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種中文名:黃毛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rufum Batalin
種別名:紅毛杜鵑(秦嶺植物志)
國內分布:產陝西太白山、甘肅西向部和中部、青海爾部和南部, 四川西部和西北部。生於海拔 2 300—3 800米的林中-陝四方新汜錄。模式標本采自四川西部。
海 拔:2300-38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act .hort. petrop. 11: 490. 1891】
中國植物志:57(2):233
亞組中文名:大理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Taliensi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特徵
形態特徵: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8米;幼枝被帶白色至黃褐色叢卷絨毛;老枝暗灰色, 無毛, 緊接花序下的枝條直徑約7毫米。葉革質,橢圓形至長圓狀卵形,長6.5--11厘 米,寬3—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具短小尖頭,基部近於圓形或寬楔形,邊緣稍反卷, 上面暗綠色,無毛,稍具光澤, 中脈凹人,側脈12--15對,微凹,下面有兩層毛被,上 層毛被厚,銹黃毛至黃棕色,鬆軟,綿毛狀,由分枝毛組成,下層毛被緊密,灰白色, 中 脈凸起,側脈不顯; 葉柄粗壯,長1—1.5厘米,密被黃灰色叢卷絨毛或近於無毛。頂生 總狀傘形花序,有花6—11朵,總仙短,長約5毫米, 密被銹色短絨毛;花梗長1—1.5 厘米,密被灰色叢捲毛;花萼小,長約1毫米,裂片5, 寬三角形,外面被叢捲毛;花冠 漏斗狀鐘形,長2—3厘米,白色至淡粉紅色,內面基部被短柔毛,上方具深紅色斑點, 裂片5,近於圓形, 略不等大,長1—1.2厘米,寬1.5--1.8厘米, 頂端微缺;雄蕊10, 不等長, 長1.2—2厘米,花絲基部被白色微柔毛,花葯長圓形,淡黃褐色,長2毫米; 雌蕊與花冠近相等或略短; 子房卵球形, 長4毫米,密被灰棕色綿毛狀絨毛,有時頂部混 生少數短柄腺體,花柱無毛或於基部被少量微柔毛,柱頭頭狀。蒴果長圓柱形,微彎弓, 疏被棕色毛,長2—2.5厘米,直徑5—7毫米;果梗長1.5--2厘米。 花期5—6月, 果 期7—9月。
產地分布:產陝西太白山、甘肅西向部和中部、青海爾部和南部, 四川西部和西北部。生於海拔 2 300—3 800米的林中-陝四方新汜錄。模式標本采自四川西部。
本種提示:本種近於褐毛杜鵑R.Wasonii Hemsl et Wils,但本種葉為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 形,下面毛被兩層,上層毛被厚,鬆軟,綿毛狀,銹黃色至黃棕色,多少脫落,花較小, 花冠漏斗狀鐘形,長1—3厘米, 白色至淡粉紅色,易於區別。
參考文獻:Rhododendron rufum Batalin in Act.Hort.Petrop.11:490.1891;Wils.In Journ. Arn. Arb.9;106. 1928;Tagg 1n Stevenson,Spec.Rhodod.692. 1930; Fang in 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Bot. 12:55. 1939;Rehd. Man.Cult. Trees & Shrubs ed. 2,impr. 5,704. 1951;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140. 圖 4233- 1974;Cullen et Chamb.In Not.Bot-Gard.Edinb. 36:120. 1978;Chamb. In Not.Bot.Gard.Edinb. 39;361. 1982;秦嶺植物志1(4):21. 1983;中國四川杜鵑 花165—169. 1986;青海木本植物志518. 1987.——R.weldianum Rehd.Et Wils. In Sargent,P1.Wils,1:532.1913.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