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闊葉林

落葉闊葉林

溫帶半濕潤或濕潤夏雨地區.由冬季落葉的闊葉喬木組成的森林群落。

落葉闊葉林

正文

溫帶、暖溫帶地區地帶性的森林類型。因其冬季落葉、夏季蔥綠,又稱夏綠林。在熱帶、亞熱帶海拔較高的山地也有分布;並可見於草原、荒漠中水分條件適宜的地段。組成群落的喬木全屬這一類型,林下灌木多數也是冬季落葉。(見彩圖)

分布 這種森林幾乎完全分布在北半球受海洋性氣候影響的溫暖地區。在大陸性氣候影響較大的地方,落葉闊葉林過渡成針葉林。在歐亞大陸的溫帶,西歐典型的落葉針闊林可分布到蘇聯的歐洲部分。其在各大洲的分布範圍:在北美東部,約沿北緯45°一線以南向西經五大湖區域,直到美國的明尼蘇達州;沿密西西比河南下到墨西哥灣,在大西洋沿岸可分布到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南美洲分布於巴塔哥尼亞高原。歐洲由於受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西北可分布到北緯58°,沿大西洋海岸,從伊比利亞半島北部,經英倫三島和歐洲西部,直達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南部;在東部,西伯利亞的泰加林與草原之間也有一條狹長分布地帶,此外還見於克里米亞、高加索等地。亞洲東部分布在中國、蘇聯東部濱海地區、堪察加、庫頁島、朝鮮和日本北部諸島。
中國的落葉闊葉林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的南部和華北各省,包括遼寧南部,內蒙古東南部,河北、山西的恆山至興縣一線以南,山東、陝西的黃土高原南部,渭河平原以及秦嶺北坡,甘肅的徽縣、成縣地區,河南的伏牛山及淮河以北,安徽和江蘇的淮北平原等。
自然環境 落葉闊葉林分布區的氣候具有海洋性特點,與同緯度的內陸地區比較,夏季較涼爽而冬季較溫暖。氣溫達10℃以上的時期每年至少有 4個月。最熱月平均溫度為13~23℃,最冷月平均溫度為-6℃,在蘇聯則可達-10~-12℃。年降水量大約為500~700毫米,有的地區可達1000毫米或1000毫米以上。中國落葉闊葉林的分布區地處中緯度和東亞海洋季風邊緣地區,夏季酷熱而多雨,冬季嚴寒而晴燥。年平均氣溫一般為8~12℃,由北向南遞增。除沿海一帶外,通常是冬季比同緯度歐美的落葉闊葉林區寒冷,而夏季則較熱。最冷月平均氣溫多在0℃以下,甚至可達-3~-22℃。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4~28℃,年溫差大於西歐和北美。年降水量除少數山嶺外,平均在 500×1000毫米之間。雨量的季節分配不勻,冬季僅為年降水量的3~7%,而夏季可占60~70%,華北平原夏季降水量竟達全年的3/4左右。
落葉闊葉林下發育的土壤主要是棕壤,僅美國東南部冬季較暖和地區為紅黃壤。在中國,除棕壤外,還包括褐土等。
組成 落葉闊葉林的植物區系性質一般都屬北極第三紀植物區系的殘餘,最主要的建群樹種水青岡屬(Fagus)和櫟樹屬(Quercus)的各個種,以及林下灌木、藤本植物乃至陽性先鋒樹種都為第三紀孑遺類型。種類組成比較豐富。但歐洲的則較簡單,尤其是喬木層的種類極為貧乏,這與第四紀冰期歐洲為冰覆蓋,地中海又阻止了森林植被的南移,致使大量闊葉樹種如核桃屬( Jugla-ns)、栗屬(Castanea)、七葉樹屬(Aesculus)香(Liquidambar)等遭到毀滅有關。北美東部則在冰川消失後,南移植物逐漸向北恢復,從而保留了較多的森林植物種類。歐洲和北美的建群樹種多為溫帶類型,分別屬於歐洲和北美成分。中國的華北地區在冰期內未受大規模冰川的直接侵襲,受中亞乾燥的影響也不大,所以森林的組成仍是第三紀植物的直接後代,其成分複雜,殘留種類很多。東亞尤其是中國的區系成分,主要是北溫帶的中國-日本成分、中國特有成分以及西伯利亞、 中亞帶植物成分等。植物成分的多樣性和結構的複雜性,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避條件和豐富的食物資源,森林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本來很多,但由於世界各地落葉闊葉林受人為破壞較大較早,以致許多森林動物顯著減少,甚至滅絕。
結構特徵 森林的喬木成分全部是冬季落葉的闊葉樹種,其中少數種類具有較小的葉片(如樺樹、山楊等),由這類樹種組成的森林又稱為小葉林。其中也偶有大型葉片樹種(如懸鈴木屬、七葉樹屬),或羽狀複葉樹種(如白蠟樹屬、花楸屬、核桃屬等)。冬季和夏季的季相差異很大。即在夏季,由於種類的多樣性,也呈現不同的季相。成層現象也較明顯,一般可分出兩個喬木亞層,一個灌木層,1~3個草本層和一個由蘚類、地衣及藻類構成的地被層。但在非常陰暗的山毛櫸林下,夏季幾乎沒有任何植物,只有一密實的落葉層。林內藤本植物很少,偶有少量的葎草屬、常春藤屬、鐵線蓮屬、爬山虎屬、菝葜屬等種類存在。附生植物不發達,只在個別情況下才出現附生的有花植物。但蘚類、地衣、藻類的附生種類很多。林內草本植物因光照強度而有變化。春季喬木出葉前和秋後落葉後的林內光照強度最強,夏季最弱。因而初春時林下早春植物大量開花成為落葉闊葉林的一種典型季相。這些植物到夏季就枯萎,而以根莖、鱗莖、塊莖等形式存在於土壤中。
大多數喬木都在初春葉子展放前就開花。多為風媒的葇荑花序,只有少數是蟲媒花。種子果實大部分有翅,有適應風傳播的能力。
建群樹種 水青岡林和櫟林是落葉闊葉林中最主要的類型,分布於整個北半球的溫帶和暖溫帶森林區域。但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建群種。在歐洲,水青岡林的主要建群種是歐洲水青岡 (Fagus sylvatica)和塔烏里水青岡(F.taurica)等。櫟林的主要建群樹種是無梗櫟(Quercus petraea)和柔毛櫟 (Q.pubecens),每一個種都可以組成純林。但現在有些櫟林已被山毛櫸林所代替。在北美洲,美國東部和加拿大東部的主要建群種是美洲水青岡(Fagus americana)和糖槭(Acer saccharum)。林內較明,可見到許多草本植物和少數藤本植物。在大陸性氣候影響較大的地區主要是櫟林,從大西洋沿岸到內地各州都有分布。其組成除櫟樹屬樹種外,還有大量其他闊葉樹種,如槭樹屬、核桃屬、山核桃屬、懸鈴木屬、朴樹屬、鐵木屬等,藤本植物也有出現。
在亞洲東部,落葉闊葉林的種類成分比歐洲和北美洲豐富得多。北部雖較貧乏, 但仍有蒙古櫟 (Quercus mongolica )、水曲柳 (Fraxinus madshurica)、糠椴(Tilia mandschurica)、千金榆 (Carpinus cordata)、核桃楸、黃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樹種。日本由於海洋性氣候影響顯著,通常稱這種森林為涼溫帶落葉闊葉林。最典型的是混生有大葉櫟(Quercus crispula)的水青岡林。有圓齒水青岡(Fagus crenata)和日本水青岡(F.japonica)等種類。林下有高而密的赤竹屬。這些森林的組成在太平洋一側和本州日本海一側有所差別。
中國的落葉闊葉林屬暖溫帶東部濕潤地區的地帶性植被。在亞熱帶和熱帶山區主要分布在常綠闊葉林的上部,成為垂直帶上的森林。林木的種類組成,由北向南逐漸增多。根據建群種的生活習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條件,可分3類:①典型落葉闊葉林。是最主要的類型。櫟林分布最廣,其中蒙古櫟林主要分布於東北與華北北部地區,遼東櫟(Quercus lia-otungensis )林分布於東北南部、華北北部和西部,麻櫟 (Q.acutissima)林則多見於華北南部及其以南各地;此外還有栓皮櫟(Q.variabilis)林、檞樹林等。另一類典型落葉闊葉林是槭樹屬、榆樹屬、椴樹屬等為主的各種混交林,其優勢種不明顯。②山地楊樺林。是由楊屬、樺樹屬和赤楊屬等所組成的森林,分布最普遍的是山楊林和白樺(Betula platyphylla)林。③河岸落葉闊葉林。是沿著河流兩岸形成的走廊式森林。主要分布於氣候變化顯著的溫帶地區沿河兩岸,如新疆廣泛分布的胡楊(Populus euphratica)林和東北的鑽天柳(Choseniamacrolepis)林等。
南半球的落葉闊葉林僅分布於巴塔哥尼亞和火地島,北界達南緯45°。主要喬木是假水青岡屬(Nothofagus),這種森林與北半球的山毛櫸林相似,在寒冷季節更是如此。
發展演替 落葉闊葉林是溫帶和暖溫帶的頂極群落。它在沒有自然災害和人為干擾的情況下處於穩定狀態。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凡排水良好地段的植物群落經各種演替系列,其最後階段都是落葉闊葉林。在人類出現前,地球上落葉闊葉林的面積很大;後隨著人類活動的干擾破壞而不斷縮小。典型的落葉闊葉林被破壞後,通常由小葉、喜光的楊、樺林所替代,在重複砍伐或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可演變成灌叢。溫帶的針葉林被砍伐後,往往出現山楊、樺樹林。而熱帶和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被破壞後也可形成不穩定的各種落葉闊葉林。如保護得好,仍能沿進展演替方向發展,恢復成針葉林和常綠闊葉林。
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落葉闊葉林的許多樹木,在建築、家具、包裝、製漿造紙和人造板工業等方面有廣泛用途。櫟木的木材堅實,多用於細木工和造船工業。椴樹木材輕軟,在膠合板和木器工業中套用很廣。槭樹木材幾乎也都可用於細工木器的製作。楊樹材質較鬆軟,但生長迅速,是造紙等工業的重要原料。落葉闊葉林還能提供豐富多樣的林副產品。果實除水果外,尚有核桃板栗等乾果。許多樹木的種實可榨油,供工業用和食用。栓皮櫟的樹皮是軟木和軟木板的重要原料。有些樹皮中含有單寧,可提煉栲膠。利用櫟樹放養柞蠶,是中國農村的傳統副業。落葉闊葉林中還有大量蜜源植物,可供放蜂采蜜。樹木的枝、皮、花、果和種子有的可供藥用。林內的許多野生生物資源包括藥材、菌類、野生動物等也具經濟價值。
展望 世界闊葉林採伐量1950年為1.95億立方米,約占總工業用材採伐量的24.1%;1970年增加到3.61億立方米,所占比重上升到28.3%。適宜急劇增長的需要,大力發展速生落葉闊葉用材林,已成為當前的發展趨勢。如義大利、法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國,已把營造速生豐產的楊樹人工林作為解決木材不足問題的重要措施。在義大利,楊樹人工林的木材已成為膠合板和造紙工業的主要原料。可以預期,落葉闊葉林的發展以及速生落葉用材林的營造也必將在中國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配圖

相關連線

森林百科

森林氣象學
自然資源
森林覆蓋率
森林效應
針葉林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物種
西伯利亞紅松
柳杉
紫外線
針闊混交林
闊葉林
空氣負離子
長苞冷杉
森林永續利用
溫室效應
三北防護林
喜馬拉雅長葉松
防護林
經濟林
薪炭林
特種用途林
母樹林
單層林
臭冷杉
草本植物
封印木
地面芽植物
地帶性植被
森林演替
水土保持
青杄
蒸騰作用
空氣濕度
吸附作用
青海雲杉
雪嶺雲杉
落葉闊葉林
紅樹植物
亞高山針葉林
巴山冷杉
氟化氫
岷江冷杉
生態效益
森林水文作用
黃果冷杉
西伯利亞落葉松
生態失調
污染指數
氣象與農業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綜合防治
綠色財富
地球之肺
喜馬拉雅冷杉
蒼山冷杉
華北落葉松
森林群落
生態
偃松
灘涂
基因庫
大果圓柏
細葉雲南松
森林地理
四川紅杉
魚鱗雲杉
森林經理
森林經營
森林採伐運輸
森林採運機械
森林抽樣調查
森林撫育採伐
森林更新
森林工業
森林航空攝影測量
森林赤字
森林保護
森林病害
森林採伐量
森林鳥獸害
森林氣象
森林區劃
森林圖面材料
森林土壤
森林效益
森林遙感圖像計算機處理
杉木林
森林主伐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森林作業法
常綠闊葉林
林業機械化
林產化學加工
海南五針松
山楊林
徑流調節
川西雲杉
隱芽植物
鱗皮冷杉
徑流係數
大果紅杉
鐵堅杉
國防林
實驗林
雨林
環境保護林
風景林
原始森林
潮間帶
森林撫育
紅松闊葉混交林
麗江雲杉
林帶
林網
鱗木
蒙古櫟林
胎生現象
冠幅
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
垂枝香柏
地上芽植物
社會效益
人工造林
鬱閉度
幼林
過熟林
用材林
復層林
高山松
北方針葉林
碳匯林業
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祁連圓柏
單萜烯
植物群落
硬葉常綠闊葉林
土壤蓄水
水源涵養
季雨林
油麥吊杉
森林旅遊
塔枝圓柏
赤松林
建群種
護路林
林芝雲杉
森林水分平衡
一年生植物
截留降水
喜馬拉雅鐵杉
寒帶針葉林
高山針葉林
山地針葉林
倍半萜烯
用途林
熱帶常綠季雨林
過濾作用
落葉季雨林
防止泥沙流失
防止水土流失
防止河道淤塞
石灰岩季雨林
生態服務
落葉松林
大氣圈熱量平衡
刺果石櫟林
水文效益
熱帶濕潤雨林
熱帶山地雨林
川紅樺林
生態適應性
高山櫟林
滇冷杉
牧場防護林
護岸林
森林水庫
松林樟子
西藏落葉松
氧氣發生器
貝爾格氣候
阿利索夫氣候
森林小氣候
林業碳匯
雲杉冷杉林
碳吸收
固碳功能
碳匯CDM
碳計算
水藻林
林業碳匯證
碳匯林業實驗區
生態效益價值補償
森林空氣動力學
營林與氣象
防護林帶
珊瑚林
良種造林
青岡林
動物群落
拷類林
石櫟林
潤楠林
厚殼桂林
非生物環境
木荷林
阿丁楓林
木蓮林
防風固沙
年齡分類
圓柏林方枝圓柏
蒸發散
中齡林
森林疏密度
森林密度
群落季相
成層現象
立地因子
成熟林
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同齡林
異齡林
溫帶針闊混交林
沖天柏
連層林
蕨類古裸子植物
華北為白杄
曲枝圓柏
暖溫帶針葉林
暖溫帶針闊混交林
造煤植物
高位芽植物
次生性針葉林
亞熱帶針葉林
馬尾松林
紫椴林
白樺針闊混交林
亞高山帶植被
沼澤森林
喬木層喬木
亞喬木層竹子
下木層灌木
灌木層樹木
草本層林木
苔蘚地衣層
煉山造林
層外植物垂直面
闊葉樹混交林
森林航測成圖
卡西亞松
森林輻射平衡
半常綠季雨林
熱帶針葉林
麥吊油杉
殺菌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