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種中文名:黃褐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minyaense Philipson et M. N. Philipson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四川西北部。生於高山草地,海拔4 600米。模式標本采自康定。
海 拔:4600
中國植物志:57(1):113
亞組中文名:高山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et.Lapponica(Balf.F.)Sleumer
組中文名: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Rhododendron
亞屬中文名: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Rhododendron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特徵
形態特徵:常綠小灌木,高約60厘米,直立,樹冠圓形,分枝多。幼枝被黑褐色鱗片。葉簇 生於分枝頂端,寬卵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7--)9--17毫米,寬(4--)5—10毫米, 頂端圓或鈍,具不明顯的短尖,基部寬楔形、截形或近心形,邊緣反卷,上面暗綠色, 被相鄰接或不鄰接的半透明淡色鱗片,下面黃褐色,密被相鄰的二色鱗片,金黃色鱗片 中雜有少數較深褐色的鱗片;葉柄長1—3毫米,密被鱗片。花序具花2—3朵;花梗長 1—2毫米;花萼發達,5裂片近圓形或卵形,長4—7.5毫米,膜質,從基部至頂端有 一淡色鱗片組成的狹或寬頻,邊緣有睫毛,有時具少數鱗片;花冠漏斗狀,長14—18 毫米,淡紫色至深紫藍色,花管長4—6毫米,內面喉部被毛,外面也常有毛,裂片開 展,較花管約長2倍,長10—12毫米,外面偶疏被鱗片;雄蕊10,罕少數,較花冠稍 短,長11--15毫米,花絲近基部有簇柔毛;子房長2--2.5毫米,被淡色鱗片,花柱長 14—16毫米,超出雄蕊,基部有毛或無。蒴果卵圓形,長約5毫米,被鱗片。 花果 期5--6月。
產地分布:產四川西北部。生於高山草地,海拔4 600米。模式標本采自康定。
參考文獻:Rhododendron minyaense Philipson et M.N.Philipson in Not.Bot.Gard.E&nb. 34:45.1975;Cullen in ibid.39:103.1980;橫斷山區維管植物下冊1437.1994.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