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異齡林既是一個自然生態系統,又是一個複雜的森林經營系統,一個經營工作者要對異齡林進行高效率的經營,就必須掌握現實林的動態變化規律,以便有目的地制定經營措施,異齡林系統從經營角度出發,可以劃分成如下三個組成單元,進界生長量,向上生長量和枯損量,上述三個單元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異齡林系統的動態變化規律。
現狀
國內外對於天然異齡林資產評估的相關研究很少。通過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ProQuest、AGRICOLA\CABI/PESTBANK/FSTA等重要的資料庫以及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對國外天然異齡林資源資產評估的研究情況進行查閱,均未獲得相關論文文獻資料。歐洲在森林資源核算中,把森林資源分為“提供木材的森林”和“不提供木材的森林”兩類。在實際核算中,對這兩類森林資源的估價一般採用“市場價法”和“淨現值法”,採用淨現值法計算森林資源價值大小貼現率的範圍一般為0.5-3.5%。國內對異齡林的相關研究很少,異齡林經營研究存在北方多南方少的現象。相關研究多見於我國北方林區,王飛等以長白山闊葉紅松林為例,以矩陣模型為基礎,利用林分直徑生長、進界生長和枯損的資料,用非線性動態模型模擬長白山闊葉紅松林動態生長,並預測短期內在不同採伐強度下林分的徑階變化,分析不同採伐強度對年生長量、年收穫量和恢復年數的影響,該模型將為科學地經營闊葉紅松林,制定合理的採伐方案提供科學依據。王飛等利用修正指數分布描述長白山闊葉異齡林的林分結構,為預估該類林分各徑階的株數,制定合理的經營措施提供了理論依據。劉永川利用森林分類經營方法對天然林經營進行科學分類,提出天然林因林因地實行合理的擇伐方式是實現天然林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為天然林擇伐經營的具體實施提供科學依據。方旭東以林木經濟鹹熟徑級確定為例,通過徑級價值量被其徑級材積除的模式轉換辦法,解析異齡林林木鹹熟的確定方法,進而為改善林業生產中異齡林採伐的盲目性提供。而我國南方對這方面的研究很少,我國南方異齡林以常綠闊葉林為主,以福建省為例,常綠闊葉林以閩北為主,由於長期以來人們重針輕闊,在闊葉林經營方面研究較少,特別是在擇伐方式、經營模式方面研究較少。
目前國內天然異齡林資產評估存在一些問題,國內一些學者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陳平留指出根據異齡林資源資產特點,異齡林林木資源資產評估測算只能用收益現值法和市場成交價比較法,不能用各類成本法和市場價倒算法。羅江濱等指出不能用的各類成本法包括重置成本、序列需工數法和歷史成本調整法,同時也闡明了根據異齡林的結構與經營特點,異齡林林地資源資產的價值測算可以用收益現值法、現行市價法,但不能用重置成本法,異齡林林地資源資產的現行市價法實際上與同齡林林地的現行市價法是相同的現行市價法是相同的。左光輝等認為由於天然林的結構與經營特點,其投資成本難以確定,就是人工營造的異齡林,因其營造的年限很長,在營造的過程中,營林成本、木材生產成本難以分清,使各種成本法(重置成本、序列需工數法、歷史成本調整法和木材市場價倒數法)無法使用。評估中採用簡單的同齡林林木資產或異齡林林木資產評估的方法均不能反映林分的真實情況,需要考慮經營活動對林木資產的影響,增加了評估的複雜性。張道衛等指出即使在以私有林為主、林業商品經濟發達的美國南部,森林資源資產價值的評估也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在有關技術經濟指標(價格、成本、生長率)一定的情況下,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和利率得到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價值可能相差一倍或數倍,認為《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範(試行)》對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方法規定得過死,不夠科學。收益現值法也可以並且應該用在幼齡林評估之中。現行《技術規範》對不同齡組的評估對象,採用固化的評估方法,會造成不同齡組間無法銜接的問題。
存在問題
(一)天然異齡林的調查方法不完善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首先涉及的就是資產清查問題,因此森林資源的調查是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基礎,但是國內現有森林資源調查技術多是以同齡林調查為主,小班記載的資料中只有平均年齡、平均高,而對天然異齡林的調查長期以來一直比較粗放。其主要表現為:①對異齡林沒有進行分層,一律按單層林處理。異齡林多是由幾個樹種混交而成,且常存在多個林層,林分平均年齡與其他調查因子的關係極為複雜,很難找出一個適用範圍廣泛而穩定的規律。如果單純利用同齡林的調查方法,而不對異齡林採取分層研究,必然影響其評估值。②未劃分樹種組成。天然異齡林的樹種組成多樣,不同樹種價值不同,因此不可不區分其樹種組成。③忽視年齡結構的調查,皆按同齡林處理:④忽視不同培育目標齡組劃分,都按50-70年為成熟林劃分齡組;⑤忽視天然更新狀況調查,對擇伐異齡林主要考慮更新演替層的樹種組成、林木數量、徑級結構、分布均勻狀況等。⑥忽視林分出材率等級調查。在林分密度大的異齡林中,林分內樹幹較為通直、樹冠較小,樹幹出材率較高;反之則出材率較低。不應忽視部分有出材量的粗大枝椏,在對天然異齡林資產清查時要認真評定其出材率等級。
(二)參數指標不健全
現實評估中異齡林的參數指標不健全。①原林業部頒發的《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了最大的擇伐強度(擇伐強度不得大於伐前林木蓄積量的40%),但並沒有對其對應的擇伐周期予以規定。②異齡林中不同蓄積水平對應的生長率是不同的,但國內未見相關報導。③南方現行木材勞動生產定額主要針對同齡林分擇伐作業,對異齡林的擇伐作業不合適。④同齡林慣用的地位指數不能用於異齡林,以上這些問題都給異齡林的評估帶來了很大困難。
(三)評估方法混亂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範試行)》第十六條規定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以總體、森林類型或小班為單位進行評定估算,主要方法有:市價法、收益現值法、成本法、清算價格法及其他方法,但是沒有明確指明天然林異齡林資產評估方法。國內一些學者將《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苑(試行)》中同齡林評估方法直接用於異齡林,認為對齡組類別較多的異齡林、幼齡組林木宜採用重量成本法,中齡組林木宜採用收穫現值法,成熟齡組宜採用市場價倒算法,最后綜合確定小班林木的評估價值。還有學者提出採用收益現值法評估剛擇伐或擇伐後幾年的原有林木資產,對剛補植或幾年前補植的人工營造林本採用重置成本法評估其林木資產。重置成本法評估營造部分林木資產時,資產核查要仔細調查各項營造林林分因子,計算調整係數。兩項資產合計為經過補植後的天然林分林木資產。這些觀點簡單地將同齡林的概念、方法套用子異齡林,不符合異齡林的特點,造成評估結論的嚴重偏差。
(四)天然異齡林評估方法的測算問題
目前天然異齡林的評估方法只能用收益現值法和現行市價法,但是這兩種評估方法在現實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以往的收益現值法,是以相關法規規定的擇伐強度和擇伐周期為基準,沒有依據待評估林分的生長狀況確定相應的擇伐強度和擇伐周期,這會影響擇伐收益的預測。而現實中林分的生長是一個複雜變化的過程,尤其是天然異齡林,林分的年生長不可能是均勻的,即生長率不可能保持不變。以恆定的生長率來確定天然異齡林的擇伐周期是不合乎實際的。
在使用現行市價法計算評估值時,現實林分調查中的起測徑階可能存在起測直徑偏小的問題。法國顧爾諾提出的檢查法提出按胸徑大小把林木分為主林木和副林木(胸徑小於15crn),每次調查和生長量計算的對象是主林木[,即在一個林分內胸徑小於15㎝的不測,起測點為15cm。孟完宇指出一般天然成過熟林,起測徑階定為8cm。而在現實林分調查中一般起測徑階為6cm,實際最小直徑為5cm。起測直徑小,導致外業工作量大,小徑木株數多,林分平均胸徑容易受小徑階木多的影響而變小,不能反映採伐量和出材規格,在評估時可以考慮提高起測直徑,用提高起測直徑後的平均胸徑來求林分質量調整係數,更能反映林分價值水平,減小工作量;起測直徑提高,雖然工作量相對減小,但是平均胸徑值也有可能因此異常變大,更主要的是因為排除了很多小徑階木導致蓄積量劇減。
研究展望
異齡林資產評估研究較為薄弱,資產評估中存在同齡林、異齡林評估方法混用套用的現象,核查方法不完善、參數指標不健全等問題。鑒於天然異齡林資產評估日趨重要,對天然異齡林評估值精確要求的提高,建議在今後完善天然異齡林的評估方法時需重點解決下列問題。(一)規範天然異齡林的評估方法
由於異齡林的樹種結構、林層結構年齡結構複雜,加上異齡林中可以採伐的僅是部分成熟林木,故簡單地將同齡林評估方法直接用於異齡林,不符合異齡林的特點,不能得出合理的評估結論。因此,規範天然異齡林的評估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評估方法的選擇包含了三個層面的選擇:既包括了對恰當選擇評估技術思路、以及實現該技術思路的具體評估技術的要求,也包括了對評估時所涉及的經濟技術參數的恰當選擇。完善天然異齡林的評估體系,亟需從天然異齡林的生長和經營兩方面的特點出發,結合以上三個層面的要求,研究、發展和規範出一套適合天然異齡林的評估方法。
(二)提出適合天然異齡林的核查方法
由於天然異齡林與同齡林存在著差異,亟需針對天然異齡林的生長特點,提出更為適合天然異齡林的資源核查方法,為其經營管理提供更加可靠、準確的基礎核查數據,更好地反映森林的質(屬性指標)與量(數量指標)的關係,從而為後續的資產評估工作奠定良好基礎。鑒於此,開展資源核查方法的研究,可以選取一定數量的天然異齡林樣地,對每個樣地採取多種核查方法進行資源調查,比如全林每木檢尺、標準地法、常規角規測樹法、角規控制檢尺法和同心圓調查法等等,將不同方法的調查結果進行多指標比較分析,結合天然異齡林林分結構複雜、林內生境多樣等特點,選擇一種調查精度高、工效可行、適合天然異齡林的資源核查方法。當然核查方達的體系健全,不應該固守傳統的核查方法:未來的森林資源核查方法研究,應該進一步的加課、加廣、加大力度,多實踐、多總結,推陳出新,建立更適用、更合理、更方便的新的天然異齡林資源核查技術和方法。
(三)天然異齡林資產評估技術參數的選定
前面已經提及國內有關異齡林經營方面的研究不多.南方更少,現實評估中異齡林的參數指標難以蒐集,而評估方法的運用需要有充分的數據資料和信息基礎作為依據這給異齡林的評估帶來了很大困難。天然異齡林評估中需要的信息量大、面廣,涉及到擇伐強度、擇伐周期、採伐量、出材量、主伐木的純收益等,需要評估人員進行信息、指標和參數的收集以及必要的分析,保證評估技術參數的台理性、相關性、可靠性。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收集天然異齡林評估所需要的數據資料可能會比較困難,為了完善天然異齡林的評估體系,未來應加大天然異齡林生長、經營和評估理論等研究的深度、廣度,以積累生長數據、製作更新經營數表,同時還應注意從市場中收集整理天然異齡林的評估案例,建立資料庫。
(四)天然異齡林資產評估測算方法的改進
過去對天然異齡林生長過程的研究及其生長動態的分析比較少,以往的收益現值法,是以相關法規規定的擇伐強度和擇伐周期為基準,沒有依據待評估林分的生長狀況確定相應的擇伐強度和擇伐周期,這會影響擇伐收益的預測。現實中林分的生長是一個複雜變化的過程,尤其是天然異齡林。林分的年生長不可能是均勻的,即生長率不可能保持不變。因此,採用收益現值法評估天然異齡林價值以恆定的生長率來確定擇伐周期,這個問題值得正視和研究改進。今後應注重對天然異齡林固定樣地的連續觀測和調查,為研究林分生長率的變動規律及其與其他林分質量因子的關係積累基礎數據,尋求一種能替代現實林分“動態生長率集合”的“虛擬靜態生長率”,從而確定有利於經營管理的擇伐周期、選取待合林況和林分生長的擇伐強度,以期對天然異齡林進行評估顯得比常規方法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實際。
採用現行市價法評估天然異齡林價值,林分平均胸徑和林分蓄積是兩個很重要的測算因子。表示天然異齡林林分質量的這兩個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與調查時所擬定的起測直徑的大小有關。為了精確描述林分質量,要在客觀反映林分平均胸徑的基礎上,保證蓄積調查、測算的精確度,所以起測直徑不能太大或太小。起測直徑太小,外業工作量大,小徑木株數多,林分平均胸徑容易受小徑階木多的影響而變小,不能反映採伐量和出材規格;太大,雖然工作量相對減小,但是平均胸徑值也有可能因此異常變大,更主要的是因為排除了很多小徑階木導致蓄積量劇減。故今後開展合理起測直徑的研究,對於採用現行市價法評估天然異齡林是大有裨益的,也是很有需要的。對合理起測直徑進行研究,應該在實踐中設定不同的起測水平,對不同起測直徑下的林分質量數據結合實際林況進行比較;鑒於天然異齡林更為複雜,甚至可以分優勢樹種、立地、平均胸徑等因子的等級情況設定配套的合理起測水平規苑或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