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羞怯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pudorosumCowan
國內分布:產我國西藏南部。生於海拔3300—3800米的冷杉林或杜鵑叢林中。模式標本采自西藏隆子。
海拔:3300-3800
命名來源:(西藏植物志)[not.bot.gard.edinb.19:239.1937]
中國植物志:57(2):048
亞組中文名:大葉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Grandia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Blume)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6—15米;幼枝粗壯,直徑約1厘米,初被稀疏的絨毛,具宿存芽鱗。葉厚革質,倒披針形或長圓形,長10—20厘米,寬4—7厘米,先端鈍或圓形,具短尖頭,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稍反卷,上面無毛,具光澤,中脈深凹人,側脈14--16對,微凹入,下面被銀灰色至淡褐色粘結狀毛被,由扁平分枝毛組成,並雜有腺體,中脈凸起;葉柄粗,長2.5—3厘米,上面具縱溝;下面圓形,疏被灰白色絨毛。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16—24朵,總軸長2.5—3厘米,多少被叢捲毛;苞片倒卵狀匙形,長約3,5厘米,寬1厘米,兩面疏被絹毛;花梗長約3.2厘米,多少被淡黃色叢捲毛;花萼小,淺杯狀,長約1毫米,具8個波狀齒裂,疏被叢捲毛;花冠為一面臌的鐘狀,長3.5—4厘米,直徑5厘米,薔薇色帶粉紅,基部具紅色斑點,內面和外面疏被絨毛或變為無毛,裂片6—8,近圓形,長約1厘米,寬1.5厘米,頂端有缺刻;雄蕊16,不等長,長1.5—2.5厘米,花絲白色,無毛,花葯橢圓形,褐色,長2毫米;子房長圓柱形,長約7毫米,直徑3毫米,頂端平截,具棱,密被白色絨毛,無腺體,花柱長約2.8厘米,無毛,柱頭大,淡綠色,盤狀。果未見。花期5月。
產地分布
產我國西藏南部。生於海拔3300—3800米的冷杉林或杜鵑叢林中。模式標本采自西藏隆子。
本種提示
本種具宿存的大芽鱗,花芳香,花絲無毛,子房密被絨毛,無腺體,易與本亞組中其它種相區別。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