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種中文名:凱里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kailiense Fang et M. Y. He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貴州西部。生於海拔1 340--1540的山谷密林中。模式標本采自貴州凱里(雷公山)。
海 拔:1340-1540
命名來源:(植物研究)【Bull. Bot. Res. 2(2): 83.pl.2. 1982】
中國植物志:57(2):357
組中文名:長蕊組
組拉丁名:Sect.Choniastrum Franch.
亞屬中文名:馬銀花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Azaleastrum Plan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喬木,高4--5米.胸徑15厘米; 當年生枝棕褐色, 無毛,多年生枝灰褐色。葉革 質,宿存,近於輪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4厘米,寬2.5—4厘米, 先端銳 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微反卷,上面綠色, 中脈微凹陷, 下面淡白色, 中脈凸出, 側脈不顯著;葉柄長約1.3厘米;無毛。花的特徵不詳。蒴果圓柱形, 長9—10厘米,直 徑5毫米,基部拱彎,近乾直角,常5枚簇生枝頂葉腋,花萼宿存;裂片呈寬線形,長達 1.7厘米;果梗長1.8--2厘米,無毛。 果期8—9月。
產地分布:產貴州西部。生於海拔1 340--1540的山谷密林中。模式標本采自貴州凱里(雷公山)。
本種提示:本種近於長蕊杜鵑R.Stamlneum Franch.和毛棉杜鵑花R.Moulmainense Hook. F.但不同在於本種的蒴果長達9--10厘米,長圓柱形,基部彎曲,通常4—5(--9)枚簇 生枝頂葉腋;宿存的萼片長達1.7厘米,易於區別。
近種區別
該種近於長蕊杜鵑R.StamlneumFranch.和毛棉杜鵑花R.MoulmainenseHook.F,但不同在於本種的蒴果長達9-10厘米,長圓柱形,基部彎曲,通常4-5(-9)枚簇生枝頂葉腋;宿存的萼片長達1.7厘米,易於區別。
產地生境
產中國貴州西部。生於海拔1340-1540的山谷密林中。模式標本采自貴州凱里(雷公山)。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kailiense Fang et M.Y.He in Bull. Bot. Res. 1(2):83. Pl.2. 1982 et in Journ.Rhodod.Spec.Foundation 1:101.1984.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