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種中文名:猴斑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faucium Chamb. ex Cullen et Chamb.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我國西藏東南部。生於悔拔2700—3000米的竹林和針葉林中。模式標本采自西藏波密。
海 拔:2700-3000
命名來源:(雲南植物研究)【not bot .gard edinb 36: 121 et 124. 1978】
中國植物志:57(2):332
亞組中文名:蜜腺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Thomsoni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特徵
形態特徵:灌木或小喬木,高約1.5—6.5厘米,胸高直徑約15厘米;幼枝灰白色,嫩時有腺 體,以後脫落,老枝淡棕色,樹皮層狀剝落。葉多密生乾枝頂,葉片薄革質、窄倒卵狀橢 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7—9厘米,寬1.5—3厘米,先端剛形有小尖頭,基邢寬楔形或 近於團形,邊緣常向下反卷,上面無毛,下面基部有疏絨毛及腺體,中脈在上面平坦,在 下面顯著隆起,側脈13--14對,在上面不顯明,在下面能見,細脈常顯著隆起;葉柄長 1—1.5厘米,有稀疏長柔毛。總狀傘形花序,有5—10花,總軸長1--2厘米,無毛或近 於無毛;花梗細瘦,長5--10毫米,布腺毛,花萼杯狀,常綠色,長3—4毫米,邊緣常 有睫毛;花冠管狀鐘形,乳白色或粉紅色,稀淡黃色有紫色斑點,長3—4厘米,口部直 徑3厘米,5裂,裂片半圓形,長1—1.5厘米,有缺刻;雄蕊10, 長2—3厘米,花絲無 毛,花葯深紫紅色;雌蕊與花冠近等長,子房圓柱狀,長5毫米,直徑3毫米,密被長柄 腺體,花柱長3.5厘米,光滑無毛,柱頭微膨大。果未見。 花期4月。
產地分布:產我國西藏東南部。生於悔拔2700—3000米的竹林和針葉林中。模式標本采自西藏波密。
本種提示:本種近於粉果杜鵑R.Hylaeum Balf.f.et Farrer,但是本種葉下面有腺體及絨毛,子房上有長柄腺體等特徵,區別較易。
參考文獻:Rhododendron faucium Chamb.Ex Cullen et Chamb.In Not.Bot. Gard. Edinb.36:121 et 124,1978;Chamb. In Not. Bot. Gard. Edinb. 39:421. 1982;西 藏植物志3:579,圖234:5—8. 1916.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