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優異杜鵑
海拔:3300-3600
命名來源:[not.bot.gard.edinb.15:315.1927]
中國植物志:57(2):203
亞組中文名:大理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Taliensia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Blume)K.Koch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2米;幼枝疏被叢捲毛,直徑約7毫米。葉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10厘米,寬2.5—4厘米,先端鈍至短漸尖,具小尖頭,基部近於圓形,上面無毛,微皺,中脈凹入,側脈約15對,稍凹,下面有兩層毛被,上層毛被疏鬆,綿毛狀,由黃棕色的多分枝毛和叢捲毛組成,多少脫落,下層毛被緊密,近白色,宿存,中脈凸起,無毛,側脈不明顯;葉柄長1—1.5厘米,上面具縱溝,下面圓形,初被叢捲毛,後變無毛。頂生疏鬆總狀傘形花序,有花6--10朵,總軸長約1更米,疏被叢捲毛;花梗長1.8—2厘米,密被絨毛利短柄腺體;花萼長3—6毫米,深5裂,裂片卵形,頂端急尖,外面疏被柔毛和短柄腺休,邊緣有腺頭睫毛;花冠寬漏斗狀鐘形,長4—4.5厘米,寬5厘米,白色帶紅,裡面具少數深紅色斑點,基部疏被做柔毛,裂片5,近圓形,長1.5厘米,寬2厘米,頂端做缺;雄蕊10,不等長,長1.7—3厘米,花絲基部密被白色微柔毛,花葯長圓形,淡棕色,長2毫米;雌蕊比花冠短;子房圓錐形,長6毫米,密被棕色微硬毛和短柄腺體,花柱無毛亦無腺體,柱頭稍擴展,微具裂片,朵未見。花期6月。
生存環境
生於海拔3300—3600的山坡溪谷岩邊或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木里。
本種提示
本種近於落毛杜鵑R.DetonsumBalf.f.etForrest,但木種的幼枝、葉柄和中脈上無腺體,葉下面毛被兩層,上層厚,疏鬆,易脫落,子房被毛和短柄腺體,花柱無毛亦元腺體,易於區別。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