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拉丁名 Pinus sylvestris(Loud.) Mayr中文名 西伯利亞紅松
拉丁科名 Pinaceae
中文科名 松科
保護級別 3級
詳述
分布 新疆(阿爾泰山)
現狀
漸危種。西伯利亞紅松在我國僅產於新疆北部阿爾泰山西北部,分布面積十分狹小,加之球果成熟時不開裂,種於較重,無翅,不易傳播,易受鳥類、鼠類為害,林下天然更新不良,幼苗極少,急待採取保護措施。
常綠大喬木,高達35m,胸徑1.8m。針葉5針1束。球果較小,成熟時種鱗不張開,種子不落。中國新疆阿爾泰山西北部為本種世界分布的最南端,生於海拔160-2300m處的亞高山帶陰坡、半陰坡或濕潤肥沃的中山帶山坡。前蘇聯、蒙古也有分布。國家三級保護漸危種。
海拔下限(米) 1600
海拔上限(米) 2300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35M,胸徑1.8M;樹皮灰褐色或紅褐色;小枝黃色,密被柔毛。針葉五針一束,粗硬,微彎曲,長7一10厘米,寬1.5一2毫米,腹面兩側有3一5條白色氣孔線,橫切面具1個維管束和3箇中生樹脂道;葉鞘早落;鱗葉不下延。球果直立,圓錐狀卵圓形,長5一8厘米,直徑3一3.5厘米,成熟後種鱗不張開;種鱗彎曲,斜方狀圓形,上部厚,下部較薄,鱗盾紫褐色,密被平伏的長柔毛,邊緣微內曲,鱗臍頂生,黃褐色;種子不脫落,倒卵圓形,黃褐色,長約1厘米,直徑5-6毫米,無翅。
特性
西伯利亞紅松分布區內的氣候條件與西伯利亞冷杉的生長地相似,它喜生於寒冷、濕潤的亞高山帶下部或中山帶上部陰坡下部,由於海拔下降,大氣濕度降低,濕潤的亞高山帶下部或中山帶上部陰坡,在中山帶中、下部,由於海拔下降,大氣濕度降低,逐漸被較耐乾旱的西伯利亞落葉松Larix sibirica Ledeb.所代替。本種較耐陰,除在寒冷、濕潤的亞高山帶陰坡、半陰坡個別地段有小片純林外,通常與西伯利亞落葉松混交,或散生於西伯利亞雲杉Picea obovata Ledeb.林內。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最適生於中山帶濕潤、肥沃、深厚的砂壤或粘壤土的坡地;在土壤瘠薄的山脊,則生長不良,尖削度大,往往形成比較低矮、扭曲、稀疏的高山矮曲林。花期5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保護價值
新疆北部阿爾泰山西北部,面積狹小,是西伯利亞紅松自然分布區的最南端,對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及植物區系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材質較好,能保持山地水土,是比較重要的種質資源。
保護措施
目前已在阿爾泰山西北部卡納斯湖建立了自然保護區,應加強保護,並促進天然更新。
栽培要點
冬季貯藏種子,春季在高山區播種。待苗高30---50厘米時,於春季冰雪融化後造林。
分布
中國新疆阿爾泰山西北部為本種世界分布的最南端,生於海拔160-2300m處的亞高山帶陰坡、半陰坡或濕潤肥沃的中山帶山坡。前蘇聯、蒙古也有分布。
西伯利亞松
【形態】
常綠喬木,高達35米,胸徑1.8米;樹冠塔形,樹皮淡褐色,枝較密,平展;葉五針一束,微彎,較粗硬,疏生細鋸齒;花期在5月;球果圓錐狀卵形,翌年10月成熟。
【生態】
適生於氣候冷濕的山地或草灰化土地帶,很耐寒,不耐乾旱。
【分布】
產於大興安嶺西北及新疆阿爾泰山西北部河谷地帶。瀋陽有栽培。
【栽培】
播種繁殖,幼樹稍耐庇蔭。
【用途】
庭園觀賞和造園用。
西伯利亞紅松苗盆栽技術
在需要大規模栽種西伯利亞紅松苗盆時,如林場復原、育林、建松籽林場、紅松園、綠化城鎮、改造被破壞和污染土地、建林場等。為能提供大規模數量的樹苗,俄科院西分院森林研究所分所研製了一種工藝,在聚乙烯貨櫃內,用泥炭和土混合物作為培養基,能將封閉根部的貨櫃系列。貨櫃的尺寸則與栽培的目的和型號而異,完全的栽培工藝則包含著許多特別之處和新發明,都屬專利範圍,培養基的有機無機成分則屬保密。套用此種根部封閉的雪松貨櫃的優點在於:提高創建森林文化產品的效率,和對各種不利因素的穩定性等(病蟲害和各類雜草等);較大規模減少了維護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