多為禾本科植物,在蔭蔽的林下則主要為蕨類植物。
馬尾松屬強陽性樹種,是荒山造林的先鋒樹種。它具有耐瘠薄、耐乾旱的特性,以在陽光充足的濕潤肥沃的酸性土上生長最好,在低洼積水之地則不能生長。
杉木屬耐陰樹種,性喜濕潤肥沃的酸性土,在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水分充足,但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山谷、山麓或陰坡原本有闊葉林生長的砍伐跡地栽種生長最好。
類型
根據廣東南北氣候條件差異及林下植物種類,可劃分為南亞熱帶馬尾松林和杉木林及中亞熱帶馬尾松林和杉木林4個類型。
1.馬尾松林
(1)南亞熱帶馬尾松林。
分布於粵西、粵中和粵東的南亞熱帶丘陵地和低山上。天然馬尾松林多分布於交通不便的山區,這樣的林地是由原有闊葉林遭受破壞後自然發展起來的,故林內植株分布不均勻,高度及胸徑大小不一致,一般多是中齡林。喬木層以馬尾松占絕對優勢,但也常見有荷木、鴨腳木、紅錐等闊葉樹混生其中,或者還可見到人工種植的杉木或油茶、油桐等。 灌木層隨人為經濟活動和上層喬木疏密程度而變化甚大,但一般在疏林地常見的灌木種類主要是桃金孃(Rhodomyrtustomentosa)、黃瑞木(Adinandramillettii)、黑面神(Breyniafruticosa)、黃牛木(Cratoxyloncochinchinense)等熱帶性陽性植物種類。在臨界溝谷或陰坡地段,還可見有水楊梅(Adinapilulifera)、野牡丹(Melastomacandidum),以及金櫻子(Rosalaevigata)、牛栓藤(Roureamicrophylla)等藤狀灌木。
(2)中亞熱帶馬尾松林。
分布於粵北中亞熱帶海拔300米—800米的丘陵低山地。馬尾松生勢一般比南亞熱帶各地的好,單位面積株數多,覆蓋度大,枝葉比較茂盛。灌木層的優勢種有木(Loropetalumchinense)、烏飯樹(Vacciniumbracteatum)、映山紅(Rhododendronsimsii)等,在鬱閉度較大的林下則以細齒葉柃(Euryanitida)、黃瑞木、冬青(Ilexspp.)等為主。此外,還有華山礬(Symplocoschinensis)、黃藥(Rhamnuscrenata)、棠梨(Pyruscalleryanavar.koehnei)等。桃金孃、崗松等喜熱植物除在低海拔處尚可常見外,在高海拔山地則較難見到。在天然馬尾松林內除常見的灌木植物種類外,尚可見有藜蒴、荷木、山烏桕、楓香等闊葉樹種,多成為喬木的幼樹,與灌木植物混生在一起。草本植物層組成種類常見的有:芒萁、蕨菜(Pteridiumaquilinumvar.latusculum)、鴨咀草、金茅(Eulaliaspeciosa)和野古草等。
2.杉木林
(1)中亞熱帶杉木林。
主要分布在粵北南嶺山地。杉木人工林一般每畝種有杉木200—300株,在立地條件較好之處,20年林齡的杉木高達14米—18米,胸徑15厘米—20厘米。林下灌木層以木占優勢,其他還有山胡椒(Linderaglauca)、杜莖山(Maesajaponica)、閩柃(Euryaloqaiana)、烏飯樹、細齒葉柃、野漆、華山礬、牛耳楓等。草本層以耐陰的蕨類植物為主,有日本狗脊(Woodwardiajaponica)、芒萁、烏毛蕨等。此外,五節芒、黑莎草也很常見。藤本植物有烏莓、蛇葡萄(ampelopsisbrevipedunculata)等。 在林下以日本狗脊、烏毛蕨、烏韭(Stenolomachusanum)等為主要草本植物覆蓋的立地條件,杉木生長最好,這些蕨類植物標誌著環境的濕潤和土壤的肥沃,所以杉木速生快長。而林下以芒萁為主要覆蓋的立地,因水濕條件較差,杉木生長也較差,表現在樹形生長不勻稱,有頭大尾小之勢,材積量不高。
(2)南亞熱帶杉木林。
分布於粵西、粵中、粵東的南亞熱帶海拔300米—400米以上山地上。這裡的杉木生長不及粵北南嶺山地好,表現在節間較密,節疤多,生勢表現有枝葉重量大過材積重量的趨勢,說明南亞熱帶氣溫偏高,已不很適合杉木的材積生長。林下灌木層常見的植物種類有九節、水錦樹(Wendlandiauvariifolia)、野牡丹、三叉苦、粗葉榕等。草本層多以耐陰的蕨類植物為主,在濕潤之地以烏毛蕨較多,在鬱閉度小或乾燥之處則以芒萁和裏白為主。其他常見的草本植物有淡竹葉、短葉黍(Panicumbrevifolium)、五節芒等。
利用
1.馬尾松林的改造利用
由於馬尾松用途廣、適應性強、粗生、造林技術易於掌握、並且能天然更新等特點,長期為廣東綠化荒山荒地的主要造林先鋒樹種。但是馬尾松林常有松毛蟲的危害,90年代後還有松突圓蚧害蟲的迅速蔓延。這兩種害蟲都是致命性的害蟲,嚴重時可以使成片松樹死亡。經過調查發現,通常受害最嚴重的是純林,而松樹與闊葉樹間種的混交林受害較輕,這是因為食料的適口性及生物因素之間的相互制約的結果。因此,今後要改單一馬尾松分為針葉闊葉混交林分,如松樹和各種桉樹及紅錐、荷木、台灣相思、大葉相思、火力楠等的混交林,這樣既可改善林分結構、增加有機質和土壤肥力,又可以提高林分產量,改進森林環境,提高生態效益。廣東現有馬尾松林面積較大,為提高林分質量,應有計畫地進行封山育林,對密度小的林分,可在隙地栽種荷木、紅錐、藜蒴等樹種,使之逐漸形成馬尾松和闊葉樹的針闊葉混交林。
2.杉木林的利用
杉木也是廣東重要的造林樹種。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對杉木木材的需要也會不斷增加。今後廣東杉木林的發展仍應以速生豐產為中心,在營造杉木林的工作上,要注意以下問題:
(1)要適地適樹。
杉木生長與立地條件關係密切,立地條件好,杉木生長就好,反之,則長得不好,甚至老化長不起來。因此,在造林之前,應先作調查,做好規劃,根據林地立地條件,適宜種杉的種杉,不適宜種杉的就種其他樹種。
(2)有計畫、按比例地發展一些闊葉樹。
組成杉木和闊葉樹的塊狀或帶狀混交林,以逐漸形成由針闊葉樹組成的森林生態系統,提高森林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3)在杉木林幼林階段進行間作。
一般是進行林——糧或林——(綠)肥、林——藥等間作。這樣既可充分利用空間,又可以增加地面覆蓋,減少水分蒸發,同時由於種植了作物,進行施肥或者壓青,增加了土壤肥力,從而促進了杉木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