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名稱
種中文名:紅背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rufescens Franch.
海 拔:(3600-)3800-46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Journal de Botanique (Morot) 9(21): 397 1895】
中國植物志:57(1):173
亞組中文名:輻ǘ啪檠親?br>亞組拉丁名:Subsect.Baileya Sleurner
組中文名:髯花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gonamhum G.Don
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O.2--)0.3--0.5(--1)米。莖灰褐色,表皮成薄片脫落,小枝細瘦,常扭擰而交錯,被棕褐色鱗片,並略有小剛毛。葉芽鱗早落。葉革質,芳香,橢圓形、卵狀長圓形,罕為卵形,長1--2.5厘米,寬5—9(--12)毫米,頂端鈍或圓,有小突尖,基部圓或漸窄,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無鱗片,下面密被棕肉桂色或暗棕褐色鱗片,鱗片2—3層重疊著生成海綿狀;葉柄長約2—5毫米,被鱗片。花序頂生,頭狀,有花5—8(--12)朵,花芽鱗在花期宿存;花梗短,長約2毫米,常有疏鱗片;花萼淡紫色,長3—4毫米,5深裂達基部,裂片長圓狀橢圓形,外面常無鱗片,邊緣有密而長的睫毛或鱗片;花冠狹筒狀,長1.2—1.4(--1.7)厘米,白色或淡紅白色,花管長6--8(--9.5)毫米,較長於裂片,內面喉部密被髯毛,裂片近圓形,開展,外面常疏被鱗片;雄蕊5,內藏,花絲無毛;子房小,長約1毫米,被鱗片,花柱短而粗,長約1毫米,無毛。蒴果小,長約3毫米,卵圓形,被鱗片,包被於宿萼內。花期5—7月,果期9月。
產地分布
產青海(果洛瑪可河林區)、四川西南部、北部及中部。生於岩坡及林下灌叢巾,海拔(3 600--)3 800—4 6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東俄洛。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rufescens Franch.In Journ de Bot.9:396.1895;Ball.F.In Not.Eot.Gard.Edinb.9:286.1916,descript.Ampfl.;Hutch.In Stevenson,Spec.Rhodod.9.1930;Cowane et Dvidian in R.H.S.Rhodod.Year Book,2:80.1947;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76.圖4106.1974;Cullen in Not.Bot.Gard.Edinb.39:161.1980;Da—vidian,Rhodod.Spec.1:63. 1982;中國四川杜鵑花317.1986;青海木本植物志513.1987;橫斷山區維管植物下冊1444.1994.——R.Dophniflorum Diels in Act.Hort.Gothob.1:180.1921.
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二)
杜鵑花科,雙子葉植物,50屬,約1300種,分布極廣,但主產地為南非和我國西部,我國有14屬,718種,全國均產之,其中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為世界有名的觀賞植物。 |