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齧蝕杜鵑
海拔:3050-3700
命名來源:(西藏植物名錄)[not bot .gard edinb . 19: 225. 1937]
中國植物志:57(2):270
亞組中文名:硬刺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Barbar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4.5—6米;樹皮灰褐色,塊狀剝脫;幼枝灰白色,密被有柄腺體,花序下小枝直徑4毫米。葉革質,闊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8—10.5 (--16.5)厘米,寬(3--)3.7—4 5(—9)厘米,先端鈍鈍或寬圓形,有小硬尖頭,基部圓形或淺心形,邊緣微反卷,下面綠色,略有皺紋,下面淡綠色,被有黃褐色易脫落的齒 蝕狀綿毛,中脈在上面凹入,向基部常具有褐色叢捲毛,下面凸出,被有灰色至黃褐色綿毛及腺體,側脈(10--)15—17對;葉柄粗壯,長7—12(--10)毫米,密被褐色腺頭硬毛。
頂生傘形花序,有花11—15朵;總秈長約1.5厘米,疏被淺黃色細腺毛;苞片匙形,脆殼質,長2.4厘米,寬5毫米,外面密被白色細毛;花梗長8—9毫米,被長腺毛;花萼杯狀,長5—5.2毫米,裂片5,近於圓形,略不整齊,長約4毫米,邊緣被腺頭睫毛;花冠管狀鐘形,長2.8—3.3厘米,直徑3.2--3.8厘米,深薔薇紅色,在管狀部的內面具白色微柔毛,基部有5枚深紅色密腺囊,裂片5,近於圓形,長1.2厘米,頂端有 探缺刻;雄蕊10,不等長, 長1.4—2.3厘米,花絲白色,無毛,花葯倒卵圓形,深褐 色,長1.3毫米;子房長圓形,長5毫米,蜜被腺毛,花柱長約2.1厘米,白色,無毛,柱頭小,稍有微裂片,寬約1.6毫米。
蒴果長圓柱形,長1.5—2厘米,直徑約6毫米。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存環境
生於海拔3050—3700米的杜鵑樺木林或松林下的杜鵑密叢中。模式標本采自西藏隆子。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