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巴山松是常綠喬木,枝輪生,冬芽顯著,芽鱗多數,覆瓦狀排列。嫩枝上長有針葉,針葉是著生在枝葉交接處的節狀葉枕上,每根松針的外圍都有一層厚厚的角質層和一層臘質的外膜,這樣就減少了松樹身上水份的喪失,保證該物種可以在很乾燥的環境下生存。球果第二年秋季成熟。木材有松脂,紋理直或斜,紋理直或斜,結構適中細膩,可用於家具製作。
個體特徵
巴山松是喬木,高達20米;一年生枝紅褐色或黃褐色,被白粉;冬芽紅褐色,圓柱形,頂端尖或鈍,無樹脂,芽鱗披針形,先端微反曲,邊緣薄、白色絲狀。針葉2針一束,稍硬,長7-12厘米,徑約1毫米,先端微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葉鞘宿存;橫切面半圓形,單層皮下層細胞,稀出現散生的第二層皮下層細胞,樹脂道6-9個,邊生。雄球花圓筒形或長卵圓形,聚生於新枝下部成短穗狀;一年生小球果的種鱗先端具短刺。
球果顯著向下,成熟時褐色,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基部楔形,長2.5-5厘米;徑與長几相等;種鱗背面下部紫褐色,鱗盾褐色,斜方形或扁菱形,稍厚,橫脊顯著,縱脊通常明顯,鱗臍稍隆起或下凹,有短刺;種子橢圓狀卵圓形,微扁,有褐色斑紋,長6-7毫米,徑約4毫米,連翅長約2厘米,種翅黑紫色,寬約6毫米。
生態環境
常散生於海拔1150-2000米之山地,很少成純林。為喜光、深根性樹種,喜乾冷氣候,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鈣質黃土上均能生長良好。地理分布
中國特有樹種,產於湖北西部(房縣、興山、恩施、建始等)、四川東北部(城口、奉節、通江)及陝西南部大巴山區。經濟價值
是經濟樹種,木紋直,松脂很多。林樹可割取松脂,也有砍作松明者。宜作荒山造林樹種
本種提示
巴山松曾被G.R.Shaw並為油松,A.Rehder在改正油松的學名時亦將巴山松並為油松。吳中倫認為巴山松的形態介於馬尾松與赤松之間,將其改為馬尾松的變種。但巴山松與馬尾松、油松在形態上差異顯著:它與油松的區別在於後者的針葉較粗長,球果通常較大,種鱗的鱗盾亦較肥厚,鱗臍顯著隆起,具較大的尖刺,種子亦較大。在湖北西部、四川東北部巴山松與馬尾松雖分布於同一地區,但垂直分布帶有著明顯的差異,巴山松分布於海拔1200米以上山地,馬尾松則分布於海拔1200米以下低山丘陵地帶,同時它們的形態特徵也顯著地不同,其區別在馬尾松的針葉較細長,小枝下部著生雄球花的一段較長,雄球花較短,球果較長,基部圓,鱗盾平,鱗臍常下凹,無刺。因此,我們認為將巴山松作為一個獨立的種較為自然。
松科植物詞條
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為灌木狀;枝僅有長枝,或兼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短枝,短枝通常明顯,稀極度退化而不明顯。本科約230餘種,分屬於3亞科10屬,多產於北半球。中國有10屬113種29 變種(其中引種栽培24種2變種),分布遍於全國。 |
松柏目百科
松柏目(Coniferales,又稱松科)在生物分類學上是松柏綱中的一個目,傳統分類上的裸子植物門包括五個綱(松柏綱、蘇鐵綱、銀杏綱、買麻藤綱、紅豆杉綱)。現因此五支裸子植物並非單系群,而將其中四支同被子植物一起並列為種子植物之下的五個門,紅豆杉目和松柏目合併到一個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