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對於森林旅遊的界定,雖然學術界有各種不同表述,但核心都在闡述:森林旅遊(ForestRecreation)是指在林區內依託森林風景資源發生的以旅遊為主要目的的多種形式的野遊活動,這些活動不管是直接利用森林還是間接以森林為背景都可稱之為森林旅遊(遊憩)或森林生態旅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森林旅遊是指人們在業餘時間,以森林為背景所進行的野營、野餐、登山、賞雪等各種遊憩活動;廣義的森林旅遊是指在森林中進行的各種活動,任何形式的野外遊憩。
發展歷史
美國可以說是森林旅遊的鼻祖,1872的黃石公園算是前身,二戰後,依託森林來發展旅遊逐漸興起,到1960年,森林旅遊的現實價值獲得了各界人士的承認,並一躍成了森林資源開發的主要部分之一。在美國舉行的第五屆世界林業會議,是森林旅遊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里程碑,從那以後各國積極進行自然保護區及國家森林公園的規劃,這不僅為本國國民提供了健身益智的活動場所,同時也招徠了外國的觀光遊客,成為一項無煙工業。
中國森林旅遊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歷程。這30多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紮實推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林業發展方式實現重大轉變的重要歷史階段。在此期間,中國森林旅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並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態勢。1995年,全國森林旅遊遊客量突破5000萬人次;2001年突破1億人次;2011年超過了5億人次。到2014年,全國森林旅遊遊客量達到9.1億人次,首次突破國內旅遊人數的25%;創造社會綜合產值6500億元,首次突破國內旅遊收入的20%。從事森林旅遊管理和服務的人員數量24萬人,其中導遊和解說人員3.36萬人。截至2014年底,全國各類森林旅遊地數量超過8500處;森林旅遊接待床位數達到160萬張,接待餐位數達到330萬個。
形式
森林旅遊有光照生態類型強光型的森林生態旅遊。如登山、狩獵、漂流、探險、遊覽觀光、繪畫、攝影等,往往需要在大晴天進行,或者只有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遊憩效果最好。弱光型的森林生態旅遊。如森林浴、負離子吸呼、療養(靜養)、林中漫步、乘車等,需在光線較弱的林內進行。無光型森林生態旅遊。像觀鳥、露營等活動則需在無光(夜晚)進行。中間型森林生態旅遊。此類旅遊對光的需求不高,光照可強可弱,如划船、垂釣。森林生態旅遊對光照生態類型的選擇。在實際森林遊憩活動中,人們往往通過對出遊季節、天氣、林地和出發時間等的選擇而達到對光照的選擇。如強光型的遊憩活動往往選擇在夏季、晴天、林中空地或林分鬱閉度較低的林內開展,而弱光型的活動選擇在春秋、陰天、林分鬱閉度較高的林中進行。
森林旅遊發展依託的資源覆蓋了林業部門管理的“三個系統,一個多樣性”(森林、濕地、荒漠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主要載體為各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林業系統自然保護區,另外還有一大批沙漠公園、樹木園、野生動物園、林業觀光園等。
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是指森林景觀優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規模,可供人們遊覽、休息或進行科學、文化、教育活動的場所。
林業自然保護區
林業自然保護區是對有代表性或重要保護價值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和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蹟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範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是指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為目的,可供開展濕地保護、恢復、宣傳、教育、科研、監測、生態旅遊等活動的特定區域。中國濕地公園建設起步較晚,2004年,中國在杭州西溪濕地開展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濕地公園區分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和省級濕地公園。截至2014年底,全國各級濕地公園數量達到979處,總面積319萬公頃,其中國家濕地公園569處,面積275.5萬公頃。
沙漠公園
沙漠公園是以沙漠景觀為主體,以保護荒漠生態、合理利用沙漠資源為目的,在促進防沙治沙和維護生態服務功能的基礎上,開展公眾遊憩休閒或進行科學、文化和教育活動的特定區域。國家林業局於2013年啟動國家沙漠公園的建設試點工作,試點建設首先在寧夏沙坡頭國家沙漠公園進行。在2013年-2014年的兩年中,國家林業局共批覆33個國家沙漠公園試點,總面積167.5萬公頃。需求特徵
雖然森林旅遊景觀吸引力因遊客教育程度、個人偏好等差異而不同,但中國遊客在森林旅遊動機、產品需求、行為特徵等方面還是具備一些共性。一、在旅遊動機方面,進行森林旅遊最常見的動機是欣賞自然景觀、養生健身、遊樂休閒等,通常體現為以親朋小團隊家庭為單位的集體出遊。
二、在產品需求方面,森林旅遊最具吸引力的資源是森林植被、山石地貌、人文景觀,其次是野生動物、水體景觀等;而最受旅遊者喜歡的產品是徒步登山、野營燒烤、漂流攀岩、休閒度假等參與性強的項目。
三、在消費行為特徵方面,從傳統的自然觀光到休閒度假的轉變,從一般娛樂項目到新奇旅遊項目的轉變,是隨景區管理水平提升與經營模式轉變而變化的過程。遊客消費行為,受景區的引導和管理的影響較大。
四、在人均消費方面。由於中國森林旅遊業的產品結構大多還是以觀光產品為主,旅遊商品消費量不多,旅遊購物消費占旅遊總消費的比例還不到20%,而旅遊業已開發國家的購物消費已占到旅遊總消費的40%—60%,我國一些旅遊業較為發達的省份,旅遊購物消費所占比例也只達到30%。
另外,不同年齡的消費者森林旅遊消費特點不同,如青少年偏愛結合科普、學習、交流、探險、運動等項目,中老年人則主要是以康體養生、度假為核心,在優秀的生態環境中,享受生活,感悟人生,更多地是深度體驗旅遊。在森林旅遊項目開發中,必須針對客源市場區隔,做更為細緻深入的調查。
發展成就
一是森林旅遊景區體系初具規模
自1982年建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以來,中國已形成了以森林公園、林業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為主體,以珍稀植物園、野生動物園、沙區景觀旅遊區等其他類型景區為輔助的森林旅遊景區體系。截至2013年底,全國各類森林旅遊景區數量超過7500處。其中:各級森林公園數量2948處(國家級森林公園779處),總面積1758萬公頃;各級濕地公園數量723處(國家級濕地公園429處),總面積390.3萬公頃;各級林業自然保護區數量216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25處,提供森林旅遊服務的林業系統自然保護區數量356處),總面積12486.5萬公頃。二是森林旅遊景區建設成效顯著
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後,公眾對森林旅遊的需求越來越大,森林旅遊的綜合效益越來越顯著,各地發展森林旅遊的熱情日益高漲,在加快景區建設上下了很大功夫。以森林公園為例(森林公園接待的遊客量約占森林旅遊遊客總量的80%),以森林公園為例,截至2013底,全國森林公園共擁有旅遊道路約7.5萬公里,旅遊車(船)總數接近3.8萬台(艘)。全國各類森林旅遊景區的接待床位總數達到160萬張,接待餐位總數260萬個。經過多年努力,已經有一部分森林旅遊景區具備較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各要素配套的硬體建設。
三是森林旅遊產業迅猛增長
多年來,森林旅遊業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態勢,產業規模迅速壯大。2013年,全國森林旅遊產業依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態勢,全年接待遊客量達到7.6億人次,占2013年國內旅遊人數的23%,同比增長11.8%;森林旅遊直接收入685億元,同比增長10.8%;創造社會綜合產值5200億元,占2013年國內旅遊消費的19.8%,同比增長18.2%。以森林公園為例,2013年全國森林公園接待遊客量超過50萬人次的有275家,超100萬人次的有112家。旅遊收入超1000萬元的423處,超5000萬元的128處,超億元的66處。森林旅遊的發展,還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交通、建築、賓館、餐飲、文化、種養殖、零售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取得“一業興而百業旺”的效果。
四是促進林區發展和林農致富的作用越來越顯著
森林旅遊景區大多位於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其發展對農民、農村、農業發展的關係十分密切。很多林區山區變“砍樹”為“看樹”,變“賣山頭”為“賣生態”,變“賣木材”為“賣景觀”,通過發展森林旅遊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曾經“抱著金飯碗要飯吃”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景區周邊百姓“不離鄉、不離土”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和收入來源,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明顯改善。以江蘇省溱湖國家濕地公園為例,園區內共有4000多戶家庭,100%家庭都有人直接參與森林旅遊相關工作。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森林公園發展已經使3000多個鄉、15000多個村、近3000萬農民受益,直接吸納60多萬個農村人口就業。通過發展森林旅遊,許多曾經無人問津的“窮鄉僻壤”變成了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森林旅遊景區成為當地的一張名片,成為外界了解當地的一個視窗。
五是森林旅遊在傳播生態文化、提高國民生態保護意識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大批森林旅遊景區已經成為大中國小生的科普基地、夏(冬)令營基地、實習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科研人員的實驗基地和廣大藝術愛好者的創作基地。各類森林旅遊景區通過加強生態文化基礎建設,強化其生態教育功能,使得人們對大自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有助於人們培養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情懷。
六是森林旅遊已具備較高的社會影響力
經過30年的建設和宣傳推介,森林旅遊已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已成為公眾出遊的一個重要選擇,成為媒體關注的一個重要焦點。許多地方的黨委、政府都把發展森林旅遊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如海南省於2011年成立了由省委書記任組長、省長任第一副組長、分管省長任副組長、省旅遊委、林業局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森林旅遊工作領導小組,並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海南熱帶森林旅遊的決定》,加大了對森林旅遊發展的領導和扶持力度。以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森林旅遊景區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已成為人們家喻戶曉的景區品牌。
發展優勢
資源優勢
中國是世界上森林風景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從東海之濱到世界屋脊,從熱帶雨林到寒帶針葉林,廣袤的林區內孕育出了絢麗多彩的森林景觀。這些森林景觀與豐富的高品位的自然景觀如鬼斧神工般的峰林地貌、氣勢恢弘的雪山冰川、旖旎秀靜的湖泊島嶼、令人震撼的奇峽飛瀑等,以及深厚的文化積澱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中國自然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嚴格保護好資源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資源的綜合效益是森林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任務,而豐富的、高品位的森林風景資源為我國森林旅遊的長期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政策優勢
森林旅遊的發展走出了一條不砍樹同樣致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真正實現了山更綠、水更清、民更富。森林旅遊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森林旅遊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也對森林旅遊工作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支持,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重要檔案中,都提出了加快發展森林旅遊的要求。《林業產業振興規劃(2010-2012)》、《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都把森林旅遊列為須重點培育的林業“十大產業”之一。2011年,國家林業局和國家旅遊局簽署了《關於推進森林旅遊發展的合作框架協定》,聯合主辦了全國森林旅遊工作會議,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快發展森林旅遊的意見》,共同把發展森林旅遊上升為國家戰略,將其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任務,實現興林富民的戰略支撐點,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點領域,促進旅遊業發展新的增長極。從2012年開始,國家林業局逐年編制《全國森林等自然資源旅遊發展報告》,以全面反映一年來全國森林旅遊發展的整體情況。2014年3月,國家林業局印發了《全國森林等自然資源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3-2020年)》。中央林業工作會議以來,國家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林業支持保護政策和產業發展政策,特別是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林業抵押貸款、森林保險、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等逐步建立健全,林區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為森林旅遊大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市場優勢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經濟社會的長期快速發展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隨著國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的出遊需求日趨迫切,出遊率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城市化問題、環境問題日趨嚴重,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把以走進森林、體驗自然為特點的森林旅遊作為優先選擇,目前森林旅遊的年遊客量已接近國內旅遊人數的四分之一。中國的旅遊業正處於從“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旅遊”的過渡時期,森林具有的殺菌、除塵、釋放負氧離子、禁止噪音等功能,使森林旅遊在休閒度假旅遊中擁有獨特優勢。依託森林自然環境開展的遠足、登山、攀岩、漂流、科普教育等森林旅遊活動具有較強的參與性,順應了旅遊發展的潮流,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據中國生態文明促進會和北京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2008年3月12日發布的中國城市居民生態需求調查報告,“城市居民最渴望親近的自然環境是森林、草地;節假日休閒最嚮往的則是森林公園和郊外農村田園。”森林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存在問題
一是投入不足,景區基礎服務設施建設滯後
森林旅遊景區的各要素建設需要大量投入,特別是,大部分森林旅遊景區地處偏遠林區,在基礎建設上需要的投入更加巨大,而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往往較低,地方財力有限,招商引資的難度也很大,從而使得景區的配套設施建設滯後,新的旅遊項目不能及時開發,嚴重限制了森林旅遊業發展的步伐。長期以來,中央財政用於引導森林旅遊發展的投入嚴重不足,難以引導和扶持這個龐大產業實現大的飛躍。森林旅遊是一項關係到國民幸福指數提高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公益性產業,國家應當給予適當的引導性、扶持性投入,並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中央投入還有助於提高業務主管部門規範和推動森林旅遊發展的能力,以更好地實現森林旅遊的又好又快發展。
二是森林旅遊相關法規體系不健全
《森林法》中沒有關於森林公園、森林遊憩、森林旅遊或森林風景資源等內容的表述,蓬勃發展30年的森林旅遊業依然面臨法律依據不足的尷尬。特別是森林公園,目前主要依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實施行業管理,但作為部門規章,在處理複雜而敏感的事務時明顯力不從心,在保障森林風景資源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中的作用也相對不足。由於缺少法規支撐,森林旅遊的政策體系難以健全,森林旅遊的行業監管難以到位,森林旅遊景區的有序開發難以保障,正常的經營管理秩序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甚至景區及其職工的正當權益常常得不到有效維護,並由此危及林區的穩定和繁榮。
三是專業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偏低
中國大部分森林旅遊景區是在國有林場和其他國有林業單位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特別是森林公園,通常與國有林場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模式,其森林旅遊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前大多從事傳統林業生產,對森林風景資源的價值缺乏認識,對依託森林風景資源開展旅遊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品牌意識、服務意識還比較淡薄,需要有一個從第一產業轉到第三產業的適應過程。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是造成景區建設粗糙、經營管理粗放、旅遊產品單一、服務水平低下、品牌建設滯後等一系列問題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在處理生態與產業、保護與發展中顧此失彼的重要原因。
四是森林旅遊發展不平衡,整體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急需提高
雖然森林旅遊產業已經具備相當大的規模,但森林旅遊發展主要依託了很小比例的一部分森林旅遊景區。以森林公園為例,2013年,接待遊客量排名前30位的國家森林公園達到全國森林公園接待遊客總量的21.8%,而這30家國家森林公園數量分別只占全國國家森林公園總數和各級森林公園總數的3.85%和1.2%。大部分森林公園由於認識、人才、投資、區位、宣傳等種種原因發展緩慢,建設水平低,服務能力差,市場影響力小,擁有優越的森林風景資源但依然“養在深閨人未識”、“抱著金飯碗討飯吃”的局面還普遍存在。如北京市、河北省分別有15處和27處國家森林公園,河北省毗鄰北京的張家口、承德兩市就有9處國家森林公園,這些公園背靠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大城市,森林旅遊市場潛力十分巨大,但其中大部分森林公園在這幾個大城市還缺乏影響,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根本沒有發揮出來。由此造成的局面是,全國一小部分森林公園經常為節假日的人滿為患發愁,公園的建設壓力、管理壓力非常大,而大部分森林公園則是門可羅雀,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森林公園幾乎沒有提供基本的森林旅遊服務,森林風景資源的利用效率極低。
生態環境危害
旅遊交通和服務設施建設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
在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旅遊者就是一個污染源,旅遊設施密度越大,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有的自然風景區出於經濟目的,熱衷於旅店、餐館的建設,盲目擴大旅遊區、修建旅遊設施,使遊客空間分布不均,導致景觀和生態的破壞,違反了生態旅遊最大限度保護自然狀態的開發原則,導致旅遊資源退化。隨著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熱的掀起,保護區內脆弱的生態系統也遭到致命的打擊。以長江為例,上游大量興建旅遊設施,致使原始森林和天然生態林遭受濫砍濫伐,覆蓋面積減少,造成山體滑坡、水土流失、江河污染嚴重,影響下游的水質,遊客很難看到“山清水秀”、“碧波蕩漾”的美麗景色。
遊客時空分布不均所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
由於受氣候,節假日等原因的影響,遊客具有季節性波動的特點。如黃山1992~1997年客流量中,旺季(4~10)中89.92%,淡季(1~3月和11、12月)僅占10.08%;極旺月(5月)客流量(17.73%)是極淡月(1月)客流量(0.38%)的46.66倍。由於遊客時空分布不均和遊人不良行為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遊客增多,旅遊活動的頻繁和分布的過於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質和生態資源的變化,特別是由於遊客的不良行為會影響樹木的更新能力甚至致死;
第二、旅遊旺季遊人遺棄在風景區的食物改善了動物的生存環境,促其取食無慮,繁殖加快,而到了旅遊淡季,因遊人減少,靠遊人遺棄食物難以為繼的動物只好啃食樹皮度日,對植物產生危害;
第三、由於遊覽步道寬度難以滿足超載時段遊人的需要,大批遊人踐踏步道兩側地面,不僅影響土壤結構和土壤發育,降低土壤水分滲透力,進而加劇了土壤的侵蝕速率。
關鍵對策
為了推動全國森林旅遊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必須重點克服影響森林旅遊發展的一些瓶頸因素,今後一個時期,森林旅遊行業管理中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投入,同時鼓勵社會資金積極參與到森林旅遊發展中來,加快森林旅遊景區的基礎服務設施建設,提高接待服務能力,提升科普教育能力。
二是加快法制化、標準化建設步伐,為加強和規範森林旅遊管理打好基礎。
三是加強森林旅遊的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
四是引導各地結合自身特點,積極打造豐富多彩的、特色鮮明的森林旅遊產品,大力推動休閒度假旅遊、森林體驗旅遊、森林養生旅遊等,大力推動城郊型森林公園建設。
五是加強品牌建設,著力推出一批精品森林旅遊景區和特色森林旅遊線路。
六是引導各地將景區發展與周邊社區發展相結合,帶動林農就業增收,推動林區經濟發展;鼓勵林農依託森林旅遊景區發展種養殖業和興辦“森林人家”等;鼓勵林農在產權關係明晰的基礎上,依託森林等自然資源開展各類旅遊服務。
七是加強對森林旅遊的公益宣傳力度,不斷提高景區的知名度,不斷提高森林旅遊的市場影響力。
注意事項
三大紀律
一:切忌單獨進入未經開發的原始森林。以免迷路、失蹤,遭遇飢餓寒冷或野獸的襲擊。二:不能隨意採集標本、摘嘗野果。有些種類的植物,它們的汁液、花朵或果實鮮艷惹人,但很可能有毒。
三:在林區或自然保護區內,不能隨便砍伐、狩獵、野外用火、遺棄垃圾等。
八項注意
一:弄清目的地最佳旅遊季節。一般說來,北方森林公園的春、夏、秋三季,景觀特色比較明顯。
二:提前制定遊覽路線,科學安排遊覽時間。
三:如果要去比較偏僻的林區或未開發的原始森林,需要找當地嚮導帶路。
四:在森林中穿行,鞋子要防水防滑,同時要戴上帽子或頭巾,穿長衣長褲,防止被樹枝劃傷或被毒蟲毒蛇咬傷。
五:在茂林里穿梭很容易迷路,除要帶備用指南針外,還要留意溪流的走向,順水覓路,不失為上佳尋路法。
六:在山裡要懂得求生之道,鳥雀及猴子吃的野果之類,人類基本也能食用。
七:若在山裡遇上暴風雨,首先要認清方向,找一處較開闊的坪子,既不致迷路也可避開雷擊。
八:隨身攜帶手電、哨子、軍刀、繩子等物品,會有意想不到的用途,同時,急救藥品帶上備用。林區的氣候變幻無常,剛才還是晴天萬里,可能瞬間就會烏雲密布,電閃雷鳴,溫度驟降。
主要旅遊區及旅遊帶
9個森林旅遊區
大興安嶺-三江平原-長白山森林旅遊區秦嶺-大別山-淮河流域森林旅遊區
四川盆地-武陵山-長江中下游森林旅遊區
武夷山-南嶺-珠江流域森林旅遊區
熱帶雨林、季雨林森林旅遊區
雲貴高原珍稀動植物森林旅遊區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森林旅遊區
11條特色森林旅遊帶
林海雪原森林景觀旅遊帶
三江流域沼澤濕地景觀旅遊帶
大漠草原景觀旅遊帶
太行秦川山區與文化景觀旅遊帶
黃河濕地文化景觀旅遊帶
湘、鄂、川原始森林景觀旅遊帶
長江中下游水鄉澤國濕地景觀旅遊帶
武夷碧水丹山森林及地貌景觀旅遊帶
熱帶雨林、季雨林森林景觀旅遊帶
岩溶地貌及珍稀動植物景觀旅遊帶
青藏高原(冰川)地貌及高寒植被景觀旅遊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