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蒙古櫟林可劃分為不同特點的蒙古櫟群落,即純蒙古櫟群落、蒙古櫟樺樹群落、蒙古櫟槭樹群落、蒙古櫟紅松群落和蒙古櫟松混交林群落,其演替趨勢如下:紅蒙古櫟群落、蒙古櫟樺樹群落至蒙古櫟槭樹落、蒙古櫟紅松群落,再至蒙古櫟紅松混交林群落,蒙古櫟群落類型的多樣性主要反應群落不同的演替階段,造成蒙古櫟群落多樣的原因是人類活動和因素作用的結果,隨著群落的演替,蒙古櫟的優勢地位逐漸被消弱,喬木種類豐富度增多,草本種類豐富度增多;蒙櫟的相對密度下降,林內環境由於乾燥逐漸變中性至較濕潤,蒙古櫟幼苗和幼樹在總幼苗和幼樹中所占的比例下降,耐蔭物中色木槭等的幼苗和幼樹所占比例上升;在演替過程中,蒙古櫟分布格局-聚集分布的聚集程度逐漸降低,並向隨機分布的方向發展。
蒙古櫟林的起源原因有2種,即火與人類的反覆砍伐。火是原生性質蒙古櫟林在地質歷史時期存在和擴散的根本原因,過度的人類活動(主要是反覆砍伐)是促成現在蒙古櫟次生林占優勢地位的主要原因,這是由蒙古櫟這個樹種的生物學特性決定的,在沒有外界因素的干擾和火減少的情況下,蒙古櫟在演替過程中逐漸被耐蔭的樹種所取代。
蒙古櫟林是地帶性植被遭到破壞後形成的天然次生林,在楊家溝、挑參溝以東、及吉興溝兩側大量分布,面積達1348.0公頃。林木組成除蒙古櫟、五角楓外,有少量的黑樺、糠椴、山槐等混生其間。林下灌木單純,隨著立地環境的不同也有差異。在山坡下部土層較厚,則榛子較多;山坡上部,土層較薄,則胡枝子較多;在山脊、陡坡上有杜鵑。下草種類較多,以耐旱植物為主,如蒼朮、四花苔草、大柴胡、黃蒿、八股牛、蕨菜、東風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