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呼倫貝爾有兩處樟子松林景觀。一是鄂溫克族自治旗境內的紅花爾基原始樟子松林帶,長250公里,寬15公里,總面積15公頃,是中國最大的樟子松基地。二是海拉爾西山樟子松林,在海拉爾市區,面積約133公頃,為園林式景觀。
生長狀況
在科爾沁沙地章古台附近引種栽培已20多年。一般成活率達75—85%,最高達90%以上。樟子松幼樹針葉翠綠,枝幹茁壯,頂芽飽滿,長勢旺盛,並已開花結果,生長狀況良好比栽植在沙地上的油松在抗旱耐寒方面顯的更為穩定。
(一)物候期
章古台地區,樟子松於3月下旬當氣溫平均上升到0.2℃時,樹液開始流動,4月中下旬平均氣溫8.3—10.6℃,葉芽膨脹(即頂芽向上生長),5月上旬平均氣溫13.1℃時葉芽展開,葉尖露出。到五月中下旬平均氣溫升至16.5—18.6℃,針葉從葉鞘中長出,從樹葉流動至針葉吐綠需時40—50天。13—15年生時開花結實。4月末到5月上旬雄花開放,5月上下旬雌花相繼開放,雄花比雌花的花期早7—10天,開花期可持續15—20天,球果二年成熟,在固定沙地上1株15年生幼樹最高可產鮮球果7公斤。
(二)生長量
樟子松幼樹從葉芽膨脹時開始高生長,5月中旬大部形成頂芽,到5月末頂芽已基本形成,直至6月中旬高生長基本停止。1年中高生長量旺期是5月,占全年總生長量75—85%,尤以5月中、下旬生長最快。以後雖有少許的高生長,是由於頂芽逐漸形成的結果。
粗生長和高生長几乎同時開始,但比高生長結束晚,一直延續到99月末,其中以5—8月生長較快。樟子松栽後最初幾年的高生長比較緩慢,特別是在栽後的第一年裡,由於起苗時根系受到損傷,短時間內根系不能從土壤中充分吸收養分,比正常生長晚20—30天。第二年高生長量平均10.6厘米,第五年,年平均生長量38.8厘米,可見此時的高生長量已大大加快。栽後16年,年平均生長量55厘米。樟子松17年生時平均樹高6.6米,最高達7米
在低平固定沙地上,連續測定一株18齡樟子松幼樹,長勢比較好,樹高8.74米,胸徑13.6米,其胸徑年平均生長量為1.03米,最粗達1.48米,說明樟子松的直徑生長也是很迅速的。此外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比天然林生長的快。人工林7年時,樹高達1.6米,天然林(海拉爾沙質草原)15年生時才能達到這樣高度。天然樟子松林生長之所以慢,是由於處於無人管理的自然狀態,而人工樟子松林由於經營管理改變了生境條件,因此,其生長較天然林要快。但同是人工林,由於所處的立地條件不同其生長也出現很大差異
樟子松不大耐庇蔭,在受壓陽光不足的情況下,表面為芽小、枝幹纖細、生長不良。在立地條件相同的沙地上同時栽植的樟子松、油松可看出:樟子松在樹高、直徑和材積生長等方面都比油松好,如果和栽植在較起伏的固定沙地上小葉楊和小青楊比較,樟子松生長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以樟子松年平均高生長量為100,則小葉楊為63%,小青楊為67%,直徑生長相應的,小葉楊為56%,小青楊為52%。
此外,引種到榆林、紅石峽流沙人工固沙區1964年春引種樟子松,15年生樹高4-5米,直徑7-8厘米。樟子松在乾燥瘠薄的沙層中,可形成強大的根群,在固定沙地上生長的9年生樟子松水平根,集中分布在20-160厘米深沙層中,強大的骨幹根12條,主要分布在10-50厘米的沙層中,水平根向外擴展到6米左右。根幅可達12米長,並在水平根上生有許多下扎的垂直根,最深達4.7米。
相關新聞
內蒙古:樟子松林地已經發展到507萬畝
記者日前從呼和浩特樟子松基地建設啟動會議上了解到,呼和浩特計畫在十二五期間,圍繞呼倫貝爾、科爾沁、毛烏素三大沙地,輻射周邊適宜區域,力爭完成樟子松基地建設任務500萬畝。
樟子松是呼和浩特的優良鄉土樹種,具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耐乾旱、耐貧瘠等優良生物學特性,是沙地造林的先鋒喬木樹種。長期以來,經過全區林業部門的不懈努力,樟子松造林得到了健康持續發展。各地採取封育、人工造林積極發展樟子松,樟子松林地面積逐步增加,樟子松造林、育苗技術也日趨完善。目前,我區樟子松林地已經發展到507萬畝,其中,天然林336萬畝、人工林89萬畝、新造林82萬畝。加快樟子松基地建設,是對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思路作出的重大調整,是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發展質量的重大舉措,有利於進一步實現規模治理、調整林種樹種結構、提高林業生態建設水平。
十二五期間,我區將採取6項措施完成樟子松基地建設任務:科學編制樟子松基地建設規劃;進一步完善樟子松基地建設政策機制;強化樟子松基地建設的科技支撐;加強樟子松種苗基礎建設,突出抓好樟子松良種基地建設,提高基地供種率和良種率;強化樟子松基地建設管理,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契約制等管理制度;嚴格落實樟子松基地建設管護制度,把管護責任落實到山頭、地頭和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