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翹首杜鵑是常綠杜鵑組植物。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翹首杜鵑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not.bot.gard.edinb. 12: 151. 1920]
中國植物志:57(2):050
亞組中文名:大葉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Grandi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外觀形態
翹首杜鵑(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常綠喬木,高5-10米,幼枝粗壯,直徑1厘米,密被黃灰色絨毛。葉大,革質,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20-45厘米,寬7-20厘米,先端鈍圓,具小凸尖頭,基部寬楔形,邊緣平坦略呈淺波狀,上面暗綠色,微有皺紋,無毛。翹首杜鵑中脈凹陷,側脈23-26對,老葉下面略被淡棕色平伏絨毛,並往往集中於近邊緣或近於無毛,中脈粗壯,極隆起,側脈明顯,葉柄粗,圓柱形,上面具縱溝,長2.5-4厘米,無毛。
小喬木至喬木,高5—10.5米,幼枝粗壯,密被黃褐色絨毛,粗約1厘米。葉大,革質,長圓狀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2—56厘米,寬7.5—25厘米,先端鈍至圓形,具小凸尖頭,基部鈍,葉面無毛,中脈深陷,側脈22—26對,明顯凹陷,幼葉背面除中脈附近無毛外,其餘被黃褐色平伏絨毛,老葉變無毛或近無毛,中脈粗壯,近基部粗約7毫米,極隆起,側脈和網脈明顯突起;葉柄粗壯,圓柱形,長2.5—4.5厘米,粗0.5—0.8厘米。花序總狀傘形,有花20—30朵;總軸長約6厘米,被微絨毛;花梗長1.5—2厘米,被黃褐色絨毛;花萼小,長約2毫米,具8個三角形小齒,外面被微絨毛;花冠大,漏斗狀鐘形,長5—5.5厘米,薔薇色或基部帶白色,裡面基部具深紅色蜜腺囊,裂片8,長約1.5厘米,寬約2厘米,先端微凹;雄蕊16,不等長,長3.5—4.5厘米,花絲無毛,雌蕊長4.5—5厘米,子房密被黃褐色絨毛,花柱無毛。蒴果粗圓柱形,直,長3.5—4.5厘米,粗1—1.5厘米,被黃棕色絨毛。
花序特徵
翹首杜鵑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20-30朵,總軸長約6厘米,被微絨毛;苞片長圓狀倒卵形,長4.5-5.5厘米,寬2-2.5厘米,頂端具凸尖頭,內面和外面被絹毛;花梗粗,長1.5-2厘米,密被黃棕色絨毛;花萼小,長2-3毫米,被毛同花梗,有8個不等大的三角形小齒裂;花冠斜鐘形,長5-5.5厘米,乳白色帶薔薇紅色,內外無毛,筒內基部具深紅色蜜腺囊,裂片8,近圓形,長約1.5厘米,寬2厘米,頂端微有缺刻。翹首杜鵑雄蕊16,不等長,長3.5-4.5厘米,花絲無毛,花葯長圓形,黃褐色,長3.5-4毫米;子房圓錐狀,具棱,長1厘米,密被黃棕色簇狀絨毛,花柱長約4厘米,無毛,柱頭大,盤狀,有淺裂。翹首杜鵑蒴果圓柱形,被黃棕色絨毛,長4厘米,直徑1.2厘米。花期5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翹首杜鵑產於中國雲南省的西部和西北部,生於海拔2 450-4 200米的杜鵑林或混交林中。緬甸東北部也有翹首杜鵑分布。翹首杜鵑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省貢山。 產貢山、碧江、騰衝,海拔2450—3350米,混交林中。緬甸東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貢山。相關的種
與“翹首杜鵑 Rhododendron protistum Balf.f. & Forrest”相關的種有:巨魁杜鵑Rhododendron grande Wight
強壯杜鵑Rhododendron magnificum Kingdon-Ward
墨脫杜鵑Rhododendron montroseanum Davidian
藏東杜鵑Rhododendron oreogenum L. C. Hu
優秀杜鵑Rhododendron praestans Balf.f. & W. W. Sm.
大樹杜鵑(變種)Rhododendron protistum Balf.f. & Forrest var. giganteum (Forrest ex Tagg) D. F. Chamb.
翹首杜鵑(原變種)Rhododendron protistum Balf.f. & Forrest var. protistum
羞怯杜鵑Rhododendron pudorosum Cowan
銀灰杜鵑Rhododendron sidereum Balf.f.
凸尖杜鵑Rhododendron sinogrande Balf.f. & W. W. Sm.
無柄杜鵑Rhododendron watsonii Hemsl. & E. H. Wils.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protistum Balf.F. eL Forrest in Not. Bot. Gard. Edinb. 12: 151.1920;Tagg.In Stevenson,Spec.Rhodod. 314. 1930;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1 31. 1974;Cullen et Chamb. In Not. Bot. Gard. Edinb. 37:331. 1979;Chamb in Not.Rot.Gard,Edinb. 39:248. 1982;雲南植物志4:360. 1986.——R.Gtganteum Tagg var. Seminudum Tagg et Forrest in Not. Bot. Gard。 Edinb. 15:108. 1926.亞組概述
喬木或小喬木,稀為大灌木;枝條粗壯。葉大,厚革質,下面有一層或兩層薄毛被,通常灰泥狀,粘結,稀為疏鬆的氈毛狀。花序寬大, 多花,總軸粗壯,通常仲長;花萼小, (5--)6—8裂;花冠肉質,寬鍾狀,基部多少偏斜,稀為漏斗狀,基部有或無深色蜜腺囊, (5--)6—8裂,雄蕊(10--)12—18(--20),子房6—20室,被毛或腺體或無毛。蒴果大,木質。 本亞組的模式種:巨魁杜鵑 R.grande Wight 本亞組有12種,印度東北部有1種,我國有10種。本組概述
主要分布於北半球,亞洲東南部,少數種類分布於歐洲及北美洲。 我國有251種,多集中分布於西南部,少數種類向東分布至台灣;在我國西南部山區,海 拔2 000—3 500米的中山地帶,常有純杜鵑林分布,在貴州西部、黔西、大方及畢節三 縣,更是杜鵑林連成一片,綿延百餘里,成為我國特有而著名的“百里杜鵑林”.每當春末 夏初,各種杜鵑花爭相開放,千姿百態,色彩繽粉,匯成花海,持續達一月之久,景色十 分壯觀。組的模式種:Rhodendron ponticum Linn.本組的杜鵑花、葉常綠,花形較大,色彩艷麗,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卉,各國已廣泛引種栽培,尤以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最為普遍。我國的廬山植物園、四川灌縣的華西樹木保護中心、昆明植物園及杭州植物園栽培較多,有一定規模。此外,其木材細密可以用於製造器具及精細雕刻。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