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棕色樹形杜鵑為杜鵑花科植物。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棕色樹形杜鵑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arboreum Smith var. cinnammomeum Wall. ex Lindl.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國內分布:藏
海 拔:2600-38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中國植物志:57(2):171
形態特徵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片下面有兩層毛被,上層疏鬆,棕色為叢捲毛狀,下層 緊貼為黃褐色至白色;花深紅色至粉紅色。產地分布
產我國西藏南部。生於海拔2600—3800米的山坡林下或次生林中。尼泊爾東部、錫 金和印度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arboreum Smith var.Cinnammomeum Wall.Ex Lindl.In Edward's Bot.Reg.23:t.1982.1837.——R.Cmnammomeum Wall.Ex G.Don in Syst.3: 844.1834.——R.campbelliae Hook.F.Rhodod.Sikkim Himal.T.6.1849.—— R.Arboreum Smith subsp.Cmnammomeum (Lindl.) Tagg in Stevenson,Spec. Rhodod.15.1930;Cullen et Chamb in Not.Bot.Gard.Edinb.37:328.1979; Chamb.In Not.Bot.Gard.Edinb.39:330. 1982.——R.Arboreum Smith subsp.Campbelliae (Hook.F.)Tagg in ibid.15, 1930.——A.Arboreum Smith var.Cmnammomeum (Wall ex Lindl.) W.K.Hu in Bull.Bot.Res.8(3):59. 1988.亞組概述
喬木;樹皮粗糙;幼枝密被絨毛。葉橢圓形,長圓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下面密被海 綿狀至緊貼的一層或兩層白色至淡褐色有分枝的絨毛,有時上層為棕色叢捲毛。花序密, 有花10—25朵;花萼小,長1—2毫米;花冠鐘形或管狀鐘形,具蜜腺囊,裂片5;雄蕊 10;子房密被絨毛,偶爾尚具腺體,花柱無毛。 本亞組的模式種:樹形杜鵑 R.Arboreum Smith 本亞組無確定的親緣關係,但可能近於銀葉杜鵑亞組Subsect.Argyrophylla之R. Denudatum Levl. 本亞組有4種,4變種, 中國全有之, 主要產於雲巾和西藏。有少數種亦分布於四川 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在緬甸和印度北部亦分布有少數種。本組概述
主要分布於北半球,亞洲東南部,少數種類分布於歐洲及北美洲。 我國有251種,多集中分布於西南部,少數種類向東分布至台灣;在我國西南部山區,海 拔2 000—3 500米的中山地帶,常有純杜鵑林分布,在貴州西部、黔西、大方及畢節三 縣,更是杜鵑林連成一片,綿延百餘里,成為我國特有而著名的“百里杜鵑林”.每當春末 夏初,各種杜鵑花爭相開放,千姿百態,色彩繽粉,匯成花海,持續達一月之久,景色十 分壯觀。組的模式種:Rhodendron ponticum Linn.本組的杜鵑花、葉常綠,花形較大,色彩艷麗,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卉,各國已廣泛引種栽培,尤以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最為普遍。我國的廬山植物園、四川灌縣的華西樹木保護中心、昆明植物園及杭州植物園栽培較多,有一定規模。此外,其木材細密可以用於製造器具及精細雕刻。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