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中文名:毛柱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venatorTagg
海拔:2400-2800
命名來源:(西藏植物志)[Bull.Bot.Res.8(3):49.pl.1.1988]
中國植物志:57(2):265
亞組中文名:星毛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Parishia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G.Don
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2-3米;小枝粗壯,花序下的枝條直徑約3—5毫米,幼枝有腺頭長剛正和白色叢捲毛,老枝無毛。葉多密生乾枝頂,葉片革質,橢圓狀披計形或長卵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有明顯的尖頭,基部圓形,邊緣向下反卷,上山綠色,下面淡黃褐色,中脈在上面下陷有淺溝紋,在下面顯著隆起,側脈15—18對,在上面微現,在下微隆起,有稀疏星狀毛,其餘無毛;葉柄圓柱形,長約1厘米,上面有溝槽,有腺頭長剛毛及星狀毛。總狀傘形花序,有花6—10朵;總軸長5—10毫米,被黃色或銹色絨毛;花梗長1—1.5厘米,密被星狀毛及腺頭剛毛;花萼小,5裂,裂片寬圓形,長1--2毫米,基部有絨毛及腺體,邊緣有腺頭睫毛;花冠管狀鐘形,長3.5厘米,肉質,深紅色,無色點,基部有5枚暗紅色密腺囊,5裂,裂片長圓形,長與寬均為1.2—1.6厘米,不等大,上方的一片最寬,近成唇形,頂端圓形;雄蕊10,長1—3厘米,不等長,花絲無毛;子房圓柱形,長6毫米,密被絨毛;花柱5厘米,基部密被星狀毛,柱頭微膨大。蒴果圓柱狀,長1.5—2厘米,微彎曲,成熟後常開裂。花期4—5月。
產地分布
產我國西藏東部。生於海拔2400—2800米的峽谷、山坡石縫及林下。模式標本采自西藏米林。
本種提示
本種在葉柄,花梗及花柱基部有星狀毛,葉片下面葉脈上亦有少許星狀毛,明顯的應為本亞組的成員,幼枝上有腺頭長剛毛,葉先端漸尖,又與其它各種不同,區別較易。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